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建筑与照明设计思考——以杭州西湖博物馆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正>一、引言中国博物馆的历史同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全面推进,我国的博物馆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大力推动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使之成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城市把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层出不穷。最新统计,2011年底全国通过文物部门年检的博物馆3589家,比2010年底的3415家增加了一百七十余家。2012年全国有3866家博物馆。可以预见,这个增长趋势仍将继续。
引文
[1]国家文物局:《博物馆陈列设计》,文物出版社1993年版。
    [2]沈迎九:《上海博物馆陈列展厅照明设计》,《室内设计与装修》1997年第4期。
    [3]陆保新:《博物馆建筑与博物馆学的关联性研究》,清华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4]张昕:《艺术博物馆视觉环境设计的理性原则》,清华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5]陈同乐:《光的艺术——光在陈列中的应用与研究》,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6]尚慧芳:《展示光效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7]朱翔、朱正宝、王剑:《论光在博物馆室内陈列设计中的作用》,《艺术百家》2006年版。
    [8]杜异:《博物馆光环境设计》,《装饰》2007年第10期。
    [9]白帆、许懋彦:《日本当代博物馆光空间意匠》,《城市建筑》2007年第9期。
    [1 0]马颖梁:《艺术博物馆自然光环境的设计及研究》,湖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11]姜萌:《博物馆自然采光的设计与研究》,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硕士论文。
    [12]李光远:《中小城市专题类博物馆光环境研究》,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
    [13]丁晓榆:《博物馆建筑空间与陈列设计》,《建筑创作》2010年第10期。
    [14]艾晶:《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光环境的设计研究》,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