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上京的历史地位及其建筑所反映的诸社会现象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肖爱民
  • 年:2010
  • 作者机构: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 会议召开时间:2010-12-01
  • 会议录名称:宋史研究论丛 第11辑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K246.1
  • 学会代码:SSYO
  • 学会名称:中国宋史研究会
  • 页数:13
  • 文件大小:1601k
  • 原文格式:D
摘要
<正>辽朝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于10世纪初期以潢河(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建立的政权,其显著特点是"行""城"兼具~①,既具"行国"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有"城国"的特点。表现在统治制度上,是实行"因俗而治","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②的政策,具体的表现之一就是用京州县制统治农耕民众,有农耕特色的"五京";以部族制统治游牧部族,契丹皇帝"四时捺
引文
(1)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上(指宋神宗——笔者)谓辅臣曰:‘唐明皇晚年逸豫,以致祸乱。如本朝无前世离宫别馆、游豫奢侈之事,非特不为,亦无余力可为也。盖北有强敌,西有黠羌,朝廷汲汲枝梧不暇。然二敌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自古外裔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比之汉、唐尤强盛也。'”宋神宗把与北宋对峙的辽和西夏视为“行国”和“城国”兼具,即游牧和农耕兼具的政权,所以强盛难制。载[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8,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乙未,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899~7900页。在《道山清话》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见[宋]王(?)《道山清话》,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986年,第1037册,第657页。
    (2)[元]脱脱等:《辽史》卷45《百官志一》,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685页。
    (1)[法]闵宣化等:《东蒙古辽代旧城探考记(外二种)》,冯承钧译,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1~38页。
    (2)《辽史》卷1《太祖上》,第6页。
    (3)[宋]路振:《乘轺录》,载贾敬颜:《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行记十三种疏证稿》,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8页。
    (4)《贾师训墓志》、《梁援墓志》,载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476~481、519~525页。
    (5)[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72《四夷附录第一》,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888页。
    (6)[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卷137《外国列传第一·契丹》,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830页。
    (1)《辽史》卷1《太祖上》,第12页。
    (2)《辽史》卷4《太宗下》,第60页;《新五代史》卷73《四夷附录第二》,第902页。
    (3)[宋]叶隆礼:《契丹国志》卷22《四京本末·上京》,贾敬颜、林荣贵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15页。
    (4)肖爱民:《关于契丹迭剌部的几个问题》,载《北方文物》2006年第1期,第70~75页。
    (5)《辽史》卷37《地理志一》,第440页。
    (6)《辽史》卷1《太祖上》,第6页。
    (7)《张正嵩墓志》,载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68~69页。
    (1)《贾师训墓志》,载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476~481页。
    (2)《新五代史》卷72《四夷附录第一·契丹》,第888页。
    (3)[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70,均王贞明三年(917)七月,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818页。
    (4)《旧五代史》卷108《龙敏传》,第1428页。
    (1)《辽史》卷37《地理之一》,第437页。
    (2)《辽史》卷48《百官志四》,第801页。
    (3)《辽史》卷31《营卫志中》,第373~376页。
    (4)关树东:《辽朝州县制度中的“道”、“路”问题探研》,载朱瑞熙等主编《宋史研究论文集》第10辑,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4~332页。
    (1)《常遵化墓志》和《创建静安寺碑铭》,载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127~129、360~363页。
    (1)[元]脱脱:《金史》卷24《地理上》“校勘记”三〇,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82页。
    (2)景爱:《金上京与金中都比较研究》,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2期,第151~164页。
    (3)《金史》卷75《卢彦伦传》,第1715~1716页。
    (4)景爱:《金上京与金中都比较研究》,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2期,第151~164页。
    (1)《辽史》卷37《地理志一》,第441页。
    (2)赤峰市文化局、赤峰市博物馆编:《文物古迹博览》,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25页;贾洲杰:《辽金元时代内蒙古地区的城市和城市经济》,载王禹浪等编:《东北辽代古城研究》(上),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版,第365~377页。原载《内蒙古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3)[宋]李诫:《营造法式》第1卷《总释上·城》引《吴越春秋》之文,载文渊阁四库全书,1986年,第673册,第405页。
    (4)[宋]李诫:《营造法式》第1卷《总释上·城》引《管子》之文,载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73册,第405页。
    (5)梁云:《战国都城形态的东西差别》,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4期,第124~136页。
    (6)旧题[周]管仲撰、[唐]房玄龄注:《管子》卷1《乘马第五·立国》,载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29册,第23页。
    (1)《新五代史》卷72《四夷附录第一》,第886页。
    (2)董新林:《辽上京城址考古发掘和研究新识》,载《北方文物》2008年第2期,第43~45页。
    (3)[五代]胡峤:《陷辽记》,载贾敬颜《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行记十三种疏证稿》,第13~38页。
    (4)《旧五代史》卷137《外国列传第一·契丹》,第1830页。
    (1)王小甫:《契丹建国与回鹘文化》,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第186~202页。
    (2)《契丹国志》卷27《岁时杂记》,第251页。
    (3)《纯慧大师塔幢记》,载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317~318页。
    (4)《辽史》卷72《宗室·义宗倍传》,第1209页。
    (1)《辽史》卷2《太祖下》,第15页。
    (2)胡峤:《陷辽记》,载贾敬颜《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行记十三种疏证稿》,第13~38页。
    (3)《辽史》卷47《百官志三》,第788页。
    (4)《辽史》卷21《道宗一》,第253页。
    (5)《辽史》卷48《百官志四》,第820~821页。
    (6)《辽史》卷82《武白传》,第1294页。
    (7)[金]元好问著、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卷28《费县令郭明府墓碑》,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600~602页。
    (8)[金]元好问著、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卷29《显武将军吴君阡表》,第607~608页。
    (9)《辽史》卷32《营卫志中》,第373页。
    (1)[宋]沈括:《熙宁使契丹图抄》,载贾敬颜《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行记十三种疏证稿》,第127页。
    (2)[五代]胡峤:《陷辽记》,载贾敬颜:《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行记十三种疏证稿》,第21页。
    (3)《旧五代史》卷137《外国列传第一·契丹》,第1830页。
    (4)项春松:《辽代历史与考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5)王晴:《辽上京遗址及其出土文物记述》,载王禹浪等编《东北辽代古城研究汇编》(上),第386~397页。原载《松州学刊》1987年第4、5期。
    (6)政协巴林左旗委员会编:《临潢史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