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历史成因与由来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正>一、"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科学内涵当今世界,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国际政治格局中,世界各国趋于白热化的政治文化软实力竞争以及世界各国民主政治模式的争奇斗艳都使得崛起中的东方大国——中国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模式和道路。在此情势之下,中国学者也开始了对此的广泛探讨与逐步深入的研究。"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这一理论概念于1980年由克莱蒙特大
引文
[1]林尚立.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J].学术月刊,2003(4).
    [2]张分田,孙妍.儒家经典“庶人之议”的本质属性和历史价值[J].人文杂志,201 1(1).
    [3]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主问题研究中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民主[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3).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6]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陈家刚:《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25页。
    (2)袁锋:《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缘起与内涵》,《理论与改革》2006年第6期。
    (3)童庆平:《近年来我国协商民主研究若干观点辩析》,《中国政治》2009年第7期。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集选(第十四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
    (2)《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6页。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http://news 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最后访问日期:2012年12月6日。
    (1)政协全国委员会研究室编:《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1页。
    (1)《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35页。
    (2)黄炎培:《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148页。
    (1)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9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