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一枚珍稀环钱——出土文献、传世文献、古币文字相互佐证之一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黄锡全
  • 年:2016
  • 会议召开时间:2016-09-01
  • 会议录名称: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六辑)
  • 英文会议录名称:A Collection of Chinese Numismatic Theses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K875.6
  • 学会代码:IGQJ
  • 学会名称:中国钱币学会
  • 页数:7
  • 文件大小:1340k
  • 原文格式:O
摘要
<正>本文要讨论的这枚环钱,前些年面世,我曾见过实物,中国嘉德2010年秋季拍卖会高价拍卖。戎畋松先生《珍泉集萃》文中曾予以介绍,据说早年出于河南封丘一带。~①目前收藏界一般将这枚钱文释读为"峻环"或"燕环"。拍卖当年,崔淳先生曾希望我对环钱铭文谈点看法,考虑到铭文二字虽释读不存在多大问题,但如何正确理解一时难以确定,故未敢轻易发表意见。近年与董瑞先生合作
引文
(1)见中国收藏网·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0秋季拍卖会·金泉古韵·燕环环钱。
    (2)已成方足布卷,黄锡全、董瑞:《先秦货币汇览·方足布卷》,北京出版社,2012。
    (3)容庚:《金文编》,中华书局,1082、682页,1985。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1015~1016页,中华书局,2001。
    (4)李孝定、周法高、张日升:《金文诂林附录》489页2190号,212l页3368号,香港中文大学出版。
    (5)唐兰:《周王■钟考》,载《故宫博物院年刊》,1936(7),收入《唐兰先生金文论集》,34页,紫禁城出版社,1995。
    (6)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宗周钟考释,53页,上海书店,1999。
    (7)曹锦炎:《释兔》,载《古文字研究》,第20辑,中华书局,2000。
    (8)何琳仪:《逢逢渊渊释训》,《安徽大学学报》,2006(4)。
    (9)不同意见可参考陈英杰:《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线装书局,374~378页,2009。赵立伟:《魏三体石经古文辑证》,25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0)师酉盘铭文与师酉簋类同,张长寿:《师酉鼎和师酉盘》,《新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王仲殊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395~401页,科学出版社,2005。
    (11)山西绛县横水M2出土铜器中有□叔,田建文、李永敏:《史籍失载的倗国》,《中国文化遗产》2006(2),转引自上引陈英杰书374页注4。
    (12)吴镇烽:《商周金文资料通鉴》编号02487:“昔先王既令汝佐□侯,今余唯肇申先王令,令汝佐□侯”。
    (13)■字或以为下从“匝”,见上引张亚初引得1058页。又见吴镇烽:《商周金文资料通鉴》编号05849:□山奢淲铸其宝簋,子子孙永宝用。05850:□山旅虎铸其宝簋,子子孙永宝用。
    (14)吴镇烽:《商周金文资料通鉴》编号02312:乙亥,王餗,在□□(次),王飨酒,尹光逦,唯各格,赏贝,用作父丁彝,唯王征井方,□。
    (15)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285页,中华书局,2004。何景成:《论师酉簋铭文中的“弁狐”族》,66页,载《中国历史文物》,2010(5)。
    (16)尚志儒:《略论西周金文中的“■夷”问题》,陕西历史博物馆编《西周史论文集》上,231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7)陈汉平:《金文编订补》,50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8)王辉:《西周畿内地名小记》,《考古与文物》,1985(3)。
    (19)环钱中有传形者,只是偶见,不能作为惯例。
    (20)裘锡圭:《战国货币考(十二篇)》,《北京大学学报》,1978(2),收入《裘锡圭学术文集》第三卷,205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1)郑家相:《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189页,三联书店,1958。王毓铨:《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12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2)王国维:《魏石经残石考》,见《王国维遗书》第九册,上海古籍书店,1983。
    (23)孙海波:《魏三字石经集录》补遗,1937。
    (24)上引传抄古文,黄锡全:《〈汗简〉注释》,391、81、228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徐在国:《传抄古文字编》,1103、58、462页,线装书局,2006。
    (25)黄锡全:《〈汗简〉注释》,391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190页,中华书局,1989。
    (26)周名辉:《古籀考》卷上16页,见《金文诂林附录》2126页引录。亦可参见上引陈汉平《金文编订补》504页。
    (27)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望山沙冢楚墓》,278页、图版九五,文物出版社,1996。
    (28)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145页,中西书局,2011。
    (29)高亨纂注:《古字通假会典》,48、47页,齐鲁书社,1989。
    (30)杨伯峻:《春秋左传注》,1206页,中华书局,1981。
    (31)《史记》1844页,年表见718页,中华书局,1973。
    (32)《史记·魏世家》:哀王二年(前317年),“齐败我观津”。《六国年表》作“齐败我观泽”。此观津可能即观泽,津为泽误,与河北武邑东之观津可能不是一地。可参考钱穆:《史记地名考》,248、249页,商务印书馆,2001。
    (33)钱穆:《史记地名考》,649、650页。
    (3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265页,中华书局,1981。
    (35)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地图出版社,1982。雍榆为春秋晋地。《春秋襄公二十三年》:“八月,叔孙豹师救晋,次于雍榆。”杜注:“雍榆,晋地。”《水经注》“淇水又东北流径雍榆城南”。颇疑雍榆可能就是荧泽、环泽。雍,影母东部;荧,匣母耕部;环,匣母元部。榆,喻母侯部;泽,定母铎部。
    (36)杨伯峻:《春秋左传注》,736页,中华书局,1981。复旦大学地理研究所:《中国历史地名辞典》611页以为是浚县西南卫地之荧泽,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
    (37)杨宽:《战国史》,361、362页注1,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8)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309~312页,紫禁城出版社,2012。
    (39)钱穆:《史记地名考》,335页,商务印书馆,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