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比较研究述评(1978-2007)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柳宗元研究是中唐研究的一大宗,在整个研究中比较研究的方法使用的最为普遍,成绩也最为突出,使用这种方法更助于把握柳宗元鲜明的个性。作为整体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30年以来柳宗元比较研究也取得了相对丰硕的成果,本文从纵向和横向角度对柳宗元与其他古代作家的比较研究从整体上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的看法与观点进行了评论,希望从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柳宗元与前代作家的比较研究进行述评,包括对思想、人格、心态和创作等方面,侧重的是柳宗元对文化遗产有选择的继承,而这种继承与他的政治理想、人生遭际、创作心态及审美倾向是息息相关的。第二部分是对柳宗元与同时代的作家比较研究进行述评,其中对前四位作家重点从创作比较的角度出发,而后两位作家则是比较全面的研究述评。第三部分是柳宗元与后代作家的比较研究述评,重点是他与后世作家的思想与创作的比较研究。通过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柳宗元在文学史发展进程中所发挥出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又通过对同代作家比较的整理,看到在相同的时代环境下,他个人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将二者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够给他在文学史这个大的坐标系上予以准确的定位。
Liu Zongyuan studies is a major of the research on studies of Tang Dynasty. As the method , comparative studies which is used most universally in the entire research , and the achievements is also most prominent, for using this method to help in grasps the Liu Zongyuan distinct individuality. Since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whole research,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of Liu Zongyuan has make the relatively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past 30 years . The paper has collated and reviewed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Liu Zongyuan and other ancient writers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 on the basis of which comments the relevant points or view to hope providing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research in the future . This article has three major parts, the first part will be carries on the summary and commentary to the comparative shudies between Liu Zongyuan and the senior writers , including the personality, point of view and creation, and so on what it stresses is that Liu Zongyuan has choice to inherit the cultural heritage, but his inheritance is rellevant with his political idea, the life experience, the creation point of view and the esthetical tendency. The second part is carried on the comment on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Liu Zongyuan with the same time writer. Comparison angle is the creation to the first four writers , and for anther two writers is the quit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commentary with emphasis. The third part' s content is to summarize and comment that Liu Zongyuan and the descendant writer's comparative research .The key point is he and the later generation writer' s thought and the creation research. We can see the possible to Liu Zongyuan plays the influential role which in the history of inheriting the past and open a way for future through collating. We also can see the unique style through the reorganization which compares with a generation of writers under the same time environment. In a word , we may give him the accurate localization in this big coordinate system of literatural history .
引文
[1]刘洪仁:《论柳宗元辞赋对屈赋的继承与发展》,《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2]陈琼光:《创“骚”与学骚--兼论屈原对柳宗元的影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3]胡菡:《柳宗元永州辞赋对屈赋与汉赋的继承与发展》,《南都学坛》2004年第6期。
    [4]邹戈奔:《论屈赋对柳宗元辞赋创作的影响》,《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5]张国栋:《从<天问><天对>看屈原与柳宗元的贬谪心态》《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6]王巍:《试论柳宗元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7]吴梦岚:《论屈原与柳宗元的精神契合》,《云梦学刊》1995第4期。
    [8]郎宝如:《古代作家的“心战”及价值选择》,《内蒙古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9]赵萍君:《浅论屈原对柳宗元的影响》,《商洛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0]魏永贵:《屈原柳宗元社会遭逢和创作心态比较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1][唐]柳宗元:《柳宗元全集》[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2]曾日升:《论司马迁对柳宗元的影响》,《云梦学刊》2003年第1期。
    [13][唐]刘禹锡:《刘禹锡全集》[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14]司马迁:《史记》[M]北京 中华书局 1959年版。
    [15]刘继才:《柳宗元与陶渊明比较论》,《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16]李振中:《论陶渊明和柳宗元的咏雪诗》,《文学教育》2007年第1期。
    [17]尚永亮:《冷峭:柳宗元审美情趣和悲剧生命的结晶》,《江汉论坛》1990年第9期。
    [18]姜玉芳:《述陶柳之辩》,《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19][晋]陶渊明、[南朝宋]谢灵运:《陶渊明全集-附谢灵运集》[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0]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 中华书局1984第89页。
    [21]乔象钟,陈铁民:《唐代文学史》[C]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
    [22]彭万隆:《唐五代诗考论》[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第87-89页。
    [23]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M]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第342-344页。
    [24]叶嘉莹:《从元遗山论诗绝句谈谢灵运与柳宗元的诗与人》[A],叶嘉莹.《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第31-71页。
    [25]李正春:《柳宗元与谢灵运孤独心态之比较》,《学术交流》2005年第11期。
    [26]王正海:《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意境之比较》,《柳州师专学报》2003年第2期。
    [27]袁茹:《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之比较》,《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1期。
    [28]王志清:《人化自然中的现实心性-王维柳宗元山水诗比较论》,《南通职业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29]陈丽丽:《王维、柳宗元山水诗比较》,《洛阳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30]普慧:《王维、柳宗元、禹锡对惠能禅的总结与推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31]伍珺:《王维与柳宗元山水诗的比较》,《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32]杨再喜:《探析柳宗元对杜甫诗歌的接受》,《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33]翟满桂:《潇湘话语下的柳宗元与杜甫》,《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4期。
    [34]杜甫著杨伦笺注《杜诗镜诠》[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
    [35]孙昌武:《唐代古文运动通论》[M]天津,百花文艺文艺出版社1984版第79页。
    [36]黄炳辉:《次山文开子厚先声说》,《厦门大学学报》1986第1期。
    [37]梅新林,崔小敬:《走向成熟的唐代游记文学》,《广西民族师院学报》2001年 第2期。
    [38]苏利国:《江山同助情韵有别-试比较元结、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情感意蕴》,《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5期。
    [39]周玉华:《论元结、柳宗元山水游记之意象选取》,《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40]马自力:《论韦柳诗风》,《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
    [41]马自力:《韦柳诗歌与中唐诗变》,《学术论坛》1990年第5期。
    [42]赵昌平:《韦柳异同与元和诗变》,《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4辑,1986年版
    [43]张亚新:《一样的山水不同的诗歌-试论王孟与韦柳山水诗的不同》,《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44]王昌猷:《中唐文学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5年版。
    [45]尚永亮:《冷峭:柳宗元审美情趣和悲剧生命的结晶》,《江汉论坛》1990第9期。
    [46]房日晰:《韦应物柳宗元五言古诗之比较》,《晋阳学刊》1996第2期。
    [47]陶文鹏,韦凤娟:《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C]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4年版第279页。
    [48]罗宗强:《古文运动何以要到韩、柳出来才开了新局面》,《唐代文学论丛》第7辑1986年版。
    [49]葛晓音:《古文成于韩柳的标志》,《学术月刊》1987年第1期。
    [50]严寿澈:《对韩柳的评价与韩柳的历史地位》,《苏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51]刘知渐:《韩愈、柳宗元哲学思想的异同》,《重庆师院学报》1982年第1期。
    [52]刘知渐:《韩、柳文艺思想比较》,《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
    [53]王春庭:《韩愈与佛老》,《重庆师院学报》1982年第1期。
    [54]王春庭:《试论韩柳政治上的共同点》,《江西师院学报》1982年第1期。
    [55]严寿澈:《“永贞革新”与韩柳--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分析》,《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56]郁沅:《韩愈柳宗元美学思想比较》,《文艺论丛》第22辑1986年版。
    [57]刘虹:《论韩愈、柳宗元的修辞观》,《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58]邹旭光:《韩柳与佛老》,《江海学刊》1999年第5期。
    [59]何广中:《柳宗元与韩愈史观比较》,《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60]卢宁:《论韩柳对外来文化的吸纳》,《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3期。
    [61]卢宁:《韩柳对文学娱乐功能的认同与发展》,《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62]吴小林:《论韩柳散文的异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63]洪本健:《韩文如水柳文如山略说》,《江海学刊》1989年第5期。
    [64]徐正英等:《韩愈柳宗元山水散文艺术比较》,《郑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65]傅正义:《韩柳散文比较论》,《渝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66]郎宝如《韩柳明道之文的不同理性品格》,《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年第3期。
    [67]刘洪仁:《论韩柳杂文的思想成就》,《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68]严寿瀓:《从元和诗风之变看韩柳诗》,《文学遗产》1987年第4期。
    [69]司马德琳(美):《贬谪文学与韩柳的山水之作》,《文学遗产》1994年第4期。
    [70]蒋凡:《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小说”观》,《学术月刊》1993年第4期。
    [71]陈克明:《略论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友谊与分歧》,《辽宁大学学报》1984年第5期。
    [72]路剑:《韩柳琐议》,《漳州师院学报》1994年第1期。
    [73]王应常:《论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观》,《南宁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
    [74]刘鄂培,竺士敏:《中国古代天人观的发展与柳宗元、刘禹锡论自然与人的关系》,《中国社科院研究院学报》1999年第2期。
    [75]张铁夫:《论柳宗元和刘禹锡的世界观》,《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76]唐晓敏:《刘禹锡与韩柳文学思想的差异》,《绥化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
    [77]金五德:《柳宗元刘禹锡远州司马期间心态评议》,《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
    [78]苏渊雷:《论韩柳、刘柳诗文风格异同及柳的独创性》,《求索》1982年第1期。
    [79]刘梦初:《刘禹锡与柳宗元赋体文学比较》,《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80]任晖:《永贞革新与刘禹锡、柳宗元的文学创作》,《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81]刘铁峰:《论刘禹锡柳宗元贬谪创作中禽鸟意象的情感意蕴》,《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82]陈琼光:《中唐文坛两颗巨星的深厚情谊--读柳宗元、刘禹锡的酬和诗》,《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83]杨金砖:《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莫逆之交》,《语文学刊》2005年第8期。
    [84]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M]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5页。
    [85]钟小燕:《柳宗元与欧阳修山水记比较》,《文史哲》1986年第3期。
    [86]杨宁宁:《试论柳宗元与欧阳修的山水记》,《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87]陈晓兰:《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看唐宋山水散文的发展》,《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88]毛时安,魏威:《文气文风文眼-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名作欣赏》1980年第1期。
    [89]高莹:《欧阳修亭台记的游记特色--兼与柳宗元比较》,《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
    [90]徐正英等:《从柳宗元、欧阳修的山水游记看其审美趣味的差异》(《殷都学刊》1987年第4期。
    [91]丁晓梅:《两翁共-醉谁解个中昧-<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比较>》,《中学语文》2004年第1期。
    [92]林梅:《<小石潭记>和<醉翁亭记>比较赏析》,《教材研究》2005年第9期。
    [93]王玮:《柳宗元对苏轼的思想及其创作影响刍议》,《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8期。
    [94]陈晓芬:《柳宗元与苏轼崇佛心理比较》,《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2期。
    [95]王立群:《表现与再现:苏轼与柳宗元游记的比较》,《天中学刊》1995年第1期。
    [96]王立群,姬忠林:《再现、表现、文化认同:唐宋山水游记的三种模式》,《天中学刊》1995年第3期。
    [97]方星移:《柳宗元、苏轼游记的感物特色比较》,《名作欣赏》2006年第4期。
    [98]万美娟:《一样贬谪两样情-谈柳宗元、苏轼贬谪期的山水游记》,《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2期。
    [99]刘卓英:《柳宗元、苏轼与唐宋寓言》,《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3期。
    [100]苏轼:《苏轼全集》[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045页。
    [101]韩愈:《韩愈全集》[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95页
    [1][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四部丛刊影印本)[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2]黄云眉:《韩愈柳宗元评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
    [3][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 中华书局,1959。
    [4][唐]元结:《元次山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0。
    [5]吴文治:《柳宗元评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
    [6][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吴文治:《柳宗元简论》[M]北京,中华书局,1979。
    [8]柳宗元:《柳宗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9][战国]屈原:《楚辞新注》,聂石樵注[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0。
    [10]杜甫著杨伦笺注《杜诗镜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1]叶嘉莹:《从元遗山论诗绝句谈谢灵运与柳宗元的诗与人》[A],叶嘉莹.《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12]孙昌武:《柳宗元传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13]陈幼石:《韩柳欧苏古文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14]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5]孙昌武:《唐代古文运动通论》[M]天津,百花文艺文艺出版社,1984
    [16]章樵注《古文苑》[Z]北京,中华书局,1985。
    [17][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8]高海夫:《柳宗元散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19]上海书店《二十五史·宋书》[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0]上海书店《二十五史·旧唐书》[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1]刘光裕,杨慧文:《柳宗元新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2]尚永亮:《元和五大诗人贬谪考论》[M]文津出版社,1993。
    [23]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
    [24]何书置:《柳宗元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1994。
    [25]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6]乔象钟,陈铁民:《唐代文学史》[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27]任继愈:《中国哲学史》[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8]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9][唐]韩愈:《韩愈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0][晋]陶渊明、[南朝宋]谢灵运:《陶渊明全集-附谢灵运集》[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1][唐]刘禹锡:《刘禹锡全集》[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2]罗宗强:《隋唐五代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3]郭预衡:《中国散文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9。
    [34]周啸天:《唐绝句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35][宋]苏轼:《苏轼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6]章士钊:《柳文旨要》[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
    [37]蒋凡:《文章并峙壮乾坤-韩愈柳宗元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8]赵义山,李修生:《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1。
    [39]赵义山,李修生:《中国分体文学史散文卷》[C]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1。
    [40]傅道彬,陈永宏:《歌者的悲欢:唐代诗人的心路历程》[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41]杜晓勤:《隋唐五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42]陈允吉:《古代文学佛教溯源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3]翟满桂:《一代宗师柳宗元》[M]长沙,岳麓书社,2002。
    [44]顾易生:《顾易生文史论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5]吴兴人:《中国杂文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
    [46]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47]张毅:《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8]陆玉林:《传统诗词的文化解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9]陈炎,李红春:《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3。
    [50]刘衍:《中国古代散文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1]朱晓江:《山水清音》[M]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2004。
    [52]陶文鹏,韦凤娟:《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C]南京 凤凰出版社,2004。
    [53]刘洁:《唐诗题材类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54]孙昌武:《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55]房日晰:《唐诗比较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56]刘洪仁:《古代杂文研究论稿》[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2005。
    [57]张铁夫:《柳宗元新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58]周扬,钱仲联等:《中国文学史通览》[C]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5。
    [59]姜书阁:《中国文学史纲要修订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
    [60]彭万隆:《唐五代诗考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61]孟二冬:《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2]吴在庆:《唐代文士的生活心态与文学》[M]合肥,黄山书社,2006。
    [63]薛天纬:《唐代歌行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64]戴伟华:《唐代文学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5]谭家健:《中国古代散文史稿》[M]重庆,重庆出版社出版,2006。
    [66]邹然:《中国文学批评史》[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6。
    [67]卢宁:《韩柳文学综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68]王友胜:《唐宋诗史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9]骆正军:《柳宗元思想新探》[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1]王昌猷:《中唐文学研究综述》[J],《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5年版。
    [2]黄炳辉:《次山文开子厚先声说》[J],《厦门大学学报》1986第1期。
    [3]尚永亮:《冷峭:柳宗元审美情趣和悲剧生命的结晶》[J],《江汉论坛》1990年第9期。
    [4]陈晓芬:《柳宗元与苏轼崇佛心理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2期。
    [5]王立群:《表现与再现:苏轼与柳宗元游记的比较》[J],《天中学刊》1995年第1期。
    [6]房日晰:《韦应物柳宗元五言古诗之比较》[J],《晋阳学刊》1996第2期。
    [7]刘虹:《论韩、柳的修辞观》[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8]高林广:《韩、柳诗论的差异性述论》[J],《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9]孔妮妮:《柳宗元刘禹锡贬谪作品的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0]尚永亮:《论柳宗元游记的直接象征和间接表现性》[J],《文学遗产》2003年第3期。
    [11]王德春:《柳宗元的贬谪生涯和他的山水文学》[D],安徽大学2003年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2]陈晓兰:《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看唐宋山水散文的发展》[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13]卢宁:《韩柳对文学娱乐功能的认同与发展》[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4]胡菡:《柳宗元永州辞赋对屈赋与汉赋的继承与发展》[J],《南都学坛》2004年第6期。
    [15]姜玉芳:《述陶柳之辩》[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16]汤一介:《论“天人合一”》[J],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2期。
    [17]魏永贵:《哀怨起骚人》[D],内蒙古大学2005年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8]李正春:《柳宗元与谢灵运孤独心态之比较》[J],《学术交流》2005年第11期
    [19]方星移:《柳宗元、苏轼游记的感物特色比较》[J],《名作欣赏》2006年第4期。
    [20]唐小薇:《柳宗元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21]魏永贵:《屈原柳宗元社会遭逢和创作心态比较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