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人流仿真的地铁交通空间城市设计探索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在以往的规划设计中交通空间过于强调机动化主导的理念,重视交通工具的需求而忽略人的需求,重视高速交通而忽略慢行交通,重视系统内部自成一体而忽视与城市功能的互动,导致交通和城市空间无法有效融合,而宽马路、大街坊的交通格局更是削弱了城市活力、交通效率和城市特色。论文从微观尺度的交通空间研究切入,以广州白云新城的地铁站点优化为例,通过building EXODUS软件模拟行人和出入口之间的步行动线,以步行动线为依托组织设计站点周边的步行空间形态,探索如何围绕站点构建人本尺度、高效紧凑、品质活力的公共交通空间。以此推动周边存量和增量土地的功能优化,达到真正由公交核心带动地区发展的目的(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引文
[1](美)彼得·卡尔索普,杨保军,张泉等著,TOD在中国——面向低碳城市的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沈丽珍著,流动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3]美国交通研究委员会,道路通行能力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田玉敏.蔡晶菁,基于人群动力学的疏散时间工程计算方法的探讨.科技通报,2008.01
    [5]林雁宇,基于行人微观仿真的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适应性评价及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5
    [6]王慧,黄玖菊,李永玲,阎欣,许旺土,厦门城市空间出行便利性及小汽车依赖度分析[J].地理学报,2013.04.
    [7]李小马,刘常富.基于网络分析的沈阳城市公园可达性和服务[J].生态学报,2009,29(3)
    1:引用《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建规函[2015]276号)》的轨道影响区和轨道站点核心区。
    2:关于可达性的定义引用《基于网络分析的沈阳城市公园可达性和服务》
    3:引用地铁数据
    4:引用《广州白云新城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交通影响评估》
    5:选自厦门城市空间出行便利性及小汽车依赖度分析,王慧
    6:计算公式引用《城市地下空间设计》
    7:W最小取值结合《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最小值为2.4。
    8:根据《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超高峰设计客流量为该站预测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或客流控制时期的高峰小时客流量)乘以1.1~1.4超高峰系数,此处流量计算采用1.4系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