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的仕宦心志及其词的创作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从目前对于宋代晁氏的研究状况来看,晁氏家族以其在宋代的地位获得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青睐,作为“苏门四学士”的晁补之也越来越为学者所关注。针对一部分研究者所提出的晁补之志在归隐,无意为官的说法,本文结合晁补之的生平事迹,及其宦海人生的遭遇种种行为,认为晁补之一生都在严守儒家训育,立志为官为民,报国安邦,怀有强烈的拯世救民、努力事功的入世思想,并有着全力以赴去实现理想的实践,虽时发欲归之言,实无真正归隐之志。并对其有意写隐这一现象作了分析研究。然后,本文初探了晁补之的为官特点和政绩。
     晁补之的词,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是系统的研究似乎仍不具备,本文试图对其词中的咏梅词和泪的意象做一浅说,以期为研究晁补之的方家提供一些资料信息。
From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Chao in The Song Dynasty , Chao family with its posi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scholars. As a number of "Su Mun four Bachelor" ,Chao also complement the growing concern for academics. Part of the 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that Chao Buzhi liked to live in seclusion, had no intention of the Crown. On this viewpoint, the paper combining the CHAO's meeting of the life and deeds, and the official acts of all kinds of life experienc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at full of chao's life are strictly Confucian Discipline, which determined his resolve to serve the people, serve the country and bringing peace. He had strong ideas to save the country and the world, he was Utilitarianism and had doing his bes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practice, Although he often made the statement to return, there is no real Seclusion at all. For its implicit intention to write of this phenomenon, the paper made an analysis and study.The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r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ments of Chao.
     For a very long time , people are keen to study the lyric of the CHAO meeting, but it seems that it is not a complete systems.This paper attempts to do in terms of its words and the image of tears and Plum blossom , with the Purpose of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experts on researching Chao Buzhi.
引文
[1]晁补之《鸡肋集》,《安公子送进道四弟赴官无为》
    [1]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2]晁说之《嵩山文集》卷一九《宋任城晁公墓丧》
    [3]张海鸥《宋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
    [4]晁补之《鸡肋集》卷三四(张穆之触鳞集序)、卷六零《祭外舅兵部杜待郎文》
    [1]吴曾《能改斋漫录》上海古籍出版社479页
    [2]李昭玘《晁次膺墓志铭》)转引自诸葛忆兵,《徽宗词坛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9月版
    [1]周义敢《苏门四学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四
    [3]晁补之《鸡肋集》,《归来子名缗城所居记》
    [1]《傅氏姓氏起源》,http://www.blogcn.com/u3/20/2/fid/blog/43912422.html
    [1]刘宝才:《巫咸事迹小考》,《西北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
    [2]刘向《汉书·汲黯传》
    [3]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第六十
    [1]晁补之,《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编,齐鲁书社
    [1]乔力,《晁补之年谱简编》
    [2]王卫波,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月
    [3]《宋史·晁补之传》元脱脱
    [4]黄庭坚,《山谷集》四库全书本,外集卷九《书韦深道帖》
    [5]《张耒集》卷五八《祭晁无咎文》前引书
    [1]晁补之《鸡肋集》卷五六《谢授馆职启》
    [2]《鸡肋集》卷二十《赠送张愈秀才》
    [3]李朝军,《晁氏家族文学研究》
    [1]张日升.青年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4.48.24.
    [2]崔铭,《晁补之初入“苏门”论析-“苏门研究”系列之一》石油大学学报,2001.10
    [1]晁补之《鸡肋集》卷五一《上苏公书》
    [2]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75《与丁元珍书》
    [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九绍兴四年八月戊寅杀范冲奏折
    [1]《全宋词》,《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
    [2]转引自《晁补之与宋代文学》第三章,罗凤珠
    [3]张耒《全宋诗》,《休日同宋遐叔诣法云遇李公择黄鲁直公择烹赐茗出高丽盘龙墨鲁直出近作数诗皆奇绝座中怀无咎有作呈鲁直遐叔》,卷1158,页13054
    [4]晁补之,《晚归寄无咎》,《全宋诗》,卷1158,页13059
    [5]罗凤珠《晁补之与宋代文学》
    [1]晁补之《全宋诗》,《与文潜诵诗达旦慎思有作次韵呈二公》)
    [2]张剑.《晁补之研究述论》2004年11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晁补之,《鸡肋集》卷十四《及第东归将赴调寄李成季》
    [2]晁补之.《全宋诗》,《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卷1122,第12766页,下引同此出处。
    [1]晁补之,《全宋诗》卷1140,12880页
    [2]晁补之.《全宋诗》卷1139,12875页
    [3]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44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晁补之,乔力编《晁补之词篇年笺注》,齐鲁书社,1992。下文出现其词皆引自此书。
    [1]晁补之,《全宋诗》卷1133,12839页
    [2]晁补之,《全宋诗》卷1133,12839页
    [3]张海鸥《宋代文化与文学研究》
    [1]晁补之,《鸡肋集》,《南京谢到任表》
    [1]晁补之,《鸡肋集》卷五十五,《泗州谢上表》
    [1]张耒《晁太史补之墓志铭》
    [1]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2004
    [1]晁补之,《鸡肋集》卷—《求志赋》
    [2]张耒,《晁太史补之墓志铭》选自《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四
    [3]吴曾,《能改斋漫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4]晁补之,《鸡肋集》卷六十一《河中府系浮桥告河文》
    [1]晁补之,《鸡肋集》卷三十九《策问十九首》
    [1]晁补之,《鸡肋集》卷二《北渚亭赋》
    [2]曾巩,《元丰类稿》,卷七,《北渚亭》
    [1]木斋《论张先词古今一大转变及“始创瘦硬之体”》,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一期
    [2]晁补之,《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齐鲁书社1992,24页
    [1]李松石,《近雅而不远俗——晁补之词及其词学理论浅析》,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7页
    [2]晁补之,《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齐鲁书社1992,93页
    [1]晁补之,《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齐鲁书社1992,104页
    [2]晁补之,《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齐鲁书社1992,171页
    [1]晁补之,《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齐鲁书社1992,76页
    [2]晁补之,《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齐鲁书社1992,191页
    [1]晁补之,《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齐鲁书社1992,114页
    [2]晁补之,《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齐鲁书社1992第186页(笺注)
    [3]晁补之,《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齐鲁书社1992第186页
    [1]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版第5册4083页
    [2]周义敢《苏门四学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1月第73页
    [1]晁补之,《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齐鲁书社1992第59页
    [2]晁补之,《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齐鲁书社1992第55页
    [1]晁补之,《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齐鲁书社1992第61页
    [2]晁补之,《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齐鲁书社1992第56页
    [1]陆游,四库全书电子版《放翁词》
    [2]姜夔,《白石道人歌曲》卷二《玉梅令》
    [1]晁补之,《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齐鲁书社1992第185页
    [2]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转引自《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齐鲁书社1992第185页
    [1]晁补之,《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齐鲁书社1992第201页
    [2]晁补之,《晁补之词编年笺注》,乔力,齐鲁书社1992第187页
    [1]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79年8月卷388,第4378页
    [1]柳鸣九,《批判人性论者的共鸣说》,《文学评论》1960年第5期
    [1]朱东润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23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2]乔力《晁补之词编年笺注》前言第16页齐鲁书社1992年3月版
    [1]宋·吴曾著,《能改斋漫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年版
    [2]唐圭璋编,《新校标点全宋词》,西南书局总经销,1983年版
    [3]孙望、常国武编,《宋代文学史》,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
    [4]周义敢著,《苏门四学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1月版
    [5]程千帆、吴新雷著,《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版
    [6]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始陆续出
    [7]张宪民编《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四川大学中文系唐宋文学研究室编,《苏轼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
    [9]张毅著《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
    [10]李青春著《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11月版
    [12]《文渊阁四库全书》,1986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
    [13]晁补之著,《鸡肋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唐圭璋主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85年6月版
    [15]龙榆生点校,《晁氏琴趣外编·附柯山集》,中华书局1957年8月版
    [16]乔力著,《晁补之编年笺注》,齐鲁书社,1992年3月第一版
    [17]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1月版
    [18]诸葛忆兵著,《宋代文史考论》,中华书局2002年11月版
    [19]彭国忠著,《元祐词坛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5月版
    [20]谢桃坊著,《宋词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版
    [21]王国维著,《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
    [22]王兆朋著,《唐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23]龙榆生著,《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7月版
    [24]胡云翼著,《宋词研究》,巴蜀出版社1989年5月第一版
    [25]杨海明著,《唐宋词论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5月第一版
    [26]钱锺书著,《谈艺录》,中华书局1998年4月北京第7版
    [27]邱世友著,《词论史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8]李剑亮著,《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版
    [29]程千帆 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30]王定璋著《宋词寻故》,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1]王运熙 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2]刘焕阳著《晁补之与宋代晁氏家庭》,齐鲁书社2004年版
    [33]刘焕阳著《宋代晁氏家族及其文献研究》,齐鲁书社2004年版
    [34]郭鹏著《苏轼及苏门诗人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5]周振甫著《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版
    [1]申素贤,《论晁补之的归隐思想及其影响下的诗词创作》,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2]李松石,《近雅而不远俗——晁补之词及其词学理论浅析》,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3]满颖慧,《晁补之诗歌艺术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4]万美娟,《晁补之词研究》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张剑《晁补之研究述论》,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
    [2]沈耀峰《晁补之研究综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7月
    [3]彭国忠《补〈全宋诗〉81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3月
    [4]张伟《晁补之的诗论及其与苏轼的继承关系》,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5]张剑《试论晁补之的五古——兼论苏门文人的诗体选择》,《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秋之卷
    [6]金振华 沈星怡《苏门四学士歌词特征论》,常熟高专学报,1999/1
    [7]徐博文 何尊沛《论晁补之词中的沉咽悲凉之音》,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7月
    [8]周小兵《晁补之词用语现象及其历史语境》,中国韵文学刊,2000年第1期
    [9]石志鸟《论苏门四学士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10月
    [10]孙维城《南北宋之间几位词论家的词学观》,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月
    [11]薛祥生《山左词人词论概说》,山东师大学报,1997年第3期
    [12]刘银光《晁补之的闲居词》,济宁师专学报,1996年9月
    [13]崔海正《略述宋代齐鲁词人对词学理论建设的贡献》,教学管理与科研引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4]诸葛忆兵《论徽宗年间苏轼词的影响》,湖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
    [15]叶帮义《辛弃疾与宋代齐鲁词人》,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9月
    [16]马东瑶《苏门酬唱与宋调的发展》,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
    [17]乔力《主体意识的高扬:论北宋中后期词的两种艺术精神及创作特征》,1998年第1期
    [18]萧庆伟《崇陶与晁补之绍圣以来的词风》,中国典籍文化,第38期
    [19]王小舒《从情欲出发体悟人生——试论词对宋代文学精神的补充与深化》,中国典籍与文化
    [20]刘永泰《论晁补之词》,学术月刊,1987年
    [21]乔力《略谈晁补之词的艺术特色》,光明日报,1984年6月19日第3版
    [22]刘乃昌《谈晁补之词对宋词的评论》,柳泉,1983年第6期
    [23]乔力《晁补之词风叙论》,《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
    [24]王卫波《简论晁补之的散文创作》,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月
    [25]张剑《苏门的变相——论晁补之的散文》,文史哲,2005年第5期
    [26]刘焕阳《论晁补之的散文创作》,烟台师范学院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
    [27]罗凤珠(台湾)《晁补之的文艺思想》,宋代文学研究丛刊
    [28]刘尚荣《晁补之佚文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1期
    [29]李扬《自觉的批评知音的言说——论北宋苏门学者的词学批评》(下),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3卷第1期
    [30]李朝军《晁氏文人与苏轼交游考》,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31]杨胜宽《苏轼与苏门文人集团的形成》,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
    [32]周桂峰《李清照师事晁补之论》,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7期
    [33]崔铭《试论“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唐都学刊,2002年第2期
    [34]刘乃昌《苏轼与齐鲁名士晁补之李格非的交游》,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6月
    [35]刘焕阳《晁补之与苏轼交游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5月第30卷第2期
    [36]杨胜宽《宗骚与慕陶:苏门学士之一晁补之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月第20卷第1期
    [37]周小兵《苏轼书简中所论“晁君骚辞”与“晁君”考辨》,古籍整理学刊,2001年第1期
    [38]崔铭《晁补之初入“苏门”论析——“苏门研究”系列之一》,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10月第17卷第5期
    [39]萧庆伟陶然《论苏门之立》,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月,第31卷第2期
    [40]萧庆伟《元祐学术之禁考略》,电大教学,1998年第1期
    [41]雷旭华《踵武东坡 自成一家——“苏门学士”晁补之》,古典文学知识,2000年第3期
    [42]李朝军 王胜明《宋代晁氏文人籍贯考辨——兼议古人籍贯的认定原则》,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43]丁鼎《宋代晁氏家族及其文献研究》评介,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44]李朝军《宋代晁氏文人作品混淆辨正》,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第37卷第4期
    [45]崔富章《陆时雍〈楚辞疏〉引“晁无咎曰”辨证》,北方论丛,2004年第1期
    [46]李大明《晁补之〈重编楚辞〉三种目录论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7月第23卷第3期
    [47]郭建勋 杨赛《晁补之的辞赋学论略》,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
    [48]申素贤试论晁补之归隐思想的形成》,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26卷第2期
    [49]李朝军《论晁补之的农事诗》,求索,2007年09期
    [50]滕春红《“诗穷而后工”的文化成因与晁补之的新解读》唐都学刊2007/02
    [51]李朝军,《一首不该遗忘的好诗一晁补之〈跋遮曲〉探析》,名作欣赏2007/15
    [52]李朝军,《论晁补之对苏轼词风的拓展》江西社会科学2007/08
    [53]刘春梅《晁补之的恋情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一期
    [1]元智大学,《网络展书读——宋诗网络系统》,网址:http://cls.admin.yzu.edu.tw
    [2]钦定四库全书鸡肋集电子版(未点校)
    [3]张海鸥著,《宋代文化与文学研究》,读书中文网发布
    [4]罗凤珠著,《晁补之及其文学研究》,读书中文网发布
    [5]诸葛忆兵 陶尔夫著《北宋词史》读书中文网发布
    [6]唐圭璋编纂 王仲闻参订 孔凡礼补辑《全宋词》读书中文网发布
    [7]钱建文制作:依据《四库全书》影印本标点、录入《钦定词谱》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