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经济发展:亚当·普沃斯基的研究逻辑及评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今时代,是民主的时代。民主转型、民主的可持续性等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民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则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相关的研究成果非常多,结论也有很多,达成的共识却非常有限,一些观点甚至充斥着激烈的交锋与对立。作为民主转型理论的代表性人物,美国当代学者亚当·普沃斯基改变之前大量学者研究民主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静态的、“内生化”思路,开启了动态的、“外生化”研究思路。他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假设的不断检验、大量的理论阐释和对选择偏差不断的纠正,得出的结论是,经济的发展不能解释民主的出现,却有利于民主的持续与巩固。与此同时,相较于专制政体,民主政体对经济作用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至少在统计分析上得不到有力的数据支持。可以说,普沃斯基的研究既有统计分析的运用,丰富的实证考察,还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本文在对学界关于民主与经济发展关系所持观点进行梳理之后,重点从普沃斯基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民主与经济发展的界定与政体的分类、对利普塞特经典命题的检验与反思、对民主与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统计与分析等方面还原和展现普沃斯基的研究逻辑。最后,则从理论与方法论的贡献与价值、不足与局限、对政治实践的启示三个方面对普沃斯基的研究进行了评析。
The current era is the age of democracy. With the value of democracy is gettingmore and more recogni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democracy all over the world, thetransition to democracy and sustainable democracy is becoming the focus of people'sattention, still be just unfolding.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mocracy and economicdevelopment is one most important topic of the democratization theory researches.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democratic practic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re are many research findings.However, the conclusion has some, very limited. There are even full of confrontationand antagonism intense between different researches. Even so, the research of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cra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ill has the importanttheory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democra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main research subject. Adam Przeworski,a leading figure in the research of the transition to democracy and sustainabledemocracy in America,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The paper mainly fullyinvestigates and correctly interprets the logic of Przeworski's research, which inherits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has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This not only reflects thecontinuity of 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cracy and economicdevelopment, also can enhance the domestic academic researchers to understand andcorrectly interpret Przeworski's research and points.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six parts,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excluded. Partone,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Przeworski's research; Part two, premise of Przeworski's research: the definition of democra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classification of regimes; Part three, inspection and reflection on Lipset's proposition;Part four, one dimension of Przeworski's research: impa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democracy; Part five, the other dimension of Przeworski's research: impact ofdemocrac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Part six, evaluation of Przeworski's research.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methods ofPrzeworski's research. The background of Przeworski's research is the premise tounderstand and evaluate his research, which is including the rise of the1970's newworldwide democracy tid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lassical economics and the rise ofnew keynesian economics, the prosperity of behaviorism and the rise of positivepolitical theory in America. What’s more, he has numer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hisacademic experience is very rich, which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his views on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cra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sides, comparativeapproac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rational choice theory andgame theory are his characteristics of methodology.
     To definite of democra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lass the regimes ofregimes is the premise of Przeworski's statistical analysis, which is the main contentsof the second part. Przeworski considers the democracy as the political regime, inwhich the leaders are voted by the competition elections. And it contains two coreelements:“government” and “contestation”. Democratization is the transition todemocracy, including the reform of political system and economic system. Only whenthe democracy becomes to the self-enforcement system arrangement, the democracy isconsolidated. The main elements of judg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per capitaincome, income inequality, the way of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crisis and so on.Besides, Przeworski divides the regimes into democracies and dictatorships.
     The third part focuses on Przeworski's inspection and reflection on Lipset'sproposition. In his view, Lipset adopts the static and endogenous research thought,which can not prove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resulted in the emergence ofdemocracy. Instead, we should observe the possibility of established system'stransformation as the growth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is a dynamical and exogenous research thought.
     The fourth part reviews one dimension of Przeworski's research: impact ofeconomic development on democracy.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statistics, Przeworskicalculates total number of annual observations of democracy and authoritarianism, theprobability of any regime transition, the probability and number of transition fromauthoritarianism to democracy, the probability and number of transition fromdemocracy to authoritarianism by lagged per capita income. His research tell us that,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not explain the emergence of democracy, but conducive todemocracy continued. Even on the face of the economic crisis, the expansion of thestatistical time and range, his conclusions are not changed.
     The fifth part reviews the other dimension of Przeworski's research: impact ofdemocrac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He summarizes previous studies, and finds thatpolitics does matter, but regimes do not capture the relevant differences. And it doesnot seem to be democracy or authoritarianism per se that makes the difference butsomething else. And on the base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he found no convincingevidence that democracy was conducive to economic growth. That means that there isno trade-off between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under a democraticsystem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s better than which in the non democraticcountries.
     The last part is the evaluation of Przeworski's research. A series of Przeworski'sconclusions break the common sense of economic determinism in the emergence ofdemocracy, show the shortage of endogenous research and the advantage of theexogenou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ausality. Przeworski's study is a two-way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cra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crisis andpolitical instability are also considered. In addition, he has been trying to correct theselection bias, which improves the scientific standard research. At the other hand, hisstatistical analysis only provides the feasibility of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and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in analysis method, such as the selection bias, valueneutrality and so on. Otherwise, his definition of democracy is based on westernexperience, and the conclusions are based on historical experience, which may not applicable to the entire world's democracy. Beside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conclusions of his study are also a good reference to the practice of politics andeconomy in the world today.
     In fact, the complex realities and abundant research results tell us, the real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s and economy can not be explained by the puremathematical statistics nor by the simple theories.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some special regions or the specific countries, not to summarize the universal rules.Only based on national conditions, democratic system and economic system reformcan be fit and be increased, and the social welfare can be promoted.This is also thesignificant enlightenment on our przeworski. And this is our big significance though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cracy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andstudy on Przeworski's research.
引文
1[美]查尔斯·林德布罗姆著:《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王逸舟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页。
    2[美]卢西恩·W.派伊:“民主及其敌人”,载[美]詹姆斯·霍利菲尔德、加尔文·吉尔森编:《通往民主之路:民主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7页。
    1张贤明著:《论政治责任—民主理论的一个视角》,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导论第1页。
    1Valerie Bunce:“民主化比较研究:一些广泛的和局部性的结论”,王正绪、方瑞丰译,载《开放时代》,2006年第5期,第65页。
    2周光辉:“超越政治学—对民主的经济、道德和认知价值的分析”,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5期,第62页。
    3王正绪、游宇:“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东亚儒家社会的公民价值观念的链接”,载《开放时代》,2012年第6期,第99页。
    1[法]米歇尔·克罗齐、[日]绵贯让治、[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民主的危机》,马殿军、黄素娟、邓梅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第19页。
    2Valerie Bunce:“民主化比较研究:一些广泛的和局部性的结论”,王正绪、方瑞丰译,载《开放时代》,2006年第5期,第67页。
    3B.Geddes. What Do We Know About Democratization After Twenty Years?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1999(2):129-148.
    4[美]乔治·萨拜因著:《政治学说史》上卷,邓正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4页。
    1应克复:“西方民主的逻辑发展”,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年第1期,第98页。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138-139页。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210页。
    4唐士其著:《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7页。
    1[法]让·雅克·卢梭著:《论政治经济学》,王运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5页。
    1[美]乔治·萨拜因著:《政治学说史》下卷,邓正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51页。
    2王彩波著:《政治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新政治经济研究视角的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序言第2页。
    1转引自何高潮:“‘政治学的诺贝尔奖’与当代比较政治学的科学追求—亚当·卓沃尔斯基关于民主与发展的研究介绍”,载《开放时代》,2010年第8期,第66页。
    2[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页。
    1关于利普塞特关于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关系的研究,本人的硕士学位论文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评价。参阅张平:《利普塞特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相关性理论分析》,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林尚立:“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对中国三十年政治发展的反思”,载《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第39-40页。
    1王绍光:“中国政治学三十年:从取经到本土化”,载《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第17页。
    2张贤明:“从本土诉求到全球化视野:当代中国政治学繁荣与发展的思考”,载《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第28页。
    3颜德如、宝成关:“中西政治学比较论纲”,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1期,第82页。
    1谭彦德:“亚当·普沃斯基:政治学研究中的激情与理性”,载《中华读书报》,2006年8月30日,第04版。
    1肖飞:“西方民主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综述”,载《当代社科视野》,2009年第2期,第19-20页。
    1燕继荣:“民主政治与经济自由—论现代民主对市场经济的依赖关系”,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4年第1期,第41页。
    2马海燕:《民主化进程中的经济变量》,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3徐珣:《民主的社会基础:利普塞特政治发展理论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4Kenneth A. Bollen, Robert W. Jackman. Economic and Non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Political Democracy in the1960s, Research in Political Society(1985), pp.38-39.
    5[美]罗伯特·巴罗著:《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跨国经验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1王绍光著:《民主四讲》,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95页。
    2Carles Boix, Susan C. Stokes. Endogenous Democratization. World Politics, Vol.55, No.4(Jul.,2003), pp.517-549.
    3[美]卡尔·科恩著:《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10-111页。
    1严俊:《民主的价值及其条件》,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王彩波著:《政治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新政治经济研究视角》,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页。
    3王彩波著:《政治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新政治经济研究视角》,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3页。
    4王彩波著:《政治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新政治经济研究视角》,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4-55页。
    5陈秉璋、文崇一、叶启政著:《政治社会学》,台湾:三民书局,1984年版,第190页。
    1燕继荣著:《发展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的概念与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9页。
    2王绍光著:《民主四讲》,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83页。
    3王绍光著:《民主四讲》,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95页。
    1徐珣:《民主的社会基础:利普塞特政治发展理论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2[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欧阳景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4-66页。
    3[美]菲利普·施密特,特丽·林恩·卡尔:“民主是什么,不是什么?”,载刘军宁编:《民主与民主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6页。
    1参阅[美]罗伯特·达尔著:《多头政体:参与和反对》,刘惠荣、谭君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陈尧著:《新权威主义政权的民主转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页。
    3李稻葵:“印度启示录”,参阅网页2011年3月10日http://finance.sina.com.cn/economist/jingjixueren/20060223/18372368082.shtml.
    4参阅王绍光著:《民主四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1[美]霍华德·威亚尔达:“民主与民主化—西方传统的产物抑或普遍现象?”,载霍华德·威亚尔达主编:《民主与民主化比较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2郇雷:”民主制度的经济增长效应:一项基于文献考察的分析“,载《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第38页。
    3[美]菲利普·施密特,特丽·林恩·卡尔:“民主是什么,不是什么?”,载刘军宁编:《民主与民主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7页。
    1Mancur Olson. Big Bills Left on the Sidewalk: Why Some Nations are Rich, and Others Poor, The Journals ofEconomics Perspectives, Vol.10, N0.2,1996, pp.3-24.
    2Mancur Olson. Dictatorship,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87, No.3:567-576.
    3[美]霍华德·威亚尔达:“民主与民主化—西方传统的产物抑或普遍现象?”,载霍华德·威亚尔达主编:《民主与民主化比较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1蔡定剑著:《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47-65页。
    2[美]菲利普·施密特,特丽·林恩·卡尔:“民主是什么,不是什么?”,载刘军宁编:《民主与民主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4页。
    3[美]乔万尼·萨托利:“自由民主可以移植吗?”,载刘军宁编:《民主与民主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50页、第151页。
    1林尚立:“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对中国三十年政治发展的反思”,载《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第45页。
    2包心鉴:“论现代市场经济的民主政治架构”,载《社会主义研究》,1995年第3期,第1页。
    3郇雷:”民主制度的经济增长效应:一项基于文献考察的分析“,载《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第39页。
    1马群:“民主转型与经济发展:亚当·普沃斯基民主理论研究”,载《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4期,第214页。
    2李国强:“亚当·普沃斯基:《民主与市场》”,载《公共管理评论》,2006年第2期,第138页、第139页。
    3何高潮:“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比较政治学的新视野—评《民主与发展:政治制度与各国的福利状况》”,载《管理世界》,2005年第4期,第165页。
    1参阅[美]斯迪芬·海哥德、罗伯特·R.考夫曼著:《民主化转型的政治经济分析》,张大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2王绍光著:《民主四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87页。
    3何高潮:“‘政治学的诺贝尔奖’与当代比较政治学的科学追求—亚当·卓沃尔斯基关于民主与发展的研究介绍”,载《开放时代》,2010年第8期,第66页。
    4马群:“民主转型与经济发展:亚当·普沃斯基民主理论研究”,载《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4期,第217页。
    1马群:《民主转型与民主的可持续性—普沃斯基政治发展理论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2参阅Carles Boix, Susan C. Stokes. Endogenous Democratization. World Politics, Vol.55, No.4(Jul.,2003), pp.517-549.
    3G.L. Munck. Democratic Transition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Comparative Politic,1994(26):355-375.
    1Ellen Comisso. The Costs of Democracy. Contemporary sociology,1992(21):317-320.
    2参阅S.O.Mainwaring, G.Dormel, J.S.Valenzuela. Issues in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The New South AmericanDemocraci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South Bend: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92.
    3J.R. Freeman. Review: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The Journal of Politics,1993(55):283-285.
    1[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欧阳景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9-20页。
    2[美]詹姆斯·霍利菲尔德、加尔文·吉尔森编:《通往民主之路:民主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
    1丛日云著:《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1孙鳌、陈雪梅:“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与演变”,载《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第49页。
    2孙传辉:“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的政府角色重新定位”,载《行政论坛》,2011年第2期,第43页。
    3胡代光:“评析凯恩斯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8页。
    1[美]亚当·普沃斯基著:《国家与市场:政治经济学入门》,郦菁、张燕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序言第1页。
    2[美]亚当·普沃斯基著:《国家与市场:政治经济学入门》,郦菁、张燕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5页、第206页、第207页。
    3[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5页。
    1[美]亚当·普沃斯基著:《国家与市场:政治经济学入门》,郦菁、张燕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8页、中文版序言第3页。
    1陈明明:“行为主义革命与政治发展研究的缘起”,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第125页。
    2皇甫生著:《政治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
    3陈尧:“理性选择与民主制度—威廉·赖克与美国实证政治理论”,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127页。
    4S.M.Amadae, Bruce Bueno de Mesquita. The Rochester School: The Origins of Positive Positive Political Theory,Annual Review Political Science, vol.2,1999, p.290.
    1谭彦德:“亚当·普沃斯基:政治学研究中的激情与理性”,载《中华读书报》,2006年8月30日,第004版。
    1参阅Adam Przeworski, Henry Teune. The logic of comparative social inquiry.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1970.
    2参阅[美]亚当·普沃斯基著:《国家与市场:政治经济学入门》,郦菁、张燕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参阅Adam Przeworski. The States and the Economy under Capitalism. HarwoodAcademic Publishers,1990.
    2[美]亚当·普沃斯基著:《资本主义与社会民主》,丁韶彬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导论第4-5页。
    1[美]亚当·普沃斯基著:《资本主义与社会民主》,丁韶彬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6-27页。
    2参阅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Development: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1参阅Adam Przeworski.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s to Democracy. In Edward D. Mansfield andRichard Sisson(eds),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Knowledge, Columbus: Ohio State University,2004.
    2参阅Adam Przeworski. Democracy and the Limits of Self-Governmen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3[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导论第1页。
    1[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导论第1页。
    2[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导论第4页。
    1[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2[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1Adam Przeworski. Sustainable Democrac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p10.
    1Adam Przeworski. Sustainable Democrac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p107.
    1[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第22页。
    1[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4页、第152页、第107页、第137页。
    1[英]乔纳森·霍普金:“比较方法”,载[英]大卫·马什、格里·斯托克编:《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第三版),景跃进、张小劲、欧阳景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28-229页。
    1转引自[英]乔纳森·霍普金:“比较方法”,载[英]大卫·马什、格里·斯托克编:《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第三版),景跃进、张小劲、欧阳景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42页。
    2王丽萍:“比较政治研究中的案例、方法与策略”,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第39页。
    1[英]阿里亚德恩·弗鲁曼:“方法之争:重新发现质性研究方法”,载[英]大卫·马什、格里·斯托克编:《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第三版),景跃进、张小劲、欧阳景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01页。
    1[澳]安德鲁·欣德摩尔:“理性选择”,载[英]大卫·马什、格里·斯托克编:《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第三版),景跃进、张小劲、欧阳景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4页。
    23Karl Popper.The-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London, Vol.2,1945, p.98.W.N.Watkins. Historical Explanation in the Social Science, ed. P. Gardiner, Theories of History, Glencoe.III: FreePress,1995. p.505.
    1[挪]特乌·米特伯:“囚徒困境:理性选择的悖论”,载[挪]斯坦因·拉尔森主编:《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任晓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0页。
    2参阅Gerardo L.Munck. Adam Przeworski: Capitalism, Democracy and Science (Interview with Adm Przeworski).New York: New York Press.2003.
    3陈尧:“理性选择与民主制度—威廉·赖克与美国实证政治理论”,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130页。
    1[美]亚当·普沃斯基著:《资本主义与社会民主》,丁韶彬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引言第5页。
    2参阅Gerardo L. Munck. Adam Przeworski: Capitalism,Democracy and Science (Interview with Adm Przeworski).New York: New York Press.2003.
    1高奇琦:“比较政治分析中的概念研究”,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14年第1期,第33页。
    2[美]约瑟夫·熊彼特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95-396页。
    1[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欧阳景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9页。
    2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p.14-15.
    1胡元梓:“民主转型与政治冲突:以政治认同为视角”,载《学术界》,2007年第5期,第114页。
    2[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第2页。
    1民主能提供一套和平解决利益冲突的规则体系,这也是民主的一种界定方式。这段内容与本人在《齐鲁师范学报》2014年第2期发表的文章《一致与冲突: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的逻辑关系分析》中民主的本质一节有重合之处,特此说明。
    2[美]西摩·马丁·利普塞特著:《政治人》,刘刚敏、聂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9页。
    3王绍光著:《民主四讲》,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45页。
    4蔡定剑:“重论民主或为民主辩护—对当前反民主理论的回答”,载《中外法学》,2007年第3期,第266页。
    1[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欧阳景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页。
    2[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1[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页、第4页。
    2[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欧阳景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7页。
    3[法]居伊·艾尔梅:《民主的时代?》,载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民主的再思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000年版,第14页。
    1[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第14页。
    1[美]西摩·马丁·利普塞特著:《政治人》,刘刚敏、聂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33-41页。
    1黄德勇:“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系指标”,载《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第1期,第15页。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117.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p.30-31.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77.
    2普沃斯基对政体的两大分类是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他在政体的界定与具体分类时也提到了独裁体制、官僚体制。这里为了前后的统一,非特别的说明,专制政体均是指称非民主政体。
    3Adam Przeworski, F. Limongi. Political Regime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1986-1998).1993(7):51-69.
    4[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页、第31页。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2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p.31-33.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77.
    1参阅Gerardo L.Munck. Adam Przeworski: Capitalism, Democracy and Science (Interview with Adm Przeworski).New York: New York Press.2003.
    2这部分内容是对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摘缩,因此有很多的重合之处,特此说明。详见张平:《利普塞特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相关性理论分析》,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3燕继荣著:《发展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的概念与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1汪波:“政治学基本人性假设的再探讨论—论‘政治理性人’”的基本逻辑,载《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第52页。
    2王彩波著:《西方政治思想史—从柏拉图到约翰·密尔》,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
    1[美]西摩·马丁·利普塞特著:《政治人》,刘刚敏、聂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9页、第34页。
    2[美]西摩·马丁·利普塞特,宋庆仁:“对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的比较分析”,载中国科学杂志社:《民主的再思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80页、第86页。
    3[美]西摩·马丁·利普塞特,宋庆仁:“对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的比较分析”,载中国科学杂志社:《民主的再思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
    1参阅Seymour Martin Lipset. Some Social Requisites of Democrac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Legitimacy. The America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53, No.1. Mar.1959.
    2[美]西摩·马丁·利普塞特著:《政治人》,刘刚敏、聂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33页。
    3[美]西摩·马丁·利普塞特著:《政治人》,刘刚敏、聂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42页、第43页。
    1徐珣:《民主的社会基础:利普塞特政治发展理论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2[美]西摩·马丁·利普塞特著:《政治人》,刘刚敏、聂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46页。
    1[美]西摩·马丁·利普塞特,宋庆仁:“对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的比较分析”,载中国科学杂志社:《民主的再思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92页、第89页。
    1[美]西摩·马丁·利普塞特,宋庆仁:“对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的比较分析”,载中国科学杂志社:《民主的再思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77页、第75页、第100页。
    1参阅Gerardo L.Munck. Adam Przeworski: Capitalism, Democracy and Science (Interview with Adm Przeworski).
    2New York: New York Press.2003.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81.
    1参阅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Development: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p.82.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p.81-92.
    1[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1页。
    2燕继荣著:《发展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的概念与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页。
    3王绍光著:《民主四讲》,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82页。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160.
    2参阅Adam Przeworski, F. Limongi. Modernization: Theories and Facts. World Politics,1997(49): pp.155-183.
    1David Brown. Review of Przeworski’s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2001(34).p.576.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93.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93.
    2参阅Adam Przeworski.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s to Democracy. In Edward D. Mansfield andRichard Sisson(eds),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Knowledge, Columbus: Ohio State University,2004.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94.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110.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111.
    1[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第108-109页。
    2[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6页、第128页。
    1[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6-107页。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97.
    2[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36页。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114.
    1Adam Przeworski. Sustainable Democrac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p.70.
    2[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页。
    1[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7页、第107页、第144页。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p.111-112.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142.
    1Adam Przeworski, F. Limongi. Political Regime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1986-1998).1993(7), p.61.
    2Adam Przeworski, F. Limongi. Political Regime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1986-1998).1993(7), p.60.
    3参阅Gerardo L. Munck. Adam Przeworski: Capitalism, Democracy and Science (Interview with Adm Przeworski).New York: New York Press,2003.
    1参阅[美]道格拉斯·诺斯、罗伯斯·托马斯著:《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宁、蔡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2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146.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158.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161.
    2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3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167.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p.171-173.
    1参阅[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188.
    2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3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p.189-190.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190.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194.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195.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2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199.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210.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211.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213.
    2Adam Przeworski, F.Limongi. Political Regime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3(1986-1998).1993(7), pp.64-66.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178.
    1参阅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Development: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pp.216-268.
    1何高潮:“‘政治学的诺贝尔奖’与当代比较政治学的科学追求”,载《开放时代》,2010年第8期,第66页。
    1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Alvarez, Jose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 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 Word,1950-199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0. pp.97-98.
    1严俊:“民主的价值及其条件—定量研究与博弈分析的角度”,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美]塞缪尔·P.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欧阳景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序言第1页。
    1[美]威廉·格雷德:“论市场与民主”,载[美]詹姆斯·霍利菲尔德、加尔文·吉尔森编:《通往民主之路:民主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64页。
    2林尚立:“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对中国三十年政治发展的反思”,载《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第43页。
    1Matthew A. Baum, David A. Lake. The Political Economic Growth: Democracy and Human Capital, American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47, No.2,2003. pp.333-347.
    1王丽萍:“比较政治研究中的案例、方法与策略”,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第35页。
    1杨红升、黄希庭:“关于反事实思维的研究”,载《心理学动态》,2000年第3期,第12页。
    2[美]亚当·普沃斯基:“制度起作用吗?”晓健编译,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3期,第100-101页。
    1Carles Boix, Susan C. Stokes. Endogenous Democratization. World Politics, Vol.55, No.4(Jul.,2003), p.521.
    1何高潮:“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比较政治学的视野—评《民主与发展:政治制度与各国的福利状况》”,载《中大政治学评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6页。
    2陈尧:“理性选择与民主制度—威廉·赖克与美国实证政治理论”,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134页。
    1吴文程著:《政治发展与民主转型:比较政治理论的检视与批判》,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79页。
    1陈尧:“理性选择与民主制度—威廉·赖克与美国实证政治理论”,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134页。
    1高奇琦:“比较政治分析中的概念研究”,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14年第1期,第33页。
    2王丽萍:“比较政治研究中的案例、方法与策略”,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第37页。
    3陈尧:“理性选择与民主制度—威廉·赖克与美国实证政治理论”,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134页。
    1刘军宁:“民主化在行动”,载刘军宁编:《民主与民主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导论第11页。
    2[美]卢西恩·W.派伊:“民主及其敌人”,载[美]詹姆斯·霍利菲尔德、加尔文·吉尔森编:《通往民主之路:民主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30页。
    3萧草:“西方民主测量的局限性和迷惑性:概述与分析”,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14年第1期,第17页。
    1王彩波著:《政治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新政治经济研究视角的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页。
    1[美]卢西恩·W.派伊:“民主及其敌人”,载[美]詹姆斯·霍利菲尔德、加尔文·吉尔森编:《通往民主之路:民主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33页。
    1吴晓锋:“民主促进经济增长吗?—关于民主对经济影响的实证文献述评”,载《生产力研究》,2012年第5期,第5页。
    2张贤明、张平:“论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权及其实现”,载《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第30页。
    1林尚立:“权力与体制: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逻辑”,载唐晋主编:《大国策:中国式民主政治》,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78页。
    1包心鉴:“论现代市场经济的民主政治架构”,载《社会主义研究》,1995年第3期,第1页。
    1[美]卢西恩·W.派伊:“民主及其敌人”,载[美]詹姆斯·霍利菲尔德、加尔文·吉尔森编:《通往民主之路:民主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44页。
    2[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3林尚立:“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对中国三十年政治发展的反思”,载《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第43页。
    1燕继荣著:《发展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的概念与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4页。
    2郇雷:”民主制度的经济增长效应:一项基于文献考察的分析“,载《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第38页。
    1[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导论第4页。
    1.[英]韦农·波格丹诺、邓正来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制度百科全书》(新修订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英]戴维·米勒、邓正来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北京:(新修订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英]安德鲁·海伍德著:《政治学》(第二版),张立鹏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美]大卫·马什、格里·斯托克编:《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景跃进、张小劲、欧阳景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美]格里高里·斯科特、斯蒂芬·加里森著:《政治学学习手册》(第6版),顾肃、张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美]芭芭拉·格迪斯著:《范式与沙堡:比较政治学中的理论建构与研究设计》,陈子恪、刘骥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美]迈克尔·罗斯金等著:《政治科学》(第10版)影印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8.[美]亚当·普沃斯基著:《国家与市场:政治经济学入门》,郦菁、张燕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9.[美]亚当·普沃斯基著:《民主与市场:东欧与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改革》,包雅钧、刘忠瑞、胡元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美]亚当·普沃斯基著:《资本主义与社会民主》,丁韶彬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1.[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著:《政治人》,张绍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2.[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著:《共识与冲突》,张华青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3.[美]罗伯特·巴罗著:《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跨国经验研究》,李剑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美]罗伯特·巴罗著:《自由社会中的市场与选择》,沈志彦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5.[美]罗伯特·巴罗、夏威尔·萨拉-伊-马丁著:《经济增长》(第2版),夏俊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6.[美]巴林顿·摩尔:《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现代世界形成过程中的地主和农民》,王茁、顾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
    17.[美]吉列尔莫·奥唐奈著:《现代化和官僚威权主义:南美政治研究》,王欢、申明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8.[美]胡安·J.林茨、阿尔弗莱德·斯泰潘著:《民主转型与巩固的问题:南欧、南美和后共产主义欧洲》,孙龙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9.[美]吉列尔·奥唐奈、[意]菲利普·施密特著:《威权统治的转型:关于不确定民主的试探性结论》,景威、柴绍锦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
    20.[美]保罗·A·萨缪尔森著:《经济学》(第12版)上册,高鸿业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21.[美]安德鲁·肖特著:《自由市场经济学》,叶柱政、莫远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2.[英]弗里德里希·哈耶克著:《经济、科学与政治》,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3.[美]卡莱斯·鲍什著:《民主与再分配》,熊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4.[美]安东尼·唐斯著:《民主的经济理论》,姚洋、邢予青、赖平耀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5.[美]查尔斯·林德布罗姆著:《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6.[美]伊斯雷尔·柯兹纳著:《市场过程的含义》,冯兴元、景朝亮、檀学文、朱海就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27.[英]卡尔·波兰尼著:《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黄树民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28.[美]S·R.爱泼斯坦著:《自由与增长:1300—1750年欧洲国家与市场的兴起》,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29.[美]赫尔曼·M·施瓦茨著:《国家与市场》,徐佳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0.[英]苏珊·斯特兰奇著:《国家与市场》(第2版),杨宇光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1.[美]彼得·霍尔著:《驾驭经济:英国与法国国家干预的政治学》,刘骥、刘娟凤、叶静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2.[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徐尧、李哲民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33.[印]阿马蒂亚·森著:《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賾、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4.[印]阿马蒂亚·森著:《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35.[美]詹姆斯·M.布坎南:《宪法秩序的经济学与伦理学》,朱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36.[美]威廉·本哈德、戴维·利朗著:《民主进程与金融市场:资产定价政治学》,李义超、益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7.[澳]琳达·维斯、约翰·霍布森著:《国家与经济发展:一个比较及历史性的分析》,黄兆辉、廖志强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版。
    38.[美]曼瑟·奥尔森著:《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李增刚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9.[美]曼瑟·奥尔森著:《权力与繁荣》,苏长和、嵇飞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0.[美]布鲁斯·布恩诺·德·梅斯奎塔、希尔顿·L.鲁特主编:《繁荣的治理之道》,叶娟丽、王鑫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1.[美]詹姆斯·F.霍利菲尔德、加尔文·吉尔森主编:《通往民主之路:民主转型的政治经济学》,何志平、马卫红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42.[美]达龙·阿塞莫格鲁、詹姆士·A.罗宾逊著:《政治发展的经济分析:专制和民主的经济起源》,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3.[俄]弗拉季斯拉夫·伊诺泽姆采夫主编:《民主与现代化:有关21世纪挑战的言论》,徐向梅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44.[美]斯迪芬·海哥德、罗伯特·R.考夫曼著:《民主化转型的政治经济分析》,张大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45.[美]塞缪尔·P.亨廷顿、琼·纳尔逊著:《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汪晓寿、吴志华、项继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46.[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欧阳景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7.[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8.[美]罗纳德·德沃金著:《民主是可能的吗?》,鲁楠、王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9.[美]乔万尼·萨托利著:《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0.[英]戴维·赫尔德著:《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51.[美]阿伦·利普哈特:《民主的模式:36个国家的政府形式和政府绩效》,陈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2.[美]罗伯特·A.达尔著:《民主及其批评者》,曹海军、佟德志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3.[美]罗伯特·A.达尔、布鲁斯·斯泰恩布里克纳著:《现代政治分析》(第六版),吴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4.[美]罗伯特·A.达尔著:《论民主》,李风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5.[美]罗伯特·A.达尔著:《民主理论的前言》(扩充版),顾昕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
    56.[美]罗伯特·A.达尔著:《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自治与控制》,周军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7.[美]罗伯特·达尔著:《多头政体:参与和反对》,刘惠荣、谭君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58.[美]迈克尔·桑德尔著:《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曾纪茂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9.[美]伊恩·夏皮罗著:《民主理论的现状》,王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0.[英]约翰·邓恩著:《民主的历程》,林猛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61.[美]卡尔·科恩著:《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62.[美]查尔斯·蒂利著:《民主》,魏洪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3.[美]塞拉·本哈比主编:《民主与差异:挑战政治的边界》,黄相怀、严海兵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6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民主的意义及民主制度的脆弱性:回应托克维尔的挑战》,李梅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65.[美]布莱恩·巴利著:《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民主》,舒小昀、周定瑛、谢军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6.[日]猪口孝、[英]爱德华·纽曼、[美]约翰·基恩编:《变动中的民主》,林猛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67.[美]卡罗尔·佩特曼著:《参与和民主理论》,陈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8.[意]诺伯特·波比奥著:《民主与独裁:国家权力的性质与限度》,梁晓君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69.[挪]斯坦因·U.拉尔森编:《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任晓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0.[美]乔治·霍兰.萨拜因著:《政治学说史》(第4版),邓正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1.[美]西达·斯考切波著:《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何俊志、王学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2.[美]斯科特·戈登著:《控制国家:从古雅典至今的宪政史》,应奇、陈丽微、孟军、李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3.[美]霍华德·威亚尔达主编:《民主与民主化比较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4.[英]尚塔尔·墨菲著:《政治的回归》,王恒、臧佩洪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5.[美]丹尼尔·贝尔等著:《托克维尔与民主精神》,陆象淦、金烨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76.[美]《民主的再思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77.[美]约瑟夫·熊彼特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78.[美]罗伯特·A.达尔著:《论政治平等》,谢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9.[美]戴维·E.阿普特著:《现代化的政治》,陈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80.[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亚伯拉罕·卡普兰著:《权力与社会:一项政治研究的框架》,王菲易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81.[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合法化危机》,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2.[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83.[美]罗伯特·诺齐克著:《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何怀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84.[美]约翰·奈斯比特、多丽丝·奈斯比特著:《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魏平译,北京: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11年版。
    85.[美]巴里·诺顿著:《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安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版。
    86.[法]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董国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87.[德]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著《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陈秀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88.[美]格伦·廷德著:《政治思考:一些永久性的问题》(第6版),王宁坤译,北京:2010年版。
    89.[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徐尧、李哲民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1.吕增奎主编:《民主的长征:海外学者论中国政治发展》,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2.李景治、林甦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明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韦森著:《大转型:中国改革下一步》,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4.张维迎著:《市场的逻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林毅夫著:《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主能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6.林毅夫著:《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苏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7.郭敦化、周明新著:《市场价值新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8.吴敬琏、马国川著:《重启改革议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
    9.吴敬琏、俞可平、[美]罗伯特·福格尔等著:《中国未来三十年》,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
    10.刘建华著:《美国跨公司与“民主促进”:一种国家——市场——社会关系分析视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1.俞可平主编.《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2.俞可平主编:《中国政治发展30年(1978-2008)》,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
    13.邹东涛主编:《中共90年:经济建设之路与大国治理之道(1921—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14.燕继荣著:《发展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的概念与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王绍光著:《民主四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16.张明澍著:《中国“政治人”2012:中国人想要什么样民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17.徐俊峰著:《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模式探微》,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
    18.陈建华、江春泽等著:《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9.唐晋主编:《大国策:中国式民主政治》,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20.何怀宏编:《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1.华生著:《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到的》,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
    22.何增科主编:《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路线图》,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23.黄建钢著:《经济政治学:对经济及其发展的政治学解释》,杭州:浙江大学,2008年版。
    24.俞可平、李侃如等著:《中国的政治发展:中美学者的视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25.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主编:《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6.王绍光主编:《理想政治秩序:中西古今的探求》,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27.王彩波著:《政治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新政治经济研究视角的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8.王彩波、王庆华著:《政府经济学》(修订第2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9.王彩波编:《个人权利与社会正义:当代西方政治学名著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王丽萍著:《寻求繁荣与秩序: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政治学考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1.邹东涛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NO.4——中共90年:经济建设之路与大国治理之道(1921-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32.李剑鸣主编:《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版。
    33.萧公权著:《政治多元论:当代政治理论研究》,周林刚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34.何包钢著:《民主理论:困境与出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35.余逊达、徐斯勤主编:《民主、民主化与治理绩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6.江宜桦著:《自由民主的出路》,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37.郭秋水著:《当代三大民主理论》,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38.陈尧著:《新兴民主国家的民主巩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39.萧功秦著:《反思的年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0.萧功秦著:《超越左右激进主义:走出中国转型的困境》,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1.张贤明著:《论政治责任:民主理论的一个视角》,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2.周光辉著:《论公共权力的合法性》,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43.张凤阳著:《政治哲学关键词》,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4.张利华著:《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年版。
    45.吴文程著:《政治发展与民主转型:比较政治理论的检视与批判》,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
    46.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王文章著:《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市场:从孙中山毛泽东到邓小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7.卫志民著:《自由与繁荣》,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年版。
    48.张五常等著:《国家与市场》,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
    49.郑永年著:《改革及其敌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0.包雅钧著:《当代中国经济政治协调发展研究:以浙、粤、川、内蒙四省区区政治发展为重点的考察》,北京:中央编译出版局,2008年版。
    51.刘军宁编:《民主与民主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2.王菁著:《西方民主巩固理论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
    53.赵汀阳著:《论可能生活》(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4.邓正来、郝雨凡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回顾与前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5.秋风著:《政府的本分:基于民众权利的中国政治与中国经济》,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1.马群:《民主转型与民主的可持续性——普沃斯基政治发展理论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2.殷冬水:《民主:社会正义的生命》,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3.严俊:《民主的价值及其条件》,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4.徐珣.《民主的社会基础:利普塞特政治发展理论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5.许东香:《经济正义与政治正义的融通》,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6.王永志:《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政治价值转型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7.马小凯:《以自由看待民主》,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8.李灿:《民主的命运——专制抑或自由》,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9.刘勇智:《通往民主之路:东亚民主化模式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10.王永志:《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政治价值转型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11.冯霞:《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模式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12.齐宝江:《政治公平与和谐社会》,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13.刘晓靖:《实证自由与社会发展——阿玛蒂亚·森正义思想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14.李灿:《民主的命运:专制抑或自由》,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15.马海燕:《民主化进程中的经济变量》,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16.张平:《利普塞特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相关性理论分析》,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7.何高潮:“‘政治学的诺贝尔奖’与当代比较政治学的科学追求——亚当·卓沃尔斯基关于民主与发展的研究介绍”,载《开放时代》,2010年第8期。
    18.何高潮:“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比较政治学的新视野———评《民主与发展:政治制度与各国的福利状况》”,载《管理世界》(月刊),2005年第4期。
    19.马群:“民主转型与经济发展:亚当·普沃斯基民主理论研究”,载《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4期。
    20.[美]西摩·马丁·利普塞特:“转变中的中国”,载《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第2期。
    21.[美]亚当普沃斯基:“制度起作用吗?”晓健编译,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3期。
    22.李国强:“亚当·普沃斯基:《民主与市场》”,载《公共管理评论》,2006年第2期。
    23.侯赞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治动力——普沃斯基‘经济改革的政治动力学’思想及其启示”,载《理论学刊》,2011年第6期。
    24.郇雷:“民主制度的经济增长效应:一项基于文献考察的分析”,载《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25.吴晓峰:“民主促进经济增长吗?——关于民主对经济影响的实证文献述评”,载《生产力研究》,2012年第5期。
    26.应克复:“西方民主的逻辑发展”,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年第1期。
    27.李景鹏:“民主的逻辑与民主的建设”,载《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28.韦森:“从发现市场的逻辑到构建制度基础”,载《河北学刊》,2011年第3期。
    29.黄建军、张千帆:“论民主政治对市场经济的纠偏和制衡作用”,载《理论与改革》2005年第6期。
    30.[美]亨利·基辛格:“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第5期。
    31.[法]阿塔利:“西方文明的崩溃:市场和民主的限度”,载《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8年第8期。
    32.燕继荣:“民主政治与经济自由——论现代民主对市场经济的依赖关系”,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4年第1期。
    33.燕继荣:“‘中国式民主’理论的构建”,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10年第3期。
    34.燕继荣:“论民主及其限度”,载《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4期。
    35.万厦:“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相关性考察”,载《人大研究》,1993年第9期。
    36.毕于慧:“论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作用的两重性”,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37.万斌、唐美云:“论民主的不确定性”,载《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5期。
    38.储建国:“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关系的定量研究述评”,载《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3期。
    39.邱永辉:“试论印度政治与经济的互动”,载《当代亚太》,2000年第4期。
    40.一之:“印度的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载《南亚研究季刊,2000年第1期。
    41.吕继阔:“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的均衡分析——以及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比较”,载《理论探讨》,2010年第12期。
    42.王正绪:“经济社会现代化与大众民主观念在东亚社会的兴起”,载《开放时代》,2012年第10期。
    43.王正绪、游宇:“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东亚儒家社会的公民价值观念的链接”,载《开放时代》,2012年第6期。
    44.马得勇、王正绪:“社会资本、民主发展与政府治理——对69个国家的比较研究”,载《开放时代》,2009年第5期。
    45.马得勇、王正绪:“民主、公正还是绩效——中国地方政府合法性及其来源分析”,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3期。
    46.牟洪章:“政治人的困境与困境中的政治人:重读李普塞特的《政治人》有感”,载《人民论坛》,2012年第8期。
    47.Frances H agopian:“重放发展政治学”,载《开放时代》,2006年第4期。
    48.Valerie Bunce:“民主化比较研究:一些广泛的和局部性的结论”,载《开放时代》,2006年第5期。
    49.高放:“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两种互动”,载《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50.李国强:“亚当·普沃思基:《民主与市场》”,载《公共管理评论》,2006年第2期。
    51.[印]阿马蒂亚.森:“民主的价值观放之四海而皆准》”,载《当代中国研究》,2000年第2期。
    52.马奔:“民主化的前提条件: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的视角”,载《学术探索》,2006年第4期。
    53.马奔:“民主化的基础条件分析”,载《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54.刘培峰:“托克维尔论民主的条件”,载《比较法研究》,2012年第2期。
    55.蔡定剑:“重论民主或为民主辩护——对当前反民主理论的回答”,载《中外法学》,2007年第3期。
    56.刘军宁:“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互不相干吗”,载《今日政坛》,2009年第3期。
    57.陈剩勇,徐珣:“民主的社会基础:利普塞特政治发展理论解读”,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58.张贤明、张喜红:“试论民主与法治的基本关系”,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9期。
    59.王彩波:“东亚模式与后发优势”,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6期。
    60.周光辉:“超越政治学”,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5期。
    61.包心鉴:“市场经济与政治发展”,载《文史哲》,1997年第5期。
    62..包心鉴:“论现代市场经济的民主政治架构”,载《社会主义研究》,1995年第3期。
    63.包心鉴:“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载《理论探索》,2001年第1期。
    64.肖飞:“西方民主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综述”,载《当代社科视野》,2009年第2期。
    65.聂运麟:“论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
    66.沈红文:“民主政治中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载《理论前沿》,2001年第3期。
    67.杨龙:“独特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评林德布罗姆的制度分析框架”,载《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68.王绍光:“公共财政与民主政治”,载《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2期。
    69.王绍光:“国家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作用”,载《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2期。
    70.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载《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3期。
    71.林尚立:“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对中国三十年政治发展的反思”,载《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
    72.颜德如、宝成关:“中西政治学比较论纲”,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1期。
    73.郭永军:“论作为道德范畴的民主”,载《东岳论丛》,1995年第4期。
    74.邱本:“认真对待私权”,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6期。
    75.张利华:“对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关系的再认识”,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2期。
    76.王孝勇:“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巩固问题研究”,载《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12期。
    77.张弘:“白俄罗斯的政治转轨:市场改革与民主化的博弈”,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年第5期。
    78.马涛:“从马克思到布坎南:关于国家与市场作用的思考”,载《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79.马涛:“推动民主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载《现代审计与经济》,2011年第6期。
    80.刘儒、孟书敏:“从制度角度诠释政治衰退与经济发展的悖论”,载《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81.全毅、金鸿汎:“东亚地区的政治转型与经济发展”,载《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0期。
    82.张光明:“民主从何而来:从科学社会主义观点对市场与民主所作的考察”,载《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83.吴茜:“经济全球化与西方民主制度危机”,载《理论与改革》,2001年第6期。
    84.蒋昌建:“国家与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非经济分析”,载《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1期。
    85.易文彬:“国家与市场关系的历史考察: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86.黄德勇:“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系指标”,载《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第1期。
    87.范柏乃,张维维,贺建军:“我国经济发展测度指标的研究综述”,载《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第4期。
    88.阮莹:“国家与市场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方法论意义”,载《学术交流》,2011年第3期。
    89.丁建中:“论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载《广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90.陶文昭:“全球民主赤字的成因及治理”,载《理论与改革》,2005年第4期。
    91.刘义成:“矛盾关系中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载《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92.王丽萍:“试从政府责任的角度论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功能和作用”,载《政治学研究》,1997年第2期。
    93.王丽萍:“比较政治研究中的案例、方法与策略”,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94.高奇琦:“比较政治分析中的概念研究”,载《欧洲研究》,2013年第5期。
    95.陈尧:“理性选择与民主制度——威廉·赖克与美国实证政治理论”,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96.翁华建:“以自愿为基础的市场机制与权利结构的渐进式边际调整”,载《经济研究参考》,1998年第26期。
    97.庞晓波、黄卫挺:“中国渐进式改革辨析:速度与均衡”,载王胜今、吴振武主编《回顾与展望:吉林大学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
    98.李建兵:“经济政治良性互动视阈下的‘包容性增长’”,载《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99.谭彦德:“亚当·普沃斯基:政治学研究中的激情与理性”,载《中华读书报》,2006年8月30日,第04版。
    100.蔡定剑:“民主政治与社会经济发展”,载《南方都市报》,2010年10月5日。
    101.[印]帕萨·查特杰:“民主与经济转型”,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阮思余译,2011年第4期。
    102.俞可平摘译:“美国学者林德布罗姆论市场与民主的关系”,载《国外理论动态》,1996年第21期。
    103.沈文玮、孙凤伟:“经济民主的三层基本关系解析及建设思路”,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104.王书昆、安平:“市场规则与政府行为:访美国著名学者林德布罗姆教授”,载《新视野》,1996年第1期。
    105.唐均心:“法治民主与经济民主:制度安排的核心要素”,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06.王绍光:“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的历史性转变”,载《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4月6日。
    107.朱满良:“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载《学习时报》,2001年7月23日。
    108.毛寿龙:“政府与市场的逻辑”,载《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28日。
    109.庐文吉.政治民主化与经济发展关系之研究---以台湾为例,参阅2010年5月13日网页.http://www.au.edu.tw/ox_view/edu/fe/gife/2005/28.pdf.
    1. Seymour Martin Lipset. Consensus and Conflict-Essays in Political Sociology.New Brunswick-Oxford: Transaction Books,1985.
    2. Seymour Martin Lipset, Earl Raab. The Politics of Unreason: Right WingExtremism in America,1790-1970.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8.
    3. Seymour Martin Lipset, Gary Marks. It Didn’t Happen Here: Why Socialism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York: W. W. Norton. Company, Inc.,2000.
    4. Seymour Martin Lipset, H.M. John. Failure of a Dream? Essays in the Historyof American Socialis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
    5. Adam Przeworski, Michael E. Alvarez, José Antonio Cheibub, FernandoLimongi.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l-Being in theWorld,1950-199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6. Adam Przeworski, Henry Teune. The logic of comparative social inquiry. NewYork: Wiley-Interscience,1970.
    7. Adam Przeworski. Sustainable Democrac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5.
    8. Adam Przeworski. Democracy and the Limits of Self-Government.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9.Gerardo L. Munck. Adam Przeworski. Capitalism, Democracy and Science(Interview with Adm Przeworski). New York: New York Press.2003.
    10. R D. Gastil. Freedom in the Word: Political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1984-85.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1985.
    11. G·A. Almond, J. Coleman. The Politics of the Developing Areas.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0.
    12. G·A. Almo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Essays in Heuristic. Boston: 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70.
    13. Robert Dahl, Edward Tufte. Size and Democracy. California: StanfordUniversity Press,1973.
    14. Walter Galenson. Labo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York: John Wileyand Sons,1959.
    15. D·E. Apter. Political Change. London: Frank Cass,1973.
    16. G·A.Cohen. 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y: A Defence. Oxford and PrincetonPress,2000.
    17. Samuel P. Huntington, C·H. Moore. Authoritarian Politics in Modern Society:The Dynamics of Established One Party Systems. New York: Basic Books,1970.
    18. Brian Barry. Sociologists, Economists and Democracy, London:Colloer-Macmillan,1970.
    1. Adam Przeworski.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s to Democracy. InEdward D. Mansfield and Richard Sisson(eds), 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Knowledge,Columbus: Ohio State University,2004.
    2. Adam Przeworski. Democracy as an Equilibrium. Public Choice, Vol.123, No.3/4.Jun.,2005.
    3. Adam Przeworski, Fernando Limongi. Modernization: Theories and Facts.World Politics,1997.49.
    4. Adam Przeworski. The "East" Becomes the "South"? The "Autumn of thePeople" and the Future of Eastern Europe.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 Vol.24, No.1(Mar.,1991), pp.20-24.
    5. Adam Przeworski."The Man of Iron" and Men of Power in Poland. PoliticalScience and Politics, Vol.15, No.1(Winter,1982), pp.18-31.
    6. Carles Boix, Susan C. Stokes. Endogenous Democratization. World Politics,Vol.55, No.4(Jul.,2003), pp.517-549.
    7. Robert Barro. Determinants of Democrac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107, No.6,1999. pp.158-183.
    8. Charles E. Lindblom. Market and Democracy.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Vol.28, No.4.Dec.,1995.
    9. Kanta Ranadive. Market, Democracy and Unequal Relation. Economic andPolitical Weekly, Vol.29, No.5.Jan.29,1994.
    10. James A. Yunker. Would Democracy Survive under Market Socialism? Polity,Vol.18, No.4.Summer,1986.
    11. Seymour Martin Lipset. The Social Requisites of Democracy Revisited:1993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59, No.1. Feb.1994.
    12. Seymour Martin Lipset. The Radical Right: A Problem for AmericanDemocracy.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6, No.2. Jun.1955.
    13. Seymour Martin Lipset. Some Social Requisites of Democracy: Economic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The America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53,No.1. Mar.1959.
    14. Larry Diamond and Gary Marks. 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the Study ofDemocracy.1998, http://www.ou.edu/special/albertctr/extensions/sp98/diamond.html.
    15. Samuel P. Huntington. Will More Countries Become Democratic? PoliticalScience Quarterly, Vol.99, No.2, Summer1984, pp.193-218.
    16. Samuel P. Huntington.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Decay. WorldPolitics,1965.17(3):386-430.
    17. Samuel P. Huntington. The Change to Chang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and Politics. Comparative Politics,1971,3(3):283-322.
    18. Samuel P. Huntington. Will More Countries Become Democratic? PoliticalScience Quarterly,1984,99(2):193-218.
    19. G·A.Almond.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Political Systems. Word Politics,1965,17(2):183-214.
    20. G·A.Almond. Comparative Political Systems. The Journal of Politics,1956,18(3):391-409.
    21. G·A.Almond. The Return to the State.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88,82(3):853-874.
    22. Karl de Schweinitz. Industrialization, Labor Controls, and Democracy.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59, Vol.7. No.4, pp.385-404.
    23. Cynthia McClintock. Lipset’s Legacy.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16, No.2.April.2005.
    24. Robin Archer. 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political sociology. The BritishJournal of Sociology,2010.
    25. Stephen L. Elkin. Market and Politics in Liberal Democracy. Ethics, Vol.92,No.4. Jul.1982.
    26. L.Sirowy, A.Inkeles. The Effects of Democracy on Economic Growth andInequality: A Review.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No.25.
    27. Thomas A. Koelble. Social Democracy between Structure and Choice.Comparative Politics, Vol.24, No.3(Apr.,1992), pp.359-372.
    28. Michael Colaresi, William R. Thompson. The Ecnonmic Development-Democratization Relationship: Does the Outside World Matter? Comparative PoliticalStudies,2003:36.
    29. L. Diamond. Is the Third Wave Over? Journal of Democracy,1996,7(3):20-37.
    30. L. Diamo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 Reconsidered.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92,35:450-499.
    31. G.L.Munck. Democratic Transition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ComparativePolitics,1994(26):355-375.
    32. Ellen Comisso. The Costs of Democracy. Contemporary sociology,1992(21):317-320.
    33. J.R.Freeman. Review: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The Journal of Politics,1993(55):283-285.
    34. David Brown. Review of Przeworski’s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2001(34).
    35. Mancur Olson. Big Bills Left on the Sidewalk: Why Some Nations are Rich,and Others Poor, The Journals of Economics Perspectives, Vol.10, N0.2,1996, pp.3-24.
    36. Matthew A. Baum, David A. Lake. The Political Economic Growth:Democracy and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47, No.2,
    2003. Pp.333-34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