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浅谈清代玻璃器发展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陈晨
  • 年:2017
  • 作者机构:天津博物馆;
  • 会议召开时间:2017-01-01
  • 会议录名称:大匠之门 14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K249;J527.3
  • 学会代码:HYBJ
  • 学会名称:北京画院
  • 页数:6
  • 文件大小:2252k
  • 原文格式:D
摘要
<正>自西周起至清代前,中国古代玻璃制造业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实践和探索中,基本都是在国人引以自豪的陶瓷产业优势状态下,艰难地自我发展。汉代丝绸之路打通西域后,西方玻璃制品开始以中国的贸易形式或做贡品进入朝廷。而国产玻璃却总因未能解决"退火及耐热性能"等核心技术问题,仅为上层社会垄断享有,而被人蒙上"物以稀为贵"的神秘面纱,或被披上了宗教外衣封存于寺庙地宫。总之,玻璃制品始终没能作为食用器皿和家庭日用品惠及天下普通百姓。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