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藏警案”的历史记忆文本与基本史实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英文论文题名:Texts of Historical Memory and the Basic Historical Facts of the "Tibetan Police Incident" in 1942
  • 论文作者:邹敏
  • 英文论文作者:Zou Min ;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 Sichuan University
  • 年:2015
  • 作者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会议召开时间:2015-09-01
  • 会议录名称:藏学学刊(第12辑)
  • 英文会议录名称:Journal of Tibetology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K265
  • 学会代码:SCZX
  • 学会名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 页数:20
  • 文件大小:1888k
  • 原文格式:O
摘要
历史记忆的文本是获得史实的主要途径,但记忆主体的主观性决定历史记忆及其文本的失真性。不同记忆主体,甚至同一记忆主体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的记忆文本,都不尽相同,互相冲突,就不可避免地会偏离事件的基本史实。经历者(群体)对发生于1942年的"藏警案"的记忆文本,也存在着这样的境况。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搜寻史料,对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仍能更加接近真实的"藏警案",勾勒其基本史实,获得更深入的理解,解析出该事件为噶厦妄图"独立"的图谋,以及在国民政府政治和军事的双重压力之下,噶厦"独立"阴谋之破产。
Texts of historical memory are main sources of historical analysis,though the subjectivity of human memory may lead todistorted historical memories and texts.Different subjects,or even the same subject,may have different historical memories depending on time and political context,shaping the historical narrative and presenting substantial challenges to interpretive historical analysis.The "Tibetan police incident",for example,is one such case.Through examining comparative scholarly studie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pproach closer to the "Tibetan police incident" itself,to obtain the basic historic facts,and to understand it in depth,by exploring the attempts undertaken by the Bka' shag government to pursue independence.It argues that under the double pressure of politics and military from Nationalist government,the plot designed for independence failed.
引文
1“罗生门”效应指由于经历者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不同,导致他们对事件,即“真相”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参见柯文著,林继东译:《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4。
    2即发生于1942年10月6日的藏警冲扰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事件。
    3[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310-311。朱丽双:《在真实与想象之间:民国政府的西藏特使们(1912-1949)》,博士学位论文,香港中文大学,2006:214—217。
    41942年。
    5《喇嘛王国的覆灭》,2005:310。
    6#12
    7#12
    8朱丽双:《在真实与想象之间:民国政府的西藏特使们(1912—1949)》,2006:214。
    9王敦行:《孔庆宗事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长寿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长寿县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1985:16。
    1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下),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1195、1198、119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中,直接涉及“藏警案”的达50余条,但不幸的是目前二档正在进行档案数字化,无法查阅,实为憾事。
    11西藏驻京办事处代电稿。张羽新、张双志:《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八册,北京:学院出版社,2005:211。
    12#12
    13即摄政■。
    14藏文为■,即向导、接待官、服务人员之意思。
    15戴新三:《拉萨日记》(二),民国三十一年十一月三十日,手稿本,自藏。
    16“外交部”:《外交部档案丛书·界务类·第五册·西藏卷(一)》,台北:“外交部”,2005:244。
    1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下),2000:1193。
    18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2853。
    19张双志:《民国治藏法规全编》(一),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214。
    2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下),2000:1204。
    21戴新三:《拉萨日记》(二),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22蒙藏委员会致西藏驻京办事处代电。张羽新、张双志:《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八册,2005:210—211。
    2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下),2000:1197、1120。
    24“外交部”:《外交部档案丛书。界务类·第五册·西藏卷(一)》,2005:246。
    25张双志:《民国治藏法规全编》(一),2008:22。
    26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2000:47。
    27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2000:3、5。
    28[美]汉斯‘凯尔纳著,韩震、吴玉军译,《语言和历史描写——曲解故事》,北京:大象出版社、北京出版社,2010:4。
    29张荣明:《历史真实与历史记忆》,《学术研究》,2010(10):108-112。
    30王明珂:《历史事实、历史遗迹与历史心性》,《历史研究》,2001(5):136-147,191。
    31[法]雅克·勒高夫著,方仁杰等译:《历史与记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
    32王汎森:《执拗的声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50。
    33张荣明:《历史真实与历史记忆》,《学术研究》,2010(10):108-112。
    34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58。
    35《喇嘛王国的覆灭》,2005:31l。
    36即罗布林卡。
    37#12
    38戴新三:《拉萨日记》(二),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八日。
    39噶厦曾经专门召集民众大会,“决议反孔事,到会人员均曾发誓,推倒孔现有之地位,并决不与之发生关系”,在致刘文辉的电文中也说道,经藏方“民众大会决议,电请中央将孔处长撤回,另派贤员”。《拉萨日记》(二),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十一月三十日。
    4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下),2000:1196。
    41《喇嘛王国的覆灭》,2000:310。
    42邢肃芝[洛桑珍珠]口述,张建飞、杨念群笔述:《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227。
    43《喇嘛王国的覆灭》,2000:311。
    44朱少逸:《拉萨见闻记》,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使藏纪程西藏纪要拉萨见闻记》,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30。
    45 1942年7月6日,西藏地方突然成立“外交局”,并通知驻藏办事处处长孔庆宗,即日起“一切事件请处长向该局接洽,勿直接与噶厦提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1994:2841。
    46朱丽双:《在真实与想象之间:民国政府的西藏特使们(1912—1949)》,2006:194。
    47《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2009:252;朱丽双:《在真实与想象之间:民国政府的西藏特使们(1912-1949)》,2006;218。
    48《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2009:252。
    49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1994:2848。
    50“藏警案”发生后,噶厦“连日开民众大会否认本处为合法机关”,《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下),2000:1196。
    51 L/PS/20/D222,转引自[美]梅·戈尔斯坦著:《喇嘛王国的覆灭》,2005:181。
    52郭玉琴:《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档案选编》(三),台北:健琪印刷有限公司,2005:421。
    53#12
    54“外交部”:《外交部档案丛书·界务类·第五册·西藏卷(一)》,2005:243。
    55 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1913-1951: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384.
    56策仁旺杰、萧崇一:《抗日战争时期的西藏风云》,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民族宗教法制委员会:《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24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86。
    57唐纵:《在蒋介石身边的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北京:群众出版社,1991:314。
    58 1942年冬,蒋介石向青、康、滇三省主席下达“对藏用兵”的密令后,“西藏三大寺代表呈请制止康滇青省派兵入藏”“西藏僧俗会议决定请蒋介石电令康青滇三省勿进兵西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下),2000:1239-1240。
    59《喇嘛王国的覆灭》,2005:311。
    60孔庆宗在其《述职报告》中写道:西藏地方“擅设外交局。职奉令不与该局接洽事件,而噶厦亦以不与职处往返为抵制,两相坚持,势不得不成为僵局。此后藏方凌虐汉人,纵警扰处,停止支应等,无非欲藉以迫职就其范围之枝节作用”,见张双志:《民国冶藏法规全编》(一),2008:214;“近年汉人亦由本处管理,独于外交局成立后,拘打汉人,无非迫我屈就,表现独立事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1994:28417。噶厦“放纵军警冲入办事处机关骚扰,压迫驻藏办事处与‘外交局'发生联系”,见周伟洲:《英国、俄国与中国西藏》,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536。孔庆宗7日晨谒见摄政时,摄政表示“其余一切仍应到外交局洽办,方有结果”,更是将噶厦的此等用心表露无遗。
    61 10月20日“吴忠信关于朗仔厦密本派警冲扰驻藏办事处等情致蒋介石呈”;10月24日“蒋介石为西藏朗仔厦密本派警冲扰中央驻藏机关及对汉人寻衅应严电噶厦处置事致孔祥熙电”和“蒙藏委员会为藏方派警冲扰本会驻藏办事处案致电噶厦交涉事致行政院秘书处电”;10月25日“吴忠信为呈解决藏警闯扰驻藏办事处三项办法并饬阿旺坚赞转达噶厦等致蒋介石代电”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下),2000:1197-1199.
    62 10月25日,蒙藏委员会拟定3项解决办法,后改为4项办法,除撤回孔庆宗一条未通过之外,其余三条行政院均指示按照办理;10月30日,蒋介石就“藏警案”向阿旺坚赞作出训示,由蒙藏委员会抄送并面告阿旺坚赞,同时转电噶厦;10月28日,孔庆宗根据蒙藏委员会的指示,释放了拘押的4名藏警;11月24日,噶厦就“藏警案”致电蒙藏委员会,表示拥护中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下),2000:1206.
    63伍培英:《蒋介石假征藏以图康的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第33辑,北京:中华书局,1963:140。
    64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1994:2847。
    65戴新三:《拉萨日记》(二),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三月十五日。
    66张檀荣、渠怀重:《抗战前后中美英西藏问题的交涉》,《抗日战争研究》,2007(1):40-53。
    67戴新三:《拉萨日记》(二),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68蒙藏委员会致西藏驻京办事处代电。张羽新、张双志:《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八册,2005:21。
    69吕昭义:《英帝国与中国西南边疆(1911-1947)》,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434。
    70#12
    71噶雪·曲吉尼玛:《回忆热振事件》,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拉萨:西藏军区印刷厂,1985:7。
    72《喇嘛王国的覆灭》,2005:324。
    73吕昭义:《英帝国与中国西南边疆(1911-1947)》,2001:411。
    7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下),2000:1196。
    75此种惯性的称呼散见于相关回忆文章中,尤多见于文史资料中,如韩修君的《北京商人在拉萨经商略记》(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93-97);常希武(汪藻)的《国民党特工人员在西藏》(《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1985:45-58);陈锡璋《西藏从政纪略》(《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1985:108-140);陈炳《国民党政府驻藏机构考》(西藏自治区政协法制民族宗教文史委员会:《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24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92-98)。档案中对于生活于西藏的汉人,即使已不能说汉语,严重藏化,也仍以汉人称呼之,如“江达、昌都等地汉人,中青年以下者,要么不认识汉字,要么既不认识汉字,也不能说汉语”,“江达有汉民数十家,自王子变后,久失教育,身为汉民而不解汉语,不识汉字”,江汉人马文才,祖籍四川,随驻藏大臣入藏,后在江达定居直至1944年去世,档案中也以汉人称呼之(郭玉琴:《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档案选编》(三),台北:健琪印刷有限公司,2005:475;徐桂香:《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档案选编》(八),台北:佑恺国际文化有限公司,2006:2-3,36,81)。再如邢肃芝在回忆驻藏办事处人员时,说到“另有勤务8人,均为当地土生汉人”(邢肃芝:《怀念柳陞祺先生及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同事》,收郝时远、格勒:《纪念柳陞祺先生百年诞辰暨藏族历史文化论集》,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45);邢肃芝也描述在藏地生活与当地藏人婚配,虽已藏化或正在藏化中,也仍以汉人称呼之(《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2008:145-146)。
    76朱丽双:《在真实与想象之间;民国政府的西藏特使们(1912—1949)》,2006:214。
    77各处文本中均未提及藏警的具体人数,只明确提到被驻藏办事处扣押的藏警为4人,根据“挡留未及走去之警兵四名”,“其他警察已聚集在办事处门外”,“闯入武装军人数十”,推知警察人数在4人以上。
    78戴新三:《拉萨日记》(二),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79戴新三:《拉萨日记》(二),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八月十三日。
    80关于1942年“藏警案”对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的影响,详见王川、邹敏:《1942年“藏警案”及其对国民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变化的影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4):81-88.
    81王学典:《史学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
    8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下),2000:1197。
    83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1994:2843。
    84吴忠信致蒋介石快邮代电,1942年10月20日,GMZF,0592/104402_01,西藏政情,微卷419/0020-0021。转引自朱丽双:《在真实与想象之间:民国政府的西藏特使们(1912—1949)》,2006:214。
    85五项条件为:(一)协助修筑中印公路;(二)协助办理驿运;(三)驻藏办事处向藏洽办事件必与噶厦径洽,不经外交局;(四)中央人员入藏,凡持有蒙藏委员会护照者,即须照例支应乌拉;(五)在印华侨必要时,需经藏内撤。张双志:《民国治藏法规全编》(二),2008:608。
    86张双志:《民国治藏法规全编》(二),2008:608。
    87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1994:285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