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之民事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我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各种开发区及特色园区的兴建等直接导致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土地被大量征收。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财产,隐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屡屡发生于各地的因土地征收而引发的恶性事件更是将这项攸关民生与民权的核心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以往土地征收多由公法调整,然而由于立法本身存在内在冲突和漏洞,又加上观念、制度、操作等方面的问题,造成土地征收中公权侵害私权的情况时有发生,并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我国《物权法》第一次以民事法律的形式对土地征收加以规定,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于私权保护的要求,土地征收不再仅仅是公法领域的问题。土地征收涉及到征收行为性质、征收目的,被征收土地涉及的民事权利以及补偿救济等,这些核心问题无一不关系到民众之私权。本文从民事角度出发,注重私权保护,拟重新界定土地征收民事法律性质;严格明确公共利益内涵与适用原则;细化征收土地民事权利,加大权利保护范围;建立公平市场价格为标准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注重隐性损失的补偿,将补偿落实到具体个人;针对土地征收中权力的危险性,采取民事救济的方式加强对于私权利的救助。
In recent years, China's Land Imposition System has emerged as a field prone to disputes. Along with the economics fast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s speeding up, all localities invites investments in larger scale and various kinds of development zones and characteristic garden area are built, which lead to the result that demand for land increases greatly and that massive collective lands in countryside are levied. As a kind of important resource and property, land is a vast storehouse of economic value and social efficacy. Malignant incidents which frequently occurred in some land by land imposition push this problem to the highlights.
     Anciently the issues of Land Imposition all are settled by public law, yet the present land imposition legislation itself has some intrinsic conflicts and loopholes and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ideas, the system and the operation, which create the serious problems in land imposition and serious social consequences. The Land Imposition Issues firstly are prescribed by civil law from the issuing of Property Law of China',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demand of protection of private right in market economic, the Land Imposition has not been only a public law's problem. The Land Imposition is dynamic process, from its character, purpose, civil rights being protected in Land Imposition to compensation and relief , all the issues are concerning civil rights of citizen. The author takes the civil law's opinion, demonstrates the private rights, redefines the civil law's character of Land Imposition; changes legislation concept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public interest and principle of using in Property Law of China; refines the civil rights of levied land and enlarge the gamut of right protection; sets up the system of land imposition's compensation, take the fair market price as the norm, refines the compensation items, pay attention to recessive loss, pay the money to individual; takes the civil relief methods to prevent the danger of public power. The paper analysis and designs the issues all above to protect the individual's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引文
1 谢哲胜著:《财产法专题研究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7页。
    2 戴红兵:“中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研究”(武汉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第一节。
    3 陈华彬著:《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3页。.
    4 李珍贵:“美国土地征用制度”,载于《中国土地》,2001年第4期。
    5 丛颖:“土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研究”(内蒙古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第一节。
    6 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32页。
    7 黄河著:《房地产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页。
    8 郭洁:“土地征用若干民事法律问题研究”,载于《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8 王太高:“土地征收制度比较研究”,载于《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6期。
    10 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65页。
    11 江平著:《中国土地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95页。
    12 方江涛:“土地征收法律问题研究”(四川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第五节。
    13 李昌麟著:《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31页。
    14 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著:《法和经济学》,张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151页。
    15 龙翼飞等:“土地征收初论”,载于《法学家》,2000年第6期。
    16 郭洁著:《土地资源保护与民事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96页。
    17 Dukeminier&Krier 著:Property,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2页。
    18 李轩:“中、法土地征用制度比较研究”,载于《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2期。
    19 刘向民:《中美征收制度重要问题之比较》,《中国法学》,2007年第6期。
    20 谢在全著:《民法物权论》(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9页。
    21 方江涛:“土地征收法律问题研究”(四川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第五节。
    22 江平,米健著:《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4页。
    23 林旭霞著:《物权制度与效率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页。
    24[法]盂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25 法学教材编辑部编:《罗马法》,群众出版社,1994年版,第154-155页。
    26 费安玲:“不动产征收法律制约论”,载于《中美物权法的现状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6页。
    27 郭洁:“土地征用若干民事法律问题研究”,载于《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28 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卷,第48页。
    29 陈华彬著:“土地所有权理论发展之动向”,《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20页。
    30[法]莱翁·狄骥著:《宪法论》(第一卷),钱克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52页。
    31 林静:“论土地征收中的私权保护”(安徽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第二节。
    
    32 摘自人民日报,1950年6月30日。
    33 摘自人民日报,1982年5月14日。
    34 林静:“论土地征收中的私权保护”(安徽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第二节。
    35 郭洁著:《土地资源保护与民事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00页。
    36 郭洁著:《土地资源保护与民事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01页。
    37 王利明著:《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13页。
    38 胡建淼:“公共利益概念透析”,载于《法学》,2004年第4期。
    39 程锐雄著:《民法总则新论》,台湾三民书局,1982年版,第913页。
    40 李春成:“公共利益的建构评析”,载于《复旦学报》,2003年第3期。
    41 闫桂芳、杨晚香著:《财产征收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91页。
    42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15页。
    43[法]霍尔巴赫著:《自然的体系》,管士滨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59-260页。
    44 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上),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页。
    45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15页。
    46[英]边沁著:《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58页。
    47[英]哈耶克著:《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思想精粹》,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93页。
    48 陈新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上),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5页。
    49 胡建淼:“公共利益概念透析”,载于《法学》,2004年第4期。
    50 石磊:“土地征收三论”(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第二节。
    51[美]罗斯科·庞德著:《法理学》(第三卷),廖德宇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52[美]罗斯科·庞德著:《法理学》(第三卷),廖德宇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
    53 Llewellyn and Hoebel著:The Cheyenne Way,Norman 1 University of Oklahoma,1941年版,第274页。
    54 Jhering 著:Law As a Means to an End,transl.Ⅰ.Husik,1921年版,第348-359页。
    55[美]罗斯科·庞德著:《法理学》(第三卷),廖德字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8页。
    56[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89页。
    57 Blackstone著:Commentaries,Clarendon Press,1979年版,第129页。
    58 王轶:“论物权法的规范配置”,载于《中国法学》,2007年第6期。
    59 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72页。
    60 李轩:“中、法土地征用制度比较研究”,载于《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2期。
    61 张泰煌:“从美国法院判例看土地征收权”,载于《台湾地政》,1995年第107卷。
    62 谢哲胜著:《财产法专题研究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页。
    63 景志刚:“土地征收之公共利益研究”(郑州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第二节。
    64 黄祖辉、旺晖著:《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65 姜力琳:“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第二节。
    66 姜力琳:“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第二节。
    67 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上),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159页。
    68 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立法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91-192页。
    69 陈运来:“罗马法公共利益原则及其对我国民商立法的启示”,载于《岳麗法学评论》(第2卷),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5页。
    70 张千帆:“公共利益的构成”,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研讨会会议论文,2005年5月28日-29日,北京大学。
    71 王利明著:《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18页。
    72 杨福铭:“从公共利益观点探讨都市计划之民众参与”(台湾国立成功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第二节。
    73 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6页。
    74 林静:“论土地征收中的私权保护”(安徽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第四节。
    75 蔡定剑:“加强公民房产权法律保护刻不容缓”,载于《财经》,2003年第24期。
    76 周林彬著:《物权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77 Tom Bethell:“财产权、繁荣与千年教训”,载于《华尔街日报》,1999年12月27日。
    78 王为国著:《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79 任庆恩:“中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第四章第一节。
    80 彭真明,常健著:“论中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载于《时代法学》,2004年第1期。
    81 史尚宽著:《土地法原论》,正中书局印订,1954年版,第48页。
    82 郭洁著:《土地资源保护与民事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07页。
    83 Larenz Canaris著:Methodenlehre der Rechtswissenschaft,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年版。第191页。
    84 苏永钦著:《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元照出版社,2002年版,第378页。
    85 Wieacker,Das著:Sozialmodell der klassischen Privatrechtsgesetbucher Industriegesellschaft und Privtrechtsordnu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年版,第511页。
    86 蔡重信著:“拍卖抵押不动产与买卖不破租赁关系原则之商榷”,载于《土地事务月刊》,1972年第14期。
    87 Von Buren,Bruno著:Schweizerisches Obligationenrecht,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年版,第93页。
    88 苏永钦著:《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元照出版社,2002年版,第381页。
    89 Jauerning et al著:BGM-Komm,Pergamon Press,1994年版,第579页。
    90 我国香港和意大利等国家地区短期租赁采取物权化,被认定为物权保护。
    91 杨震,王歌雅:“继承权向所有权转化探究”,载于《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6期。
    92 孙宪忠著:《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08页。
    93 郭洁著:《土地资源保护与民事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11页。
    94 李累:“论法律对财产权的限制--兼论我国宪法财产权规范体系的缺陷及其克服”,载于《中国宪法学精萃》,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76页。
    95 郭洁著:《土地资源保护与民事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15页。
    96 吴行政:《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法律问月研究》,中国私法网,2005年12月10日。
    97 郭洁著:《土地资源保护与民事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16页。
    98 宋嘉革:“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和重构分析”,载于《沈阳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99 欧世建、蒋凤诚:“美国的土地征用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于《法制与社会》,2006年第10期。
    100 王兴运:“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载于《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
    101 刘媛媛:“集体土地征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第二节。
    102 Boston著:Chamber of Commerce,Boston Press,1910年版,第189页。
    103 John Neurohr著:Acres of Land,Boston Press,1979年版,第506页。
    104 易虹、邓辉:“土地所有权与建筑物所有权的冲突”,载于《中国律师》,1998年11期。
    105 冯玉军:“权力、权利和利益的博弈”,载于《中国法学》,2007年第6期。
    106 刘媛媛:“集体土地征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第二节。
    107 蔡红:“土地使用权收回与土地使用权抵押效力研究”,载于《当代法学》,2002年第8期。
    108 我国香港和意大利等国家地区短期租赁采取物权化,被认定为物权保护。
    109 冯玉军:“权力、权利和利益的博弈”,载于《中国法学》,2007年第6期。
    110 笔者认为开发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其对于普通公民的影响甚至远大于政府,由此对于开发商的处理更为关键。
    [1]谢哲胜.财产法专题研究(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华彬.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4]黄河.房地产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5]王名扬.法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
    [6]江平.中国土地立法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7]李昌麟.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8]郭洁.土地资源保护与民事立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9]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0]江平,米健.罗马法基础.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
    [11]林旭霞.物权制度与效率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12]法学教材编辑部.罗马法.北京:群众出版社,1994.
    [13]费安玲.不动产征收法律制约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4]徐惟诚.不列颠百科全书(15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15]陈华彬.土地所有权理论发展之动向.民商法论丛.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16]王利明.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7]闫桂芳、杨晚香.财产征收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18]张文显.法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9]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上).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0]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下).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1]黄祖辉、旺晖.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2]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立法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3]陈运来.罗马法公共利益原则及其对我国民商立法的启示,岳麗法学评论(第2卷).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24]周林彬.物权法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5]王为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26]史尚宽.土地法原论.台北:正中书局,1954.
    [27]苏永钦.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台北:元照出版社,2002.
    [28]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9]李累.论法律对财产权的限制--兼论我国宪法财产权规范体系的缺陷及其克服,中国宪法学精萃.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0]程锐雄.《民法总则新论》,台北:台湾三民书局,1982.
    [3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2][法]莱翁·狄骥.宪法论(第一卷).钱克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33][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管士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4][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5][英]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思想精粹.冯克利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36][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三卷).廖德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7][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8][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9]戴红兵.中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2004.
    [40]李珍贵.美国土地征用制度.中国土地.2001,04:45-46.
    [41]郭洁.土地征用若干民事法律问题研究.法学研究.2001,02:59-64.
    [42]王太高.土地征收制度比较研究.比较法研究.2004,06:16-30.
    [43]龙翼飞.土地征收初论.法学家.2000,06:21-26.
    [44]李轩.中、法土地征用制度比较研究.行政法学研究.1999,02:30-36.
    [45]刘向民.中美征收制度重要问题之比较.中国法学.2007,06:33-48.
    [46]胡建淼.公共利益概念透析.法学.2004,10:1-6.
    [47]李春成.公共利益的建构评析.复旦学报.2003,01:43-48.
    [48]王轶.论物权法的规范配置.中国法学.2007,06:110-125.
    [49]蔡定剑.加强公民房产权法律保护刻不容缓.财经.2003,24:40-42.
    [50]蔡重信.拍卖抵押不动产与买卖不破租赁关系原则之商榷.土地事务月刊.1972,14:5-7.
    [51]彭真明,常健.论中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时代法学.2004,01:86-101.
    [52]杨震,王歌雅.继承权向所有权转化探究.学习与探索.2002,06:42-45.
    [53]宋嘉革.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和重构分析.沈阳大学学报.2007,01:2-6.
    [54]方江涛.土地征收法律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四川大学,2007.
    [55]林静.论土地征收中的私权保护:(硕士学位论文).合肥:安徽大学,2007.
    [56]人民日报.1950年6月30日,1982年5月14日.
    [57]石磊.土地征收三论:(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5.
    [58]景志刚.土地征收之公共利益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郑州:郑州大学,2007.
    [59]姜力琳.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60]张千帆.公共利益的构成,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研讨会会议论文,2005年5月28日-29日,北京大学.
    [61]杨福铭.从公共利益观点探讨都市计划之民众参与:(硕士学位论文).台南:台湾国立成功大学,2003.
    [62]任庆恩.中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3.
    [63]吴行政.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法律问题研究,中国私法网,2005年12月10日.
    [64]欧世建、蒋凤诚.美国的土地征用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法制与社会.2006,10:104.
    [65]王兴运.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中国法学.2005,03:137-145.
    [66]刘媛媛.集体土地征用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3.
    [67]易虹、邓辉.土地所有权与建筑物所有权的冲突.中国律师.1998,11:64-65.
    [68]冯玉军.权力、权利和利益的博弈.中国法学.2007,06:39-59.
    [69]蔡红.土地使用权收回与土地使用权抵押效力研究.当代法学.2002,08:57-60.
    [70]张泰煌.从美国法院判例看土地征收权.台湾地政1995,107:37-41.
    [71]丛颖.土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6.
    [72]Dukeminier&Krier.Property,中信出版社,2003:1102.
    [73]Llewellyn and Hoebel.The Cheyenne Way,Norman 1 University of Oklahoma 1954:274.
    [74]Jhering.Law As a Means to an End,transl.I.Husik(NewYork 1942) pp348-359.
    [75]Tom Bethell.Property and Prosperity Through the Ages ST.MARTIN'S PRESS,1998.
    [76]Von Buren,Bruno.Schweizerisches Obligationenrecht,THEO GUHL.1 Third Edition.Zurich:Polygraphischer Verlag A.-G,1944.Pp.832.
    [77]South Hill.Chamber of Commerce.Boston Press U.S,1910:189.
    [78]Conklin Cemetery.Acres of Land。Connie McKinney Press.U.S 1979:441.
    [79]Wieacker.Wieacker,Das Sozialmodell der klassischen Privatrechtsgesetzbiicher und die Entwicklung der nodernen Gesellschaft,in ders Industr.1953:22.
    [80] Larenz, Karl , Canaris Claus-Wilhelm. Methodenlehre der Rechtswissenschaft, Berlin, Springer, 3A, 1995.
    
    [81] Jauerning et al. BGM-Komm, 7A, 1994, 579, Ann. 1.
    
    [82] Jeremy, Bentham.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and Legisl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83] 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Chapter 2, Section 17.
    
    [84] M. Farrand ed. Records of the Federal Convention, 1787, 302,1934.
    
    [85] Lawrence E. Blume, Daniel L. Rubinfeld & Perry Shapiro. The Taking of Land When Should Compensation Be Paid? 99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71,1984.
    
    [86] Louis Kaplow.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Legal Transitions, 99 Harvard Law Review 509,1986.
    
    [87] Frank Michelman. Property, Utility and Fairness: Comments on the Ethical Foundations of "Just Compensation " Law, 80 Harvard Law Review 1165 ,1967.
    
    [88] Bruce A. Ackerman. Private Property and the Constitution, 1977.
    
    [89] First English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v. County of Los Angeles, 107 S. Ct. 2378,1987.
    
    [90] State of New Jersey v. Caoili, 621 A. 2d 546,N. J, 1993.
    
    [91] Richard A. Posner.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62-63,5th ed, 199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