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农村垃圾处理已成为制约农村环境治理的瓶颈,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村收集、乡运输、区(县)处理"集中式处理模式未能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通过对北京市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和较成熟的垃圾技术的调查分析,认为在农村地区垃圾处理更适合采用分散式处理模式,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的成功运行证明了分散式处理模式的可行性,建议在下一步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大力推行这种模式,从而最终实现农村环境的改善。
引文
[1]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新要求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周生贤部长在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1月13日
    [2]李忠魁,高发全,张爽,刘心竹.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环境效益评估[J].水土保持通报,2014,34(5):196-201
    [3]邱才娣.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及管理模式探讨[D].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8
    [4]何品晶,章骅,吕凡,邵立明.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技术路线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3):409-414
    [5]闫骏,王则武,周雨珺,张纯.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现状及处理模式[J].中国环保产业,2014,(12):49-53
    [6]郑凤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4(3):52-56
    [7]于晓勇,夏立江,陈仪,王浩民.北方典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初探——以曲周县王庄村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8):1582-1589
    [8]姚伟,曲晓光,李洪兴,付彦芬.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及垃圾收集处理现状[J].北京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1):10-12
    [9]李彦富,李玉春,董卫江.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24(10):14-1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