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政治文明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它是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文明时代以来,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从事社会政治生活和建构社会政治秩序和结构的实践活动中,所呈现的进步状态和形成的文明成果。因此,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样久远。自有阶级以来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史,也是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史。
     政治文明的理论研究是一个新课题,政治学、法学、文化学以及社会学等的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际工作者的改革实践,凸现出对政治文明的总体性理论研究的必要性。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立足中国实际,吸收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对政治文明理论进行哲学上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政治文明及其政治文明建设进行理论探索。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政治文明的内涵界定和特征描叙以及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辨析,认为政治文明是阶级社会中一维独立的文明形态;
     第二部分,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制度惠及、价值追求、主体地位、发展趋势和内在结构等上的变革,指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开辟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纪元,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部分,论证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大支点和主体结构,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
     第四部分,通过论证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探讨政治文明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指出社会主义政治主文明的战略地位;
     第五部分,指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项总体性的社会工程建设中,本文着力探讨五个主要的建设途径。
As a categ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outcome of practical activity in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society, taking part in political life, establishing political order and structure. Therefore,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s as long as that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Since class society, the history of human beings is that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s well as political civilization.
    Theoretical research abou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s a new issue. It is necessary tha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s wholly researched under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politics, law, culture, sociology and others subjects, and practical need to social practical workers. In the ligh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is article, based on China's reality, reviews and assimilates the achievements already gained. According to this, we can carry on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nd its construction.
    The whole article includes five parts:
    1.Through defining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fi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we can see tha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ndividual civilization in class society.
    2.By the analysis of the change of socialism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n system benefit, value pursuing, subject position, developing tendency and inner system, it is clear that socialism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s a new stage in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human beings i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3.This part demonstrates that the Party's leadership, people democracy and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are the three supporting points and main frames of socialism political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4.Through explaining tha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goal to socialism modernization drive and an major part for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e social function is discussed and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socialism polit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pointed out.
    5.Socialism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socia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re are five major building ways.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3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73页,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0—17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有相同的表述,认为“政府的监督劳动和全面干涉包括两方面:既包括执行由一切社会的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又包括由政府同人民大众相对立而产生的各种特殊职能”。(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1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前者即为政治管理,后者即为政治统治。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03页,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0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列宁全集》第1卷,第464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238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0):《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卷》。第504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11):虞崇胜:《政治文明概念辨析》,见《理论前沿》2002年第4期
    (12):郑慧:《政治文明:涵义、特征与战略目标》,见《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
    (13):《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第42页,三联书店1961年版。
    (14):《列宁选集》第1卷,第631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列宁选集》第3卷,第25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3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70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8):曾繁正等编译《西方政治学》,第67页,红旗出版社,1998年版。
    (19):弗格森:《文明社会史论》,第226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1):《列宁选集》第2卷,第311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2):(英)汤因比:《历史研究》下册,第46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23):《列宁全集》第19卷,第389页,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82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47、17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6):《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98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7):《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0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8):《列宁全集》第28卷,第16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9):《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0):(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第64—78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31):《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2):《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6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4):尹保云著:《什么是现代化》,第74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5):塞缪尔·P·亨廷顿著:《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第2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36):江泽民:《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的讲话》,见《人民日报》2002年7月17日。
    (37):《列宁选集》第4卷,第40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8):中共中央宣传部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第3—4页,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3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4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1):阿《经济发展思想史》,第110页,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4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4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3):《列宁选集》第4卷,第28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4):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第173页,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45):孙晓莉:《90年代社会发展尺度和模式问题》,见《教学与研究》1997第2期。
    (46):伏义祥:《论党的建设现代化》,《光明日报》2002年9月6日C3版。
    (47):《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14页,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9):《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942页,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第52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0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5页,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53):英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第537—538、539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第32页,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5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7):(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305页,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58):《孙中山选集》,第763页,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第42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1):于一:《中外思想家论政治文明》,见《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94、1994、1993年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文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李铁映著:《论民主》,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赵家祥等 主编:《历史唯物主义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赵存生 主编:《中共十六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欧阳康著:《社会认识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张尚仁著:《社会历史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张理海著:《社会评价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马德普著:《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
    李元书主编:《政治发展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李文成著:《超越资本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对话》,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吕世荣著:《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粱周敏著:《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王振海著:《民主与中国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
    苏国勋著:《理性化及其限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袁峰著:《理想政治秩序的探求》,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毛寿龙著:《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张琢等著:《发展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俞可平主编:《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李德顺著:《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王伟光著:《利益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陈筠泉等主编:《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赵鑫珊著:《人类文明的功过》,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
    丰子义著:《现代化进程度矛盾与探求》,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吴江著:《社会主义前途与社会主义的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王乐理著:《政治文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徐伟新著:《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王寿林著:《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王怀超主编:《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杜,2002年版。
    石元康著:《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李延明等著:《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许宝强等选编:《发展的幻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美)吉尔波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著:《政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美)戴维·伊斯顿著:《政治生活动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日)福泽谕吉著:《文明论略》,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德)哈拉尔德·米勒著:《文明的共存》,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美)迈克尔·罗斯金等著:《政治学》,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美)詹姆斯·S.科尔曼 著:《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 著:《经济与社会》(上、下),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法)弗朗索瓦·佩鲁著:《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美)罗伯特·海尔罗纳等著:《现代化理论研究》,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荷)盖叶尔佐文著:《社会控制论》,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美)巴伯著:《科学与社会秩序》,三联书店,1991年版。
    (美)安东尼·奥罗姆 著:《政治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美)埃尔斯特等编:《宪政与民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自由秩序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德)格尔哈德·帕普克主编:《知识、自由与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德)沃尔夫岗·查普夫著:《现代化与社会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英)尼格尔·多德著:《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英)鲍桑葵著:《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李良栋:《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与人类的政治文明》,见《科学社会主义》,2001·1。
    高健生:《政治文明: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思考》,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2。
    虞崇胜:《政治文明建设:新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优先之路》,见《天津社会科学》,2001·3。
    那述宇:《政治文明的理论定位于实践思考》,见《前沿》,2001·9。
    王惠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见《政治学研究》,2002·3。
    虞崇胜:《政治文明在人类社会文明中的地位》,见《政治学研究》,2002·3。
    林尚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地位与现实取向》,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4
    黄卫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中国政治现代化》,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4
    徐鸿武:《政治文明集中体现于民主政治》,见《学习时报》,2002·12·2。
    郑永扣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见《河南日报》,2003·2·11。
    李景鹏:《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见《学习时报》,2002·10·14。
    《三大文明一起抓》,见《求是杂志》,2002·24。
    杨龙芳,《西方政治思想中的“政治文明”概念》,见《深圳大学学报》,2002·11。
    《马克思主义论政治文明》,见《红旗文稿》,2003·1。
    温朝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政治文明的辩证关系》,见《红旗文稿》,2003·3。
    谭继有 张亚芬,《解读“三个文明”》,见《理论前沿》,2003·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