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8·12爆炸事故防化医学救援工作及体会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港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一时间组织专家进行科学研判,并于8月14日派出专家组携带特效抗毒药品及装备进入现场,展开防化医学救援工作,确保了救援过程中无一例中毒患者出现。本文拟将救援工作及体会进行总结,便于同行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天津港8·12爆炸事故"所涉及化学品种类繁多,剧毒化学品,如氰化钠的存储数量巨大,燃烧和爆炸所导致的次生危害,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为历史上所罕见。从防化医学救援角度,主要体会如下:1.在战争样式转变及反恐大背景下,系统总结和分析防化医学救援的能力和不足,以需求为牵引,未雨绸缪,强化和做好防化医学方方面面的工作。科索沃战争中展现的精确打击石油、化工设施等局部战争样式,及其化学性次生危害对人员、环境的巨大破坏;美国"9·11"恐怖袭击案所展现的恐怖活动以民用设施为袭击目标,均提醒我们,应当将"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置于更复杂的背景之下,深入研究和挖掘其潜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使坏事变成好事。2.医学防护的尽可能前移应该是一个发展趋势,值得重视与发展。防化医学救援工作一直着重强调"院前医疗中心"的概念,其目的是将现有医学发展的最好技术、装备等都能借鉴到现场救援之中。此次防化医学救援的实施过程里,所建立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医学救援生命支持链条即秉承了这一理念。同时,根据氰化物中毒拥有预防药物和特效抗毒自动注射针的特点,更是将防化医学支持延伸到了最前端,是一条值得总结和发扬的好经验。3.培训的重要性无论多么强调都不过分。"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虽有一定道理,但平常不积累相关的知识,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鉴于此,美国国家药品战略储备计划中,在强调培训与药品储备等各个方面均非常细致,甚至在考虑将神经性毒剂中毒急救针装备至家庭,以应对可能的、类似于东京地铁沙林袭击等恐怖活动。4.在重大化学灾害救援中,强化信息统一发布机制应该是一条基本准则,这种要求在实践中可能会有很大难度,但无论如何,类似此次的"神经性毒气"误判事件都应当避免。5.抗毒药物研究和开发不能丝毫放松,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实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特效抗氰预防和急救药物在此次防化医学救援中所起到的"定心丸"的精神支持作用,不容忽视。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