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与高精料导致奶牛酸中毒研究进展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介绍了奶牛产生内毒素的原因,为降低内毒素对反刍动物产生的影响提供参考。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死亡后或快速繁殖时细菌细胞壁破裂后释放的一种物质,内毒素通常也称为脂多糖,在动物机体中普遍存在,过量时导致机体产生免疫应激。瘤胃酸中毒是奶牛生产中常见疾病之一,研究证实其与内毒素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奶牛瘤胃内和血液中普遍存在内毒素,只是含量较低,对机体不会造成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奶牛场选用玉米青贮和苜蓿作为奶牛粗饲料,为了满足奶牛营养需要和高产奶量,普遍给奶牛饲喂高精料日粮。高精低粗的日粮结构可引发瘤胃代谢异常:大量精饲料被奶牛采食进入瘤胃后,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发酵,进一步产生大量VFA和有机酸,引起奶牛瘤胃pH值降低。当pH值下降至5.2~5.6持续3~5 h/天,即发生SARA。同时VFA在酸性环境下的吸收率降低,若pH值继续下降并低于5.2时,奶牛产生更为严重的急性瘤胃酸中毒(ARA)。而在发生瘤胃酸中毒后,瘤胃内会产生大量的异常代谢产物,这些产物中就包括内毒素、乳酸、组胺、色胺和乙醇等。瘤胃内内毒素的释放可以解释为是由高精料日粮导致瘤胃pH值降低,引发革兰氏阴性菌死亡造成的。实验表明,无论是瘤胃液体外培养还是给奶牛直接饲喂日粮,高精料日粮始终导致瘤胃液中内毒素浓度处在高水平,日粮精粗比与内毒素浓度呈线性升高趋势。所以,奶牛产生内毒素的原因是饲喂含大量碳水化合物的日粮后,瘤胃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VFA导致pH下降,结果引发SARA释放大量内毒素。由此可见,内毒素与奶牛SARA息息相关,虽然关于奶牛酸中毒与SARA产生内毒素的文献报道为数不多,但该病却普遍存在并对奶牛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有必要研究内毒素的致病机理和信号通路,从源头上规避内毒素的产生,为解决内毒素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等炎症反应提供依据。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