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受贿罪的构成特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受贿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本文就受贿罪的犯罪构成,即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分别加以论述,以确定受贿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
     受贿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包括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委派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笔者对以上几种主体的范围一一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并且针对此,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几个问题。第一:国家工作人员的家属能否独立构成受贿罪?笔者认为,国家工作人员的家属不能独立构成受贿罪,可以构成受贿罪的共犯,并详细的分析了其构成受贿罪的几种情况。第二:离、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可以成为受贿罪的主体?笔者认为,如果离、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行为跨越了离、退休前与离、退休后的时空,作为一个犯罪的不同行为阶段来看,离、退休后的行为是离、退休前行为的继续,应当认定为受贿罪;若其与现任国家工作人员相勾结,利用现任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收受财物后与现任国家工作人员分赃的应以受贿罪的共犯论。
     受贿罪的客体特征,理论界有较大的分歧。笔者认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索取贿赂,是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是同国家对公务人员清正廉洁的基本要求相背离的。因此,对职务行为廉洁性的侵犯,是受贿罪客体的本质特征。在学术界,有学者把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国家经济管理的正常活动以及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作为受贿罪侵害的客体,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实际上是把受贿罪的危害与受贿罪的客体混为一谈,没有正确把握受贿罪的犯罪本质。
     受贿罪的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即明知自己是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索取、收受贿赂,而故意实施。受贿人的主观故意是其主观方面的核心所在,反映了犯罪人主观恶性的大小,是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受贿罪主观故意的内容,根据其心态形式可以概括为直接故意,受贿罪主观上的直接故意在学术界基本上能够达成共识。笔者还论述了受贿罪的目的和动机,并分析了两者的关系。
     受贿罪的客观方面,包括受贿的行为条件、行为方式、行为对象和行为的结果。从文字规定来看,受贿罪的行为条件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其含义包括利用职权或者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职权”是本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力。“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
    
    是指虽然不是直接利用职权,但利用了本人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在把握受贿
    罪的行为条件时,要正确掌握“职务”的内在的规定性,即合法性、现实性、直接性。
    受贿罪的行为方式为有作为构成,即行为人通过索取、收受、接受违反国家规定的回扣、
    手续费,以及斡旋收受等方式获取他人的贿赂。具体包括:第一,索取他人财物。第二,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
    人财物,必须同时具备“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条件,而不论所谋利益是否正当或者是否
    实现;第三,收受回扣和手续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和立法的精神,国家工作人员在
    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即构成受
    贿罪。这一客观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强调是否利用职务之便,二是不考虑是
    否为他人谋取利益。实践中应根据刑法的这一规定,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往来中的受贿
    行为。受贿罪的行为对象是财物即贿赂,关于贿赂的内涵和外延,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
    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第一,利益说,此说主张把凡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一切
    有形的或无形的利益,都看作是贿赂的标的物。第二,特质利益说,这种学说对贿赂的
    具体表述不尽一致,笔者认为,“贿赂”一词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只能理解为财物,而财
    物,除包括金钱、货物、物品之外,还应该包括其他物质性利益。通过对这两种学说的
    比较分析,笔者得出了受贿罪的范围应当包括动产与不动产、有形财产与无形财产的结
    沦,并对这一结论做了详细的阐述。
     研究受贿罪的犯罪构成,笔者认为还应当把握几个问题,其一,为他人谋取利益应
    如何认定?其二,受贿罪与一般受贿行为如何区分?其三,利益、不正当利益应如何把
    握?这几个问题都是受贿罪在司法认定中经常需要考虑到的难点,笔者仅就自己的知识
    范围和研究水平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以期商榷。
Through a systematic analysis, the paper elaborates relevant theories on crime of accepting bribes and some frequently-occorring difficult problems in judicial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
    The first part is related to the features of the subject of the crime of accepting bribes.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 of Article 93 of the criminal law, a state functionary who may be determined as a suspect for bribe acceptance must comply with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One is whether the family dependent of a state functionary is likely to commit the crime of accepting bribe. Anther is whether the retired state personnel are likely to commit the crime of accepting bribes.
    The section two deals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object of the crime of accepting bribes. The paper upholds that by talking advantages of the duty and accepting and asking for bribes, the state personnel conduct acts of corruption and abuse power for personal gain, which is against the basic demand of the state for the civil servant's integrity and uprightness.
    The section three is subjective features of the crime of accepting bribes. The crime of accepting bribes's subjective features is directive aforethought, that accepts in many studiers.
    The fourth section talk about the objective features of the crime of accepting bribes. Regarding the definition of bribery ,there are also quite different idea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in the light of China's existing condition ,the range of bribery should be restricted to properties and material benefits .rather than pure occasional acquisition ,or the satisfaction of spiritual desire and the need for physical pleasure ,which in the theory conforms to the nature of the crime of bribery and China's present situation as well .what's more ,such a definition leaves no space for irresolvable headaches both in legislation and injustice.
    The last part point out some questions of the crime of accepting bribes in factionary. Writer just use own knowledge to answer those questions ,and waiting for talking about.
引文
1、高铭暄:《中国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陈浴厚著:《论受贿罪的认定》,《河南法学》1986年第二期
    3、陈明华主编:《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陈泽宪主编:《刑法疏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陈正云主编:《中国刑法通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6、陈正云、钱舫著:《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经济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7、高铭暄主编:《新编中国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高铭暄主编:《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9、侯国坛:《新刑法疑难问题解析》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0、姜代境著:《关于贿赂罪几个问题的探讨》,载《法学研究》1985年第5期
    11、敬大力等著:《如何认定不正当利益》,载《检察日报》199年3月29日
    12、李丹、陈锡镇著《国家工作人员与其家属共同受贿如何处理》,在《法官季刊》1987年第二期
    13、刘仁山主编:《刑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14、齐文远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5、孙谦主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出版
    16、王发强著:《刑法是否取消了内外勾结的受贿罪的共犯》,载《人民法院报》1998年8月
    17、肖介清《受贿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18、刘光礼、张泗汉:《贪污贿赂罪的认定与处理》,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
    19、陈兴良:《共同犯罪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0、马克昌:《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肖扬:《贿赂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22、郑广宇:《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最安定罪证据解析》,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23、鲜铁可:《受贿罪定罪量刑案例评析》,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1月
    24、刘亚丽:《对受贿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探讨》,载《中国刑士杂志》2000年第5期
    
    
    25、刘生荣,但伟著《腐败七罪刑法精要》,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26、车承军:《职务犯罪控制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7、赵秉志:《贪污贿赂及相关犯罪认定处理》,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28、会马东:《应设立“性贿赂”》,载《刑事法学》2001年第4期
    29、马克昌:《共同犯罪与身份》,载《法学研究》1986年第5期
    30、赵秉志、徐成磊:《贿赂罪共同犯罪问题研究》,载《刑事法学》2002年第2期
    31、吴亚娥:《论贪污受贿罪》,载《安康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
    32、陈兴良主编::《法治的界面》,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
    33、陈正云主编:《贪污贿赂犯罪认定与侦查实务》,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出版
    34、李文燕主编:《贪污贿赂犯罪证据调查与运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5、王云海著:《美国的贿赂罪》,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6、梁国庆主编:《国际反贪污贿赂理论与司法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出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