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床细菌分类学存在的问题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细菌分类学(systematics)就是给活的细菌进行分类的科学,包括三个方面:分类(class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鉴定(identification)。1.译名问题:细菌中文译名来源于细菌学术名称,简称学名,就是依照国际细菌命名法则,被世界大多数细菌学家所承认的以拉丁文给出的学术名称。细菌名称同其他学科科学名词一样,就像科学大厦的基石,应该相对稳固的,除非发了分类学变化。但在我国学术界却出现细菌学名的中文译名较为混乱的局面。例如,大肠埃希氏菌又称大肠埃希菌。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杂志都要求带"氏"字的细菌名称去掉"氏"。应为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的杂志如《微生物学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等期刊都是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没有去掉"氏"。而出版的各种参考书和教科书细菌译名更是五花八门。铜绿假单胞菌又称绿脓假单胞菌,分枝杆菌属又称分支杆菌属,枝原体又称支原体,芽孢杆菌属又名芽胞杆菌属,梭菌属又名梭状芽胞杆菌属等。鉴于此,有些专家提议取消细菌学名的中文译名,直接用细菌学名,正如日本等有些国家就是如此。我本人认为这样做是不应该的。细菌学不应独立于其他生物学科之外,一个细菌名称和其他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的专业词汇一样,都应该有一个中文名称。这体现了科学的和谐对称性,同时也促进了我国自身科学文化发展,便于国内学术交流。那么这个细菌学名的中文译名一定要规范化,规范化的前提条件是不能违反国际细菌命名法则。至少遵从4项基本原则:同义性、唯一性、稳定性和简洁性。所谓同义性就是和细菌学名的意义相同。为了理解我提出的细菌中文译名规范化的4项原则,准确地把细菌学名译出,必须了解国际细菌命名法则。细菌分类学欣欣向荣景象正引导着我国微生物学界蓬勃发展;但是,有些陈旧观念仍束缚着我们的思想。所以抛弃错误观念,成立细菌译名委员会势在必行,以保证细菌学名有正确的译名,结束这让人难以忍受的细菌中文译名混乱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坚固我国细菌学基石。2.鉴定(1)表型鉴定,(2)分子生物学鉴定,(3)分型:PFGE。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