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棉业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太湖地区棉业兴起于元代,发展于明代,至清代前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清代后期在近代工业化的冲击之下,该地区棉业随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学界对明清太湖地区棉业的研究,成果丰富,主要以棉纺织业、棉业的国内贸易研究为主体,涉及到棉业的方方面面,这对于本文的撰写提供了一定的资源优势。但在众多研究成果中,关涉性论著较多,专门性研究较少,缺乏系统的整理与发掘,尚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本文以明清时期(1368-1911年)作为该地区支柱产业之一——棉业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论述了太湖地区棉业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棉业各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构建出一个各环节互动影响的完整研究体系,一方面分析推动棉业发展变化的深层原因,一方面探讨棉业发展变化对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太湖地区棉业的整体特征,从而进一步深化对整个中国棉业的研究,并为现实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明代,在政府所推行的一系列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推动之下,太湖地区棉作区域得到了扩展。至明中后期,该地区棉花的种植逐渐普及,形成了以松江府、太仓州为中心的沿江、沿海一带的产棉区。棉作的普及为棉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而纺织机具的改进提高了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推动了棉纺织业商品生产的快速发展。而棉纺织品生产的日益商品化,又促进了该地区棉业贸易的发展。
     清代前期,随着棉纺织业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太湖地区棉花种植区域日益扩大,棉田比重增加,种植面积也不断增长,为该地区棉纺织生产提供了原料;棉纺织技术得到了改进与提升,棉纺织业日益兴盛;棉业贸易空前繁荣,尤以棉布贸易为最盛,在经过清初市场变化的短暂调整后,形成了新的市场流通格局,棉布销量大幅提高。
     清代后期,随着外国洋纱、洋布的大量入侵,使得太湖地区的棉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该地区的棉花种植业因手纺业的消亡而一度衰落,之后在国内外机器棉纺织业发展对原棉需求量增加的影响之下,棉花种植业渐复苏,并逐步改进棉花种植技术,提高棉花品质与产量,以适应机器棉纺织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手工棉纺织业内部手纺与手织分离,手织业以机纱代替土纱,作为纺织原料,提高了生产效率,出现了一批手工棉织工场。而国内机器棉纺织业的兴起,以生产机纱为主,与进口洋纱共同成为手织业的生产原料,棉纺织业内部手工棉织业与机器纺纱业两者并存,互为补充。棉业贸易中进口洋纱、洋布逐年上升,土布贸易削减,棉花的出口量增加,国内机制纱、布的销量渐增。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棉业的发展变化是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包含了政府政策的扶持、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生产技术的发展等。明清两代,政府对于棉花的种植采取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重视棉纺织业的发展,积极推动棉纺织技术的传播。清代后期,在面对洋布、洋纱的涌入,清政府意识到了如要挽回利权,必须发展本国的机器棉纺织业,因此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设厂的措施与政策,奖励机器棉纺织业的发展。太湖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由最初的以水运为主逐步转变为水运、铁路、公路的综合发展,运输工具也因此发生变化,传统的木帆船衰落,取而代之的是轮船,以及火车、汽车,为太湖地区棉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明清太湖地区棉业的发展变化,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自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的加强,太湖地区棉布开始销往来全国各地,市场需求旺盛,至清代前期,达到顶峰。清代后期,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土布市场缓慢衰退,机制布的销售渐增。西式纺纱机器的引入,国内机器纺纱厂的兴起,解决了手纺业生产效率低下的瓶颈,为手织业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机纱。同时,也推动了手工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棉花种植技术的提高,从而促进了该地区棉产的增加与土布品质的提升,为机器纺纱业的发展提供优质原料和销售市场。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棉业的发展变化,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使得本区的种植结构与家庭手工业发生了变化、加强了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改变了赋税征收的形式等几个方面。
     总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棉业经历了一个从前期棉花种植业、棉纺织业、棉业贸易等各环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到后期在西方工业品输入的冲击之下,该地区棉业逐步调整,改进生产技术,发展机器工业,以振兴棉业的阶段。清代后期,太湖地区棉业面对进口洋纱、布的大量涌入,以自身的调整来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积极发展民族机器棉纺织业,以机纱的生产为主导,为手织业提供生产原料,与手工织布业形成互补。在机器棉纺织业发展的推动之下,棉花的种植技术得到了改进,棉花的品质与产量有了提升。该地区的棉业仍然保持发展态势,成为全国机器棉纺织业的发祥地和中心,棉业贸易依旧繁荣,纱厂生产的机纱,作为手织业的生产原料,销售到全国各地,棉花的生产不再闭锁在农家自用的小天地里,棉花的商品化程度大幅提高。
Cotton industry in Taihu area rose in the Yuan Dynasty, developed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reached a unknown prosperit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ith the impact of modern industrialization, cotton industry has undergone an important change. The academic results on cotton industry research of Taihu area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ainly in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cotton domestic trade research as the main body is rich and involves all aspects of the cotton industry, which for the writing of this article provides some advantages in resources. But in many research results, more are related treatise and specialized study isless, the system arrangement and scouting is lack,So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space to develop.
     This thesis takes cotton industry which is one of the pillar industries of Tahu area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1368-1911)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cotto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change process,and clo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ch link,so as to construct a complete research system of each link interactive effects. On one hand analysis deep reasons of promoting cotton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cotto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n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on this basis to reveal cotton industry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in Taihu area, thus further deepening the whole Chinese cotton industry research, and for realiz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provides history reference.
     In Ming Dynasty, a series of policies to encourage economic crop to cultivate which were carried out by the government, promoted the cotton regional expansion. To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cotton farming popularized gradually in Taihu area, formed with the songjiang mansion and taicang state as the center cotton area of Edge River, coastal area. The popularity of Cotton cultivation provided sufficient raw materials for the cotton textile industry,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xtile machinery improve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cotton textile industry,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production of the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The increasing commercialization of Cotton textile production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tton trade in the area.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with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tton textile goods production, cotton planting area was expanded, the proportion of cotton field was increased, planting area also continued to increase, which provided raw materials for cotton textile production;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had been improved and promoted,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was increasingly prosperouse; cotton trade was all-time booming, and after a short market adjustment in early Qing Dynasty cotton trade had formed a new market circulation pattern, cotton sales much increas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creasing input of foreign muslin and calico made a lot of shock on the cotton industry in Taihu area.The cotton planting industry had a decline because of the death of the hand spinning indust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achine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increasing demand for raw cotton,cotton planting industry gradually resuscitated, and some departments improved cotton planting technology, improved the yield and quality cotton,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chine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Hand spun and woven separated In traditional handmade cotton textile.Hand woven industry insteaded machine yarn in soil yarn which was made as textile materials, Rerulting in hading been improve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appeared a batch of handmade cotton factory.The rise of the domestic machine cotton textile with production machine yarn was given priority to, Machine yarn and imports yarn had commonly become a raw materials of knitting industry production.Manual cotton industry and machine spinning industry in cotton textile coexist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Cotton trade in imported yarn and calico cloth increased year by year, homespun trade cut,cotton exports quantity increased, domestic mechanism yarn and cloth sales also gradually increased.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otton industry in Taihu area development was affect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policy,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market demand,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tc.The two generation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government not only took a series of policy incentives for cotton planting, but also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and actively promoted the spread of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the face of the influx of yarn and calico cloth, the Qing government realized to must develop machine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for retrieving sovereignty, therefore issued a series of encouraging plant measures and policy, and rewarded the development of cotton textile machine. In Taihu area, The priority of transportation way was given priority to change the water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waterway, railway, highway. Transportation tools changed too.The traditional wooden junk was replaced by a ship, and train and car.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development changes of cotton industry in Taihu area was closely related to market. After the middle period of Ming Dynast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 The cotton of Taihu area began to sell to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To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e market demand reached the top.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market demand changed, and handwoven cloth market slowly decline and mechanism cloth sales increased.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style spinning machine and the rise of spinning factory of domestic machine solve the bottleneck of low efficiency of the hand spinning industry production and provided high quality and low price machine yarn for hand woven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handmade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and cotton planting technology, so as to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cotton produ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omespun quality and provide high quality raw materials and sales marke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inning machine industr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cotton industry in Taihu area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mainly reflected in promoting development of towns,the change of planting structure and family handicraft industry in the area, strengthing the reg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and changing the tax form and so on.
     In short, in Taihu area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cotton industry experienced a process from mutual promo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 cotton industry,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cotton trade and other aspects in early days to later under the impact of western industrial input the adjust gradually of cotton industry and through various means to revitalize the cotton industry. Especiall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the face of imported yarn and cloth influx, cotton industry in Taihu area adjusted itself to adapt to the changing market environment.Thereby the cotton industry in Taihu area still maintained a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became the birthplace and center of the country's machine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Cotton trade were still prosperous, Machine yarn as raw material of hand woven industry production saled to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Cotton production no longer closed in farmhouse world for helping oneself.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cotton too greatly increased.
引文
1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24,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339页。
    2 [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苏州府部》第681卷《物产》,台湾故宫博物院与东吴大学电子版,2002年,第4页。
    1 康熙《江阴县志》卷7《职官》,无锡文库第一辑官修旧志,凤凰出版社,2011年。
    2 《元史》卷15,《世祖本纪》12,至元二十六年四月条。
    3 《元史》卷16,《世祖本纪》13,至元二十八年五月条。
    4 [元]王祯:《农书》卷21《农器图谱十九·纊絮门木绵附》
    5 [元]王祯:《农书》卷21《农器图谱十九·纊絮门木绵附》
    6 [元]王祯:《农书》卷21《农器图谱十九·纊絮门木绵附》
    1 [元]王祯:《农书》卷21《农器图谱十九·纊絮门木绵附》
    2 [元]王祯:《农书》卷21《农器图谱十九·纊絮门木绵附》
    1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24,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339页。
    2 正德《松江府志》卷5《物产》,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5),上海书店,1994年。
    3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24,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339页。
    4 光绪《南汇县志》卷20《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年。
    5 [元[孔齐:《至正直记》卷1
    6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24,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339页。
    7 《明太祖实录》卷17,乙巳六月乙卯条。
    8 《明太祖实录》卷27,洪武元年夏四月辛丑朔条。
    9 [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农桑部》第26卷,台湾故宫博物院与东吴大学电子版,2002年,第20页。
    1 《明太祖实录》卷232,洪武二十七年三月庚戌条。
    2 《皇明制书》卷9《教民文榜》,万历四十一年刻本。
    3 崇祯《松江府志》卷10《出赋三》,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从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4 [明]陈继儒:《陈眉公全集》卷59《议·察丝绵折绢之故》,
    5 崇祯《松江府志》卷10《出赋三》,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从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6 弘治《常熟县志》卷1《土产》,弘治十二年刻本。
    7 万历《重修昆山县志》卷2《出赋》,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第433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1 钱达人等:江阴土布的沿革,江阴政协、江阴地方志编委会编:《地方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1963年,第40页。
    2 道光《江阴县志》卷4《民赋》,无锡文库第一辑官修旧志,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
    3 天启《海盐县图经》卷4《风士记》,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589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4 天启《平湖县志》卷10《风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27),上海书店,1994年。
    5 嘉靖《安吉州志》卷3《物产》,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28),上海书店,1994年。
    6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太湖地区农业史稿》,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年,第181页。
    1 崇祯《松江府志》卷10《田赋三》,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从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2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35《木棉》
    3 光绪《奉贤县志》卷3《赋役志》,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15),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1 崇祯《太仓州志》卷5《风土志·流习》,崇祯十五年刻本。
    2 崇祯《太仓州志》卷15《灾祥》,崇祯十五年刻本。
    3 万历《嘉定县志》卷7《田赋考下》,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421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4 正德《松江府志》卷7《田赋中》,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5),上海书店,1994年。
    1 乾隆《上海县志》卷3《田赋一》,乾隆十五年刻本。
    2 正德《松江府志》卷7《田赋中》,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5),上海书店,1994年。
    3 崇祯《松江府志》卷9《田赋二》,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从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4 万历《青浦县志》卷2《田赋·田额》,万历二十六年刻本。
    1 民国《太仓州志》卷7《赋役》,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176),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2 光绪《嘉定县志》卷4《赋役志中·田亩》,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3 万历《常熟县私志》卷3《叙赋》,华东稀见方志文献第一卷,学苑出版社,2010年。
    4 万历《重修昆山县志》卷2《田赋》,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433),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5 乾隆《昆山新阳合志》卷36《艺文》:嘉靖《常熟县志》卷4《物产志》;嘉靖《江阴县志》卷6《土产》;
    天启《平湖县志》卷10《风俗一·习尚》。
    6 王社教:明代太湖流域粮食生产与缺粮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3),第121页。
    7 天启《海盐县图经》卷4《方域篇四·县风土记》,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589),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1 《童楷:植棉史话》,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58页。
    1 马万明:宋代以后太湖地区棉业兴盛的原因,中国农史,2002(2)。
    2 崇祯《松江府志》卷6《物产》,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1 [元]王祯:《农书》卷21《木棉搅车》
    2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35《蚕桑广类·木棉》
    3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35《蚕桑广类·木棉》
    1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乃服》
    1 正德《松江府志》卷4《风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5),上海书店,1994年。这段文字为以后的地方志多次引用,譬如,正德《华亭县志》卷3《风俗》、万历《上海县志》卷1《风俗》,崇祯《松江府志》卷7《风俗》,光绪《华亭县志》卷3《风俗》等。
    2 万历《嘉定县志》卷6《物产》,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421).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3 正德《松江府志》卷4《风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5),上海书店,1994年。
    4 正德《松江府志》卷4《风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5),上海书店,1994年。
    5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转引正德《金山卫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年,第26页。
    6 同治《湖州府志》卷33《舆地略》;天启《海盐县图经》卷4《风土记》
    7 天启《海盐县图经》卷4《风土记》,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589),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8 正德《松江府志》卷4《风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5),上海书店,1994年。
    9 正德《姑苏志》卷14《物产》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11),上海书店,1994年。
    10 万历《杭州府志》卷32《土产》,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524),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1 嘉庆《余杭县志》卷38《物产》,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056),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2 天启《海盐县图经》卷4《风土记》,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589),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3 同治《湖州府志》卷33《舆地略》,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054),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4 天启《海盐县图经》卷4《风土记》,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589),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5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中《芙蓉塘》
    6 崇祯《松江府志》卷7《风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从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7 崇祯《松江府志》卷10《田赋三》“附南安守东海张公弼积荒粮议”,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从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1 下德《松江府志》卷五《土产》:“成化间,乡人有以饷贵近者。流闻禁庭。下府司织造赭黄、大红、真紫等色。龙凤、斗牛、麒麟等纹。工作胥隶竝缘为奸,一匹有费至白金百两者,孝宗在东宫,深知其弊,即位首罢之。尝阅内帑,见之曰:此布一匹文绮十匹价也。终身不一御。自是遂绝。
    2 [明]申时行等:《大明会典》卷30《户部十七库藏一内府库》洪武二十六年定官布,每匹长三丈二尺,高一尺(?),重三斤。
    3 (?)天9《松江府志》卷5《疆域志五·风俗》,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010),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4 (?)<娄塘志.卷8《杂志类上··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5 三德<姑苏志>卷14《十产》,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11),上海书店,1994年。
    1 [日]西嵨定生:《中国经济史研究》,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年,第609页。
    2 清嘉庆《安亭志》卷三《风俗土产》:“棋花布,以青白缕间织,如棋盘”。清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卷十七《物产》:“棋花布,出安亭,以青白间织,如棋盘。”清光绪《嘉定县志》卷八《土产》:“棋花布,出安亭,以青自缕间织,如棋盘”,民国《吴县志》卷五十一《舆地考·物产二》:“棋花布,姑苏志用青缕相间织成,同治府志云如棋盘”,
    2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2《记风俗》
    3 崇祯《外冈志》卷2《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4 正德《松江府志》卷5《土产》,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5),上海书店,1994年。
    5 崇祯《松江府志》卷6《物产》,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1 明崇祯《松江府志》卷六《物产》载有“松江布起於元元贞间,出乌泥泽镇,后有酋墩布,阔三尺余,又有丁娘子布组织尤精细,又有三梭、放阔、新改、标寸等布”。放阔布即稀布,新改布即扣布。
    2 申时行等:《大明会典》卷30《户部十七·库藏一·内府库》,续修四库全书,第78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44页。
    3 崇祯《松江府志》卷8《田赋一》,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4 《明神宗实录》卷77,万历六年七月甲了。
    5 民国《南汇县续志》卷20《风俗志三》,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425),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1 从翰香:论述明代植棉和棉纺织业的发展,中国史研究,1981(1),第62页。
    2 万历《嘉定县志》卷1《疆域市镇》,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421),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3 乾隆《娄塘志》卷3《水利》,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4 万历《青浦县志》卷1《风俗》,万历二十六年刻本。
    1 崇祯《外冈志》卷2《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2 天启《海盐县图经》卷4《风土记》,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589),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3 崇祯《太仓州志》卷5《物产》,崇祯十五年刻本。。
    4 万历《究州府志》卷四《风十记》,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98),上海书店,1994年。
    5 《清一统志》卷133《东昌府·十产》,引明万历《东昌府志》。
    6 [明]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卷2《利部·棉谱小序》
    1 梁淼泰:明代九边的军数,中国史研究,1997(01),第30页。
    2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15《货语》。
    3 弘治《太仓州志》卷1《土产》,清宣统元年刻本。
    4 万历《嘉定县志》卷6《田赋考中》,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421),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5 嘉靖《常熟县志》卷4《食货》,嘉靖十八年刻本。
    6 民国《钱门塘乡志》卷1《土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 万历《嘉定县志》卷1《镇市》,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421),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2 崇祯《松江府志》卷3《镇市》,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从刊,第14册,书日文献出版社,1991年。。
    3 [明]陈继儒:《陈眉公全集》卷59《布税议》。
    4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15《货语》。
    5 林红状:明清及近代牙行研究综述,历史教学,2008(4),第105页。
    1 [明]陈继儒:《陈眉公全集》卷59《布税议》。
    2 [清]褚华:《木棉谱》
    3 [清]叶梦珠:《阅世编》卷7《食货五》
    4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4《记赋役·复折布之例》
    5 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36页。
    6 崇祯《太仓州志》卷5《风土志》,崇祯十五年刻本。
    7 万历《嘉定县志》卷2《风俗》,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421),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8 崇祯《外冈志》卷2《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9 民国《钱门塘乡志》卷1《乡域志·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0 [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卷18《例授昭勇将军成山指挥使李君墓志铭》
    1 七县一厅分别为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等七县,以及川沙厅。
    2 [清]郑光祖:《一斑录杂述》卷2《大有年》
    3 民国《吴县志》卷51《舆地考·物产二》,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1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4 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卷17《物产》,嘉庆七年刻本。
    5 康熙《嘉定县志》卷4《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专辑(7),上海书店,1991年。
    1 乾隆《南翔镇志》卷1《物产》,乾隆《娄塘志》卷8《杂类志》,嘉庆《安亭志》卷3《风俗》,康熙《淞南志地》卷2《土产》。
    2 康熙《靖江县志》卷6《风俗考》,康熙九年刻本。
    3 乾隆《武进县志》卷3《食货志·物产》,乾隆三十年刻本。
    4 嘉庆《宜兴县志》卷1《疆域志》,光绪八年刻本。
    5 [清]黄印:《锡金识小录》卷1《力作之利》
    6 康熙《常州府志》卷10《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36),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7 乾隆《平湖县志》卷5《食货下》,乾隆十年刻本。
    8 道光《武康县志》卷5《地域志五·物产》,道光十年刻本。
    9 嘉庆《长兴县志》卷15《物产》,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601),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10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太湖地区农业史稿》,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年,第184页。
    1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太湖地区农业史稿》,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164页。
    2 [清]贺长龄辑:《清朝经世文编》卷37《户政十二·农政中》
    3 乾隆《上海县志》卷4下《出赋四》,乾隆十五年刻本。
    4 光绪《青浦县志》卷6《田赋上》,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6),上海书店,1991年。
    5 乾隆《华亭县志》卷5《田赋上》,乾隆五十六年刻本。
    6 光绪《奉贤县志》卷3《赋役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1 光绪《南汇县志》卷4《田赋上》,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年。
    2 咸丰《金山县志》卷5《田赋》,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431),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3 乾隆《娄县志》卷6《民赋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年。
    4 光绪《嘉定县志》卷4《赋役志中》,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5 光绪《宝山县志》卷3《赋役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1 道光《江阴县志》卷10《物产》,道光二十年刻本。
    1 嘉吾庆《直隶太仓州志》卷17《物产》
    2 乾隆《南翔镇志》卷1《物产》
    3 乾隆《支溪小志》卷5《杂志·土产》
    4 [清]褚华:《木棉谱》
    1 [清]褚华:《木棉谱》
    2 咸丰《黄渡镇志》卷2《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3 乾隆《金泽小志》卷1《土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4 嘉庆《朱泾志》卷1《疆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 嘉庆《珠里小志》卷3《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2 光绪《法华镇志》卷2《风俗》,上海乡镇旧志丛书(13),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3 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卷17《风土下·物产》,嘉庆七年刻本.
    4 光绪《嘉定县志》卷8《风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5 民国《嘉定县续志》卷1《疆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6 光绪《周庄镇志》卷1《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6),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 嘉庆《黎里志》卷4《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2 嘉庆《同里志》卷8《赋役志·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3 光绪《嘉善县志》卷12《食货志四·物产》,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059),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4 乾隆《金泽小志》卷1《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5 道光《七宝镇小志》卷2《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6 乾隆《真如里志》卷1《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7 乾隆《支溪小志》卷1《地理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0),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8 乾隆《金匮县志》卷11《市镇》,无锡文库第一辑官修旧志,凤凰出版社,2011年。
    9 乾隆《金泽小志》卷1《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0 乾隆《元和县志》卷10《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1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1 乾隆《民洲县志》卷16《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1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2 乾隆二年《苏州府永禁虎丘开设染坊污染河道碑》,苏州历史博物馆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
    3 [清]褚华:《木棉谱》
    4 [清]范铜:《布经》卷5《染色论》
    5 康熙五十九年《民洲吴县踹匠条约碑》;雍正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浙江总督李卫奏折,《雍正硃批谕旨》第42册。
    6 苏州织造胡凤翚雍正元年四月五日奏,《雍正殊批谕旨》第48册。
    7 苏州历史博物馆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5页。
    8 汤斌:《汤子遗书》卷9《申明弥盗之令以安民生事》
    9 苏州历史博物馆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9-70、55-56、69页。
    1 范金民:清代棉布字号探析,历史研究,2002(1),第97页。
    2 康熙三十三年《常熟县染户具控三弊碑》,苏州历史博物馆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8页。
    1 《布经要览》卷上《刷经路道》记有南汇县的“张江栅,出布细秀,簆一绞,尺稍一丈五尺,即平稍。民国《南汇二区旧五团乡志》卷十四《物产》中称清季该地平稍布“长十六尺,阔八寸”,民国《川沙县志》卷四《物产志》中则记为“阔九寸九分”
    2 《布经要览》卷下中记有上海县“高桥镇,出小标,尺稍一丈四尺”,民国《川沙县志》卷4《物产志》载清季小标“阔九寸半至九寸八分,民一丈三尺至一丈三尺五寸’
    3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8《物产》,民国《川沙县志》卷4《物产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4、7),上海书店,1991年
    4 徐新吾:《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353页。
    5 《布经要览》卷下《白布指示总论》
    6 [清]范铜:《布经》卷3《土产·木棉布》
    7 嘉庆《南翔镇志》卷1《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8 民国《法华乡志》卷3《十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9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8《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4),上海书店,1991年。
    1 康熙《松江府志》卷5《风俗》,康熙二年刻本。
    2 同治《上海县志》卷8《物产》,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169),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3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8《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4),上海书店,1991年。
    4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8《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4),上海书店,1991年。
    5 民国《南汇县续志》卷20《风俗志三》,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年。
    6 民国《南汇县续志》卷20《风俗志三》,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年。
    7 乾隆《陈墓镇志》卷4《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6),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 光绪《川沙厅志》卷4《物产》,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174),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2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8《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4),上海书店,1991年
    3 [清]褚华:《木棉谱》
    4 《上海县竹枝词》中记有:“白地蓝花者为阳印,蓝地白花者为阴印,止印布之正面者为单印,两面均印者为双印”,“作花卉人物禽兽式,止供被袱之用。
    5 光绪《川沙厅志》卷4《物产》,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174),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6 光绪《周庄镇志》卷1《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6),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7 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卷17《物产》,嘉庆七年刻本。
    8 乾隆《陈墓镇志》卷4《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6),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9 道光《元和唯亭志》卷3《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7),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0 民国《江阴县续志》卷10《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25),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1 光绪<嘉定县志》卷8《土产、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2 民国《嘉定醪东志》卷1《市集》,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 民国《宝山县续志》卷1《舆地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2 光绪《江东志》卷1《市镇》,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3 光绪《奉贤县志》卷1《疆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4 万历《青浦县志》卷1《风俗》,万历二十六年刻本。
    5 民国《太仓州志》卷3《风十》,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176),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6 [清]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
    7 同治《上海县志》卷8《物产》,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169),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8 咸丰《南浔镇志》卷4《衢巷》,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9 咸丰《南浔镇志》卷5《桥梁》,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0 光绪《石门县志》卷3《物产》,光绪五年刻本。
    11 光绪《周庄镇志》卷1《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6),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2 [清]黄印:《锡金识小录》卷1《力作之利》。
    13 民国《常熟新庄乡小志》卷3《商业》,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4 [清]杨光辅:《淞南乐府》
    15 乾隆《太仓风俗记》
    1 乾隆《镇洋县志》卷1《沿革》,乾隆十年刻本。
    2 [清]叶梦珠:《阅世编》卷7《食货》。
    3 嘉庆《松江府志》卷首,嘉庆七年刻本。
    4 嘉庆《松江府志》卷6《疆域志》,嘉庆七年刻本。
    5 民国《杨行乡志》卷9《实业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6 康熙《嘉定县志》卷4《物产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7),上海书店,1991年。
    7 光绪《余姚县志》卷6《物产》,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500),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8 光绪《黄岩县志》卷32《风土志二》,光绪三年刻本。
    9 光绪《仙居县志》卷19《物产》,光绪二十年刻本。
    10 嘉庆《松江府志》卷6《疆域志》,嘉庆七年刻本。
    11 乾隆《元和县志》卷10《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1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1 [清]褚华:《木棉谱》
    2 钦善:《松问》,《清经世文编》卷28《户政三·养民》。
    3 光绪《嘉定县志》卷8《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4 康熙《嘉定县志》卷1《市镇》,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7),上海书店,1991年。
    5 光绪《嘉定县志》卷1《乡都》,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6 嘉庆《南翔镇志》卷1《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7 嘉庆《安亭志》卷3《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8 乾隆《真如里志》卷1《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9 乾隆《续外冈志》卷4《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0 民国《嘉定醪东志》卷1《市集》,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1 康熙《重修常熟县志》卷9《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2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12 乾隆《支溪小志》卷1《地理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0),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3 民国《常熟新庄乡小志》卷3《商业》,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4 嘉庆《朱泾志》卷1《疆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5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中《芙蓉塘》。
    16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中《芙蓉塘》
    1 光绪《嘉善县志》卷35《杂志中》,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059),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2 道光《七宝镇小志》卷1《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3 光绪《青浦县志》卷1《疆域上》,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6),上海书店,1991年。
    4 [明]黄汴:《一统路程图记》,卷7《江南水路》。
    5 嘉庆《珠里小志》卷1《界域》,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6 嘉庆《珠里小志》卷4《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7 道光《金泽小志》卷1《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8 乾隆《奉贤县志》卷2《市镇》,乾隆二十三年刻本。
    9 乾隆《奉贤县志》卷2《市镇》,乾隆二十三年刻本。
    10 吴承明、许涤新主编:《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77-279页。
    1 作于康熙五十七年的《紫堤小志》之《风俗》中载:青溪袁孝廉载锡《见闻庞纪》日:“吾乡土产,惟细自扣布,坚致耐久,为中人所宜。向年各省大商辈重赀来购,一时不能齐集,有发现镪於各户以徐收其货者,故布价小贱,而贫民业在纺织,竭一日之力,赡八口而无虞。今商人需布,有现货而无现银,价遂从此日落。史数十年,吾郡之生计尤不知若何!”按,此为松江合属有之,而紫隄为尤甚。
    2 [清]范铜:《布经》卷8《业货篇》
    1 乾隆《沙头里志》卷2《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8),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2 嘉庆《安亭志》卷3《风俗土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3 民国《宝山县续志》卷6《实业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4 [清]杨光辅:《淞南乐府》
    5 [清]褚华:《木棉谱》
    6 康熙《淞南志》卷2《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7 民国《江湾里志》卷4《礼俗志·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8 嘉庆《南翔镇志》卷1《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 嘉庆《石冈广福合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2 乾隆《续外冈志》卷1《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3 《永禁夜市碑》,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239页。
    4 康熙《太仓州志》卷5《流习》,康熙十七年刻本。
    5 乾隆《宝山县志》卷1《风俗》,乾隆十一年刻本。
    6 民国《嘉定醪东志》卷7《实业》,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7 乾隆《续外冈志》卷1《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8 民国《杨行乡志》卷9《实业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9 民国《钱门塘乡志》卷1《乡域志·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0 民国《月浦里志》卷5《实业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1 [清]黄印:《锡金识小录》卷1《力作之利》
    12 道光《元和唯亭志》卷3《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7),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 乾隆《元和县志》卷16《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1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2 [清]许仲元:《三异笔谈》卷3《布利》
    3 乾隆《无锡县志》卷11《风俗》,无锡文库第一辑官修旧志,凤凰出版社,2011年。
    4 [清]黄印:《锡金识小录》卷1
    5 [清]钱泳:《履园从话》卷23
    6 民国《南浔志》卷32《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7 光绪《嘉定县志》卷29《金石》“严禁奸牙倾换低银碑”,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8 康熙《淞南志》卷2《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 [清]包世臣:《安吴四种》卷1《海运南漕议》
    2 [清]包世臣:《安吴四种》卷1《海运南漕议》
    3 辛元欧:上海沙船业及其对城市主发展的影响,上海造船,2001(1),第62页。
    4 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41页。
    5 转引自郑昌淦《明清农村商品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14页。
    1 光绪《平湖县志》卷8《物产》,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189),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1 光绪《平湖县志》卷2《风俗》,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189),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2 民国《海宁州志稿》卷3《舆地志七》,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562),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3 道光《江阴县志》卷9《风俗》,无锡文库第一辑官修旧志,凤凰出版社,2011年。
    4 民国《江阴县续志》卷11《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26),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5 民国《常熟新庄乡小志》卷2《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6 光绪《松江府续志》卷5《疆域志·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3),上海书店,1991年。
    1 光绪《重修华亭县志》卷23《杂志上·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4),上海书店,1991年。
    2 光绪《奉贤县志》卷20《杂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3 光绪《松江府续志》卷5《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3),上海书店,1991年。
    4 民国《南汇县续志》卷18《风俗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年。
    5 民国《重辑张堰志》卷1《区域·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6 光绪《宝山县志》卷3《赋役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7 光绪《宝山县志》卷4《水利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8 《申报》,光绪二年七月二十八日。
    9 民国《南汇县续志》卷4《田赋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年。
    10 同治《上海县志》卷5《田赋上》,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169),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1 光绪《余姚县志》卷6《物产》,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500),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2 慈溪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慈溪文史》第4辑《工商经济资料》,1986年,第6页。
    3 《1893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下卷(宁波口,第69页),转引自《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411页。
    4 《1893年海关贸易报告》(宁波),转引自《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03页。
    5 康熙《嘉定县志》卷4《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7),上海书店,1991年。
    6 民国《宝山县续志》卷6《实业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7 光绪《松江府续志》卷5《疆域志五·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3),上海书店,1991年。
    8 光绪《松江府续志》卷5《疆域志五·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3),上海书店,1991年。
    9 民国《宝山县续志》卷6《实业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1 民国《南汇县续志》卷19《风俗志二》,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年。
    2 民国《嘉定县续志》卷5《风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7),上海书店,1991年。
    3 民国《法华乡志》卷3《土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 民国《南汇县续志》卷19《风俗志二》,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年。
    2 民国《南汇二区五团乡志》卷13《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3 民国《南汇县续志》卷19《风俗志二》,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年。
    1 民国《法华乡志》卷3《土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2 民国《嘉定县续志》卷5《风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3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79页。
    1 [日]美代清彦著,朱承庆译:鄂省西北部农业视察记,页20,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265页。
    2 中外日报,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四日,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208
    页。
    3 the commercial reports from her majesty's consuls in china,1883,shanghai,p.226,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206页。
    3 民国《南汇县续志》卷18《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年。
    4 民国《川沙县志》卷5《实业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7),上海书店,1991年。
    5 [清]何良栋:《皇朝经世文四编》卷42《利国宜广制造论》。
    6 民国《嘉定县续志》卷1《市镇》,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 上海书店,1991年。
    1 民国《嘉定县续志》卷5《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2 民国《宝山县续志》卷6《实业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3 《益闻录》第1306号,清光绪十九年(1893)8月18日,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510页。
    4 民国《江阴县续志》卷10《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26),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5 民国《南浔志》卷32《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6 [清]包世臣:《安吴四种》卷26
    1 国民党政府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纂:《中国实业志》江苏省,第2编,第3章,农家副业,页63-69,1933
    年2月,转引自《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29页。
    2 上海手工业调查报告,1951年10月,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66页。
    3 民国《江阴县续志》卷10《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26),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4 江苏省实业视察报告书,常熟县,页126、128,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66页。
    5 江苏省实业视察报告书,宜兴县,页148-149,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66页。
    6 民国《吴县志》卷51《舆地考·物产一》,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1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7 吴知:《乡村织布工业的一个研究》,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1页。
    1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8《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4),上海书店,1991年。
    2 徐新吾: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532页。
    3 徐新吾: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556页。
    1 叶量:《中国纺织产销志》,生活书店,1935年,第94页。
    2 民国《盛桥里志》卷3《实业志·商业》,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3 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上,农学报,第17册,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36页。
    4 民国《南汇县续志》卷18《风俗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年
    5 民国《青浦县续志》卷2《疆域下》,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年
    6 上海美总领事佑尼:中国纺织缫丝情形,求自疆斋主人:皇朝经济文编,卷105,页3,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36页。
    1 民国《三林乡志残稿》卷2《风俗》,上海乡镇旧志从书(14),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2 民国《真如志》卷3《实业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3 [日]平濑巳之吉:近代支那经济史,页300-301,1942年。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36页。
    4 光绪十七年宁波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下卷,页74,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36页。
    5 《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分,上海),转引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978页。
    6 江南事情,经济篇,页157,转引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978页。
    7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科学出版社,1955年,第103页。
    1 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史学月刊,2000(1),第61页。
    2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科学出版社,1955年,第149-150页。
    1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棉布商业史料组编:上海市棉布商业,中华书局,1979年,第4页。
    2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8《物产》
    3 《织布局宜亟图规复说》《申报》1893年10月26日。转引自《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73页。
    4 中外日报,1898年,11月25日。转引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1100页。
    5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1103页。
    1 捷报,1897年7月2日,页45,转引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1105页。
    2 中国棉货,页157。转引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1106页。
    1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科学出版社,1955年,第145页。
    2 光绪十八年福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下卷,页75,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230页
    3 光绪二十三年厦门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下卷,页56,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230页。
    1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8《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4),上海书店,1991年。
    2 徐新开:《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352页。
    1 《中国经济年鉴》(K),第222-224页,转引自《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258页。
    2 光绪二十一年通商各口华洋贸易情形总论,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上卷,页5,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208页。
    3 《时事汇报》页204,《汇报》第11年,13期,963号。1908年3月21日。转引自《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173页。
    1 徐润:徐愚斎自叙年谱,页11-12,转引自《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396页。
    2 [清]陈熾:《续富国策》卷1《种棉轧花说》
    3 一八八九年海关贸易报告,上海,英文本,页185-186,转引自《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396页。
    1 管宁:日本近代棉纺织业发展史——兼论日本近代资本主义起源问题,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52页。
    2 章开沅等编:《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27-228页。
    3 国民江苏省政府实业厅第三科编:《江苏省纺织业状况》外编《江苏棉业概况》、首编《江苏省纺织工厂纳 要表三》,商务印书馆,1920年,第1-3页,第7-10页。
    1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3《建置》,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4),上海书店,1991年。
    1 [日]平濑巳之吉:近代支那经济史,页300-301,1942。原据明治二十九年刊行绪方二三著清国商工业视察报告,后编页二四记事。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238页。
    2 葛渊如:江苏省纺织业状况,外编,页1-4,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210页。
    3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3《建置》,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4),上海书店,1991年。
    4 葛渊如:江苏省纺织业状况,外编,页1-4,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210页。
    5 茅家琦等:《无锡近代经济发展史论》,企业管理出版社,1988年,第240、244、248页。
    1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3《建置》,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4),上海书店,1991年。
    2 徐新吾:《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325页。
    3 徐新吾:《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485页。
    4 徐新吾:《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569页。
    1 《明太祖实录》卷17,乙巳六月乙卯条。
    2 《明太祖实录》卷27,洪武元年夏四月辛丑朔条。
    3 《明太祖实录》卷232,洪武二十七年三月庚戍条。
    1 [清]仁宗颙琰定 董诰等撰:《钦定授衣广训》,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第97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 光绪《东华续录》卷126,宣统元年,集成图书公司铅印本。
    3 光绪《东华续录》卷131,宣统元年,集成图书公司铅印本。
    4 商务部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第十八条,见华北译著编,卷23,光绪二十九年十月阁抄彙编附刊。
    1 光绪《东华续录》卷139《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稿》,宣统元年,集成图书公司铅印本。
    2 光绪《东华续录》卷145《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稿》,宣统元年,集成图书公司铅印本。
    3 光绪《东华续录》卷146《户部奏稿》,宣统元年,集成图书公司铅印本。
    4 光绪《东华续录》卷181《上谕》,宣统元年,集成图书公司铅印本。
    5 光绪《东华续录》卷185《商部奏稿》,宣统元年,集成图书公司铝印本。
    6 光绪《东华续录》卷190《商部奏稿》,宣统元年,集成图书公司铅印本。
    7 光绪《东华续录》卷200《商部奏稿》,宣统元年,集成图书公司铅印本。
    8 光绪《东华续录》卷190《商部奏稿》,宣统元年,集成图书公司铅印本。
    9 光绪《东华续录》卷200《御史顾瑗奏稿》,宣统元年,集成图书公司铅印本。
    10 光绪《东华续录》卷208《农工商部奏稿》,宣统元年,集成图书公司铅印本。
    11 光绪《东华续录》卷209《农工商部奏稿》,宣统元年,集成图书公司铅印本。
    12 宣统《棉业图说》,卷首,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第9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45页。
    1 宣统《棉业图说》,卷首,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第9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46页。
    2 《皇朝续文献通考》卷382,《实业考五·农务》
    3 彭南生:晚清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06),第54页。
    1 [清]刘洲:《刘河镇纪略》卷5《盛衰》
    2 [清]齐学裘:《见闻续笔》卷2《先大夫梅麓公文钞》
    3 [清]王韬:《瀛壖杂志》卷1
    1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12《交通·航》,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4),上海书店,1991年。
    1 [英]班志德:《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海关总税务司署统计科译印,1931年,第212-213页。
    2 光绪《松江府续志》卷5《疆域志·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1),上海书店,1991年。
    3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12《交通·轨》,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4),上海书店,1991年。
    1 从翰香:试述明代植棉和棉纺织业的发展,中国史研究,1981(1),第63页。
    2 《大明会典》卷26《户部十三·会计二·起运》
    3 梁淼泰:明代九边的军数,中国史研究,1997(01),第33页。
    4 《大清会典》(康熙朝)卷31《户部十五·库藏二·本色钱粮》
    5 吴承明: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历史研究,1983(1),第104-105页。
    1 [清]范铜:《布经》卷8《业货篇》
    2 光绪《松江府续志》卷5《疆域志·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1),上海书店,1991年。
    3 光绪《嘉定县志》卷8《土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4 民国《嘉定县续志》卷5《风土》,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5 徐新吾:《江南土布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251页。
    1 《时事汇录》页268—-269,《汇报》第11年,17期,967号。1908年4月4日。引自《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253页。
    2 徐新吾:《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250页。
    3 《1871-82年海关贸易报告》,宁波,页133-134,转引自《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3册,第1352页。
    4 徐新吾:《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171页。
    1 民国《鄞县通志》博物志乙编,1937年铅印本,第81页。
    2 各省工艺汇志,《东方杂志》1905年,1—12期合订本。
    1 民国《嘉定县续志》卷5《风十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1 宣统农工商部《棉业图说》第1册《棉业新法图说》
    1 乾隆《元和县志》卷10《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1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2 江苏省博物馆编:《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三联书店,1959年,第68页。
    3 乾隆二年《苏州府永禁虎丘开设染坊污染河道碑》,苏州历史博物馆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2页。
    4 《雍正殊批谕旨》第42册,第77页,雍正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浙江巡抚李卫奏折。
    1 《雍正殊批谕旨》第48册,第101页,雍正元年四月五日苏州织造胡凤翚奏折。
    2 《雍正殊批谕旨》第42册,第77页,雍正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浙江巡抚李卫奏折。
    3 康熙《具区志》卷13《人物》,四库存目丛书史223册,齐鲁书社,1997年。
    4 [清]许仲元《三异笔谈》卷3《布利》
    5 同治《苏州府志》卷2引莫旦《苏州赋》,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7),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6 嘉靖《吴邑志》卷12《水·城外河渠》,嘉靖八年刻本。
    7 嘉靖《吴邑志》卷10《风俗》,嘉靖八年刻本。
    8 同治《苏州府志》卷5《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7),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9 康熙《松江府志》卷54《遗事》,康熙二年刻本。
    10 [清]孙嘉淦:《南游记》卷1,《清经世文编》卷6
    1 李华:《从徐扬“盛世滋生图”年清代前期苏州工商业的繁荣》,文物,1960(1),第10页。
    2 苏州博物馆等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31页。
    1 万历《嘉定县志》卷1《疆域考·市镇》,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第421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1 道光《增修鹤市志略》卷下《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9),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2 乾隆《镇洋县志》卷1《物产》,乾隆十年刻本。
    3 乾隆《镇洋县志》卷1《风俗》,乾隆十年刻本。
    4 道光《增修鹤市志略》卷下《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9),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5 嘉庆《朱泾志》卷1《疆域志·沿革》,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6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中《芙蓉塘》
    7 嘉庆《朱泽志》卷1《疆域志·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8 光绪《枫泾小志》卷1《区域志·食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9 康熙《嘉善县志》卷2《乡镇》,康熙十六年刻本。
    10 道光《七宝镇小志》卷1《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1 万历《青浦县志》卷2《镇市》,万历二十六年刻本。
    12 崇祯《松江府志》卷3《镇市》,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13 万历《青浦县志》卷1《风俗》,万历二十六年刻本。
    14 嘉庆《珠里小志》卷4《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5 嘉庆《南翔镇志》卷1《疆里·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 万历《嘉定县志》卷1《疆域考·市镇》,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第421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2 光绪《罗店镇志》卷1《疆里志上·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3 嘉庆《安亭志》卷3《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4 崇祯《外冈志》卷2《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5 乾隆《续外冈志》卷4《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6 咸丰《紫堤村志》卷2《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7 康熙《紫堤小志·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8 光绪《周庄镇志》卷1《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6),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9 道光《金泽小志》卷1《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0 光绪《周庄镇志》卷1《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6),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1 嘉庆《朱泾志》卷1《疆域志·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2 道光《金泽小志》卷1《土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3 咸丰《黄渡镇志》卷2《疆域·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 民国《嘉定嵺东志》卷1《市集》,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2 民国《镇洋县志》卷2《营建·市镇》,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19),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3 民国《鹤市续志》(不分卷),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9),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4 光绪《南汇县志》卷1《疆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年。
    5 民国《月浦里志》卷5《实业志·商业》,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6 民国《嘉定县续志》卷1《疆域志·市镇》,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7 民国《法华乡志》卷1《沿革》,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8 咸丰《紫堤村志》卷2《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9 民国《宝山县续志》卷1《舆地志·市镇》,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10 民国《宝山县续志》卷1《舆地志·市镇》,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1 民国《嘉定县续志》卷1《疆域志·市镇》,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2 民国《南汇县续志》卷18《风俗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年。
    3 万历《嘉兴府志》卷5《田亩),万历二十八年刻本。
    4 万历《湖州府志》卷3《区亩》,万历三年刻本。
    5 正德《松江府志》卷7《田赋中》,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5),上海书店,1994年。
    6 嘉靖《江阴县志》卷5《田赋》,嘉站二十七年刻本。
    1 崇祯《松江府志》卷10《田赋三》,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从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2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35《木棉》
    3 光绪《奉贤县志》卷3《赋役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4 崇祯《太论州志》卷5《风土志·流习》,崇祯十五年刻本。
    5 崇祯《太仓州志》卷15《灾祥》,崇祯十五年刻本。
    6 万历《嘉定县志》卷7《田赋考下》,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第421号,白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1 郑光祖:《一斑录杂述》卷2《大有年》
    2 民国《吴县志》卷51《舆地考·物产二》,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12),汀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3 乾隆《南翔镇志》卷1《物产》,乾隆《娄塘志》卷8《杂类志》,嘉庆《安亭志》卷3《风俗》,康熙《淞南志地》卷2《土产》。
    4 康熙《靖江县志》卷6《风俗考》,康熙九年刻本。
    5 乾隆《武进县志》卷3《食货志·物产》,乾隆三十年刻本。
    6 嘉庆《宜兴县志》卷1《骊域志》,光绪八年刻本。
    7 乾隆《平湖县志》卷5《食货下》,乾隆十年刻本。
    8 道光《武康县志》卷5《地域志五·物产》,道光十年刻本。
    9 嘉庆《长兴县志》卷15《物产》,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601),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10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太湖地区农业史稿》,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184页。
    11 [清]贺民龄辑:《清朝经世文编》卷37《户政十二·农政中》,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年,第1333页。
    1 光绪《平湖县志》卷8《物产》,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189),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2 光绪《平湖县志》卷2《风俗》,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189),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3 民国《海宁州志稿》卷3《舆地志七》,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562),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4 民国《江阴县续志》卷11《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26),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5 民国《常熟新庄乡小志》卷2《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6 《申报》,光绪二年七月二十八日
    7 光绪《重修华亭县志》卷23《杂志上·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4),上海书店,1991年。
    8 光绪《奉贤县志》卷20《杂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9 民国《重辑张堰志》卷1《区域·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0 光绪《宝山县志》卷3《赋役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1 光绪《宝山县志》卷4《水利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2 崇祯《松江府志》卷10《田赋三》“附南安守东海张公弼积荒粮议”,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从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3 正德《松江府志》卷4《风俗》,这段文字为以后的地方志多次引用,譬如,正德《华亭县志》卷3《风俗》、
    万历《上海县志》卷1《风俗》,崇祯《松江府志》卷7《风俗》,光绪《华亭县志》卷3《风俗》等。
    4 万历《嘉定县志》卷6《物产》,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第421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5 正德《松江府志》卷4《风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5),上海书店,1994年。
    6 正德《松江府志》卷4《风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5),上海书店,1994年。
    1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转引正德《金山卫志》,科学出版社,1955年,第26页。
    2 正德《松江府志》卷4《风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5),上海书店,1994年。
    3 正德《姑苏志》卷14《物产》,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11),上海书店,1994年。
    4 万历《杭州府志》卷32《土产》,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524),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5 同治《湖州府志》卷33《舆地略》,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054),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6 康熙《松江府志》卷5《风俗》,康熙二年刻本。
    7 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卷17《物产》,嘉庆七年刻本。
    8 康熙《嘉定县志》卷4《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7),上海书店,1991年。
    9 [清]黄印《锡金识小录》卷1《力作之利》
    10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14《史十》
    1 [清]叶梦珠:《阅世编》卷1《田产一》
    2 乾隆《上海县志》卷1《风俗》,乾隆十五年刻本。
    3 李伯重:《江南农业的发展(1620-185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65页。
    4 光绪《南汇县志》卷20《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年。
    5 乾隆《上海县志》卷1《风俗》,乾隆十五年刻本。
    6 中外日报,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四日,转引自《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08页。
    7 民国《南汇县续志》卷18《风俗》,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425),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8 民国《川沙县志》卷5《实业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7),上海书店,1991年。
    9 [清]何良栋:《皇朝经世文四编》卷42《利国宜广制造论》。
    10 《益闻录》第1306号,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8月18日,转引自《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 1957年,第510页。
    1 民国《江阴县续志》卷10《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26),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2 民国《南浔志》卷32《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3 [清]包世臣:《安吴四种》卷26
    4 国民党政府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纂:《中国实业志》江苏省,第2编,第3章,农家副业,页63-69,1933
    年2月,转引自《江南十布史》第129负。
    5 民国《盛桥里志》卷3《实业志·商业》,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占籍出版社,1992年。
    6 民国《南汇县续志》卷18《风俗志》,中国方志从书华中地方(425),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1 民国《青浦县续志》卷2《疆域下》,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年。
    2 民国《嘉定县续志》卷1《疆域志·市镇》,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3 民国《嘉定嵺东志》卷l《区域·市集》,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4 民国《嘉定县续志》卷5《风土志·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5 民国《宝山县续志》卷6《实业志·农业》,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年。
    6 民国《川沙县志》卷5《实业志·工业》,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7),上海书店,1991年。
    7 民国《嘉定县续志》卷5《风土志·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年。
    8 民国《法华乡志》卷2《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 乾隆《镇洋县志》卷1《风土》,乾隆十年刻本。
    2 [清]褚华《木棉谱》
    3 [清]杨光辅:《淞南乐府》卷1
    4 蒋祖缘:《清代佛山的商业和商人》,载《明清广东社会经济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5页。
    5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第256页。
    6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15《货语》
    7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8《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4),上海书店,1991年。
    8 民国《法华乡志》卷3《土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 民国《黄渡续志》卷5《人物·商业》,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2 嘉靖《山东通志》卷8《物产》,嘉靖十二年刻本。
    3 俞森:《荒政从书》卷5,钟化民《赈豫纪略》
    4 [明]谢肇制:《五杂俎》卷10《物部二》
    5 乾隆《正定府志》卷12《物产》,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6 宣统《任县志》物产,宣统二年铅印本。
    7 民国《南宫县志》卷3《疆域志·物产篇》,民国二十五年刻本。
    8 乾隆《乐陵县志》卷2《舆地志下·物产》,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9 光绪《乐陵县乡土志·商务志》,宣统元年石印本。
    10 光绪《恩县乡土志》物产、商务,中国方志从书华北地方(44),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11 民国《德平县续志》卷4《经济志·物产》,中国方志从书华北地方(39),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12 嘉庆《正阳县志》卷9《风俗》,嘉庆元年刻本。
    13 乾隆《孟县志》卷4,转引自郑昌淦《明清农村商品经济》第129-130页。
    1 崇祯《太仓州志》卷5《物产》,崇祯十五年刻本。
    2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第6册,苏松,
    3 高晋:《请海疆禾棉兼种疏》,《清经世文编》卷37,户政十二,农政中。
    4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李煦奏折》第42、122、203页,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5 “苏州织造胡凤翚奏报八月少雨米价渐昂折”,雍正元年九月初三日,《雍正朝汉文硃批奏折汇编》第一册。
    6 《清穆宗实录》卷57
    1 万历《充州府志》卷4《风土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98),上海书店,1994年。
    2 万历《东昌府志》卷2《物产》,万历三十一年刻本。
    3 万历《恩县志》卷1《市街》,清顺治十八年增修本。
    4 康熙《嘉定县志》卷4《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7),上海书店,1991年。
    5 正德《江阴县志》卷7《商风》,正德十五年刻本。
    6 道光《浒墅关志》卷5《顺治十二年货物则例》,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5),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7 《雍正殊批谕旨》,岳溶,雍正十二年八月八日,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
    8 刘俊文主编: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宋元明清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462页。
    9 乾隆《乍浦志》卷1《城市》,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0),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 [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第143卷《赋役部总论六·江南经略·苏松浮粮议》,台湾故宫博物院与私立东吴大学电子版,2002年,第1页。
    2 [明]陆深:《续停骖录摘抄》,转引自谢国桢《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93页。
    3 《明太祖实录》卷255,洪武十八年,就令该年两浙及京畿官田折收税粮,其中棉布一匹准米一石。《大明会典》卷29《户部十六·征收》:洪武三十年七月令:“自洪武二十八年以前,凡各处逋租,皆许随土地所便,折收布绢绵花及金银等物,宜定著其例。”《明史》卷78《食货二》: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绢一匹,石有二斗;棉布一匹,一石;苎布一匹,七斗;棉花一斤,二斗。《大明会典》卷29《户部十六·征收》:永乐十一年,令各地折征税粮,金每两准米三十石,阔白绵布每匹准米一石五斗。宣德四年,令将应天、苏松、并浙江属县远年拖欠税粮折征,每绢一匹准米一石二斗,绵布一匹、丝一斤、钞五十贯各准米一石,苎布一匹准米七斗,绵花一斤准米二斗。又五年,令自三年以前拖欠税粮,以十分为率,三分折布,三分折绢,四分折钞,其布绢不拘长阔,俱准照时价折收。
    1 崇祯《松江府志》卷8《田赋一》,《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从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2 万历《重修嘉定县志》卷4《田赋考上·田赋》,中国地方志从书华中地方第421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3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第2册,原第6册,常镇,第514页。
    4 崇祯:《松江府志》卷8《田赋一》,《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从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5 陈继儒:《松江府志》卷9《田赋二》,《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从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6 粗、细布是为俗称,细布即阔白三梭布、以及后来的黄丝二线布、黄丝三线布,粗布则是阔白棉布。
    7 [明]申时行等:《大明会典》卷28《户部十五·会计四·京粮》,续修四库全书,第78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8 康熙《苏州府志》卷24《田赋二》,康熙三十一年刻本。
    9 康熙《武进县志》卷9《钱穀》,康熙三十二年刻本。
    1 崇祯《松江府志》卷9《田赋二》,《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从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2 崇祯《松江府志》卷9《田赋二》,《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从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3 崇祯《松江府志》卷8《田赋一》,《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4 崇祯《松江府志》卷9《田赋二》,《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从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5 崇祯《松江府志》卷9《田赋二》,《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从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6 《大清会典》(康熙朝)卷二十四《户部·赋役一·征收》:凡征收钱粮,顺治元年题准,内监地亩粮统归户部管辖。又定,各直省钱粮,照明万历间则例,其天启、崇祯时加增者,悉予豁除。
    7 乾隆《娄县志》沿革“顺治十三年分华亭县立娄县,十六年复并入华亭,雍正二年又复分娄县,其南境立金山县。
    8 康熙《松江府志》卷7《田赋二》,康熙二年刻本。
    1 乾隆《娄县志》沿革“顺治十三年分华亭县立娄县,十六年复并入华亭,雍正二年又复分娄县,其南境立金山县。”
    2 康熙《松江府志》卷7《田赋二》,康熙二年刻本。
    1 康熙《大清会典》卷31《户部十五·库藏二·本色钱粮》,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72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
    2 嘉庆《大清会典·事例》卷153《户部·库藏》,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72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
    1 康熙《苏州府志》卷26《田赋四》,康熙三十一年刻本。
    2 康熙《嘉定县志》卷7《赋役》中“官布始末”的记载,嘉定县的本色布顺治间将本色布95050匹内改折84178匹,则余10872匹,康熙年间续折1121匹5尺6寸。与之对应的是康熙《苏州府志》卷25《田赋三》中所记的续折后嘉定县的本色棉布额9750匹2丈6尺寸,两者结合加以推断,清前期所解官布的规格与明制相同,为3丈2尺为一匹。
    3 康熙《常州府志》卷8《田赋》,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36),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4 嘉庆《大清会典·事例》卷153《户部·库藏》,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三编,第66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
    5 佚名辑:《苏州织造李煦奏折》,《奏请采办青蓝布匹借补历年亏欠折》,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续编第45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
    6 《赵恭毅公剩稿八卷》卷三《奏疏三》之《奏明请追苏州织造亏欠办买青蓝官布银两折》中记有苏州织造领价办买江南青蓝布匹,“三十五年办解布三十万匹,三十六年至四十五年俱每年办解布五十万匹”,《苏州织造李煦奏折》之《请预为采办青蓝布匹折》中载:“查今年(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内奉户部行文,着令织造衙门采办青蓝布三十万匹,遵照定价,已经如数办足解交户部”。
    7 《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18辑,乾隆二十八年六月初十《江苏巡抚庄有恭奏报动用耗羡银办解棉布价脚银折》,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3年。
    8 《钦定户部则例》始编于乾隆四十一年,此后每五年编定一次,共14次。
    1 折色官布加增解费银始于顺治三年,康熙《松江府志》卷七《田赋二》中载:“顺治三年编征官解折色经费,每正银一两别征银二分为领解员役沿途盘用。一切金花京边地亩牲口药材绿笋,岁造盔甲刀箭胖袄四司折色布绢颜料裁省充饷苏济等银俱本府起批解布政司转解,除原编扛银随批解省外,另编此项给与领解员役。”
    2 正银是指棉布所折价银,不包含扛银、解费。
    3 康熙《松江府志》卷7《田赋二》,康熙二年刻本。
    4 光绪《钦定大清会典》卷24《户部三库》,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6年。
    5 道光《苏州府志》卷17《田赋》,道光四年刻本。
    6 鹿傅霖:查禁苏州供布津贴疏,《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卷27下《户政类·赋役》,光绪二十八年,上海久敬斋石印本。
    1 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275页。
    1、[元]农桑辑要,农业出版社,1988。
    2、[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3、[元]王祯:农书,中华书局,1956。
    4、[明]陆深:菽园杂记,笔记小说大观,广陵书社,2003。
    5、[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四库全书农家类三十五卷,第73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岳麓书社,2002。
    7、[明]顾清:傍秋亭杂记,笔记小说大观,广陵书社,2003.
    8、[明]陆深:续停骖录摘抄,笔记小说大观,广陵书社,2003.
    9、[明]范濂:云间据目抄,笔记小说大观,广陵书社,2003.
    10、[明]朱国桢:涌幢小品,笔记小说大观,广陵书社,2003.
    11、[明]张翰:松窗梦语,中华书局,1985.
    12、[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
    13、[明]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
    14、[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华书局,1997.
    15、[明]谢肇淛:五杂俎,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2007.
    16、[明]徐献忠:吴兴掌故集,台湾成文出版社,1983.
    17、[明]于慎行:谷山笔麈,笔记小说大观,广陵书社,2003.
    18、[明]吴履震:五茸志逸,台湾成文出版社,1983.
    19、[明]黄汴:一统路程图记,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0、[明]中时行,赵用贤:大明会典,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1、[明]张学颜:万历会计录,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2、[明]陈子龙等:皇明经世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3、[明]明实录,影印本,1940.
    24、[明]陈继儒:陈眉公全集,明崇祯间刻本。
    25、[清]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
    26、[清]褚华:木棉谱,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占籍出版社,1995.
    27、[清]包世臣:齐民四术,中华书局,2001.
    28、[清]张履祥:补农书,北京出版社,1998.
    29、[清]吴伟业:吴梅村诗集笺注,世界书局,1936.
    30、[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1、[清]顾炎武:肇域志,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2、[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笔记小说大观,广陵书社,2003。
    33、[清]叶梦珠:阅世编,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2007.
    34、[清]王沄:漫游纪略,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2007。
    35、[清]谈迁:枣林杂俎,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2007。
    36、[清]钱泳:履园丛话,中华书局,1979.
    37、[清]郑光祖:一斑录,中国书店,1990.
    38、[清]许仲元:三异笔谈,重庆出版社,1996。
    39、[清]柳树芳:分湖小识,中国风土志从刊,广陵书社,2003。
    40、[清]顾翰:松江竹枝词,中国风土志从刊,广陵书社,2003。
    41、[清]秦温毅:上海县竹枝词,中国风土志从刊,广陵书社,2003。
    42、[清]倪斗南:南汇县竹枝词,中国风土志从刊,广陵书社,2003。
    43、[清]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中国风土志丛刊,广陵书社,2003。
    44、[清]袁学澜:田家四时诗,中国风土志丛刊,广陵书社,2003。
    45、[清]黎以埴:斜塘竹枝词,中国风土志丛刊,广陵书社,2003。
    46、[清]程穆衡:太仓风俗记,中国风土志丛刊,广陵书社,2003。
    47、[清]葛元煦:沪游杂记,中国风土志丛刊,广陵书社,2003。
    48、[清]陈庆年:西石城风俗志,中国风土志丛刊,广陵书社,2003。
    49、[清]杨光辅:淞南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0、[清]范铜:布经,四库未收书辑刊,紫禁城出版社,2000.
    51、[清]汪裕芳钞本:布经,四库未收书辑刊,紫禁城出版社,2000.
    52、[清]黄印:锡金识小录,台湾成文出版社,1983.
    53、[清]贺长龄:清经世文编,影印本,1886.
    54、[清]爱新觉罗·允裪等:乾隆大清会典,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20册。
    55、托津等:嘉庆大清会典,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72辑,文海出版社,1966。
    56、[清]爱新觉罗·崑冈等:光绪钦定大清会典,新文丰出版公司,1976。
    57、[清]清实录,中华书局,1987.
    58、[清]刘锦藻:皇朝续文献通考,续修四库全书,第815-82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59、宫中档乾隆朝奏折,国立故宫博物院,1983年。
    60、[清]孙琳:纺织图说,农学丛刻,光绪三十一年,时新书室,
    61、[清]王延熙: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光绪二十八年,上海久敬斋三石印本。
    62、钦定授衣广训,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第97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63、宣统衣工商部棉业图说,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第97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64、清代日记汇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1、弘治《太仓州志》,清宣统元年刻本。
    2、正德《姑苏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11),上海书店,1994。
    3、正德《松江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5),上海书店,1994。
    4、嘉靖《太仓州志》,嘉靖二十七年刻本。
    5、嘉靖《常熟县志》,嘉靖十八年刻本。
    6、嘉靖《吴江县志》,嘉靖三十七年刻本。
    7、万历《重修常州府志》,万历四十六年刻本。
    8、万历《杭州府志》,据明万历七年(1579)刊本影印,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524),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9、万历《湖州府志》,万历三年刻本。
    10、万历《嘉定县志》,据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刊本影印,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421),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11、万历《重修昆山县志》,据明万历四年(1576)刊本影印,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433),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12、万历《青浦县志》,万历二十六年刻本。
    13、天启《海盐县图经》,据明天启四年(1624)刊本影印,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589),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14、天启《平湖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27),上海书店,1994。
    15、崇祯《松江府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16、崇祯《太仓州志》,崇祯十五年刻本。
    17、崇祯《外冈志》,据1961年铅印《上海史料丛编》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18、康熙《松江府志》,康熙二年刻本。
    19、康熙《苏州府志》,康熙三十一年刻本。
    20、康熙《常州府志》,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21、康熙《嘉定县志》,据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7),上海书占,1991。
    22、康熙《常熟县志》,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23、康熙《淞南志》,据清嘉庆十年(1805)秦鉴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24、乾隆《苏州府志》,乾隆十二年刻本。
    25、乾隆《杭州府志》,乾隆四十四年刻本。
    26、乾隆《湖州府志》,乾隆四年刻本。
    27、乾隆《上海县志》,乾隆十五年刻本。
    28、乾隆《华亭县志》,乾隆五十六年刻本。
    29、乾隆《南汇县新志》,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30、乾隆《娄县志》,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31、乾隆《嘉定县志》,乾隆七年刻本。
    32、乾隆《镇洋县志》,乾隆十年刻本。
    33、乾隆《常昭合志》,乾隆六十年刻本。
    34、乾隆《吴江县志》,乾隆十二年刻本。
    35、乾隆《吴县志》,乾隆十年刻本。
    36、乾隆《真如里志》,据上海图书馆传抄乾隆三十七年(1772)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37、乾隆《续外冈志》,据1961年铅印《上海史料丛编》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38、乾隆《娄塘志》,据民国二十五年(1936)娄塘梅祖德铅印光绪十七年(1891)修补嘉庆十年(1805)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39、嘉庆《松江府志》,据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本影印,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010),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40、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嘉庆七年刻本。
    41、嘉庆《安亭志》,据民国二十六年(1937)安定吴廷铨铅印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42、嘉庆《朱泾志》,据民国五年(1916)铅印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43、嘉庆《珠里小志》,据嘉庆二十年(1815)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44、嘉庆《南翔镇志》,据民国十三年(1924)南翔凤翥楼铅印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45、道光《苏州府志》,道光四年刻本。
    46、道光《昆新两县志》,道光六年刻本。
    47、道光《元和唯亭志》,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元和沈三益堂铅印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7),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48、道光《七宝镇小志》,据上海图书馆藏抄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49、道光《金泽小志》,据上海图书馆藏抄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50、道光《南浔镇志》,据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南林丛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51、道光《浒墅关志》,据道光七年(1827)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5),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52、咸丰《紫堤村志》,据上海图书馆藏抄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53、咸丰《南浔镇志》,据清同治二年(1863)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54、同治《湖州府志》,据清同治十三年(1874)刊本影印,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054),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55、同治《上海县志》,据清同治十一年(1872)刊本影印,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169),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
    56、光绪《松江府续志》,据清光绪九年(1883)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3),上海书店,1991。
    57、光绪《苏州府志》,光绪九年江苏书局刻本。
    58、光绪《嘉兴府志》,光绪四年刻本。
    59、光绪《南汇县志》,据民国十六年(1927)重印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
    60、光绪《青浦县志》,据清光绪五年(1879)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6),上海书店,1991。
    61、光绪《宝山县志》,据清光绪八年(1882)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
    62、光绪《娄县续志》,据清光绪五年(1879)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5),上海书店,1991。
    63、光绪《川沙厅志》,据清光绪五年(1879)刊本影印,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174),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
    64、光绪《重修华亭县志》,据清光绪四年(1878)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4),上海书店,1991。
    65、光绪《重修奉贤县志》,据清光绪四年(1878)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
    66、光绪《常昭合志稿》,据清光绪二十年(1904)活字本影印,中国地方成集成江苏府县志(2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67、光绪《嘉定县,志》,据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
    68、光绪《平湖县志》,据光绪十二年(1886)刊本影印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189),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
    69、光绪《周庄镇志》,据清光绪八年(1882)元和陶氏仪一堂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5),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70、光绪《余姚县志》,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本影印,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500),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71、光绪《罗店镇志》,据清光绪十五年(1889)铅印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5),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72、光绪《梅里志》,据光绪二十三年(1897)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5),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73、光绪《重辑枫泾小志》,据清光绪十七年(1891)铅印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5),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74、民国《南汇县志》,据民国十八年刊本(1929)影印,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425),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75、民国《上海县续志》,据民国七年(1918)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4),上海书店,1991。
    76、民国《川沙县志》,据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7),上海书店,1991。
    77、民国《嘉定县续志》,据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8),上海书店,1991。
    78、民国《太仓州志》,据民国八年(1919)刊本影印,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176),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79、民国《镇洋县志》,据民国八年(1919)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19),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80、民国《吴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1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81、民国《宝山县续志》,据民国十年(1921)·二十年(1931)铅印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9),上海书店,1991。
    82、民国《平湖县续志》,据平湖市博物馆藏抄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20),上海书店,2000。
    83、民国《江湾里志》,据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84、民国《真如里志》,据上海图书馆藏稿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5),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85、民国《(宝山)月浦里志》,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5),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86、民国《钱门塘乡志》,据南京大学图书馆藏抄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5),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87、民国《南浔志》,据民国十一年(1922)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88、民国《江湾里志》,据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5),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89、民国《法华乡志》,据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1、包伟民: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849,知识出版社,1998。
    2、陈维稷主编: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科学出版社,1984.
    3、陈桦: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4、陈希育:中国帆船与海外贸易,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
    5、陈学文: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稻禾出版社,1991.
    6、陈学文: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群言出版社,1993.
    7、陈学文:中国封建晚期的商品经济,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
    8、陈学文:明清时期商业书及商人书之研究,洪叶文化公司,1997.
    9、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0、戴裔煊:明代嘉隆间的倭寇海盗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11、段本洛、张圻福:苏州手工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12、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商务印书馆,1934。
    13、傅崇兰: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4、范金民: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5、范金民主编:江南社会经济研究 明清卷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16、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17、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上海书店。1984.
    18、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人民出版社,1956.
    19、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56.
    20、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1989.
    21、顾家熊、聂宝璋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2、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华中师范人学出版社,1996.
    23、管宁:日本近代棉纺织业发展史——兼论日本近代资本主义起源问题,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24、广东历史学会编:明清广东社会经济形态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25、黄苇:上海开埠初期对外贸易研究(1843-186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26、韩大成:明代社会经济初探,人民出版社,1986.
    27、洪焕春:明清苏州农村经济资料,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28、洪焕春、罗斋主编: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史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29、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
    30、黄逸平:近代中国经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31、江苏省博物馆编: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32、孔经纬: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
    33、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4、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35、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
    36、刘大钧:吴兴农村经济,上海文瑞印书馆,1938.
    37、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8、刘俊文主编: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9、龙登高:中国传统市场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97.
    40、马湘泳、虞孝感:太湖地区乡村地理,科学出版社,1990.
    41、彭益泽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三联书店,1957.
    42、彭慕兰著,史建云译:大分流一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43、全汉异:中国经济史论丛,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
    44、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中华书局,1962.
    45、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棉布商业史料组编:上海市棉布商业,中华书局,1979.
    46、苏州历史博物馆编:明清苏州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47、唐文基:明代赋役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48、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49、唐力行: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一、二期,商务印书馆,2009.
    50、王振忠: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三联书店,1996.
    51、吴建华:明清江南人口社会史研究,群言出版社,2005。
    52、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人民出版社,1985.
    53、许檀: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54、徐新吾:鸦片战争前中国棉纺织手工业的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55、徐新吾: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56、徐新吾、黄汉民主编:上海近代工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57、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1289-1937):从棉纺织工业史看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 过程,科学出版社,1955。
    58、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
    59、杨正泰:明代驿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60、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949),中华书局,1962.
    61、叶显恩: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中华书局,1992.
    62、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
    63、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太湖地区农业史稿,农业出版社,1990.
    64、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65、张海英:明清江南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66、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67、郑昌淦:明清农村商品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68、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69、张仲礼,李荣昌:中美贸易与旧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70、中国近代经济史丛书编委员会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8),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71、(日)西嶋定生:中国经济史研究,农业出版社,1984。
    1、陈梅龙:试论近代浙江的棉花出口,史林,2005(4)。
    2、陈冬生:明代以来山东植棉业的发展,中国农史,1992(3)。
    3、陈惠雄:近代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多元分解,历史研究,1990(2)。
    4、陈陵江等:陕西古代植棉简史,农业考古,1991(1)。
    5、陈学文:明清时期江南的商品流通与水运业的发展,浙江学刊,1995(1)。
    6、陈忠平: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牙人与牙行,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2)。
    7、陈忠平:明清时期闽粤商人在江南市镇的活动,学术研究,1987(2)。
    8、陈忠平: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手工业的发展,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4)。
    9、陈忠平:刘河镇及其港口海运贸易的兴衰,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10、陈宝良:明代社会风俗的历史转向,中州学刊,2005(2)。
    11、程溯洛:中国种植棉花小史,历史教学,1954(1)。
    12、常青:近三百年陕西植棉业述略,中国农史,1987(2)。
    13、常建华:宗族与风俗:明代中后期社会变迁的缩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
    14、邓亦兵:清代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史学月刊,1999(3)。
    15、戴鞍钢: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再考察:以棉纺织业为中心,复旦学报,2001(5)。
    16、戴蕃瑨:中国棉之起源与推广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7。
    17、方行:清代前期江南的劳动力市场,2004(2)。
    18、方行:清代前期农民的家庭手工业,2005(1)。
    19、樊树志:苏松棉布业市镇的盛衰,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4)。
    20、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1、范金民:清代江南棉布字号探析,历史研究,2002(1)
    22、范金民:明清地域商人与江南市镇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4)。
    23、范金民:明清时期江南与福建广东的经济联系,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24、高王凌:棉业历史与清代农村经济结构,清史研究,1997(4)。
    25、杭宏秋:“吴地”植棉小考,中国农史,1987(3)。
    26、何泉达:明代松江地区棉产研究,中国史研究,1993(4)。
    27、侯杨方:明清上海地区棉花及棉布产量估计,中国史研究,1997(1)。
    28、金立成:试论沙船运输业的兴衰,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2(1)
    29、刘华明:近代上海地区农民家庭棉织业手工业的变迁(1840-1949),史学月刊,1994(3)。
    30、刘秀生:清代棉布市场的变迁与江南棉布生产的衰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2)。
    31、李伯重:明清江南与外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及其对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2)。
    32、李伏明:明清松江府棉布产量与市场销售问题新探,史学月刊,2006(10)
    33、李令福:明代山东棉花种植的发展与主要产区的变化,古今农业,2004(1)。
    34、林刚:长江三角洲近代经济三元结构的产生与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4)。
    35、刘秀生:清代棉布市场的变迁与江南棉布生产的衰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2)。
    36、刘咸,陈渭坤:中国植棉史考略,中国农史,1987(1)。
    37、刘森:晚清棉纺织业贸易与生产体系的转型的地域分布i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4)。
    38、卢农:论我国棉业史的几个问题,华中农业科学,1957(5)。
    39、卢惠民:河北植棉小史,农业考古,1982(2)。
    40、卢美松:福建植棉的历史,农业考古,1991(1)。
    41、梁淼泰:明代“九边”饷中的折银与粮草市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3)。
    42、龙登高:市场网张或企业组织:明清纺织业经营形式的制度选择,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4)。
    43、马湘泳:太湖地区棉业历史与棉业布局,古今农业,1988(1)。
    44、马万明:宋代以后太湖地区棉业兴盛的原因,中国农史,2002(2)。
    45、梅莉:历史时期湖北的植棉业,农业考古,1991(1)。
    46、孟彭兴: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市民社会生活的嬗变,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2)。
    47、牛亚贵:关于明中叶徭役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
    48、彭南生:晚清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6)。
    49、彭南生:论近代手工业与民族机器工业的互补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2)。
    50、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史学月刊,2001(1)。
    51、彭南生:传统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52、彭南生:半工业化:近代乡村手工业发展进程的一种描述,史学月刊,2003(7)。
    53、曲粹莆,常士晖:山西植棉史话,山西农业科学,1980(12)。
    54、邱建军,王建武:我国棉花生产的历史分析及发展战略,开发研究,1998(4)
    55、石生汉:明末以前棉及棉织品输入史迹,陕西农业科学,1985(2)。
    56、史宏达:南宋闽广地区的棉纺织生产,史学月刊,1958(5)。
    57、史建云:从棉纺织业看清前期江南小农经济的变化,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3)。
    58、唐文基:明代“金花银”和田赋货币化趋势,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
    59、田龄:清代江苏棉麻纺织业的地理分布,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3)。
    60、陶满德:试论中国棉花主产区形成的历史原因,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61、吴承明: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历史研究,1983(1)。
    62、伍国强:关于我国古代植棉业的发展和元、明时代植棉技术的研究,江西棉花,1987(1)。
    63、王卫平: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市场体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4)。
    64、王廷元:明清徽商与江南棉织业,安徽师大学报,1991(1)。
    65、王廷元:论明清时期江南棉织业的劳动收益及其经营形态,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2)。
    66、王社教:明代太湖流域的粮食生产与缺粮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3)。
    67、王缨:我国古代主要植棉业文献评介,华中农业科学,1956(4)。
    68、王缨:对我国植棉史分期的探讨,中国棉花,1980(4)。
    69、汪维真、牛建强: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风尚取向的更移,史学月刊,1990(5)。
    70、汪敬虞:从棉纺织品的贸易看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1)。
    71、吴承明:经济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1)。
    72、夏林根:论近代上海地区棉纺织手工业的变化,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3)。
    73、萧国亮:关于清前期松江府土布产量和商品量问题,清史研究通讯,1985(2)。
    74、辛欧元:上海沙船业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上海造船,2001(1)。
    75、许檀:明清时期的临清商业,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2)。
    76、许檀:明清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2)。
    77、许檀:清代前期的山海关与东北沿海港口,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4)。
    78、于新娟:甲午战前五十年中国棉织品进口贸易的整体态势,北方论丛,2006(2)。
    79、于绍杰:中国植棉史考证,中国农史,1993(2)。
    80、于绍杰:关于中国植棉最早地区的讨论,江西棉花,1992(2)。
    81、张谢:明清时期河北棉业述略,河北学刊,1982(1)。
    82、章楷:我国近代棉品种改良事业述评,古今农业,1988(2)
    83、章有义:海关报告中的近代中国农业生产力状况,中国农史,1991(1)。
    84、朱子彦: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文史哲,1994(5)。
    85、庄维民:近代山东棉花科学试验改良的发展及其影响,中国科技史料,1999(1)。
    86、张忠民:鸦片战争前上海地区棉、布产量估计,上海经济研究,1987(4)。
    87、张忠民:清代前期上海港发展演变新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3)。
    88、张海英:明清江南地区棉布市场分析,华东师大学报,1991(1)。
    89、张海英:明清江南地区与其他区域的经济交流及影响,社会科学,2003(10)。
    90、张海英:明清江南与华北地区的经济交流,历史教学问题,2003(2)。
    1、程洁:上海竹枝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4)。
    2、陆希刚:明清江南城镇,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3)。
    3、羌建:近代南通棉业发展研究(1895-1938),201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