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MM模型的建筑小区海绵城市规划效果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海绵城市应以城市为集水区,通过水系统的自我调节,最大限度地降低水资源消耗、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物排放,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适应气候的变化、服务于生态平衡,这样就实现了水资源健康循环的城市才是海绵城市。通过源头控制系统、传统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排放系统构建完善的海绵城市,实现径流总量、峰值流量、面源污染、雨水利用等多方面的目标。以福建省厦门市某片区为例,针对微排水、小排水、大排水系统进行规划,应用SWMM模型对海绵城市的规划方案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措施在不同设计降雨条件下对径流总量、洪峰流量、峰现时间、雨量综合径流系数的控制效果显著,为海绵城市的科学合理布局和经济技术可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引文
[1]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翔安新城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非公开出版物)
    [2]Lewis A Rossman.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 User’s Manual(Version 5.0)[M].Washington DC:USEPA,2009.
    [3]王文亮,李俊奇,宫永伟,等.基于SWMM模型的低影响开发雨洪控制效果模拟[J].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1):43.
    [4]张中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何爽,刘俊,朱嘉祺.基于SWMM模型的低影响开发模式雨洪控制利用效果模拟与评估[J].水电能源科学,2013,31(12):45~4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