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与居民通勤方式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为研究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方式究竟如何转变,才能有效促进低碳化出行方式的产生,针对1422个拥有小汽车的家庭展开调查,结合8类现状用地数据,以小汽车通勤为参照对比其它4种通勤方式,构建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与当地居民通勤方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在不同交通方式对比模型中,土地特征与通勤方式的正负相关保持一致;(2)按照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居住地区分的不同群体的通勤方式决策对土地利用的考虑存在差异;(3)有关非机动车的通勤决策与土地利用关联性低。最后提出预先评估出行决策影响因子、设计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最优方案、以更多途径促进非机动车通勤频次三种策略,以期促进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居民低碳化出行。
引文
[1]刘定惠,朱超洪,杨永春.西部大城市居民通勤特征及其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人文地理,2014(2):61-68.
    [2]柴彦威,塔娜,毛子丹.单位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重构[J].现代城市研究,2011(3):5-9.
    [3]Ding Wenjie,Zheng Siqi,Guo Xiaoyang.Value of Access to Jobs and Amenities:Evidence from New Residential Properties in Beijing[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5):595-603.
    [4]肖为周,王树盛,黄富民.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变化对其客运需求的影响分析--以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0(2):80-85.
    [5]陈卫国.城市轨道交通与空间资源整合的互动--以深圳市为例[J].规划师,2007(4):84-86.
    [6]张育南.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整合发展问题初探[J].华中建筑,2011(10):89-91.
    [7]Hanson S,Schwab M.Accessibility and Intra Urban Travel[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1987(19):735-748.
    [8]Cao X J,Mokhtarian P L,Handy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Non-work Travel:a Case Study of Northern California[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2009(43):548-559.
    [9]张立威,严建伟.北京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外缘空间发展探析--轨道交通市郊线顺义线和亦庄线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5(6):8-12.
    [10]毛蒋兴,闫小培.基于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与交通模式互动机制的大城市可持续交通模式选择--以广州为例[J].人文地理,2005(3):107-111.
    [11]潘海啸,任春洋,杨眺晕.上海轨道交通对站点地区土地使用影响的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7(4):92-97.
    [12]韦亚平,潘聪林.大城市街区土地利用特征与居民通勤方式研究--以杭州城西为例[J].城市规划,2012(3):76-84.
    [13]董翊明,潘聪林,韦亚平.街区土地利用、交通供给特征与大型超市购物出行模式研究--以杭州城西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1):93-101.
    [14]朱嘉伊,汤西子,吴昊.土地利用视域下的轨道交通换乘问题解析及策略研究--以杭州轨道交通一号线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3):86-91.
    (1)该资料来源于2013年7月18日新华网《杭州人均机动车保有量全国第一,短期内不会限牌》一文。
    (2)该资料来源于2014年5月23日青年时报A04版《高德交通发布2014年第一季度交通分析报告:杭州超越上海北京成全国最堵城市》一文。
    (3)问卷调查内容涵盖社群特征、交通出行、地铁换乘、满意度评价等部分,调查方法遵循时空均衡、人群均衡等原则。问卷信度的标准化α系数为0.812,效度KMO值为0.902,数据可做进一步研究分析。
    (4)该资料来源于《2014年杭州统计年鉴》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人均水平统计。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