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尚书》学的偏失与创获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刘世明
  • 年:2015
  • 作者机构:山西大学文学院;
  • 论文关键词:宋代 ; 尚书学 ; 偏失 ; 创获
  • 会议召开时间:2015-12-01
  • 会议录名称:宋史研究论丛 第17辑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K221.04
  • 学会代码:SSYO
  • 学会名称:中国宋史研究会
  • 页数:17
  • 文件大小:613k
  • 原文格式:O
摘要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资料汇编,由汉至唐,为其作注疏者便层出不穷。到了宋代,学风大变,解经述经也呈现了新的景象。宋儒以己意论《书》,臆断文义、妄测古字,随意删改经文,使《尚书》文本面目全非。更有甚者,以庄老、象数等旁门小技推演《书经》,引经学至虚无,实为解《书》之歧路也。当然,宋代学者阐释《书经》亦有许多创获之处。他们将《尚书》视作求心之书,明圣王之志、救失道人心,充分凸显了人的情感意识与主体精神。除此,宋儒又借《尚书》汇聚大量史料,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此搜罗辑佚之功、经世致用之学,为后继学人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指明了方向,其功勋自不可磨灭。这些,均为宋代《尚书》学研究的特点,当并存而论之。
引文
(1)[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97页。
    (2)杨东莼:《中国学术史讲话》,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79页。
    (3)参见马宗霍《中国经学史》,上海书店1984年版,第111、124、125页。马氏日:“欧请删疏、孙欲改注、吴械渐觉古文《尚书》之伪、朱子疑之益甚、赵汝谈并今文而疑之、龚鼎臣改定《洪范》、刘敞改定《武成》、王柏《书疑》纯以意为易置。”
    (4)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77页。
    (1)参见周予同《群经概论》,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文中即言:“以主观妄测古史,几为宋代《书》学的通病。”
    (2)[宋]刘敞:《公是七经小传》,《文渊阁四库全书》卷183,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6页。
    (3)[清]永珞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25页。
    (4)[宋]金履祥:《尚书表注》,《文渊阁四库全书》卷60,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74、456页。
    (1)参见[清]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25页。《总目》原文为:“《尚书》‘愿而恭'当作‘愿而荼';‘此厥不听'当作‘此厥不德。'”
    (2)《尚书表注》,第441页。
    (3)[宋]薛季宣:《书古文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卷49,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3页。
    (4)[唐]孔颖达:《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34—35页。
    (5)《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166页。
    (1)参见[清]王先谦《尚书孔传参正》,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9-10页。王氏对宋儒改字亦作出类似的评价:“凡以古字易经文,如郭忠恕、薛季宣所造作,皆乱经之甚者。”
    (2)参见[清]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64页。皮氏在书中说到:“宋人不信注疏,训至疑经;疑经不已,遂至改经、删经、移易经文以就己说,此不可为训者也。”
    (3)《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166-167页。
    (4)[宋]王柏:《书疑》,《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卷49,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164、166页。
    (1)《书疑》,第167页。
    (2)《尚书正义》,第143—144页。
    (3)《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166页。
    (4)《中国经学史》,第111页。
    (1)参见吴雁南《清代经学史通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文中总结了宋学的四大特点,其二便为:“取佛教、老庄思想融人经学,经学面貌大变。”
    (2)《尚书正义》,第491页。
    (3)[春秋]老子撰,[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65页。
    (4)[宋]袁燮:《絮斋家塾书钞》,《文渊阁四库全书》卷57,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639页。
    (5)[宋]钱时:《融堂书解》,《文渊阁四库全书》卷59,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77页。
    (6)[宋]胡士行:《胡氏尚书详解》,《文渊阁四库全书》卷60,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61页。
    (1)《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第56页。
    (2)[宋]陈经:《陈氏尚书详解》,《文渊阁四库全书》卷59,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6页。
    (3)[宋]夏馔:《夏氏尚书详解》,《文渊阁四库全书》卷56,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73页。
    (4)[战国]庄子撰,[清]王先谦集解:《庄子集解》,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8页。
    (5)《胡氏尚书详解》,第302页。
    (1)《陈氏尚书详解》,第24页。
    (2)[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2页。
    (3)参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3页。《易类总叙》明言:“《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
    (4)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
    (1)[宋]赵善湘:《洪范统一》,《文渊阁四库全书》,卷59,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657页。
    (2)[宋]胡瑗:《洪范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卷54,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59页。
    (3)钱基博:《古籍举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页。
    (1)[宋]蔡沈:《洪范皇极内篇》,《文渊阁四库全书》卷805,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699页。
    (2)参见钱基博《经学通志》,岳麓书社2010年版,第58页。文中对蔡沈演《范》之学评价如下:“衍《洪范》九数为八十一章,而配以月令节气,欲以拟《易》,实本《易》家京、焦之术。特变《易》数为《洪范》以新耳目,盖开演《范》之一派者,实自沈始焉。”
    (1)参见[宋]陆九渊《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95、399页。书中《象山语录》记载:“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诸如此类言语,皆为以心学解经的宣言。
    (2)参见姜广辉《宋明经学》,《中国经学思想史》卷3,第41页。姜氏在文中记录:“陆九渊认为,六经乃圣人直抒胸臆的‘写心之书'。”
    (3)[宋]蔡沈:《书集传》,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
    (4)[宋]吕祖谦:《增修东莱书说》,《文渊阁四库全书》卷57,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39页。
    (5)[宋]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938页。
    (1)《书集传》,第31页。
    (2)参见《书集传》,第2页。蔡沈释《尧典》时说:“首以‘钦'之一字为言,此《书》中开卷第一义也。”
    (3)[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页。
    (4)参见《四书章句集注》,第3-4页。《大学章句》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故诸事又皆以正心诚意为本。
    (5)《絮斋家塾书钞》,第629页。
    (6)[宋]杨简:《五诰解》,《文渊阁四库全书》卷57,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605页。
    (1)[宋]陈大猷:《书集传或问》,《文渊阁四库全书》卷60,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96页。
    (2)参见马宗霍、马巨《经学通论》,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92页。马氏将宋学归为六派,其二便为“以事说经,多以史证今或以古讽今”。
    (3)[宋]史浩:《尚书讲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卷56,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89页。
    (1)[宋]黄伦:《尚书精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卷58,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68页。
    (2)《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146页。
    (3)[宋]林之奇:《尚书全解》,《文渊阁四库全书》卷55,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75页。
    (4)《增修东莱书说》,第304页。
    (1)参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第47页。《简目》日:“援后世之事为证,盖赵岐注《盂子》例也。”
    (2)参见[汉]桓谭撰,朱谦之校辑:《新辑本桓谭新论》,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38页。原文为:“秦近君能说《尧典》,篇目两字之说,至十余万言。”
    (3)[清]陈澧著,钟旭元、魏达纯点校:《东塾读书记扎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84页。
    (4)[宋]苏轼:《书传》,《文渊阁四库全书》卷54,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03页。
    (5)[宋]黄度:《尚书说》,《文渊阁四库全书》卷57,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0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