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小麦根腐线虫(Wheat root lesion nematode)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属于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p.)。小麦被其侵染后地上部的受害症状并不明显,易与营养缺乏及其他根部病害相混淆,因此该线虫的危害性较隐蔽。该线虫寄主范围及分布地区广泛,在亚洲、澳洲、美洲和欧洲等均有发生,严重危害小麦等多种作物的安全生产,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与研究。为了明确河南省不同地区小麦根腐线虫的分布情况及其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河南省17个地县56个采样点的小麦根系土壤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提取不同种群小麦根腐线虫的单条线虫DNA,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了18S rDNA和28S rDNA D2-D3区两种分子标记的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回收后进行了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中其他小麦根腐线虫的不同种群进行序列比对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小麦根腐线虫在河南省不同地区普遍发生,大部分地区的采集样品中均分离出了该线虫,呈不均匀分布。利用DNAMAN软件对小麦根腐线虫不同种群18S rDNA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不同种群之间的同一性为97.1%~100%。根据小麦根腐线虫不同种群和GenBank中其他小麦根腐线虫种群的18s rDNA的核苷酸序列,利用MEGA5软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供试的小麦根腐线虫所有种群被分为两支,Pra5单独为一支,其他所以种群聚为第二支;在第二支中Pra7和Pra8种群聚在同一亚支,亲缘关系较近。尽管18Sr DNA的序列相对更保守,具有更高的同一性,且不同种群的PCR产物大小均为895bp,但根据该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与28S rDNA D2-D3区序列构建的进化树的聚类结果相似。分子标记28SrDNA的序列在供试小麦根腐线虫不同种群之间相对保守,具有96.5%~99.7%的同一性。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小麦根腐线虫所有种群被分为两支,P.pseudocoffeae(KT175531)和P.pseudocoffeae(KT175533)聚为一支,其他种群聚为第二支;后者又可分为两个亚支,其中Pra2和Pra7种群聚为第一亚支,其他所有种群聚为第二亚支。从18S rDNA系统进化树中可以看到Pra4和Pra6,Pra3,Pra7和Pra8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在28S rDNA系统进化树中Pra2和Pra7亲缘关系较近。这些结果充分表明供试小麦根腐线虫不同种群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