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制约整个对外汉语教学效率提高的瓶颈和关键因素。对外汉语教学界多年来一直不间断地对汉字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对外汉字教学的分相研究、汉字教材及大纲研究、汉字教学模式研究等几方面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以总结对外汉字教学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克服目前困境的高效教学模式。
Chinese character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nd decisive to the efficiency of TCSL as a whole.Pedagogists and researchers have been exploring constantly different models of teaching in this field and have made some progress in the bran-ches as follow:hierarchical study,textbook & syllabus;teaching modes and etc.This article makes a survey of these researches with the purpose of benefitting from the successes as well the lessons of setbacks,and seeking for some ideal teaching modes.
引文
安然、单韵鸣:《非汉字圈学生的笔顺问题——从书写汉字的个案谈起》,《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3期。
    安雄:《谈对外“理性识字法”的构造》,《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2期。
    白乐桑:《汉语教材中的文、语领土之争:是合并,还是自主,抑或分离?》,《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4期。
    白双法:《据理识字——“字理识字法”初探》,《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陈绂:《谈对欧美留学生的字词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4期。
    陈慧、王魁京:《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的实验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2期。
    陈慧:《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错误类型小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2期。
    陈曦:《关于汉字教学法研究的思考与探索——兼论利用汉字“字族理论”进行汉字教学》,《汉语学习》,2001年第3期。
    崔永华:《从母语儿童识字看对外汉字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2期。
    费锦昌:《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难点及其对策》,《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管春林:《“字本位”与“词本位”教学方法结合质疑——兼与刘颂浩先生商榷》,《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编:《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郝美玲、范慧琴:《部件特征与结构类型对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影响》,《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5期。
    郝美玲、刘友谊:《留学生教材汉字复现率的实验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2期。
    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汉语学习》,2001年第4期。
    江新、柳燕梅:《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1期。
    江新、赵果、黄慧英、柳燕梅、王又民:《外国学生汉语字词学习的影响因素——兼论<汉语水平大纲>字词的选择与分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
    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2期。
    江新:《汉字频率和构词数对非汉字圈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心理学报》,2006年第4期。
    姜安:《对外汉字初级教材评价研究》,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柯彼得:《关于汉字教学的一些新设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3年。
    柯彼得:《汉字文化和汉字教学》,《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李开:《论常用汉字的语像和习得》,《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李平:《对外汉语初级阶段随文识字类汉字教材的个案研究——以<汉语阅读教程>(修订本)(一、二)为例》,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lO年。
    李蕊、叶彬彬:《语文分进的对外汉字教学模式初探》,《学术探索》,2012年第4期。
    李蕊:《声旁规则性对留学生形声字输出能力的影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第6期。
    李宝贵:《汉字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汉字文化》,2005年第1期。
    李大遂:《关系对外汉字教学全局的几个问题》,《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李大遂:《汉字的系统性与汉字认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李大遂:《汉字系统性研究与应用》,《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3期。
    李大遂:《简论偏旁和偏旁教学》,《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李大遂:《突出系统性扩大识字量——关于中高级汉字课的思考与实践》,《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3期。
    李大遂:《中高级汉字课教学新模式实验报告》,《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第3期。
    李大遂:《中高级留学生识字量抽样测试报告》,《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李香平:《当前留学生汉字教材编写中的问题与对策》,《汉语学习》,2011年第1期。
    李香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字理阐释》,《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李香平:《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新说文解字”评述》,《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
    李香平:《留学生高级班汉字课汉字知识教学与教材编写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
    李运富《“六书”性质及其价值的重新认识》,《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1期。
    郦青、王飞华:《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6期。
    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
    刘婷:《初级阶段对外汉字教材练习设置与编排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刘丽萍:《笔画数与结构方式对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期。
    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样性问题》,《暨南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柳燕梅:《从识记因素谈汉字教材的编写原则》,《汉语学习》,2002年第5期。
    陆雅茹:《零基础对外汉字教材练习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吕必松主编:《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孟华:《“字本位”理论与汉语的能指投射原则》,《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6期。
    潘先军:《对外汉字教学的层次性》,《汉字文化》,2005年第2期。
    彭小川、马煜逵:《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教学应有的意识与策略》,《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1期。
    钱学烈:《对外汉字教学实验报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任瑚琏:《字、词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单位及教学策略》,《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4期。
    施正宇:《词·语素·汉字教学初探》,《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2期。
    施正宇:《从汉字教学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汉语学习》,2000年第2期。
    施正宇:《现代汉字的几何性质及其在汉字教学中的意义》,《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4期。
    石传良、罗音:《理据识字法是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方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第2期。
    孙德金:《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孙文访:《不同学习阶段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类型的统计与成因分析》,《识字教育科学化论文集粹》,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
    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
    万业馨:《略论汉语拼音和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位置和关系》,《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3期。
    万业馨:《略论汉字教学的总体设计》,《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5期。
    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1期。
    王骏:《留学生汉字习得的相关因素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期。
    王骏:《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实施“字本位”方法的实验报告》,《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王碧霞、李宁、种国胜、徐叶菁:《从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探讨基础阶段汉字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3期。
    王汉卫、刘静、王士雷:《笔素与汉字的难度序》,《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2期。
    王汉卫、苏印霞、李冬萍:《外向型检字法初探》,《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3期。
    王汉卫、苏印霞:《论对外汉语教学的笔画》,《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2期。
    王汉卫:《精读课框架内相对独立的汉字教学模式初探》,《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1期。
    王瑞烽:《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基础汉语教材的汉字教学内容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王若江:《由法国“字本位”汉语教材引发的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3期。
    尉万传:《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考察报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7年第6期。
    尉万传:《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综合考察》,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吴门吉、高定国、肖晓云、章睿健:《欧美韩日学生汉字认读与书写习得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6期。
    伍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探讨》,《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7期。
    肖奚强:《汉字教学及其教材编写问题》,《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4期。
    谢慧蓉:《初级对外汉字教材对比分析》,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谢玲玲:《现行基础汉字教材与古代蒙学教材的比较分析》,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邢红兵:《<(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汉字部件统计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第2期。
    徐彩华:《外国留学生汉字分解水平的发展》,《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
    杨开昌、何顺超:《“六书”理论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作用》,《河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杨月蓉:《论对外汉字教学中字与词的关系》,《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姚敏:《现代汉字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2期。
    易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材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尤浩杰:《笔画数、部件数和拓扑结构类型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掌握的影响》,《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2期。
    张德鑫:《从“词本位”到“字中心”——对外汉语教学的战略转移》,《汉语学报》,2006年第2期。
    张德鑫:《关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1期。
    张静贤:《关于编写对外汉字教材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2期。
    张朋朋:《词本位教学法和字本位教学法的比较》,《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第3期。
    张朋朋:《谈“字本位”的内涵》,《汉字文化》,2005年第4期。
    张朋朋:《语文分开、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汉字文化》,2007年第1期。
    张旺熹:《对外汉语本体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
    张熙昌:《论形声字声旁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2期。
    赵金铭:《初级汉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先语后文”辩证》,《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第3期。
    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与模式》,《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1期。
    郑继娥:《汉字的理据性与汉字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
    周健、尉万传:《研究学习策略改进汉字教学》,《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周健:《“汉字难学”的分析与对策》,《汉字文化》,1998年第2期。
    周健:《分析字词关系改进字词教学》,《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1期。
    周健:《汉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周健:《留学生汉字教学的新思路》,《暨南学报》,1998年第2期。
    朱宇:《再探电子抽认卡对美国汉语初学者汉字记忆的影响》,《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第1期。
    朱志平:《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Zhu,Y.&W.Hong.Effects of digital voiced pronunciation and stroke sequence animation on character memorization of CFL learners.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2005,40(3):49—7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