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法的乡村性:惯行农法与有机农法的型态差异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台湾早期的茶叶产区在北部丘陵,坪林为主要的茶叶产区。坪林长期生产包种茶,可以说与包种茶是同义词。坪林茶区经过长时期的开发,已形成一个有传统与制度的产区,其茶种、生产方式与产销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有一定的制度、生产体系或生产链。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的转变,坪林地区开始有着茶叶转型多元现象,开始生产有机茶,其生产的方式也由福特式生产逐渐转向后生产主义式。坪林茶业发展过程中近期的变化可以响应至生产链的理论观点去探讨生产链理论指出的生产投入、产出的过程,但坪林茶产业的现况更可以补充生产链理论所未能详察之社会生产的部分。本研究拟从坪林地区茶产业的商品链过程,发掘坪林地区茶产业转型之现况,从地理学的角度中,剖析坪林再商品化过程中的地方镶嵌,理解茶的质量论述如何被塑造。此外,本研究藉由商品化概念的架构去探究坪林在生产包种茶的同时,如何发展地方多元化的商品而形成有机茶再商品化。最后,本研究也同时以坪林茶产业的商品化过程、补充对替代农粮网络与质量治理等概念之讨论。本研究透过此个案的理解,提供商品化理论与商品链理论的对话与学术上的贡献。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