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创作关系论——以郭沫若的翻译实践和作品创作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王恒
  • 年:2010
  • 作者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论文关键词:郭沫若 ; 翻译 ; 创作
  • 会议召开时间:2010-12-01
  • 会议录名称:外国语文论丛(第4辑)
  • 英文会议录名称:Collected Essays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Volume Ⅳ)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H059;I046;I206.6
  • 学会代码:WGYL
  • 学会名称:《外国语文论丛》编辑部
  • 页数:6
  • 文件大小:292k
  • 原文格式:O
摘要
翻译家和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常常为大家所忽略,本文以郭沫若的翻译实践和作品创作为例,提出了翻译不仅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而且会使作家受到思想上、内容上、形式上的种种影响,还可以为创作带来素材与灵感,使创作进一步丰富的观点。
引文
[1]卢丙华,《论郭沫若的“创作论”翻译学思想》,《时代文学》2009年第7期,第22页。
    [2]郭沫若,《谈文学翻译工作》,《郭沫若论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第819页。
    [3]卢丙华,《论郭沫若的“创作论”翻译学思想》,《时代文学》2009年第7期,第22页。
    [4]廖思湄,《郭沫若戏剧译介与“翻译诗学”价值体现》,《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6期,第47页。
    [5]郭洙若,《历史·史剧·现实》,《郭沫若选集》(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第427页。
    [6]江枫编,《为诗辩护》,《雪莱全集》第五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490页。
    [7]郭沫若、彭放,《雪莱诗选小序》,《郭沫若谈创作》,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第14页。
    [8]郭沫若,《湘累》,《郭沫若精选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第14页。
    [9]郭沫若,《屈原》,《郭沫若精选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第210页
    [10]郭沫若,《屈原》,《郭沫若精选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第211页。
    [11]郭沫若,《屈原》,《郭沫若精选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第211页。
    [12]郭沫若,《屈原》,《郭沫若精选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第21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