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教育”:父母言传身教的现象学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家庭是个体的"第一所学校"。"一日三餐"是家庭成员最主要的相聚时光,餐桌则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教室"。为了揭示餐桌上隐藏着的"教育秘密",了解餐桌的教育学意义,研究选取了"餐桌上的体验"作为切入口,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建构了"餐桌上的教育"的内在结构与特性,挖掘了其教育意义。餐桌上家长的"言行举止"、"亲子交往"是真正意义上的"潜课程",深刻地影响着儿童对于"亲情"、"乡情"、"礼仪"、"传统文化"、"家族文化"、"品行"、"人际交往"和"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理解,形成了餐桌上的"人文课程"、"社会课程"、"自然科学课程"和"自我教育课程"四大课程模块。"餐桌上的教育"具有如下文化特性:日常生活化;自然情境性;多向互动性;温馨浸润式等。总之,餐桌是个体"潜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实施价值教育的良好平台,需要引导家长建立"餐桌意识"。基于课程原理,开发以"餐桌"为载体的"餐桌课程",引导家长"从餐桌开始",做有"餐桌意识"的"新家长",以"餐桌"为基点,构建积极的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进而引导个体价值观的建构。
引文
[1][美]阿瑟·阿萨·伯格著,姚源译.通俗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79.
    [2]卞红艳.餐桌上的礼仪[J].早期教育(家教版),2014,05:22-23.
    [3]蔡岳建.家庭教育引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9-10.
    [4]陈华.中西方餐桌文化对比[J].职业,2011,20:123.
    [5]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加]范梅南著,宋文广等译.生活体验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64,122,2.
    [7]蒋建微.刍议“餐桌德育”[J].中国德育,2007,01:16-17.
    [8]韩国SBS电视台《SBS特别企划》传统纪录片节目组编,卓训燕译.今天你陪孩子吃饭了吗[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14.
    [9]李国雄.通过餐桌文化对农村寄宿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革新,2014,01:19.
    [10]罗志慧.幼儿餐桌礼仪不容忽视[J].教师,2009,22:118-119.
    [11][美]洛伦S.巴里特,托恩·比克曼,汉斯·布利克,卡雷尔·马尔德著,刘洁译.教育的现象学研究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
    [12]诺贝特·埃利亚斯著,王佩莉译.文明的进程(第一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61-217.
    [13]单应发,曹为圣.谈谈餐桌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J].基础教育研究,1996,01:14.
    [14]王亚红,张定军.发掘不同餐桌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13:245.
    [15]汪春芹.如何提升家庭餐桌的文化力[J].新课程导学,2012,33:9.
    [16]于学平,李梅.餐桌上的教育与餐桌文化[J].现家教,1997,08:18-19.
    [17]余英,王小琴.对小学生进行餐桌礼仪教育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2:35.
    [18]尹建莉.最美的教育做简单[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182.
    [19]杨天宇撰.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68.
    [20]赵荣光.中华饮食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12:11.
    [21]Cindy Post Senning,Ed,D.&Peggy Post(2007),Teen Manners:From Malls to Meals to Messaging and Beyond[M].Harper Col ins e-books,pp.1-4.
    [22]Peggy Post&Cindy Post Senning(2009),Emily Post's Table Manners for Kids[M].Harper Col ins e-books,pp.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