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悬诗中的人性沙漠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贾希利叶时期的阿拉伯人是沙漠之子,带有沙漠文化的特质,自然环境赋予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也塑造了他们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文化心理。"文学是个人与集团状况的生动反映,它必然随着个人和集团心理、政治、社会及其他方面发展变化的不同而不同。"悬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文学,其中有着丰富的沙漠景致描述。本文拟解读悬诗文本,探析文学、心理学相关理论范畴中的沙漠意象。
引文
[1]【埃及】艾哈迈德·爱敏著,纳忠译,《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一册),商务印书馆,1990年1月.
    [2]【英】伯纳·路易斯著,马肇春、马贤译,《历史上的阿拉伯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8月,第1次印刷.
    [3]蔡伟良著,《试论伊斯兰初期的阿拉伯文学》,《阿拉伯世界》,1997年04期.
    [4]【美】菲利普·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7月.
    [5]【黎】汉纳·法胡里著,郅傅浩译.《阿拉伯文学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6]齐明敏,薛庆国,张洪仪,陈冬云编.《阿拉伯文学选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3月.
    [7]郑乃臧,唐再兴编.《文学理论词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10月.
    [8]仲跻昆著.《阿拉伯古代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9]仲跻昆著.《阿拉伯文学通史》.译林出版社,2010年12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