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濒翁手札》研究(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韦昊昱
  • 年:2016
  • 作者机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
  • 论文关键词:白石 ; 《濒翁手札》 ; 书信
  • 会议召开时间:2016-10-01
  • 会议录名称:齐白石研究(第四辑)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J212
  • 学会代码:HYBJ
  • 学会名称:北京画院
  • 页数:29
  • 文件大小:4690k
  • 原文格式:D
摘要
北京画院所藏《濒翁手札》是迄今所知传世最多的齐白石书信资料之一,也是有关齐白石涉四川史实的重要文献史料。本文在笔者前期一系列研究专文的基础之上,对其中41通书信写作或寄出的具体年份日期,进行了详细的考释与推定,从而补充了现有出版的北京画院手稿本中的"按语"说明内容。同时,笔者依托书信线索,考察了信中所包含的具体史实内容及与其他旁涉史料之间的关联情况,最终清理出诸多齐白石涉川史实新细节,进一步丰富了其生平研究史料。
引文
1邓平山、邓金山是齐白石长女齐菊如与丈夫邓思义所生的两个儿子,齐白石长孙齐佛来晚年曾回忆称:“菊如嫁本地邓姓,家贫苦,其父及其子女,多依附于公(按:指齐白石)。”(齐佛来.我的祖父白石老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5.)结合齐白石致姚石倩的数通信件内容大体可知,邓平山1932年年将30岁,曾在湘潭加入清乡团为副兵,却屡遭当地匪害之祸,齐白石、胡宝珠和齐菊如3人原本计划将王缵绪所赠的婢女寿华嫁与邓平山,不料1932年阳历8月中旬后,听闻此消息的寿华,竟从北平齐白石家中私自出逃,下落不明,婚事也并未成行。邓平山的弟弟邓金山时年20岁,也曾多次遭受乡乱,性命难保。因而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齐白石便多次向姚石倩去信,坦言邓平山、邓金山等人“想得枝栖”“甚想来渝”,然而自己又“不愿与王君函,使人作厌看待”,故婉转地提出希望姚石倩和吴秋士两人,能够代为向王缵绪请求,为他的外孙在王氏的军队中安排一份工作。目前已知1932年前后,邓平山确实如愿来到重庆,在王缵绪的身边工作,齐白石也多次向姚石倩和吴秋士寄去画作,以表谢意。
    2吴秋士与齐白石亦有甚深之交情,早在1931年齐白石就曾托姚石倩,向在重庆的吴秋士赠送书法和画作,曾为他治白文方印“秋士”(见戴山青.齐白石篆刻作品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308.),齐白石与姚石倩的信件,曾多由吴秋士转交。1933年正在四川谋职栖身的齐白石外孙邓平山,还曾在吴秋士家小住多日,齐氏亦请姚石倩代为转达谢意。此外,在1936年齐白石一行预备蜀游前,王缵绪特地委派了吴秋士代表四川书画界,于3月27日抵达北平迎接齐氏入川,吴氏随后又在北平和上海遍访名流,参加书画展览,当年8月20日《申报》(上海版)第15版中有《吴秋士今日讲演中国碑板源流之学,下午五时在电局电台》的讲演预告报道,对吴秋士的经历、书画金石鉴藏和此时的参展交际情况介绍甚详:“吴秋士君,名,号选楼,蜀之成都人,本年春间,受王军长治易之托,径赴北平,邀齐白石游蜀。适白石先行入川,乃留平历访傅元淑、周养庵、陈半丁、胡佩衡、杨谷诸名流。其人喜收藏书画古籍善本以及古石造像,精鉴别,能诗,好蓄古印善书,纯以六朝碑笔意书行草,尤工小楷。嗜读禁书,如明之屠纬真、袁中郎、严唯中、阮大铖等诗集。且对于金石文字之学,悉心研究,历三十余载,而金石癖尤深,以至废寝忘食。适逢力社书画会展览,吴君书法陈列于该会者约有十余件。”当天《大公报》(上海版)第4版也刊发了《吴秋士广播讲演》的预告,内容与《申报》报道相同。
    3齐白石.白石杂作.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日记(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277.
    4齐白石.白石诗草自序(草稿).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诗稿(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496.
    5齐白石.兵后杂感.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诗稿(上)[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141.
    6齐白石.京师杂感(十一首之五).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诗稿(上)[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143.
    7齐白石.白石诗草自序(草稿).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诗稿(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496.
    8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述[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113.
    9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述[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119.
    10齐白石.戊辰秋贞儿来京省余,述故乡事,即作画幅一,题句以记之.郎绍君、郭天民.齐白石全集:第10卷诗文[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59.
    11朱悟园.齐白石山人南归序.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日记(上)[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197.
    12齐白石.三月初四日夜梦到家.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诗稿(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331.
    13齐白石在1924年至1925年间,为自己16年前所画旧作题写跋语时,曾回顾道:“余年五十四,画名不出长沙。因丁巳乡乱,余避居京华,始得中外皆知。”见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诗稿(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302.
    14 1920年齐白石所作《独虾》一画题跋,册页,纸本水墨,66.5cm×60cm,中国美术馆藏。
    15见笔者《齐白石〈濒翁手札〉研究(上)》一文中,对第十六通书信的写作时间考订,拙文载北京画院编.齐白石研究(第三辑)[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177.
    16手稿本中齐氏在提及姚石倩时,均在称谓“弟”前空一格后才继续书写,这在中国传统书信礼仪中称为“挪抬”,即为了表达对收信人的尊敬。而在北京画院本的印刷体的某些释读中,则未明确标注,这是应当指出并修正的。
    17齐白石极力反对在艺术创作中对前人的刻意模仿,他曾在指导他人刻印时强调:“摹仿前人的东西,却不能落前人的窠臼,摹到相当的程度就要变,变得越是怪,越能惊倒人。”见味橄(钱歌川).齐白石[M]//文人画像.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53.
    18 1931年11月18日或12月26日(即阴历十一月十八日)齐白石致姚石倩信,见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信札及其他[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31.
    19齐白石.癸酉秋自记印草.齐良迟.齐白石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55.
    20 1932年2月22日、4月22日或5月22日齐白石致姚石倩信,见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信札及其他[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37.
    21 1934年3月18日(即阴历二月初四日)齐白石致姚石倩信,见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信札及其他[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50.
    22 1936年2月8日(即阴历正月十六日)齐白石致姚石倩信,见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信札及其他[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69-70.
    23见笔者《齐白石〈濒翁手札〉研究(上)》一文中,对第十二通书信的写作时间考订,拙文载北京画院编.齐白石研究(第三辑)[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173-174.
    24需要注意的是,北京画院本印刷体释读文字,在本信“乃感谢吴君代璜外孙求枝栖于王运使故也”一句中,在“故”字前多了一个“之”字,当误。
    25需要注意的是,北京画院本印刷体释读文字,在本信“弟如能知”一句中,在“弟”字前少了一个“吾”字,当误。
    26齐白石在信件结尾处误将阳历1月13日写作“正月十三日”。
    27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述[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156.
    28齐白石还将自己和胡宝珠的合拓印谱,由齐子如赴蜀后“代呈”王缵绪,他曾在印谱上自题云:“此四本乃璜与姬人手拓,不欲赠人。今儿辈游蜀,璜无所寄赠治园将军,检此令子如代呈。癸酉春齐璜。”见《齐白石辞典》编纂委员会.齐白石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4:42.此外,在1936年5月29日成都《新新新闻》报社记者对齐白石的专访中,在场的王缵绪亦称:“齐先生的第三郎,前年曾来川做客,现已东返。”这同样证明了1933年齐子如的游蜀时间,见《从西洋艺术说到中国,齐白石对记者谈画》,《新新新闻》1936年5月31日,第10版。
    29罗祥止(1904-1977),原名罗祥之,字石癯,号农翁,又号太平山民。
    30刘振宇在《齐白石与门人余中英的艺文交往-以成都博物院藏画为例》一文中,错误地认为提及罗祥止的本通书信应作于1932年9月19日,见刘振宇.齐白石与门人余中英的艺文交往-以成都博物院藏画为例//北京画院编.齐白石研究(第一辑)[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212.实际上,罗祥止不太可能比余中英更早拜入齐门,两人均应从1933年开始跟随齐白石学习(1933年四川二刘大战爆发后,余氏负笈北上,于当年10月前后拜师齐门)。
    31 1933年冬,罗祥止的岳父张一峰在为《祥止印草》作序时提及:“中华民国十三年初,祥止学金石学于成都曾默躬氏”,齐白石则在1934年阳历1月7日为其所作序言中称罗祥止跟随曾默躬“从游七年,直得神理”。
    32李有行(1905-1982),字君常,四川梓潼人,1926年赴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是新中国第一代工艺美术教育家、水粉画家,四川美术学院的创办人之一。其生平详见钟茂兰.一代宗师李有行[J].美术观察,2011(1):118-119.
    33齐白石曾在口述自传的1934年部分回忆:“上年罗祥止来,向我请教刻印的技法,求我当场奏刀。”见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述[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163.罗祥止的儿子罗伦张则在新近刊行的《罗祥止印存》中称:“照父亲自己的记载,他跟齐白石拜门是1933年。”罗祥止晚年也曾向儿子详细回忆过自己1933年拜师齐白石的过程:“先是李有行把我领去和李苦禅见面,苦禅先生看了我的一个自拓印谱,是我在成都刻的,有上百方印,李苦禅认为我刻得不错。然后,我按苦禅先生的安排,拿着他的名片去见齐白石先生。齐先生审阅我的印后肯定了我的成绩。当时齐先生的兴致很高,他谈了我的印并且还向我问起曾默躬先生。见面的头一天我就磕头拜了老师。齐先生当场奏刀是过后几天的事。我在北京时去齐先生那里很多次,齐先生当着我的面刻印也不少,那两年我刻印也最勤。”见罗伦张.罗祥止印存[M].成都:巴蜀书社,2014:130.
    34画展详情见徐悲鸿.巴黎中国美术展览会[J].艺风,1933,1(11):72-76;佚名.巴黎中国美术展览会,法政府购藏十二幅[J].良友,1933(82):28-29.
    35齐良迟.齐白石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49.
    36齐白石.王治园集印谱属题记.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诗稿(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445.
    37齐白石.祥止印草序言,1934年阳历1月7日作,见罗伦张.罗祥止印存[M].成都:巴蜀书社,2014:5.
    38齐白石.祥止印草序言,1934年阳历1月7日作,见罗伦张.罗祥止印存[M].成都:巴蜀书社,2014:5.1934年春齐白石在为余中英即将刊行的《中英印草》题赠绝句中亦称:“石倩离燕祥止至,替人还喜蜀人多。”见《中英印草》齐白石题赠跋语原稿,四川博物院藏。
    39 1933年11月6日(即阴历九月十九日)齐白石致姚石倩信,收入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信札及其他[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64-65.
    40 1934年冬齐白石在《三百石印斋自序》中坦言:“余一时之兴致,不一年,将所有之石已刻完,实三百之数已过矣。其刻成之功,实罗、余二生,故序及之。”见齐良迟.齐白石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49.齐白石女弟子刘淑度晚年也曾回忆称:“老师为了罗祥止、余中英二人学艺,让他俩亲眼观摩,不到一年的时间把三百方石头刻完,并拓印集谱。”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编第24辑[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157.
    41荫湖(金开藩字号).罗祥止治印[J].湖社月刊,79(1934年6月1日出版):6.实际上,当时罗祥止确为齐白石眼中篆刻印艺最为高超,也最为器重的学生之一。1978年9月余中英在为《祥止印草》下册部分题跋中回忆称:“三十年代余与祥止同游于白石先生之门,祥止刻印特能猛进,尝得师之好评。祥止用刀大气纵肆,几于泛驾,乃同学之先进者。”齐白石女弟子刘淑度晚年则回忆老师曾告诉她:“我的徒弟很多,但是在篆刻上成绩突出的只有三个。第一,是罗祥止;第二,是余中英;你是第三个。你虽然是第三个,但在女子中是难得的。”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编第24辑[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148.
    42罗伦张.罗祥止印存[M].成都:巴蜀书社,2014:6,12.
    43罗伦张.罗祥止印存[M].成都:巴蜀书社,2014:18.
    44 1923年秋,时年26岁的李苦禅拜入齐门,成为齐白石的第一位入室弟子。
    45见《齐白石画集》封面题词,李燕先生藏。
    46《祥止印草》罗祥止自序。
    47《双鱼图》作于1933年,立轴,纸本水墨,135cm×33cm,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在题跋中叙述了罗祥止当年由李苦禅引荐,拜入齐门的过程。《教子图》作于1934年阳历12月28日(即跋语中落款所谓“甲戌冬十一月二十二日”),立轴,纸本水墨,136.8cm×33.4cm,中国美术馆藏。此画描绘了罗祥止少年时,母亲邱太夫人教读育子的场景,齐白石还在跋语所题绝句中提及了自己早在1926年就已逝世的父母双亲,令观者为之动容。此外,罗祥止儿子罗伦张所编《罗祥止印存》一书中,还录有齐白石题赠罗祥止的《松枝雏鸡图》一幅,跋语称“祥止仁弟刻印能起予,尚不能作画,吾不欲杀汝也。兄璜并记”,但此画未落年款,创作时间不详。见罗伦张.罗祥止印存[M].成都:巴蜀书社,2014:146.
    48《藻间蟹趣图》,立轴,镜心水墨,67cm×34cm。
    49《乘云注雨图》,立轴,纸本设色,180.3cm×49cm。
    50此幅为立轴行书,91.5cm×33cm,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藏,内容为:“君胡为者昨日来,青灯绿酒欢无涯。君胡(按:缺一“为”字)者今日去,挽断征鞭留不住。君来君去总伤神,不如悠悠陌路人。借高南阜句,赠门人罗祥止还蜀。九十三岁(按:时年应为九十四岁),老人白石。”
    51需要注意的是,北京画院本印刷体文字,在本信结尾“石倩仁弟”一句后,少释读了落款“兄璜”两字,且笔者认为,“兄璜”两字或为信件大字正文部分的结尾,而“石倩仁弟”应为其后小字部分的开头(“石倩仁弟”是齐白石在每通书信开头称呼姚石倩的固定语句),两者应在释读时调换位置。
    52据2016年7月29日笔者对王缵绪孙女王薇女士的电话采访所知。
    53 1948年出版的《中国当代名人传》中记录王缵绪“生于民元前二十七年,公历一八八五年”(见傅润华.中国当代名人传[M].上海:世界文化服务社,1948:27.),李仲华所写《川军将领王缵绪》一文则依据1935年四川《省政要闻》的记录,称王缵绪生于“1885年5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充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西充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M].出版年份不详:36.),而王缵绪的家族后人也同意这一说法,详见王缵绪长孙王复加的《抗战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缵绪赍志以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民间历史》,网站http://www.mjlsh.net/Book.aspx?cid=4&tid=1694,2015年4月20日查询;王缵绪孙女王薇的《捐赠背后的故事之三》,“王凤尔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411b2a01010i5v.html,2015年4月20日查询。
    54佚名.秋风萧瑟天气凉.白石山翁动思归[N].新新新闻本市增刊,1936-8-24(1).
    55关于1936年8月24日发生的“成都事件”始末和四川之行后齐白石与王缵绪因书画润金纠纷而交恶之事,详见笔者已经发表的《齐白石涉四川诸史实考辨》《齐白石涉四川诸史实再研究-以民国成都〈新新新闻〉报道为例》两文,分别刊于北京画院编.齐白石研究(第一辑)[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145-160和北京画院编.齐白石研究(第二辑)[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166-205.
    56需要注意的是,北京画院本印刷体释读文字,在本信“方能知其亦有佳处也”一句中,在“知”字前少了一个“能”字,在“早以函催”一句中,又将“以”字错误释读为“已”字。
    57齐白石.蜀游杂记.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日记(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374.
    58齐白石.答家乡故人.郎绍君、郭天民.齐白石全集:第10卷诗文[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58-59.
    59如抗战胜利1年后的1946年8月下旬,尚羁留重庆的吴宓应国立武汉大学的聘请,任该校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然而意欲立即动身的吴宓,在向留守陪都的几处国民政府行政机关申请购买机票时,均未获同意,后无奈只能求助此时正负责国府“复员运输”工作的行政院参事陈克文,陈氏通过交通部协助,才特批了吴宓于8月30日乘坐中国航空公司班机飞抵汉口。见吴宓著、吴学昭整理注释.吴宓日记第10册(1946-1948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15.
    60 1942年10月,徐悲鸿借助中英文教基金董事会的庚款资助,在重庆磐溪的石家花园创办了中国美术学院,并聘请张大千、吴作人、张安治、黄养辉、王临乙、吕斯百、陈晓南、费成武、张英、李瑞年、宗其香、孙宗慰、冯法祀等人为正副研究员,抗战中困居北平的齐白石无法与徐悲鸿相见,却仍然被徐氏聘为了该院的研究员之一。抗战结束后中国美术学院迁往北平,最终与国立北平艺专合并。参见邵洛羊.中国美术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246;黄晓东、张荣祥.中国美术学院(研究院)旧址暨徐悲鸿旧居[M]//氏著.重庆抗战遗址遗迹保护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3:321-324.
    61 1937年9月下旬徐悲鸿离开南京,开始随中央大学内迁后方,直至抗战胜利将近1年之后,他才得以重返南京,随后又北上接管国立北平艺专校务,从此再未回到过重庆。
    62重庆两路口的社会服务处是抗战中陪都主要的美术展览和文化活动中心,详见胡昌健.陪都时期的几处美展地址[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渝中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重庆渝中区文史资料第7辑[M].出版年份不详(内部发行):92-95.
    63徐悲鸿,沈尹默.齐白石画展[N].和平日报.1946-1-9.
    64当时与侯吉晖一道前去齐家探望的吕宜园、余倜两人,晚年曾写有文章回忆此事,参见吕宜园.我与齐白石的一段交往[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河南文史资料第29辑[M].1989:1-15;吕宜园.看齐白石作画[M]//魏玉林、王华农、刘家骥.中州钩沉[M].中华书局,2005:67-69;余倜.我所知道的齐白石二三事[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河南文史资料,1992(1):227-232.
    65易恕孜(1923-2004)是齐白石三女齐良怜的丈夫,与齐白石同为湘潭人,其祖父易光远是齐白石的故交。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时任国军第九十二军《扫荡简报》总编的易恕孜曾多次到齐家探望,后于1949年携齐良怜一道迁往台湾。
    66据当时前往齐家探望的国军第九十二军政治部副主任余倜晚年回忆,齐白石主要请求解决两件事,“一为齐在抗战前,曾于北平西城买了两三幢旧式小平房,日军侵陷北平时被敌伪人员占用,迄未收回产权。二为请我们介绍几个亲友参加第九十二军政治部工作。”(余倜.我所知道的齐白石二三事[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河南文史资料,1992(1):228.)随后,侯吉晖、余倜和齐白石四子齐良迟一道访问住户,将西城房屋产权收归齐家,又安排齐良迟、齐良已两人分任第九十二军政治部科员、政治队队员,齐白石弟子娄师白任政治部第二科科员,齐白石故友黎锦熙的儿子黎哲闳任校级科员(此人在抗战期间曾任伪北平大学副教授,因而抗战胜利后希望借加入国军的机会洗清身份),齐良迟的姨妹纪玉良任部队司书(从事文书工作)。
    67余倜.我所知道的齐白石二三事[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河南文史资料,1992(1):230.
    68可参见邢捷对齐白石书画鉴定中“居京华某年”类型年款题写的论述,邢捷.齐白石书画鉴定[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14.
    69齐白石.萧斋闲坐,因留霞老人赠诗,次其韵.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诗稿(上)[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73-74.
    70“餐菊”即食用菊花,这一风俗滥觞自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后演变成文人追求个人高洁风骨的象征。
    71(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陈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15.
    72此处以齐白石通行年龄为准。
    73(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M].郭晋稀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04:233.
    74郎绍君.齐白石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8.
    75齐白石.许放淑华(并序).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诗稿(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485.
    76(英)安东尼·伯吉斯.莎士比亚传[M].刘国云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2-3.
    77杨念群.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5.
    78罗志田.非碎无以立通:简论以碎片为基础的史学[J].近代史研究.2012(4):14.
    79(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M].郭晋稀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04:23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