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 参考文献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蔡继明 ; 解树江
  • 年:2000
  • 作者机构: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 会议召开时间:2000-06-01
  • 会议录名称: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1999年研究课题汇编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F276.5
  • 学会代码:JJYJ
  • 学会名称: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 页数:6
  • 文件大小:370k
  • 原文格式:D
摘要
<正>~~
引文
Bolton,Patrick and David S.scharfstein,A Theory of Predation Based on Agency Problems in Financial Contracting,The Amrican Economic Review 80,March 1990.
    Cheung,Stiven N.s.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 Firm,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6,April 1983.
    Demsetz,Harold,and kenneth Lehn,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mership:Causes and Consequenc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3,1985.
    Denis,David J.,Diane K.denis,and Atulya Sarin,Agency problems,Equity Ownership,and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The Journal of Finance 52,March 1997.
    Dobrinsky and Rumen,1996 Enterprise Restucturing and adjustment in the transition to market economy: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Economics of Transition,Vol4(2),PP.389.
    Dobrinsky and Rumen,1996 Enterprise Restucturing and adjustment in the transition to market economy: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Economics of Transition,Vol4(2),PP.389.
    Fama,E.F.and M.C.Jensen,1983,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26,301-326.
    Fama,E.F.and M.C.Jensen,1983,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26,301-326.
    Grossman,Sanford and Oliver Hart,Takeover bids,the Free-Rider Problem,and the Theory of the Corporation Bell Journal of Ecomomics 11,1980.
    Hart,Oliver,and John Moore,Debt and Seniority:An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Hard Claims in Constraining Management,The American Econorican Review 85,June,1995
    Hart,Oliver,Capital Structure as a Control Mechanism Corporations,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1,Auguest 1988.
    Jemsen,Michael C.,and willian H.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
    Kotrba,J.and J.Svejnar.1993.Rapid and Multifaceted Privatization:Experience of Czech and Slovak Republics.Washington,D.C.:World Bank.
    Kotrba,J.and J.Svejnar.1993.Rapid and Multifaceted Privatization:Experience of Czech and Slovak Republics.Washington,D.C.:World Bank.
    Moerland,P.W,1995,Alternative Disciplinary Mechanisms in Different Corporate System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26,17-34.
    Moerland,P.W,1995,Alternative Disciplinary Mechanisms in Different Corporate System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26,17-34.of corporate control mechanisms among large firms in the U.S.,U.K.,Japan and Germany,New York University Salomon Center,1995.
    Shleifer,A.and R.Vishny,1997,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Journal of Finance,June 1997.
    丁守海:《股权结构与公司效益》,《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于良春周平轩郑伟:《论企业的本质与治理结构》,《山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上、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57页。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外文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中国工商银行企业破产问题课题组:《关于企业界破产问题的调查报告》,《经济研究》1997年第4期。
    云冠平、朱义坤、徐林发:《经营者支配公司之成因》,《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5期。
    方竹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兼与张维迎博士商榷》,《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
    王世荣:《民营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地震出版社2000年第1版。
    王国生:《股本结构与法人治理机制》,《经济学家》1998年第4期。
    王询:《论企业与市场间的不同形态》《经济研究》1998年第7期。
    王晋斌李振仲:《内部职工持股计划与企业绩放--对西方和我国企业案例的考察》,《经济研究》1998年第5期。
    王继康:《现代公司融资模式与治理结构的对应关系研究》,《现代企业研究》。
    王珺:《论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经理行为与治理途径》,《经济研究》1998年第9期。
    王珺:《新时期的发展动力与调整方式》,《南方经济》1998年第3期。
    叶国鹏:《代理关系的收益各企业制度的变迁》,《经济研究》1994年第6期。
    田志龙、杨辉、李玉清:《我国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些基本特征研究--对我国百家股份公司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1998年第2期。
    田国强:《中国乡镇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改革》,《经济研究》1995年第3期。
    田国强:《中国国营企业改革与经济体制平稳转轨的方式和步骤》,《经济研究》1994年第11期。
    石磊:《现代企业制度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边恕、孙雅娜:《论日本企业集团股权结构与市场竞争》,《日本研究》1999年第1期。
    任尔昕、付泳:《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社科纵横》1998年第5期。
    任冷:《西方公司治理机制研究》,《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8期。
    刘小玄、刘芍佳:《双重目标的企业行为模型》,《经济研究》1998年第11期。
    刘小玄:《论产权结构及其激励机制--对现代企业制度的若干理论探讨《改革》,1994年第2期。
    刘小玄:《现代企业界的激励机制:剩余支配权》,《经济研究》1996年第5期。
    刘伟、李风圣:《产权范畴的理论分歧其对我国改革的特殊意义》,《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
    刘迎秋:《中国经济“民营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分析》,《经济研究》1994年第6期。
    刘侯:《民企老板为何自动放权》,《南风窗》2000年第2期。
    向辉军:《投资基金与公司治理机制改革》,《企业治理机制国际比较》,《经济学动态》1998.8。
    吕红平等:《家族化:乡镇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经济论坛》1997年第12期。
    托马斯·戴伊:《谁掌管美国--里根年代》,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第42页。
    朱义坤:《公司治理制度的多元结构》,《暨南学报》1998年第4期。
    朱天:《公司治理、国企改革与制度建立》,《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
    江龙学、雷隆:《所有者补位与政企分开--也谈国企改革》,《经济问题》1999年第10期。
    许小平:《以法人机构为主体建立公司治理机制和资本市场》,《改革》1997年第5期。
    何自力:《论公司权力结构与公司治理》《经济学家》1998年3月。
    何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1998年第5期。
    何涌:《企业家理论及其对发展中经济的适用性》,《经济研究》1994年第7期。
    何维达,1999:《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与案例》,经济科学出版社第1版。
    何维达:《企业委托代理制的比较分析制衡机制与效益》,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出版1999年1月第1版。
    吴冬梅:《论企业家收入年薪制的理论基础》,《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1期。
    吴有昌:《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改革》1995年第4期。
    吴建辉:《建立规范有效公司治理结构应具备的社会历史条件》,《经济论坛》1997年第18期。
    吴淑琨、席酉民:《公司治理模式探讨》,《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1期。
    宋炳方、田一恒:《论企业集团的决策结构》,《税务与经济》1998年第3期。
    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版。
    张承耀:《内部人控制问题与中国企业改革》,《改革》1995年第3期。
    张厚义等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1版。
    张春霖:《从融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改革》1995年第3期。
    张春霖:《存在道德风险的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分析及其应用中的问题》,《经济研究》1995年第8期。
    张素珍:《股份公司领导结构的比较》,《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6期。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
    张维新:《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与国有企业兼并中的产权障碍》,《经济研究》1998年第7期。
    李稻葵:《转型经济中的模糊产权理论》,《经济研究》1995年第4期。
    杜钦:《关于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考》,《经济经纬》1998年第5期。
    杨小凯:《企业理论的新发展》,《经济研究》1994年第7期。
    杨云、冯建民、李必强:《现代企业集团组织模式探讨》,《决策借鉴》1998年第6期。
    杨丽荣:《银行在现代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兼论我国的银行改革》,《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8年第6期。
    杨宏星:《公司制企业的权利是怎样分离的》1997年第5期。
    杨定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兼论内部人控制问题》,《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论含义》,《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
    杨瑞龙、周业安:《交易费用与企业所有权分配合约的选择》,《经济研究》1998年第9期。
    杨瑞龙:《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效率》,《理论探索》1999年1期。
    肖梦:《寻找对企业的外部监控机制》,《改革》1995年第3期。
    邱云生:《如何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改革》1998年第4期。
    闵永明、李华:《我国企业集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法律对策》,《政治与法律》1999年第1期。
    陆维杰:《企业组织中的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经济研究》1998年第5期。
    陈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组织》,《经济研究》1998年第7期。
    陈工孟:《现代企业代理问题和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研究》1997年第10期。
    陈少华等:《我国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调查》,《中国经济问题》1998年第2期。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周建宁:《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与完善》,《山东金融》1998年第10期。
    幸宇:《企业治理结构剖析》,《工业企业管理》1998年第9期。
    罗伯特·墨菲:《社会和文化人类学引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郁光华:《比较公司管理制度研究的政策意义》,《经济研究》1996第10期。
    郑红亮:《公司治理理论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研究》1998年第10期。
    青木昌彦、钱颖一,1995:《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经济出版社第1版。
    哈特:《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姚晓霞:《大力推进中国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江苏经济探讨(南京)》1998年11月。
    段文斌:《分工、报酬递增和企业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费方域:《控制内部人控制》,《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赵增耀:《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急诊中的几个理论观点》,《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10期。
    项兵:《管理腐败与公司治理》,《改革》1997年第4期。
    夏光育:《美日中股权结构与法人冶理结构之比较》,《理论与改革》1997年第12期。
    夏汛鸽:《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经济研究资料》1999年第2期。
    晏宗新:《国企改革的困境:委托人激励失灵》,《黑龙江财专学报》1998年第5期。
    莫兰德:《不同公司体制中的替代性约束机制》,《改革》1999年第2期。
    袁琳:《转轨经济的公司治理模式比较》,《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钱颖一:《企业的治理改革和融资结构改革》《经济研究》1995年第1期。
    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陶友之:《经营者年薪制的加行性分析》,《经济研究》1996年第8期。
    高闯:《经理行为的显示、激励与监控理论述评》,《社会科学辑刊》1998年第6期。
    曹正汉:《寻求对企业性质的完整解释:市场分工的不完备性与企业的功能》,《经济研究》1997年第7期。
    梅慎实:《现代公司机关权力构造论--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分析》,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
    银温泉:《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制度比较》,《改革》1994年第3期。
    银温泉:《德国的公司制度》,《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2期。
    黄运成:《股份公司人治理结构比较研究》,《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10期。
    黄复新:《对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探索》,《社会科学》1998年第8期。
    黄速建:《关于建立高层经理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关问题》,《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1期。
    黄群慧、张艳丽:《国有企业代理阶层的“激励空缺”问题初探》,《经济研究》1995年第8期。
    黄群慧:《企业高层经理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经济管理》1999年第1期。
    龚艳萍、饶育蕾:《各国公司治理机制的分类与比较研究》《经济学动态》1998年11月。
    奥利弗.哈特:《公司治理:理论与启示》,《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6期。
    彭清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集团成长的核心机制与主要方式》,《学术研究》1998年第9期。
    曾咏梅;《论股东对公司经营监督的方式及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曾德明:《西方国家公司治理机制的比较研究》,《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5期。
    程国定:《完善和规范股份合作制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工业企业管理》1998年第6期。
    蒋选:《企业集团形成的动因和组建方式》《中央财经大学报》1997年12月。
    韩永进:《企业资源主权和治理结构问题研究》,《生产力研究》1999年1-2期。
    韩俊、谭秋成:《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存量资产折股量化问题研究》,《经济研究》1997年第8期。
    鲁志国:《论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作用》,《南方经济》1998年第4期。
    简新华:《委托代理风险与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研究》1998年第9期。
    潘必胜:《乡镇企业的家族化经营》,《中国农村观察》1998年第2期。
    潘勇辉:《论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及其矫正》,《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1998年第4期。
    魏杰:《关于改制后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优化》,《经济纵横》1998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