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浅析——以漾濞县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保护耕地和保障用地的矛盾不断加剧。为妥善处理好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漾濞县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低丘缓坡土地数据,选取地形坡度、地质灾害、交通、水土流失强度、主要城镇影响力、土地利用类型等一般因子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地震断裂带、公益林、水源保护地等特殊因子,采用多因素加权法、专家评分法以及GIS空间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适宜性评价,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引文
[1]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地理常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陈军,洪新岩.金华市低丘缓坡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9,12(2):133-138
    [3]曾艳红.国外典型大都市区发展对我国犬都市区建设的启示.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1):40-43
    [4]浙江大学.浙江省利用山地丘陵进行城镇建设的技术与经济评价体系总报告[R].2007
    [5]李婷.基于GIS的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
    [6]丁恒成.县域尺度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适宜性研究-以隆阳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965-5967
    [7]高克异.浙江省低丘红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6(5):2-4.
    [8]孙华芬,等.基于GIS和BP神经网络技术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25(1):112-116
    [9]朱晓芸.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研究[D]:农业资源利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