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小城镇体系的影响及规划建议——以四川省川南城镇群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城镇群一体化发展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模式,各地掀起了城镇群规划和建设的热潮。在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回流的社会背景下,针对西部地区城镇群因发展水平滞后、城市化质量较低、城镇发展"马太效应"明显、农村人口基数大的特征,导致城镇体系结构失衡,小城镇无法满足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的需要等问题,本文以四川省川南城镇群的发展为例,通过对城镇规模、空间结构体系、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等因素的分析,研究小城镇群的空间网络结构,探究小城镇进行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和存在的问题。面对互联网技术的介入,从多角度分析互联网对小城镇发展模式和空间网络体系的影响,提出在小城镇群的规划和体系构建中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的方法和途径,有效缩小小城镇与大城市的差距,提升其城镇化质量,实现差异化发展,以期探寻解决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矛盾,保障城镇体系结构均衡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引文
[1]李欣,宋延鹏.国内“双加速”阶段的城镇群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2,07:57-63.
    [2]杨云彦,石智雷.中国农村地区的家庭禀赋与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J].人口研究,2012,04:3-17.
    [3]方创琳.中国城市群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J].地理学报,2014,08:1130-1144.
    [4]刘玉亭,王勇,吴丽娟.城市群概念、形成机制及其未来研究方向评述[J].人文地理,2013,01:62-68.
    [5]方创琳.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政策影响过程与实施效果评价[J].地理科学,2012,03:257-264.
    [6]沈玉芳,刘曙华.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态势与城镇组织模式的特征和趋势[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03:47-51.
    [7]陈雯,宋伟轩,杨桂山.长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区的城市化发展态势、动力与趋势[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01:28-38.
    [8]方创琳.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形成发育现状与建设重点[J].干旱区地理,2010,05:667-675.
    [9]魏后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两极化倾向与规模格局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14,03:18-30.
    [10]王颂吉,白永秀.城市偏向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学家,2013,07:95-102.
    [11]唐鹏,周来友,石晓平.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1998-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资源科学,2014,07:1374-1381.
    [12]程必定.新市镇: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空间载体[J].城市发展研究,2013,05:17-23.
    [13]张艳婷.农民对信息资本占有的马太效应分析[J].情报科学,2010,04:575-578.
    [14]丁文静,朱喜钢.人均GDP3000美元时期的城市发展研究——国际比较及对长江三角洲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6,10:36-42.
    [15]孔祥智.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和城市带建设[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05:1-4.
    [16]陈超,李斌.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3:328-33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