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TAP方法筛选与狂犬病毒N蛋白和P蛋白相互作用宿主蛋白的初步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负链的RNA病毒。它作为一个典型的嗜神经病毒,可在哺乳动物中引起致命性的脑脊髓炎,从而引起一种严重侵害大脑中枢神经的重要人兽共患传染病—狂犬病。狂犬病具有广泛的动物宿主,其病死率高达100%。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狂犬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近5万人,而绝大数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主要在亚洲和非洲。我国是狂犬病高发地区,发病和死亡率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因此,预防和治疗狂犬病的任务十分重要。狂犬病毒作为一个具有囊膜的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包括了核蛋白(N),磷酸化蛋白(P),基质蛋白(M),糖蛋白(G)和大蛋白(L)等五个主要的结构蛋白,其中由N、P、L及基因组RNA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作为狂犬病毒转录与复制的模板。因此研究与N蛋白和P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因子,对于从分子水平理解狂犬病毒复制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可为合理的研发狂犬病的靶向治疗试剂提供理论依据。到目前为止,揭示与由N蛋白、P蛋白和L蛋白组成的RNP相互作用的宿主因子很少。这儿我们利用TAP系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 NTAP-CVS-N和p NTAP-CVS-P,使表达的N蛋白和P蛋白N端加上CBP-SBP串联亲和标签。重组载体转染BHK-21细胞,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N蛋白和P蛋白细胞系。再进行串联亲和纯化(TAP)N蛋白和P蛋白及与之相互作用宿主蛋白,纯化得到的产物经SDS-PAGE电泳及银染,切下凝胶条带进行质谱分析,得到与N蛋白相互作用宿主蛋白有41个,与P蛋白相互作用宿主蛋白有21个。为进一步研究相关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而研究这些蛋白在狂犬病病毒感染周期中的功能对深入认识狂犬病病毒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