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开发区转型下传统村落协调发展研究——以金华武义开发区传统村落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进入后开发区时代,同其它开发区一样,山地开发区也亟待由区向城转型。本文首先指出山地开发区转型应置于城乡统筹语境实现向"产—城—乡"双层次融合拓展,而其中的传统村落需主动回应,借其转型为实现自身复兴发展的有利契机。接着结合武义开发区的案例,剖析了触动传统村落内部资源时空重组的转型影响因素,并从"资源收缩"和"资源整合"两种协调响应方式出发,分别提出能够应对转型挑战的两类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模式:"精明收缩"和"内生外联"。最后,就上述两种模式的传统村落,分别提出了"多元治理"和"政府引导"两种协调规划方法和策略。
引文
[1]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12(7):99-103.
    [2]邹伟勇,黄炀,马向明,等.国家级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动态规划路径[J].规划师,2014,30(6):32-39.
    [3]胡燕,陈晟,曹玮,等.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1):10-13.
    [4]“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基于中西部五省的实证调查[J].社会主义研究,2013(4):116-123.
    [5]程海帆,李楠,毛志睿.传统村落更新的动力机制初探-基于当前旅游发展背景之下[J].建筑学报,2011(9):100-103.
    [6]车震宇,保继刚.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J].规划师,2006,22(6):45-60.
    [7]党安荣,马琦伟.传统村落保护的信息技术方法[J].中国建设信息,2013(6):50-53.
    [8]赵在续,周铁军,张亚.山地传统村镇空间格局安全预警机制建设[J].规划师,2015,31(1):37-41.
    [9]欧光耀,朱林生.论城镇房屋拆迁中的政府失灵[J].重庆工商大学(社会科学版),2006,23(3):46-49.
    [10]熊万胜.基层自主性何以可能关于乡村集体企业兴衰现象的制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0(3):48-81.
    [11]葛丹东,童磊,吴宁,等.营建“和美乡村”-传统性与现代性并重视角下江南地域乡村规划建设策略研究[J].城市规划,2014,38(10):59-66.
    [12]Terluin I J.Differenc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ral Regions of Advanced Countries:An Overview and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ories[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03(3):327-344.
    [13]叶步云,戴琳,陈燕燕.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主动式”城镇化复兴之路[J].规划师,2012,28(10):67-71.
    [14]申明锐,张京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乡村转型与复兴[J].城市规划,2015,39(1):30-63.
    [15]肖红娟.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转型及规划策略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3(6):41-50.
    [16]王兴平.面向社会发展的城乡规划:规划转型的方向[J].城市规划,2015,39(1):16-21.
    [17]孙施文,刘奇志,王富海,等.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J].城市规划,2015,39(1):81-86.
    [18]赵晨.要素流动环境的重塑与乡村积极复兴-“国际慢城”高淳县大山村的实证[J].城市规划学刊,2013(3):28-35.
    [19]赵虎,王兴平.基于城乡统筹理念的村镇规划改进措施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规划师,2008,24(10):10-13.
    [20]陈秋晓,洪东晨,吴霜,等.双体系并行特征下的浙江省乡村规划体系优化途径[J].规划师,2015,31(1):37-41.
    (1)明招文化是浙东文化的重要源头,由南宋著名理学大师吕祖谦开创,其发源地正位于武义开发区明招山。它凝聚了儒、释、道三大国学思想的精髓,是江南文化、浙东学派和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商精神的文化渊源之一。
    (2)互联网+指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