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污染物特征及一次人工增雨洗尘效果初探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利用武汉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1日近一年的空气质量数据,对武汉地区一年的污染物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武汉市探空、地面观测及模式等数据对2015年10月26日一次人工增雨洗尘效果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空气质量总体上夏季最好,秋季逐渐变差,冬季最差,春季逐渐转好,重度污染主要在2014年10月到2015年3月;武汉市PM_(2.5)作为首要污染物占绝对优势,其次PM_(10)、O_3作为首要污染物比例较大,NO_2、SO_2和CO所占比例都很小;O_3月平均浓度与月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月总降水量成正相关,O_3浓度高值主要与高温、长时间日照相关;PM_(10)和PM_(2.5)的月平均浓度变化趋势相仿,与月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月总降水量、月平均风速成负相关,且与各月降水日数比、大雨日数比的相关系数大;2015年10月26日武汉总降水8.4mm,降水后武汉市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颗粒物(PM_(2.5)、PM_(10))浓度迅速降低。
引文
[1]赵普生,徐晓峰,孟伟,等.京津冀区域霾天气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31-36.
    [2]韩素芹,冯银厂,边海,等.天津大气污染物日变化特征的WRF-Chem数值模拟[J].中国环境科学,2008,28(9):828-832.
    [3]王跃,王莉莉,赵广娜,等.北京冬季PM2.5重污染时段不同尺度环流形势及边界层结构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4,19(2):173-184.
    [4]吴万宁,查勇,王强,等.南京地区冬夏季大气重污染各例对比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4,34(3):581-587.
    [5]马骁骏,秦艳,陈勇航,等.上海地区霾时气溶胶类型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J].中国环境科学,2015,35(4):961-969.
    [6]沈铁迪,王体健,陈璞珑,等.南京城区夏秋季能见度与PM2.5化学成分的关系[J].中国环境科学,2015,35(3):652-658
    [7]李菲,吴兑,谭浩波,等.广州地区旱季一次典型灰霾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2,28(1):113-122.
    [8]吴蒙,范绍佳,吴兑,等.台风过程珠江三角洲边界层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3,33(9):1569-1576.
    [9]廖志恒,孙家仁,范绍佳,等.2006~2012年珠三角地区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15,35(2):329-336.
    [10]高歌.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7):761-768.
    [11]HJ 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s].
    [12]谭成好,赵天良,崔春光,等.近50年华中地区霾污染的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5,35(8):2272-2280
    [13]易睿,王亚林,张殷俊,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臭氧污染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5,35(8):2370-2377
    [14]王卫国,吴涧,刘红年,等.中国邻近地区污染排放对对流层臭氧变化与辐射影响的研究[J].大气科学,2005,29(5):734-746
    [15]谈建国,陆国良,耿福海,等.上海夏季近地面臭氧浓度及其相关气象因子的分析和预报[J].热带气象学报,2007,23(5):515-520
    [16]Chan C K,Yao X.Air pollution in mega cities in China[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8,42(1):1-42.
    [17]周毓荃,欧建军.利用探空数据分析云垂直结构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气象,2010,36(11):50-58.
    [18]黄毅梅,濮江平,邵振平,等.河南省人工增雨飞机云微物理探测设计[J].气象科技,2014,42(5):893-896.
    [19]李红莉,崔春光,王志斌.LAPS的设计原理、模块功能与产品应用[J].暴雨灾害,2009,28(1):64-7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