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經典看歷代“三年之喪”的儀式表演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上行下效地爲親人守制的喪葬文化宣傳是中國君主推行"孝道"的重要手段,其體現的是儒家"以孝治天下"的治國思想。天子守制爲萬民之表率,但以往對天子守制問題的專門研究則較少。本文通過重讀經典,以"三年之制"爲例,分析了歷代以天子爲主體的守制期限及其原因,發現歷代天子守制多"以日易月",但具體長短則又有差異。究其原因乃是歷代君主對"三年之制"的儀式表演,即歷代君主守制均試圖從儒家經典中尋找"易月"之依據,並輔之以前代短喪先例、先帝儉葬遺詔、禮臣奏疏等。這種儀式表演使得"三年之喪"的觀念,能在作爲萬民表率的皇帝公然行"短喪"的前提下,仍歷代推行不衰,並最終實現君主"以孝治天下"之初旨。
引文
(1)雍正皇帝編纂,張萬鈞、薛予生編譯:《大義覺迷録》,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9年,第257頁。
    (2)司馬遷撰,裴駰集解,司馬貞索引,張守節正義:《史記》卷十《孝文本紀》,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2册,第434頁。
    (3)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文帝紀》,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册,第133頁。
    (4)宋敏求編,洪丕謨等點校:《唐大詔令集·神堯遺詔》,上海:學林出版社,1992年,第60頁。
    (1)王溥撰:《唐會要》卷二十一,上海:中華書局,1955年,第411頁。
    (2)《漢書·文帝紀》,第133頁。
    (3)劉昫:《舊唐書》卷七十七《崔祐甫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3439頁。
    (4)歐陽修等撰:《新唐書》卷一四二《崔祐甫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4666—4667頁。
    (5)《唐大詔令集·明皇遺詔》,第67頁。
    (6)《舊唐書·高宗本紀》,第603—604頁。
    (7)《舊唐書·惠昭太子傳》,第4534頁。
    (8)張廷玉撰:《明史·凶禮》,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1463頁。
    (9)《禮記·王制》,鄭玄注,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426頁。
    (1)房玄齡等撰:《晉書·禮志》,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631一632頁。
    (2)《晉書·禮志》,第619頁。
    (3)《新唐書·禮樂志》,第444頁。
    (4)脱脱等撰:《宋史·高宗本紀》,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529頁。
    (5)申時行等修:《大明會典·喪禮一》,《续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790册,第648頁。
    (6)《明史·凶禮》,第1446頁。
    (7)《明史·凶禮》,第1447頁。
    (8)《禮記·雜記下》,第1211頁。
    (9)《明史·凶禮》,第1446頁。
    (1)《清高宗實録》乾隆四十二年三月乙未。
    (2)《明史·凶禮》,第1451—1452頁。
    (3)吴廷燮等篡:《北京市志稿·禮俗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第122頁。(引索甯安《滿洲四禮集》)。
    (4)高宗即武丁,許多人懷疑高宗實際上僅是“心喪三年”,但後代多以高宗實守“三年之喪”。
    (5)唐太宗曾服“三年喪”應較爲可靠,其曾發佈《太上皇崩命皇太子承乾知軍國事詔》,令太子暫領國事。
    (6)宋高宗服“三年之喪”實際上是採取了宫内、宫外有别的方法,並未嚴格遵守儒家“三年之喪”。
    (7)清高宗(乾隆)在守“三年之制”過程中是“以日易月”,然後素服三年以終制,因而嚴格地説不能被稱爲踐行“三年之喪”者,但他對“三年之喪”的重視,有很强的代表性。
    (8)《詩經·小雅·角弓》,毛亨傳,鄭玄笺,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904頁。
    (1)道也適用於政權參與者的朝廷官員等,主要體現在官員丁憂期間的“奪情”,“降服”等。
    (2)司馬光撰:《資治通鑒》第2册,卷七十九《晉紀》,長沙:嶽麓書社,1990年,第3頁。
    (3)《漢書·文帝紀》,第132頁。
    (4)《唐大詔令集》,第60—67頁。
    (5)司義祖整理:《宋大詔令集》,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29—30頁。
    (6)《宋史·高宗本紀》,第529頁。
    (1)《唐大詔令集·神堯遺詔》,第60頁。
    (2)魏征等編撰,吕效祖點校:《群書治要》,厦門:鷺江出版社,2004,第756頁。
    (3)《唐大詔令集·太上皇崩命皇太子承乾知軍國事詔》,第99頁。
    (4)《唐大詔令集·太宗遺詔》,第60頁。
    (5)趙爾巽等纂:《清史稿》卷九十二,凶禮,第九册,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2695頁。
    (6)《清高宗實録》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庚寅。
    (7)《清史稿·凶禮》,第2693頁。
    (8)《大義覺迷録》,第256頁。
    (9)《周禮·大宗伯》,鄭玄注,賈公彦疏,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74頁。
    (1)《禮記·王制》,第377頁。
    (2)《唐會要》卷二十一,第411頁。
    (3)《宋史·樂志》,第:3031頁。
    (4)《明史·王詔傳》,第4903頁。
    (5)《清史稿·凶禮》,第2695頁。
    (6)《儀禮·喪服》,鄭玄注,賈公彦疏,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儀禮注疏》(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第599頁。
    (7)趙紹祖撰,趙英明、王懋明點校:《讀書偶記·消暑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40頁。
    (8)契丹族,遼聖宗族喪,群臣曰:“古之帝,以日易月,宜法古制。”帝曰:“吾契丹主也,寧遠古制,不爲不孝之人。”見葉隆禮撰:《二十五別史·契丹國志》,濟南:齊魯書社,2000年,第57頁。
    (9)《晉書·禮志》,第619頁。
    (10)《禮記·孔子閒居》,第1394頁。
    (11)《禮記·孔子閒居》,第1394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