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民事责任在诉讼中的确定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各类知识产权中,专利权基于其包容的技术因素,社会和经济价值最为突出。专利价值凸现的同时,专利纠纷也大量增加,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有效解决专利纠纷,打击专利侵权行为,保护专利权人利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专利纠纷既可以通过诉讼方式,也可以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诉讼方式作为保障权利人的最后屏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专利诉讼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专利侵权民事诉讼与一般的民事诉讼不同,它既涉及到法律问题,又涉及到技术问题,因而案件的处理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正确处理专利侵权诉讼案件,维护专利权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成为专利保护中的重要问题。我国《专利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对诉讼管辖、当事人确认、举证责任承担、侵权认定、损害赔偿等方面均有专门规定,在现实中已经产生重要作用,但在程序设计和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文以专利侵权民事责任在诉讼中确定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以比较法的视野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了理论阐述与建立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本文首先论述了专利权、专利侵权的认定和救济等基本问题,将诉讼中确定专利侵权民事责任的特点归纳为客体广泛性、司法干预性、法官主导性、程序保障性和证据严谨性五大方面。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专利侵权诉讼中各类主体的确认和权义;专利侵权判定原则的选择和举证责任的承担;研究了专利侵权民事损害赔偿的原则、范围、数额的确定和适用条件。本文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和惩罚性赔偿金方面的研究,突破了原有的理论限制,对促进我国专利侵权责任制度的完善,充分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运用价值;所采用的模型分析方法对法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针对我国专利侵权民事责任确定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保证我国专利侵权责任制度有效运行的对策建议:在立法上,要提高定额赔偿的立法层次,加大赔偿基数,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增加精神损害赔偿,保障对专利权人的赔偿最大化:确定惩罚性赔偿金,对专利侵权行为予以打击:对侵权判定原则、损害赔偿原则适用的条件和顺序进行细化,实现判定的公正性;完善技术鉴定和评估制度,保证判定的准确性。在执法上,应端正执法思想,防止利益驱动;转变执法观念,避免长官意志,实现公平执法。
In various typ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 rights are the most prominent social and economic value on its inclusive technical factors. Along with highlights of the franchise value raise a lot of patent disputes, how to handle the contradiction have becom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at we are facing. Patent disputes not only can be resolved through litigation, but also through non-litigation. Litigation as a means to protect human rights and the final barrier still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specific actions, it h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s as well.
    By comparing the patent right infringement civil procedure with the general civil procedure, it both involves to the legal matter and involves to the technical question, thus case processing has a stronger specialization. The correct processing patent right infringement lawsuit case, maintaining the patentee and the formidable sponsor's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becomes in the patent protection the important topic. There have some special regulations about the lawsuit jurisdiction the litigant determining, presenting evidence the responsibility, stopping infringement, damage compensation in our country "Patent Law" and the correlation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but still had some flaws in the programming and the judicial practice, waited for further consummate.
    The research on determining the patent litigation in the tort liability issues takes the system viewpoint as the instruction, carries on the contrast analysis by the comparison test field of vision, uses the theory to elaborate and the establishment mathematical model unified the way conducting the research. The article elaborated the patent, patent right infringement recognizing with the relief firstly, specially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patent right infringement civil liability in the lawsuit which have five major characteristics: the wide object, the judicial intervention, the judge's leadership, the procedure safeguard and the strict evidence. In this foundation, it systematic analysis each kind of main body confirmation and power righteousness in patent infringement lawsuit; the patent infringement determination principle's choice ,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esenting evidence; this article has studied the patent infringement civil damage compensate principle, the scope, the amount determination
引文
① 《专利法》第57条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这是法律对专利侵权纠纷的救济和解决途径进行的规定。
    ② 在美国为替代性纠纷解决办法。
    ① 参见《词源》,延边出版社,2005年版,P1391。
    ② 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M].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P1。
    ③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M].三民书局、台大法学院福利社,1998年第1版,P66。
    ① 胡良荣、魏志祥.海峡两岸专利侵权补救的比较研究[J].当代法学,2003(3),P110-111。
    ① 《专利法》第58条和第59条规定的假冒专利行为侵权的客体实质就是一种标记权。
    ① [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王来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版,P18。转引自:洪浩.论专利侵权纠纷处理中程序保障[J].法学,2006(2),P158。
    ① 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新专利法详解[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版,P32。
    ② 胡开忠.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271。
    ③ 黄晖译《法国知识产权法典》L.611-7条,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P81。转引咎谭启平.专利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P49.
    ① 戴建志、陈旭.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P49。
    ① 张耕.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4版,P137。
    ② [美]Jay Dratler,Jr著:《知识产权许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P774-775。转引自张耕.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版,P139。
    ③ 参见中国法院网 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search_res_1.php 侵犯水井坊洒瓶专利—成都—酒业公司被判贴偿两百余万。作肯:王鑫、陈知 发布时间:2006 11-04 11:02:10
    ④ 张耕.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4版,P140。
    ① 由于诉讼参与人的内涵和外延都很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4款规定:诉讼参与人不仅包括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员,还包括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因此,作者采取了‘专利侵权诉讼中的其他主体”来代替,不包含当事人(即原告和被告)。
    ①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编著:《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法(2001)法释字第21号司法解释》。参见:http:www.chinaiprlaw.com/fgrt/fgrt99.htm
    ① 陈刚.证明责任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P228-241。
    ① 参见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search_res_1.php 不能仅凭个别技术特征相同就认定被控产品侵权——湖北高院判决程立志诉黄鹤集团华中商城等专利侵权案。作者:高鄂 发布时间:2006-01-12 14:06:19
    ① 戴建志、陈旭.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P36。
    ② 参见中国法院网 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search_res_1.php 专利申请少写“模型”俩字 宝马公司落败玩具汽车之争。作者:郭京霞 发布时间:2006-07-25 16:16:42
    ① 中岛敏.中国专利法中的新问题,选自唐广良主编的知识产权研究第15卷,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P154-158。
    ② 谭启平、专利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P202。
    ① 中岛敏.中国专利法中的新问题,选自唐广良主编的知识产权研究第15卷.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P158。
    ② 张军、卫聪玲、马莜莉.知识产权领域侵权行为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P155。
    ① 黄勤南.新编知识产权法教程[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P107。
    ② 郑成思.知识产权论[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P271。
    ③ 吴汉东.知识产权保护论[J].法学研究,2000(1)。
    ① 朱宏雁.浅析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赔偿[J].天津科技2006(1)。
    ② 王利明.赔偿性赔偿研究[J].法学,2000(4);王卫国.中国消费者保护法上的欺诈行为与消费者保护[J].法学,1998(3):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1997(5):等等。
    ③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于2001年6月《在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会议上的讲话》。转引自吴登楼.《从TRIPs的要求看我国知识产权定额赔偿制度的完善》,选自唐广良主编的知识产权研究.第15卷,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P165。
    ④ See Cooter. Robert D, Economic Analysis of Punitive Damages, Southern Californialan Review, 1956, Pp79-101.
    ① 吴登偻.从Trips的要求谈我国知识产权定额赔偿制度的完善.选自唐广良主编的知识产权研究第15卷,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P166-167。
    ① 杨立新、薛东方、穆沁.精神损害贴偿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P77-81。
    ① [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P39。
    ② See Cooter, Robert D, Economic Analysis of Punitive Damages, Pp 82-89; Pp 99-100.
    ① 张军、卫聪玲.知识产权领域侵权行为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P196。
    [1] 张耕.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 程永顺.专利侵权判定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 郑成思.知识产权保护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5。
    [4] 郑成恩.知识产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5]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6]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 张文德.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答[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8] 国家知识产权局法条司.专利法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9] (美)F.M.谢勒著;姚贤涛,王倩译.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原动力[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10] 北京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知识产权诉讼研究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11] 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12] 谭启平.专利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3] 陈刚.证明责任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4] 史际春.香港知识产权法[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1997。
    [15] 张军、卫聪玲.知识产权领域侵权行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6] 戴建志、陈旭.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7] 刘士国.现代侵权损害赔偿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18] 尹新天.专利权的保护[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19] (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0] 杨立新、薛东方、穆沁.精神损害赔偿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1] 唐广良.知识产权研究(第15卷)[M].北京:方正出版社,2004。
    [22] 黄勤南.新编知识产权法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23]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侵权行为编和继承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4]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5] 王利明.侵权行为规则原则研究[M].北京: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修订二版。
    [26] 文希凯、陈仲华.专利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7] Cooter. Robert D, Economic Analysis of Punitive Damages, Southern Californialan Review, 1956, PP79-101.
    [28] Fromberg, Inc., Appellant, v. JackW. Thornhill et a.1, Appellees, 315 F. 2d 407, 137 USPQ 84 (1963).
    [29] GilesS. Rich, Infringement Under Section 271 of the Patent Act of 1952, 14 Fed. Cir. B. J. 117 2004/2005,
    [30] Ervin J. Basinsk, i Some Comments on Contributory and Induced Patent Infringement; Im-plications for Software Developers, 81 J. Pat. & Trademark Of. f Socy'777, October1999.
    [31] 王利明.赔偿性赔偿研究[J].法学,2000(04)。
    [32] 吴汉东.知识产权保护论[J].法学研究,2000(01)。
    [33] 王卫国.中国消费者保护法上的欺诈行为与消费者保护[J].法学,1998(03)。
    [34] 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1997(05)。
    [35] 邓宏光.我国专利间接侵权之制度选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04) 总第176期。
    [36] 冯晓青.浅析专利侵权诉讼中损失赔偿额的确定[J].知识产权,1997(04)。
    [37] 张勇,顾明华.美国专利侵权的认定与救济规则解读[J].情报科学,2005(06)。
    [38] 朱宏雁.浅析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赔偿[J].天津科技2006(01)。
    [39] 张辉.从国防专利诉讼谈公开原则对确定专利权保护期限的作用[J].人民司法,1998(01)。
    [40] 温旭.自由公知技术抗辩在专利诉讼中的应用[J].知识产权,1997(01)。
    [41] 杨志敏.关于“公知技术抗辩”若干问题的研究——从中、德、日三国判例与学说的对比角度[J].比较法研究,2003(02)。
    [42] 赵梅生.关于专利侵权救济的国际比较分析[J].电子知识产权,2004(11)。
    [43] 戴颖杰.浅谈专利侵权诉讼中等同原则的适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44] 孙南申.专利侵权判定之法律分析[J].法律适用,2003(10)。
    [45] 卢山.论方法专利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J].电子知识产权,2005(02)。
    [46] 魏玮.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的适用与利益平衡[J].法律适用,2005(03)。
    [46] Stephen C. Glazier, Patent due diligence: five case studies.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ct. 1998:16
    [47] October 6, 2001. Richard Gilbert. Economics, Law, and History of Patent Pools and Cross-Licensing Agreements
    [48] March 2001. Barbara T. Sicalides & Kathleen A. Mullen. The Plane Lands on Patent Pooling.
    [49] Richard, Ekenger(2OO3), The Rationale for Patent Pools and their Effect on Competition [D], Faculty of Law University of Lund
    [50] Terry Cohen. Alen S. gutterman, Trade Secrets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Pp15-16
    [51] 周胜生.试论专利侵权认定中的特殊原则及其抗辩事由[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政法大学,2004。
    [52] 李伟.论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的适用[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西南政法大学,2005。
    [53] 鲁灿.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华东政法学院,2004。
    [54] 张金强.论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责任[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吉林大学,2006。
    [55] 张妍.专利侵权民事诉讼中几个问题的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政法大学,20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