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苏州古城区河网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针对"苏州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行动计划",本文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选取苏州古城区河道2010年-2012年10月实测的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七个水质指标,对苏州古城区河网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苏州古城区水源水质最好,外引水通道-西塘河琳桥闸处水质长期为Ⅲ类水;环城河的水质较好,基本在Ⅳ类水水平;古城区内河道水质较差,普遍为Ⅴ类水和劣Ⅴ类水,6月-9月中市河、学士河和南园河等部分河道水体黑臭。由评价结果初步断定,利用西塘河将优质水源引入环城河后,若通过合理措施分配到古城区内,较大提升古城区河道水体水质是可行的。
引文
[1]徐祖信.我国河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4):482-488
    [2]汪红军,彭建华,梁开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07,38(1):92-94
    [3]陈润羊,花明,涂安国.长江流域水质评价的几种方法[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2):146-151
    [4]徐祖信,姜雅萍.湖泊营养状态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及检验[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8):1044-1048
    [5]范志锋,王丽卿,陈林兴,等.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淀山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18(3):314-320
    [6]周真明,沈春花,涂帆,等.山美水库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215-217
    [7]胡成,苏丹.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浑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1):186-192
    [8]张旋,王启山,于淼,等.基于聚类分析和水质标识指数的水质评价方法[J].环境工程学报,2010,4(2):476-480
    [9]于淼,王启山,张旋,等.基于指标权重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10(4):55-58
    [10]李国锋,刘宪斌,刘占广,等.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水质标识指数的天津地区主要河流水质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4):27-31
    [11]栾庆明.江苏苏州计划3年再投2.8亿元提升古城区河道水质[J].中国水利,2012(12):72
    [12]金相灿,叶春,颜昌宙,等.太湖重点污染控制区综合治理方案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9,12(5):1-5
    [13]闫丽珍,石敏俊,王磊.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及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99-1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