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生态保护红线是继耕地红线后另一条上升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具有明显的尺度特征。现阶段相关研究与实践以大区域尺度为主。宁波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围绕概念与内涵、划定与落线、管控与实施三方面对城市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进行了有益探索。对于宁波而言,生态保护红线包括13类生态要素区域,执行二级管控。红线划定上,按照厘清家底,评析生态安全;部门协作,识别生态要素;总量预测,明确划定目标;精准细化,明晰地理边界的思路,确保宁波50%以上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红线管控上,边界管控、分级管控与分类管控相结合,并尊重历史,明确了线内现状用地的处理建议。研究表明,生态保护红线不仅是个空间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对于空间的管控,需要不断强化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以确保规划真正落地。作为浙江省首个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该规划始终坚持大生态理念,探索和创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规划内容与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引文
[1]蒋大林,曹晓峰,匡鸿海,蔡满堂,黄艺,尹春燕.生态保护红线及其划定关键问题浅析[J].资源科学,2015(9):1755-1764.
    [2]吕红迪,万军,王成新,于雷,姜文锦.城市生态红线体系构建及其与管理制度衔接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1):5-11.
    [3]燕守广,林乃峰,沈渭寿.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划分与保护[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294-299.
    [4]陈海嵩.“生态红线”的规范效力与法治化路径——解释论与立法论的双重展开[J].现代法学,2014(4):85-97.
    [5]李力,王景福.生态红线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J].生态经济,2014(8):138-140.
    [6]范小杉,张强,刘煜杰,生态红线管控绩效考核基数方案及制度保障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4(4):18-23.
    [7]俞龙生,李志琴,梁志斌,何磊.广州南沙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分与管理体系[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4(5):421-428.
    [8]喻本德,叶有华,郭微,俞龙生,黄涛,孙芳芳,罗建武.生态保护红线分区建设模式研究——以广东大鹏半岛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14(6):962-971.
    [9]盛鸣.从规划编制到政策设计: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实证研究与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0(7):48-53.
    [10]王国恩,汪文婷,周恒.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规划控制方法——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4(2):73-79.
    [11]郭红雨,蔡云楠,肖荣波,彭涛.城乡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探索[J].城市规划,2011(1):35-39.
    [12]陆希刚.“图”与“底”——关于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3(4):68-72.
    [13]刘冬,林乃峰,邹长新,游广永.国外生态保护地体系对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的启示[J].生物多样性,2015(6):708-715.
    1刘冬,林乃峰,邹长新,游广永.国外生态保护地体系对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的启示[J].生物多样性,2015(6):708‐715.
    2蒋大林,曹晓峰,匡鸿海,蔡满堂,黄艺,尹春燕.生态保护红线及其划定关键问题浅析[J].资源科学,2015,37(9):1755‐1764.
    3吕红迪,万军,王成新,于雷,姜文锦.城市生态红线体系构建及其与管理制度衔接的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1):5‐11.
    (1)《浙江省市、县(市)环境功能区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明确环境功能区包括自然生态红线区、生态功能保障区、农产品环境保障区、人居环境保障区、环境优化准入区和环境重点准入区6大类环境功能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