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岩溶塌陷作为地质灾害的其中一种,近几年来,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造成的伤害越来越明显,引起了国际相关研究组织的重视。我国地域辽阔,地质灾害发生的地区较多。许多地区可溶岩分布广泛,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频发,对我国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减小由于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需要不断加强岩溶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和预测机制研究。因此,需要对岩溶塌陷发生的条件、影响因素、评价技术及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引文
[1]周国庆.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来宾市岩溶塌陷敏感性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5(12).
    [2]雷明堂岩溶塌陷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其支撑技术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6)
    [3]李文平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5(12).
    [4]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岩溶工程地质.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
    [5]白明洲等.铁路施工期岩溶地质宏观预测专家系统研究[J].2007.15(06).2007:848~853.
    [6]蒋爵光.铁路工程地质学[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0.
    [7]邹成杰.水利水电岩溶工程地质[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