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发现的吐蕃赤德祖赞时期者龙噶丹兴庆寺发愿钟的几个问题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英文论文题名: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Newly Discovered Praying Bell in the Jag rong dga' Idan byin chen Monastery during the Period of Btsan po Khri Ide gtsug brtsan
  • 论文作者:陆离
  • 英文论文作者:Lu Li ;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 年:2014
  • 作者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
  • 会议召开时间:2014-09-01
  • 会议录名称:藏学学刊(第10辑)
  • 英文会议录名称:Journal of Tibetology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K877.3;B949
  • 学会代码:SCZX
  • 学会名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 页数:13
  • 文件大小:662k
  • 原文格式:O
摘要
新出者龙噶丹兴庆寺铜钟铭文反映了唐前期佛教在吐蕃的传播以及吐蕃在今甘肃河西走廊南部祁连山地区的军事占领情况。者龙■■■■位于今天甘肃天祝、永登一带,该地名在敦煌藏文文书p.t.1082号甘州回鹘可汗书信中也曾出现。唐高宗时期吐蕃军队开始驻扎于此地,与唐朝争夺河西走廊,铸钟时间应该在704-738年之间。驻扎此地的吐蕃部族后来演变为五代北宋时期的者龙十三族。铭文中的铸钟僧侣应该是来自唐朝的非吐蕃族僧人。
The inscription of the newly discovered praying bell in the Jag rong dga' ldan byin chen monastery reflects the dissemination of Buddhism in the Tubo Kingdom in the early-Tang period and the Tubo Kingdom's military occupation of the area of Mt.Qilian to the south of Hexi Corridor in Gansu province.Jag rong 者龙 is located in the area around Tianzhu(Dpa' ris) and Yundeng,Gansu Province.This name also appeared in the letters of Uigur Khan of Ganzhou in the Dunhuang manuscript P.t.1082.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Gaozong of the Tang dynasty,the army of the Tubo kingdom began to garrison the area and fought with the Tang army for control of the Hexi Corridor.The date of the casting of the bell should be between 704 and 748.The Tibetan tribes garrisoned here had later become the thirteen tribes of Jag rong by the tim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The monks who cast the bell listed in the inscription should be non-Tibetans from the Tang dynasty.
引文
1#12
    2 2011年8月在兰州举行的“2011年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会暨民族文献学术讨论会”上,兰却加先生展示了该钟的照片并提交了相关论文,来自拉萨、北京、兰州、南京等地的与会藏学、敦煌学学者对之展开了热烈讨论,一致肯定了该钟的珍贵价值。
    3见注1所引兰却加的论文。
    4录文转引自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英国国家图书馆等主办:古藏文在线(The OldTibetan Document Oline)网站:http://otdo.aa.tufs.ac.jp/。
    5《2011年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会暨民族文献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兰州,2011:4。
    6智观巴·贡却乎丹巴饶吉著、吴均等译:《安多政教史》,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131。转引自《2011年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会暨民族文献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兰州,201 1:7。
    7《2011年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会暨民族文献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兰州,2011:6。
    8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上海:中华书局,2004:1228。
    9《续资治通鉴长编》,2004:1140-1141。
    10徐松:《宋会要辑稿》,上海:中华书局,2004:7672。
    11汤开建:《公元861-1015年凉州地方政权历史考察》,《宋金时期安多吐蕃部落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47。
    1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2004:1982。
    13《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14144。
    14汤开建:《公元861-1015年凉州地方政权历史考察》,《宋金时期安多吐著部落史研究》,147页。
    15洲塔、乔高才让:《甘肃藏族通史》,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463-464。
    16《宋会要辑稿》,2004:7672。
    17《宋史》卷七,1985:123。
    18#12
    19《安多政教史》,1989:128-129。
    20王尧、陈践:《敦煌古藏文文献探索集》,2008:96-97;参见司马光主编、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二一三、二一四,北京:中华书局,1956:6778-6779、6844、6846。
    21参见陆离:《敦煌文书P.3885号所记唐朝与吐蕃战事研究》,《中国藏学》,2012(2):90-98。
    22《资治通鉴》卷二零六,1956:6542。
    23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四二八《将帅部料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4855;《资治通鉴》卷二零六,1956:6549。
    24李宗俊:《唐代河西走廊南通吐蕃道考》,《敦煌研究》,2007(3):48。
    25《资治通鉴》卷二零七,1956:6557-6558。
    26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61-62。
    27《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1386;该则记载又见于《资治通鉴》,1956:6848。
    28《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1:1044。
    29《《通典》,北京:中华书局,1988:4479-4480。
    30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北京:中华书局,2004:2994。
    31《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1982:61-62。
    32史念海:《唐代历史地理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90。
    33《《新唐书》卷四零,1971:1044。
    34李宗俊:《唐代河西走廊南通吐蕃道考》,《敦煌研究》,2007(3):48。
    35《资治通鉴》卷二一四,1956:6827。
    36《旧唐书》卷一九六《吐蕃传》,1973:5234;《资治通鉴》卷二一四,1956:6832。
    37《资治通鉴》卷二零一,1956:6359。
    38《敦煌古藏文文献探索集》,2008:9、92;黄布凡、马德:《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献译注》,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103-104。
    39《资治通鉴》卷二一五,1956:6856。
    40《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2:3571-3572。
    41《资治通鉴》卷二一六,1956:6892。
    42《资治通鉴》卷二一六,1956:6896。
    43《敦煌古藏文文献探索集》,2008:19、99。
    44《2011年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会暨民族文献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兰州,201 1:6。
    45王尧:《吐蕃金石录》,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153-154、160。
    46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陈庆英译:《汉藏史集》,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59-60。
    47《汉藏史集》,1986:107。
    48王尧、陈践:《敦煌吐蕃文献选》,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152-153;石硕:《吐蕃政教关系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20-224。
    49五世达赖喇嘛著、刘立千译注:《西藏王臣记》,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34。
    50廓诺·熏奴贝著、郭和卿译:《青史》,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27。
    51巴卧·祖拉陈瓦著,黄颢、周润年译注:《贤者喜宴》,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112-113。
    52这一情况也可以与敦煌文书P.3885号的有关记载相印证,参见陆离:《敦煌文书P.3885所记载的唐朝吐蕃战事研究》,《中国藏学》,2012(2):90-98。
    53《资治通鉴》卷二一三,1956:6778-6779。
    54《吐蕃金石录》,1982:186、192,图版15、16。
    55目前其它已知可以确定年代的吐蕃时期金石碑铭都是在8世纪中期以后,参见陈践、王尧:《吐蕃文献选读》,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4;李方桂、柯蔚南著,王启龙译:《古代西藏碑文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