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在现代社会由于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建设用地的价值逐渐提高,如何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度成为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任务。本次研究采用熵值法,通过建立建设用地利用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郑州、武汉、成都、沈阳、广州、南京等7个城市的人口、经济等对建设用地造成的压力状态进行了评价,评判各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相对值,得出西安市建设用地利用状态相对于国内同类城市所处的状态。为西安市下一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提出规划建议,以期促进周至县未来几年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引文
[1]赵小风,黄贤金,陈逸,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10,11:1979-1996.
    [2]杨亮,吕耀,郑华玉.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05:593-600.
    [3]番婷婷.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1:18-19.
    [4]周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5]刘瑜.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6]张亚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7]祝小迁,程久苗,王娟,等.近十年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J].现代城市研究,2007,07:69-75.
    [8]郑泽庆,黄贤金,钟太洋,等.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89-93+98.
    [9]王艳齐.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0]齐凤军,况明生.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J].当代生态农业,2009,Z1:79-82.
    [11]韦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07.
    [12]黄金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4,37:127-128+132.
    [13]滕宇思,夏维力.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可持续利用评价[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5,05:397-403+4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