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植物花花柴幼苗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探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高温对植物发育及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植物耐高温的分子机制已成为植物抗非生物逆境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研究以沙漠植物花花柴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温度(40°C、45°C和50°C)处理,分别在处理不同时间测定了花花柴幼苗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程度(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和保护酶系统(SOD和CAT)的活性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花花柴幼苗在40°C胁迫时,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12 h和6 h达到最高;其保护酶系统(SOD和CAT)的活性也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其中SOD和CAT的酶活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POD活性则在处理12h时达到最高,之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2)在45°C条件处理时,处理2h时花花柴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及SOD、CAT活性显著升高,但在随后的2-8h时间段,其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及SOD、CAT活性变化不显著,在处理12h以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显著增加,S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3)在50°C胁迫时,花花柴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逐渐升高,且呈显著水平,其SOD和CAT的酶活在处理1h时达到最高,之后显著降低。结论:由于花花柴长期生长与沙漠地区,其具有很强的耐高温性,40°C对花花柴的生理胁迫不明显;花花柴对45°C的耐受时间是8h;50°C对花花柴的胁迫时间拐点是1 h。以上实验结果及结论符合花花柴的生长环境,该结果为以花花柴为材料的耐高温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同时也为花花柴耐高温功能基因的发掘提供了依据。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