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权威的困境与出路探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教师权威作为学校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育影响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缺少教师权威的力量,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然而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人们高呼着教育民主、学生自由,却将教师权威看作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教师权威正在遭受着一些人的质疑和批判。理论研究中研究者对教师权威的不同阐释,引起概念上的混乱,引发了教师的诸多困惑。与此同时,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转型时期价值的多元化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权威自身也在接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考验和挑战,教师权威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威的理论为研究起点,以马克思主义权威理论的本质,即权威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权威是普遍联系的交往形式、权威是强加与服从的矛盾统一体三个基本的观点为研究基础,论证教师权威是教育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教师权威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通过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面临的困境问题,进而探索教师权威的出路问题,以期丰富教师权威的研究内容,深化对教师权威的认识和思考。
     教师权威是教师凭借国家、社会所赋予的教育权力及个人因素而产生的被认同、被尊重、被信任的教育影响力,表现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与遵从。这种信赖和服从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愿的服从,而不是迫于外力的屈从。教师要赢得权威,得到学生的认可,既要依靠制度赋予教师职业的权力,更要依靠基于个人的德、能、学、识等形成的个人之魅。教师权威本质上是学生外在依附与内在生成的统一,是教师权力与教师魅力的统一,是形式权威与实质权威的统一
     教师权威本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影响力,对维持教育教学的秩序,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中确实有教师权威异化的现象存在,同时教师权威也有来自外部的压力和人们认识上的混乱问题,因此也有人反对教师权威甚至提出要消解教师权威。这就需要进一步对教师权威的概念、教师权威的合理性以及教师权威的运行途径等进行深入地剖析,使人们对教师权威有新的认识。
     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师权威观,教师权威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产生正面的影响。本文的重点就是探讨什么是合理的教师权威,如何摆脱教师权威目前的困境,建立合理的教师权威。在研究的过程中,文章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马克思主义权威理论为基础,对教师权威进行理论分析,阐述教师权威的内涵、变迁、来源、分类、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探讨教师权威与教育中的民主和自由之间的关系;第二,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说明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而探索教师权威的运行基础和运行机制;第三,对当前教师权威的困境进行剖析,认为教师权威面临着来自理论和实践的种种挑战;人们对教师权威也存在着认识误区,同时实践中存在着教师权威的异化现象。理论、实践的挑战和来自教育内部与外部的变化,使教师权威处境堪忧。第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及学理的分析,寻求一种出路的探索,即如何建立对学生、教师和教育发展有利的教师权威。对于这些路径的分析,有助于理清目前在理论研究中出现的种种误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师权威的理论研究,也有助于引领实践中教师的工作,帮助其形成合理的教师权威。
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 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influe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Without 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 school educational goals are difficult to achieve. In the proces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eople chants education democracy and freedom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 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 as a stumbling blo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eacher's authority is suffering from people's doubts and criticism.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on theoretical study on teachers' authority causes confusion in concepts and leads to teachers' confusion. At the same tim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alue diversific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s, teachers'authority itself faces all kinds of challenges. 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 falls into unprecedented predicament.
     This paper makes the Marxist theory on authority as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and takes the nature of the Marxist theory as the research starting point which is authority is a social phenomenon, authority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mmunication form, the authority is the contradictory unity between impose and obey.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at teacher's authority is an objective phenomenon 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has rationality and necessity. By the analysis the dilemma of teachers' authorit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author further explores the way of teacher's authority which will enrich 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 research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of teacher's authority.
     Teachers'authority is educational power which is recognized, respected and trusted by students that resulted from personal factors and educational power conferred by the country and the society. It aspects students'trust and obey to teachers. This kind of trust and obedience are students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willing obedience, but not external force surrender. If teacher wants to win the authority of students, he should rely on power not only from occupation system but also from personal charm formed by personal morality, learning and knowledge. Teacher's authority is essentially the one which is the unity of students external attachment and intrinsic obedient, the unification of teachers' power and charm and the uniform of authoritative form and substance.
     Teacher's authority is a positive educational influence to maintain the teaching order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stud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But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re is the phenomenon of teachers'authority dissimil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 is facing the problem from external pressure and people understanding chaos. This requires further Analysis on the concept, rationality and operation way of teachers'authority, It will make people have new understanding for 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
     Only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view of teacher's authority, 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 will plays an active role for students and produces positive effect.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what is rational teachers'authority and how to get rid of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and how to establish a rational authority of the teachers.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Firstly, based on the Marxist theory on authority, the author carries out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connotation, changing, origin,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elabo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hority and democracy and freedom. Secondly, from the macro, meso and micro dimension the author shows the rationality and necessity of existence of teachers' authority, then explores the running basis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eachers' authority; Thirdly, the author mainly analyzes the dilemma and the predicaments of teachers'authority which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teacher's authority is facing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hallenges; People have misunderstandings on the teachers'authority; there is dissimilation on teacher's authority in the practice. The conclusion and the challenges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nges make the teachers' authority in a worrying situation. Fourthly, how to walk out the predicament and explore the way to establish teachers' authority that will meet the need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educ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se help to sort out the research errors in the theory and riches the theory research a certain extent and also contribute to lead the practice of teachers work, help them form the rational authority of the teachers.
引文
①鲍传友.消解与重构:新课程情境中的教师权威[J].湖南师大教育科学学报.2004(5),第34页.
    ②源自访谈笔录。
    ③吴志翔.为教师声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3-4页.
    ①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系列社会调查和对策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第48页.
    ②李秉德、李定仁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版,第153页.
    ①[美]乔纳森·H·特纳.吴曲辉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7-198页.
    ①季洛特著.师生之间.台湾教育资料文摘社出版,第63页.
    ②[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第55页.
    ①[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第73页.
    ②[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M].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8页.
    ③[英]伯特兰·罗素.社会中的自由[A].张永红,付维科译.[英]伯特兰·罗素.自由之路上[C].李国山等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23页.
    ④[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6页
    ⑤[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第70页
    ⑥[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第72页.
    ⑦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3页.
    ①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3页.
    ①孙百娥.关于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J].教育评论,2002(2):19-21.
    ②卢志刚.中小学教师权威的制约因素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60-62.
    ③孟庆芬.论新型教师权威[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④马向真.论合作基础上的教师权威[J].教育评论,2003(6):19-21
    ①恩格斯.论权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第1页.
    ②恩格斯.论权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第1页.
    ①恩格斯.论权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第2页.
    ②恩格斯.论权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第4页.
    ③恩格斯.论权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第5页.
    ④恩格斯.论权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第5页.
    ①恩格斯.论权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第5页.
    ②恩格斯.论权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第5页.
    ③恩格斯.论权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第5页.
    ④恩格斯.论权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第6页.
    ①隋学礼.马克思恩格斯论权威本质及其现实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9(10),第12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6页.
    ②恩格斯.论权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第1页.
    ③恩格斯.论权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第1页.
    ①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第3276页.
    ②[德]阿·辛科.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词典[Z].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第285页.
    ③冯契主编.哲学大词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第294页.
    ①程继隆.社会学大辞典.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第464页.
    ②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第512页.
    ③邵莉等.权威关系的社会价值与合法性[J].南京社会科学,2002(3),第46页.
    ④[德]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第75页.
    ⑤邵莉等.权威关系的社会价值与合法性[J].南京社会科学,2002(3),第43-45页.
    ①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238页.
    ②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M].上海:三联书店,1993,第21页.
    ③陈奎意.教育社会学[M].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0,,第181页.
    ①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第21-23页.
    ②Waller. W.,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Chap.14.
    ③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08页.
    ①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09页.
    ②[英]梅里尔唐尼、凯利,王箭等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引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71页.
    ③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10页.
    ④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240页.
    ①[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第3页.
    ①岳伟,王坤庆.生成性存在:当代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第29页.
    ②[德]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M].三联书店.1991,第83页.
    ③[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发出版社,1981,第76页.
    ①[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第808页.
    ②[英]梅里尔唐尼、凯利,王箭等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引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68页.
    ③鲁洁.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2),第4页.
    ④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第167页.
    ①郭元祥.生活与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90页.
    ①[美]史蒂文·卢克斯著,彭斌译.权力[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第84页.
    ①申永荷.社会心理学---原理与运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第139页.
    ①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第162页.
    ①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第212-213页.
    ②沛西·能.教育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第112页.
    ①[苏]乌申斯基.学校的三个要素.乌申斯基全集(第二卷).第63-64页.
    ①[英]安东尼·阿伯拉斯特.民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3页.
    ②张小平.中国之民主精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第73页.
    ③张荣伟.民主视野中的教育[J].集美大学学报.2002(3),第24页.
    ④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第168页.
    ①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第110页.
    ②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Z].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第55页.
    ③石中英.教育中的民主概念:一种批判性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4),第66页.
    ④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1999.第50页.
    ⑤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134页.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第110页.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第110页.
    ③[美]尼尔·诺丁斯.教育哲学[M].台北:台湾弘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第62页.
    ④[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7页.
    ⑤论民主与权威的关系.湖北社会科学[J].1989(6),第28页.
    ①石中英.教育中的民主概念:一种批判性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4),第66页.
    ②肖川等.造就自主发展的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第107页.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第107页.
    ①[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24-25页.
    ②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38页。
    ③石中英.教育中的民主概念:一种批判性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4).第68页.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第108页.
    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第108页.
    ①[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第8页.
    ① Thomas Woody(1977). Liberal education For Free Man,Greenwood Press,P.225.
    ②[法]爱弥尔·涂尔干著,陈光金等译,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第55页.
    ③[法]爱弥尔·涂尔干著,陈光金等译,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第39页.
    ④周浩波.教育哲学fMl.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第188页.
    ⑤[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27页.
    ①[美]约翰·杜威著,傅统先、邱椿译.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第75页.
    ②[英]伯特兰·罗素著,肖巍译.权威与个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第3页.
    ③[英]彼德斯.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第127页.
    ④[德]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第76页.
    ⑤[德]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第79页.
    ①[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第79页.
    ②[德]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第79页.
    ③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第22页.
    ④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学(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710—711页。
    ①涂艳国.走向自由_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305页.
    ②扈中平,陈东升.中国教育两难问题[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第254页.
    ①[德]恩格斯.论权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第2页.
    ②[德]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第72-73页.
    ③邵莉,季金华.权威关系的社会价值与合法性[J].南京社会科学,2002(3),第45页.
    ①[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1-552页.
    ①王坤庆.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第287页.
    ②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第21-22页.
    ①万云英.学校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第73页.
    ②任钟印.世界教育名著通览[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第647页.
    ③宋超英,社会学原理[M],北京:警官出版社1991,第87页.
    ①余清臣,权力关系与师生交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135页.
    ②[英]马歇尔著,于伟,李珊珊译:米歇尔·福柯:个人自主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09页.
    ①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第189页.
    ②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第188页.
    ①贺斌.零距离施教:名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2页.
    ①李松玉.制度权威研究——制度规范与社会秩序[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第22页.
    ①荀子·大略
    ②王思震.教师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第25页.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一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第154页.
    ①[美]玛格丽特·米德:代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第20页.
    ②[美]玛格丽特·米德:代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第21页.
    ①[美]玛格丽特·米德:代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第50页.
    ①[美]玛格丽特·米德:代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第84页.
    ②[美]玛格丽特·米德:代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第79页.
    ③冯建新.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6),第27页.
    ①余灵灵.哈贝马斯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第180页.
    ②郭湛.主体性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第253页.
    ③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第38页.
    ④[德]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第44页.
    ①任平.广义认识论原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第2页.
    ②俎媛媛.论知识观的演变与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5),第28页.
    ③[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第810页.
    ④潘洪建.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4(6),第56页.
    ①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智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第62页.
    ②[美]罗杰斯著.刘毅译.罗杰斯著作精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259页.
    ③黄平.教师权威日趋削弱[N].中国青年报,1995.5.31,第4版.
    ①肖川:教育就是服务[J].中小学教育管理.2000年第4期。
    ②吴建民.教育即服务[J].北京师范大学附校学报,2001,第1期.
    ③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J].教育研究.2003(4),第45页.
    ①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J].教育研究,2003(4),第45页.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第68页.
    ②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8页.
    ③[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第56页.
    ①张良才,李润洲.论教师权威的现代转型[J].教育研究,2003(11),第70页..
    ②刘云杉.我国中小学教师权威状况探析[J].中小学教育(人大复印资料).1997(9)第84-87页.
    ③教师影响力减弱值得关注.深圳新闻网,2008年3月6日.
    ①[美]哥伦比斯,沃尔夫.权力与正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第79页.
    ②[英]马歇尔著,于伟,李珊珊译.米歇尔福柯:个人自主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20页.
    ③[英]福克斯.工业劳动社会学[M].纽约:柯利尔—麦克米兰公司,1971,第34页.
    ④[英]马歇尔著,于伟,李珊珊译.米歇尔福柯:个人自主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20页.
    ⑤[德]达伦多夫.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M].帕罗阿尔托: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59,第166页.
    ⑥[美]哈拉尔.新资本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第179页.
    ①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第189页.
    ②[苏]苏米伊·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①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38页.
    ②胡金平.当代中国若干教育理念的反思[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5),第68页.
    ①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272页.
    ②胡金平.当代中国若干教育理念的反思[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5),第68页.
    ③[美]卡尔·罗杰斯著,刘毅译.罗杰斯著作精粹[M].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277页.
    ④[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第4卷,第766页。
    ⑤[美]弗罗姆.作为一种心理学和道德学问题的不从[A].人的呼唤——弗罗姆人道主义文集[C].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1.第3页.
    ①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瓦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第119页
    ①数据引自:教育权威日趋削弱[N].中国青年报,1995.5.31.
    ②数据引自: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2009-01/20/content_3801622.htm
    ③教师影响力减弱值得关注.深圳新闻网,2008年3月6日.
    ④儿子学习不好警察打老师http://www.xici.net/b906343/d72267409.htm
    ①星岛环球网www.stnn.cc 2008-10-28
    ②来自访谈录音记录整理
    ③2009年08月26日13:50北京晨报
    ④ http://www.e0575.cn/read.php?tid-1330205.html
    ①吴志翔.为教师声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3页.
    ①郑金洲.教育碎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97页.
    ①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第192页.
    ①[德]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第75页.
    ①单中惠.外国教育经典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第173页.
    ①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第10页.
    ②[英]伯林.两种自由概念,见刘军宁等编,市场逻辑和国家观念.北京:三联书店,1995,第210-211页.
    ③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6753696
    ①钱伟长.论教育[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第524页.
    ①钱伟长.论教育[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第525页.
    ①[法]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第45页.
    ①[瑞典]胡森.教育大百科全书第2卷.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第403页.
    ①2007教师生存状态调查http://www.lib.ynnu.edu.cn/info/jyjb/edu_info/122/pages/slide3.html
    ②杨玉春.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调研报告[J].当代教育科学,2009(5),第18页.
    ③杨玉春.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调研报告[J].当代教育科学,2009(5),第19页.
    ①人民时评:人民教师的追求不能止于让人羡慕(人民网2007年9月10日)
    ②杨玉春.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调研报告[J].当代教育科学,2009(5),第18页.
    ① http://news.sohu.com/60/12/news145701260.shtml
    ②吴志翔.为教师声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43页.
    ①[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4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第768页
    ①[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卷)[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第787页.
    ②[日]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下卷)[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第46-47页.
    ③单中惠.外国教育经典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第173页.
    ①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发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第41页.
    ②乔伊斯著,唐悦译.教师发展——学生成功的基石[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序言第2页.
    ③引自[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第443页.
    ④这六个方面是:具有和承担起为社会中其他人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掌握和理解某种学术和理论;在某个领域内具有熟练的操作和实践技能;在不可避免的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判断的能力;具有一种从作为理论和实践的互动的经验中不断学习的需要;具有专业化的团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不断学习进行监控。John Dewey:The Chicago Year.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ay,1998,p.516.
    ①七条原则是:第一,在课堂教学,以及关心对学生的影响方面,教师在行使自主的判断时具有不断增加的机会和责任;第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价值,以及它们的道德和社会目的,具有参与的机会和要求;第三,它是一种与同事一起相互帮助和支持的合作性文化中,运用共享的专门性技能和知识解决当前专业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的承诺,而不是在一种联合的工作中,作为一种动机性的工具去完成他人外在的命令;第四,它是一种职业性的他律,而不是自我保护性的自律,其中,教师是具有权威性的,但又是开放的和在更广泛的社区中与其他伙伴合作性工作;第五,它是一种主动关心的承诺,而不仅仅是一种安慰性的为学生服务的承诺;第六,它具有一种自我取向的研究和与个人自己特定的技能、知识和实践标准相关的继续学习的努力,而不是顺从某种义务;第七,它应该具有对更复杂和更高的任务的创建与认识,以及随着这种复杂性的提高,相应的地位和收入层次的提高。I. Goodson and A.Hargreaves (Eds.). Teacher'Professional live: Aspirations and Actualities. Teachers'Professional Lives. London:Falmer Press,1996.
    ②[美]古斯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13页.
    ③马信行.教育社会学[M](台)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
    ④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第221页.
    ①贺斌.零距离施教:名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2页.
    ②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发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第43页.
    ①欧阳明.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页.
    ②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发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第46页.
    ①赵立伯.教师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第95页.
    ②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学(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第710—711页。
    ①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第254页.
    ②王策三.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第369页
    ①[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4卷)[C].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第4卷,782页.
    ①叶上雄,唐安奎.教师主导能消解吗[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6),第7页.
    ②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第20页.
    ③[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④我们靠什么吸引了学生?http://blog.cbe21.com/userl/2506/archives/2011/70162.shtml
    ①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第123页.
    1.[德]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英]梅里尔唐尼、凯利,王箭等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引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
    3.[瑞典]T.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9卷),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
    4.[英]马歇尔著,于伟,李珊珊译:米歇尔·福柯:个人自主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苏]乌申斯基.学校的三个要素.乌申斯基全集(第二卷),1949年俄文版.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8.[英]沛西·能.教育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9.[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
    10.[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11.[英]Kuper,A.等主编,马加乐译,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2.[美]史蒂文·塞德曼.有争议的知识—后现代时代的社会理论[M].刘北成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3.[英]罗德里克·马丁.权力社会学[M].陈金岚,陶远华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14.[西]拉蒙·弗莱夏.分享语言:对话理论的理论与实践[M].温建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5.[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袖论[M].刘李胜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6.[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7.[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M].徐黎明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18.[英]约翰·密尔.论自由[M].许宝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9.[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0.[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1.[德]恩格斯.论权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2.[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M].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3.[英]伯特兰.罗素.自由之路上[C].李国山等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24.[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5.[美]丹尼斯·朗.权力论[M].陆震纶,郑明哲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6.[美][德]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27.[德]埃里希·弗罗姆.寻找自我[M].陈学明译.北京:北京工人出版社,1984.
    28.[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胡劲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9.[英]安东尼·阿伯拉斯特.民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30.[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1.[美]尼尔·诺丁斯.教育哲学[M].台北:台湾弘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
    32.[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3.[法]爱弥尔·涂尔干著,陈光金等译,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4.[美]约翰·杜威著,傅统先、邱椿译.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35.[英]伯特兰·罗素著,肖巍译.权威与个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6.C·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华夏出版社,1999,第300-301页.
    37.卡尔·罗杰斯:《学会自由》(罗明东译),载《教育学文集·教学》(上册)(瞿葆奎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8.[美]玛格丽特·米德:代沟,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39.[美]哥伦比斯,沃尔夫.权力与正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40.[英]福克斯.工业劳动社会学[M].纽约:柯利尔—麦克米兰公司,1971.
    41.[英]马歇尔著,于伟,李珊珊译.米歇尔福柯:个人自主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2.[德]达伦多夫.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M].帕罗阿尔托: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59.
    4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发出版社,1981.
    44.[苏]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5.[美]哈拉尔.新资本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46.[美]弗罗姆.作为一种心理学和道德学问题的不从[A].人的呼唤——弗罗姆人道主义文集[C].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1.
    47.[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8.吴志翔.为教师声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9.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0.张东娇.教育沟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51.湛卫清.人权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2.贺斌.零距离施教:名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3.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4.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
    55.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56.扈中平,陈东升.中国教育两难问题[M1.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57.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8.扈中平.教育目的论[M].武汉: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9.章志光主编.心理学[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0.陆德山.认识权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61.林清江.教育社会学新论[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
    62.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3.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4.应奇,刘训练编.第三种自由[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65.丁立群.哲学·实践与终极关怀[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66.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7.陈桂生.教育闲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68.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9.陈桂生.教育原理(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0何怀宏.公平的正义—解读罗尔斯《正义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71涂艳国.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2.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
    73.王思震.教师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4单中惠.教育小语:100位中外教育家的智慧感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5.郑金洲.教育碎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6.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7.郭元祥.生活与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8.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M].上海:三联书店,1993.
    79.陈奎意.教育社会学[M].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0.
    80.余清臣,权力关系与师生交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1.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82.李松玉.制度权威研究_制度规范与社会秩序,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83.王思震.教师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84.申永荷.社会心理学---原理与运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85.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6.郭丁荧,教师图像[M].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2004.
    87.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8.郭华.教学社会性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89.王坤庆.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0.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
    91.朱小蔓等.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2.万云英.学校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93.任钟印.世界教育名著通览[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94.宋超英,社会学原理[M].北京:警官出版社1991.
    95.张小平.中国之民主精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96.陈友松.当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97.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1999.
    98.肖川等.造就自主发展的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99.涂艳国.走向自由_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00.扈中平,陈东升.中国教育两难问题[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101余灵灵:哈贝马斯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102.郭湛:主体性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03.任平:广义认识论原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
    104.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智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05.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6.渠敬东.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及教育—以涂尔干社会理论为视角[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107.柳海民.现代教育理论进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8.郝文武.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09.刘森林.异化:一种概念批判[C].哲学门(第五卷),2004.
    110.渠敬东.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1.邵莉等.权威关系的社会价值与合法性[J].南京社会科学,2002(3),第46页.
    2.汪世锦.论权威一:兼论权威与权力的关系[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
    3.林崇德等.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
    4.彭阳红,沈翰.“消解”还是“重构”一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权威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4(6).
    5.闰志英.从代际关系略谈教师权威[J].江西教育科研,2002(9).
    6.孙百娥.关于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J].教育评论,2002(2).
    7.周建民,陈红兵.关于教师权威运行基础的剖析[J].高等农业教育,1999(5).
    8.马晓燕.教师权威与学生自由[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8).
    9.胡朝兵,张大均.论教师的权威、威信与教育影响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
    10.于忠海.权利和权力审视下的教师权威[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
    13.赵汀阳.关于自由的一种存在论观点[J].世界哲学,2004(6).
    14.赵汀阳.再论“自由的困境”—兼答王贵明的质疑[J].学术月刊,2006(3).
    15.杨小玲、陈建超:教师权威研究的认识与解读[J],当代教育论坛,,2005(9)
    16.马晓燕.教师权威问题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5)
    17.邹广文,崔唯航.从现成到生成——论哲学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3(2).
    18.李娇、高晓清.权威与自由的统一:现代师生关系的新理解[J].教育探索,2005(8).
    19.岳伟,王坤庆.生成性存在:当代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
    20.章云珠.研究性学习与教师权威的重构[J].广西社会科学,2002(2).
    21.舒志定.文本的敞开性与教师权威的瓦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
    22.冯建新: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高等教育研究,2001(6).
    23.万作芳.教育异化:概念及表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24.苏东霞.略论教育异化[J].教育探索,2006(10).
    25.李海林.教育的异化与教育的美化[J].云梦学刊(社科版),1998(3).
    26.毕世响.交往、教育与异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
    27.陈卓.学校教育的异化、废除与改进—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5(6).
    28.王晨.试论教育的异化[J].山东教育科研,2001(2).
    29.衣俊卿,孙占奎.交往与异化—关于现代交往的负面研究[J].哲学研究,1994(5)
    30.高伟.论教育世界的异化与救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31.姚本先,刘世清.教育交往过程中的语言困境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4(2).
    32项贤明.教育过程中人的异化及其扬弃[J].社会科学战线,1997(1).
    33.刘云杉.“人类灵魂工程师”考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
    34.周枫.个人自主: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6).
    35.[英]R·阿普尔.自由与异化[J].孟庆时摘译.世界哲学,1980(1).
    36.万斌、倪东.权力的哲学反思[J].宁波大学学报,1999(3).
    37.陈艳,林清华.中小学教师权威的弱化与重构[J].当代教育科学,2003(18).
    38.董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应该有《被压迫者教育学》—试述保罗·费莱雷的“解放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2(8).
    39.金生鈜.超越主客体:对师生关系的阐释[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40戚玉觉,姚本先.师生交往中教师权威消解修正[J].当代教育科学,2004(14).
    41.鲍传友.消解与重构新课程情景中的教师权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
    42.程培杰,许晓娟.论教师权威性的重构[J].教育评论,2003(1)
    43.阎亚军.论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4(9).
    44.赵永勤,靳玉乐.文化类型与教师权威[J].当代教育科学,2004(7).
    45.鲁洁.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2).
    46.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发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47.田秀国.关于教师权威的辩证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3).
    48.张荣伟.民主视野中的教育[J].集美大学学报,2002(3).
    49.石中英.教育中的民主概念:一种批判性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4)
    50.石中英.论学生的学习自由[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4).
    51.论民主与权威的关系.湖北社会科学[J].1989(6).
    52.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5,(4).
    53.俎媛媛.论知识观的演变与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J].浙江教育学院报,2005(5).
    54.潘洪建.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4(6).
    55.肖川:教育就是服务[J],中小学教育管理.2000(4).
    56.吴建民,教育即服务,北京师范大学附校学报[J],2001(1).
    57.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J].教育研究,2003(4).
    58.吴康宁:信息化发展对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J],教育研究.1991(10).
    59.欧阳文.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因与问题意识的培养[J].湘潭大学学报.1999(1).
    60.张良才,李润洲.论教师权威的现代转型[J].教育研究,2003(11).
    61.刘云杉.我国中小学教师权威状况探析[J].中小学教育(人大复印资料),1997(9).
    62.谷光辉.高中学生文化现象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与教育,2001(3).
    63.田秀国.关于教师权威的辩证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3).
    64.胡金平.当代中国若干教育理念的反思[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5).
    65.鲍传友.消解与重构:新课程情境中的教师权威[J].湖南师大教育科学报,2004(5).
    66.扈中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
    67.扈中平,蔡春.教育人学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
    68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瓦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1.马晓燕.教师权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孟庆芬.论新型教师权威[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刘焱.场域共生:教师权威与学生自由[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钟一平.教师权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郑锦松.教师权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王磊.中小学教师权威问题研究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王金凤.教师权威的当代困境与定位[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曹国芳.对话教育中教师权威的消解和重建[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Lamberir, B(2005)Education as Liberation:The politics and techniques of lifelong learning, Edueational PhilosoPhy andTheory(Vol.37,NO,3)
    2.Gearon, L(2004)The Human right handbooHarvard Education Review(Vol.74,NO,3).
    3.Robertson, E.Teacher Authory and teacher for Liberation, http//www.ed.uiuc.edu/eps/PES-Yiarbook/94_docs/ROBERTSO.HTM.
    4.Van den Berg R. Teachers'Meanings Regarding Educational Practice[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2,72 (4):328-331.
    5. Thomas Woosy(1977). Liberal education For Free Man, Greenwood Press, P.225.
    6. R.S. Peters, Ethics and Educati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1962.152.
    7. Waller. W.,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Chap.14
    8. Paul Standlish (1995). Postmodenism and the Education of the Whole Person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Vol.29,No.1.
    9. Woody, T. (1977). Liberal Education for Free Man. Greenwood Press.
    10. Aldridge, J., Goldman, R. (2002). Current Issues and Trends in Education. Allyn &Bacon.
    11. John Dewey:The Chicago Year.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ay,1998, p.516.
    12.I. Goodson and A.Hargreaves (Eds.). Teacher'Professional live:Aspirations and Actualities. Teachers'Professional Lives. London:Falmer Press,1996.
    1.[德]阿·辛科.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词典[Z].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2.[英]G·邓肯·米切尔.新社会学词典[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袁方.社会学百科辞典[Z].北京: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4.张先博.社会学词典[Z].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5.王康.社会学词典[Z].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6.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7.刘炳瑛.马克思主义原理辞典[Z].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8.冯契主编.哲学大词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9.程继隆.社会学大辞典[Z].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
    10.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Z].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