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冲击开发”模式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的应用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从现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的不足出发,通过介绍低冲击开发模式的特点、内涵及实现手段,分析其运用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的可行性,提出定性指标系数限制和专项技术设计两种应用方式,并对其适应性进行探讨。
引文
[1]吴佳明.“低冲击发展”模式及其实现途径[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8
    [2]任心欣.深圳低冲击开发模式实施机制研究[A].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论文集[C].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0:2,256~257
    [3]任心欣,胡爱兵.低影响开发新型雨水管网规划设计初探——以前海合作区雨水管网规划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南京,2011:6,4952~4957
    [4]丁年,任心欣,胡爱兵.光明新区创建全国低冲击开发示范区的方案与实践[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宁波市人民政府.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13:城市防洪排涝与雨洪利用[C].宁波,2012:6,1~6
    [5]唐银健,郭常安,高小慧,花文青.从化市中心城区河西片区低冲击开发模式雨洪利用研究[A].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年会论文集[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4,268-269
    [6]胡爱兵,任心欣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设施确定方法研究——以深圳市光明新区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1,5242~525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