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分三章讨论了晁补之的词,第一章联系写作背景,按内容将其170余首词列表归类(表附于正文之后),并将补之词作的主要部分分宦游、闲居、柔情、咏物四大块进行思想内容方面的解析。全面梳理了晁词文本。第二章在前面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时代政治环境、家世与个人经历、齐鲁文化、词体本身四个方面探讨了形成其词多“沉n因”的原因。第三章联系当时词坛,首先分析讨论了补之词的艺术方面的特色,然后联系元祐词坛及苏门诸君的相关理论,讨论了补之的文学观对其词创作的影响,以期在理论方丽对补之词有进一步的认识。
     全文一、二两章重在解析晁词文本,第三章重在讨论晁词艺术特色,并联系当时词坛及作者本人的文学观进行了理论上的关照。文章最后指出晁词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This text divides three phrases that discussed the Chaobuzhi, a contact writing background, press contents to categorize( the watch attach after text) its more than 170 phrases row form, and the main part the Huan of cent that phrase make that will repair swim, not in office, the tender feelings, the thing of write four big pieces carries on the resolution that thoughts the contents. Combed the Chao phrase text completely originally. Chapter 2 faces the originally analytical foundation of text ahead up, four reason that inquiries in to become its phrase to have another" sink to swallow" of culture of Qi and Lu, the phrase body with personal career and together from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family background of ages. A contact at that time the phrase scope , first analytical discussion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art of phrase that repair, then contact the YuanYou phrase scope and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a my good friends of Sus, the literature view that discuss to repair it as to it's phrase the influence of the creations, to expect at the theories aspect to repair of the phrase contain further understanding.The full text is the chapter one and chapter two heavy at analyze the Chao phrase text originally, chapter 3 is heavy at discuss the Chao phrase art special features, merge the department phrase scope and the author's literature views to carry on at that time theoretically of pass shine on.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phrase of Chao in the value on the literary history finally.
引文
[1]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八“嵩山居士集”条。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第1版
    [2]宋·喻汝励《具茨先生诗集序》,见《具茨先生诗集》(宋·晁冲之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3]宋·张耒《祭晁无咎文》,《柯山集》卷十二,武英殿聚珍本
    [4][5]宋·张耒《晁太史补之墓志铭》,《柯山集》卷十二,武英殿聚珍本
    [6]清·刘熙载《艺概》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1版
    [7]宋·黄庭坚《次韵答晁无咎见赠》,《山谷集》 四库全书本
    [1]南朝 梁沈约《宋书》《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
    [2]杜牧《题扬州禅智寺》,清 彭定求等编纂《全唐诗》,北京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
    [3]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守山阁丛书本
    [4]宋·晁补之《鸡肋集》卷十三,《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5]宋·苏轼撰《苏东坡全集》,北京 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3月第1版
    [6]南唐·李煜《浪淘沙》词,《南唐二主词》(阙名辑,王仲闻校)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7]宋·秦观《千秋岁》词,《淮海居士长短句》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8]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白居易集》第二册 北京 中华书局1979年10月1版341页
    [9]乔力《晁补之词编年笺注》济南 齐鲁书社1992年3月第1版22页
    [10]王国维著,腾咸惠校注《人间词话新注》济南 齐鲁书社1986年8月新1版41页
    [11]叶嘉莹《从中国词学之传统看词之特质》,《中国词学的现代观》,长沙 乐麓书社1992年7月第2版6页
    [12]唐.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清 彭定求等编纂《全唐诗》,北京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
    [13]宋·黄庭坚《以团茶洮州绿石砚赠无咎文潜诗》《山谷集》四库全书本
    [14]宋·黄庭坚《以团茶洮州绿石砚赠无咎文潜诗》,《山谷集》四库全书本
    [15]宋·晁补之《鸡肋集》卷二二,《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16]乔力《晁补之词编年笺注》济南 齐鲁书社1992年3月第1版22页
    [17]五代·韦庄《菩萨蛮》其二,《花间集全译》房开江注 崔黎民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
    [18]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清 彭定求等编纂《全唐诗》,北京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
    [19]清 彭定求等编纂《全唐诗》,北京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
    [20]南北朝·范晔《后汉书》,北京 中华书局1965年版
    [21]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唐圭璋编《全宋词》北京 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
    [22]唐·白居易《竹枝词》,《白居易集》第二册 北京 中华书局1979年10月1版388页
    [23]唐 李端《别离》,清 彭定求等编纂《全唐诗》,北京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
    [24]清 万树 著《词律》(康熙26年)堆絮园刻本
    [25]宋·张耒《柯山集》卷十二 武英殿聚珍本
    [26]宋·晁补之《鸡肋集》卷十七,《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27]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清 彭定求等编纂《全唐诗》,北京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
    [28]唐 杜甫《羌村三首》第一首,清 彭定求等编纂《全唐诗》,北京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
    [29]佚名著《大宋宣和遗事》,《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30]南唐 冯延巳《南乡子》,《花间集全译》房开江注 崔黎民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1版
    [31]宋·晁补之《鸡肋集》卷二十二,《四库全书》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32]宋·晁补之《鸡肋集》卷五十五,《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33][34]宋·张耒《祭晁无咎文》,《柯山集》卷十二,武英殿聚珍本
    [35]宋·晁补之《送刘公权序》,《鸡肋集》卷三十五,《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36]南唐·李煜《浪淘沙》词,《南唐二主词》(阙名辑,王仲闻校)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37]宋·晁补之《东皋十首》其一,《鸡肋集》卷二十一,《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38]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北京 中华书局1979年版
    [39]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词》《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北京 中华书局1979年版
    [40]晋·陶渊明《与子严等疏》《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北京 中华书局1979年版
    [41]宋·辛弃疾撰,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42]唐·白居易《白居易集》北京 中华书局1979年10月1版
    [43]朱自清《荷塘月色》,google网。
    [44]宋·范仲淹《苏幕遮》,《全宋词》(唐圭璋编)北京 中华书局1965年版
    [1]清·冯煦《蒿庵论词》一卷,《词话丛编》(唐圭璋编)北京 中华书局1986年版
    [2]刘焕阳《晁补之词的风格特质》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版)1993年第三期
    [3]杨海明《唐宋词风格论》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3月1版43页
    [4]张邦瞻著《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五“建炎绍兴诸政 常同首论朋党之祸”北京 中华书局1977年1版
    [5]转引自钱穆《国史大纲》下册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l版
    [6]]转引自钱穆《国史大纲》下册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1版
    [7]钱穆《国史大纲》下册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1版602页
    [8]转引自钱穆《国史大纲》下册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1版
    [9]宋·李清臣《明责篇》,转引自钱穆《国史大纲》下册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1版601页
    [10]宋·晁补之《鸡肋集》卷六十一,《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11]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北京 中华书局1959年版
    [12]刘永泰《论晁补之词》,《学术月刊》1987年第四期
    [13]宋·喻汝励《具茨先生诗集序》,见《具茨先生诗集》(宋·晁冲之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14]转引自罗凤珠《晁补之及其文学研究》第二章第二节,版本同上
    [15]宋·范公稱(此字左边去禾加人旁)《过庭录》,丛书集成初编本
    [16]转引自罗凤珠《晁补之及其文学研究》第二章第二节,版本同上
    [17]宋·晁补之《鸡肋集》卷六十,《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18]宋·晁补之《鸡肋集》卷十七,《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19]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10月1版5796页
    [20]宋·苏轼《与元老侄孙》,《苏轼选集》 (王水照选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1版417页
    [21]宋 李昭圯(王旁)著《乐静集》四厍全书珍本初集 上海 上海商务景印文渊阁本
    [22]宋·晁补之《鸡肋集》卷一,《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23]宋·苏轼《苏东坡全集》下 北京 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3月1版七七页
    [24]宋·苏轼《苏东坡全集》上 北京 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3月1版四七九页
    [25]宋·晁补之《鸡肋集》卷十三,《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26]宋·晁补之《鸡肋集》卷,《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27]宋·晁补之《祭端明苏公文》,《鸡肋集》卷六十一,《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28]宋·张耒《祭晁无咎文》,《柯山集》卷十二,武英殿聚珍本
    [29]宋·喻汝励《具茨先生诗集序》,见《具茨先生诗集》(宋·晁冲之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30]宋·晁补之《鸡肋集》卷六十,《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31]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八“嵩山居士集”条。北京 中华书局1965年6月第1版
    [32][33][36][37][38][40]宋·张耒《晁太史补之墓志铭》,《柯山集》卷十二,武英殿聚珍本
    [34]宋·晁补之《归来子名缗成所居记》,《鸡肋集》卷三十一,《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35]宋·黄庭坚《以小龙团及半挺赠无咎并诗用前韵》,《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三,四部丛刊初编本
    [39]宋·黄庭坚《卧陶轩为晁无咎作》,《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三,四部丛刊初编本
    [41]同[34]
    [42]元·脱脱等《宋史》卷四四四 北京 中华书局1985年6月新1版
    [43]宋·黄庭坚《晁君成墓志铭》,《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三,四部丛刊初编本
    [44][44][45]宋·晁补之《与鲁直求撰先君墓表》,《鸡肋集》卷五十二,《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46]宋·苏轼《苏东坡全集》上 北京 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3月1版三三零页
    [47]宋·晁补之《及第东归将赴调寄李成季》,《鸡肋集》卷十四,《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48]晋·陶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集》卷三,(逯钦立校注)北京 中华书局1979年版
    [49]晋·陶潜《归园田居》,《陶渊明集》卷三,(逯钦立校注)北京 中华书局1979年版
    [50]宋·晁补之《宋刘公权序》,《鸡肋集》卷十四,《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51]宋·晁补之《求志赋》,《鸡肋集》卷一,《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52]宋·晁补之《卜居金乡祭神文》,《鸡肋集》卷六十一,《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53]汉·司马迁《史记》,北京 中华书局1959年版
    [54]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 中华书局1998年版
    [55]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 中华书局1960年版
    [56]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1版242页
    [57]宋·晁补之《齐州谢到任表》,《鸡肋集》卷五十五,《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58]宋·辛弃疾《水龙吟》唐圭璋编《全宋词》北京 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
    [59]宋·晁补之《及第东归将赴调寄李成季》,《鸡肋集》卷十四,《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60]宋·张耒《晁太史补之墓志铭》,《柯山集》卷十二,武英殿聚珍本
    [61]五代·欧阳炯《花间集序》,《花间集全译》房开江注,崔黎民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1版18页
    [62]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北京 中华书局点校本1981年版
    [63]宋·欧阳修《采桑子》前小序,唐圭璋编《全宋词》北京 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
    [64]《理论批评专著选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5.月版
    [65]清 冯煦《蒿庵论词》《词话丛编》(唐圭章编)版本同前
    [66]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刘熙载文集》(薛正兴点校)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1版
    [67]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词话丛编》(唐圭章编)版本同前。
    [68]杨海明《唐宋词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1版363页
    [69]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词话丛编》(唐圭章编)版本同前
    [70]宋·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四库全书本。
    [71]张宏生《艳词的发展轨迹及其文化内涵》,《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4月202—209页
    [1]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晁无咎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1版
    [2]叶嘉莹《从中国词学之传统看词之特质》,《中国词学的现代观》,乐麓书社1992年7月第2版6页
    [3]田同之《西圃词说》,《词话丛编》(唐圭章编)版本同前
    [4]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金铭馆丛稿二编》245页,
    [5]俞文豹《吹剑录》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胡寅《酒边集序》,《斐然集》卷十九《向芗林〈酒边集〉序》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宋.汤衡《于湖词序》,又见汤衡为张孝祥词集所作之《张紫微雅词序》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宋·苏轼《答张文潜县丞书》,《苏轼文集》卷49中华书局,1990年,1427页
    [9]宋·苏轼《祭张子野文》,《苏轼文集》,北京 中华书局1999版1943页
    [10]宋·苏轼《与蔡景繁十四首》,上书1662页
    [11]]宋·苏轼《答陈季常三首》,《苏东坡全集》下,北京 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3月1版一五二页
    [12]宋·黄庭坚《答徐甥师川》,《山谷老人刀笔》卷15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3]宋·黄庭坚《跋东坡乐府》,同上
    [14]宋·黄庭坚《小山词序》据晏几道《小山词》,《强村丛书》本
    [15]宋·张耒《东山词序》,《柯山集》武英殿聚珍本
    [16]朱弁《风月堂诗话》记补之晚年对词的评论,版本同前。
    1、晁补之著 刘乃昌杨庆存校注《晁氏琴趣外篇》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1版
    2、晁补之著 乔力校注《晁补之词编年笺注》 山东 齐鲁书社1992年3月1版
    3、宋 晁补之《鸡肋集》,《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影印文渊阁本
    4、罗凤珠(台湾)著《晁补之及其文学研究》台湾乐学书局有限公司出版1998年3月1日
    5、周义敢著《苏门四学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1月初版
    6、廖承良选注《苏门四学士》湖南 岳麓书社1998年6月1版
    7、马东瑶著《苏门六君子研究》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1版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 中华书局 1980年12月2版
    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北京 中华书局 1960年12月1版
    汉 司马迁《史记》北京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南北朝 范晔撰《后汉书》《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
    南北朝 沈约撰,《宋书》 《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
    元 脱脱等《宋史》北京 中华书局1985年6月新1版
    张邦瞻著《宋史纪事本末》北京 中华书局1977年1版
    钱穆著《国史大纲》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1版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7第2版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1版
    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9月1版
    王水照主编《宋代文学通论》河南 河南出版社,1997年6月1版
    程千帆、吴新雷著《两宋文学史》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1版
    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浙江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3月1版
    杨海明著《唐宋词史》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1版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宋金元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1版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罗宗强著《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北京 中华书局2003年10月1版
    张毅著《宋代文学思想史》北京 中华书局1995年4月1版
    清 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 中华书局1958年影印本
    丁福保编《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京都,中文出版社,1979年5月
    晋 陶潜著《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 北京 中华书局1979年版
    清 彭定求等编纂《全唐诗》,北京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
    后蜀 赵崇祚辑《花间集》《花间集全译》房开江注 崔黎民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1版
    宋 欧阳修著《归田录》北京 中华书局点校本1981年版
    宋 苏轼著《苏东坡全集》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10月1版
    宋 苏轼著《苏东坡全集》北京 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3月1版
    宋 苏轼著《苏轼诗集》清 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1987年10月1版
    宋 苏轼 著《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1版
    宋 黄庭坚 著《豫章黄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
    宋 张耒著《柯山集》武英殿聚珍本
    宋 李薦著《师友谈记》北京 中华书局2002年8月1版(“薦”去草头)
    宋 朱弁著《曲洧旧闻》北京 中华书局2002年8月1版
    宋 赵令畸撰《侯鲭录》 商务印书馆1939年12月1版
    宋 李昭圯著《乐静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上海 上海商务景印文渊阁本
    宋 周必大著《文忠集》四库全书珍本二集 商务印书馆
    宋 吴曾撰《能改斋漫录》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6年新1版。
    宋 晁冲之撰《具茨先生诗集》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 朱弁著《风月堂诗话》 四库全书本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
    宋 范公稱(此字左边去禾加人旁)著《过庭录》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 辛弃疾著《稼轩长短句》四库全书本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
    宋 佚名著《大宋宣和遗事》四库全书本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
    清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北京 中华书局1965年6月第1版
    清 刘熙载著《刘熙载文集》薛正兴点校 江苏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1版
    清 万树 著《词律》(康熙26年)堆絮园刻本
    张宗橚编、杨宝霖补正《词林纪事·词林纪事补正合编》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王国维著 滕咸惠校注《人间词话新注》山东 齐鲁书社1986年8月新1版
    陈寅恪著《金铭馆丛稿二编》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圭璋编《全宋词》北京 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
    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北京 中华书局1986年版
    谢桃枋著《宋词概论》四川 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8月1版
    吴熊和著《吴熊和词学论集》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1版
    杨海明著《唐宋词美学》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1版
    杨海明著《唐宋词论稿》浙江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5月1版
    杨海明著《唐宋词纵横谈》江苏 苏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1版
    杨海明著《唐宋词风格论》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3月1版
    陈如江著《唐宋五十名家词论》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7月
    詹安泰著《詹安泰词学论集》广东 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1版
    龙榆生著《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1版
    沈祖棻著《宋词赏析》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3年1月1版
    叶嘉莹著《迦陵论词从稿》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1月1版
    缪钺著《诗词散论》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1版
    王水照著《王水照自选集》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1版
    孔凡礼著《孔凡礼古典文学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年1月1版
    沈松勤著《北宋文人与党争》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萧庆伟著《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张惠民编 《宋代词学资料汇编》广东 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刘焕刚〈晁补之词的风格特质〉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版)1993年第三期
    刘永泰〈论晁补之词〉《学术月刊》1987年第四期
    杨海明〈晁补之词浅论〉《临沂师专学报·社科版》1983年12月第3/4期41-46页
    刘银光〈晁补之的闲居词〉 《济宁师专学报》第17卷第3期1996年6月60-62页
    周小兵〈晁补之词用语现象及其历史语境〉 《中国韵文学刊》2000年第1期63-68页
    乔力〈略谈晁补之词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4年第12期23-24页
    刘乃昌〈谈晁补之对宋词的评论〉《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3年第六期103-108页
    刘焕阳〈晁补之世系考辨〉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一期19-24页
    乔力〈晁补之三事考辨〉《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77-78,85页
    易朝志〈晁补之年谱简编〉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三期28-36、27页
    刘焕阳〈晁补之著述考略〉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2期143-147页(原收录于《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990年第三期37-41页)
    刘焕阳〈晁补之与苏轼交游考〉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2期1997年5月39-42页
    刘尚荣〈晁补之佚文辑考〉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3期203-206页 (原收录于《宝鸡师院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11期,页92-95。)
    李大明〈晁补之《重编楚辞》三种目录论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3期1996年7月43-49页
    朴永焕〈晁补之的《楚辞》研究〉 《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期1997年9月665-680页
    刘亦晨〈词家今始得知音—喜读乔力《晁补之词编年笺注》〉 《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总76期)48-50页
    张鸣〈苏门四学士〉 《文史知识》1987年9月13日第9期(总75期)111-114页
    龙沐勋〈苏门四学士词〉收于《词学研究论文集》(1911—194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94-109页
    杨胜宽〈论苏门门风〉 《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2期22-28页
    于水照〈论「苏门」的词评和词作〉 《第一届词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4年11月205-222页
    罗慷烈〈苏籀论山谷、少游、晁无咎词〉《词学杂沮》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71-72页
    傅乐成〈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 《国立编译馆馆刊》第一卷第四期1972年12月
    张宏生〈元祐词风的形成及其特征〉 《文学遗产》1995年第五期90-99页、
    张宏生〈艳词的发展轨迹及其文化内涵〉 《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4月202—209页
    陈磊〈试谈王安石的集句诗〉 《古典文学知识》1993年第四期(总49期)58-70页
    孙虹〈谈周邦彦词的櫽括〉 《修辞学习》1994年第四期(总64期)28-29页
    王洪〈论东坡词的“雅化”及其对词史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69-75页
    薛祥生〈山左词人概说〉《山东师大学报》1997年第3期69-73页
    王洪〈试论唐宋词发展史上的五个里程碑及其词史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82-75页
    陈析〈从唐宋元文人对“不遇”的态度看其人格典范〉《重庆师院学报》1998年第3期51-57页
    刘焕阳〈论晁补之的散文创作〉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31-36页
    刘扬忠〈北宋时期的文化冲突与词人的审美选择〉《湖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37-42页
    金振华 沈星怡 〈苏门四学士歌词特征论〉《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第1期71-75页
    杨胜宽〈苏轼与苏门文人集团的形成《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27-34页
    萧庆伟 〈崇陶与晁补之绍圣以来的词风〉《中国典籍与文化》第38期14-17页
    崔铭〈晁补之初入“苏门”论析〉《石油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82-85页
    孙维城〈南北宋之间几位词论家的词学观〉《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6-10页
    郑园 〈东坡咏物词的开创之功及其价值〉 《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99-105页
    彭国忠 〈元祐学术与元祜词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57-64页
    徐博文、何尊沛 〈论晁补之词中的沉咽悲凉之音〉 《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81-84页
    沈耀峰〈晁补之研究综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50-54页
    荣斌〈一代咏梅成正声—论宋代咏梅诗词创作热〉《东岳论丛》2003年第1期113-117页
    李善奎〈山东作家对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贡献〉《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88-94页
    蒋晓城 蒋幼良〈北宋中后期艳情词论〉《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第1期61-66页
    李少群 乔力〈试论山东文学的总体特征〉《齐鲁学刊》2004年第3期131-135页
    李锦煜〈梅格即人格 契合两无间—谈苏轼的咏梅词〉 《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第3期19-22 页
    郭学信〈略论北宋后期士风的变化〉《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16-20页
    马纳 马斗成〈宋代澶州晁氏家学试探〉《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31-36页
    何海燕〈论宋代文人对陶渊明的接受〉《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103-107页
    张剑〈晁补之研究述论〉《西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6期71-75页
    杨胜宽〈宗骚与慕陶: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12-17页
    张伟 〈晁补之的诗论及其与苏轼的继承关系〉《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108-110页
    邓子勉 〈试论苏、黄等词的同体异用现象〉 《南京师大学报》2005年第3期100-104页
    李朝军〈晁氏文人与苏轼交游考〉 《聊城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101-105
    冯勤〈北宋文化政策的双重性与〈青琐高议〉的“多言古事”〉 《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2期70-72页
    剪伯象〈论汴京的词学背景功能〉《河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77-81页
    叶邦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苏州大学博士论文,CNKI网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