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抗辩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专利制度的设立是以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为天才之火添加利益的燃料”,这使专利权的激励机制得以充分展现。但专利制度的归宿却是社会的整体利益。因此,在保护专利权人个体利益的同时,应当建立配套的调节与约束机制,以实现专利权人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与平衡。我国在建立专利制度的初期,较多地强调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是必要的,这有助于鼓励创新,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专利制度的建设已颇具规模,对专利权保护的整体水平已达到一定高度,这时,强调对社会整体利益的保护就显得非常必要。
     本文试图从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目的出发,站在被控侵权人的角度(包括从公众的角度)来讨论与专利侵权抗辩有关的法律问题。分析我国当前专利侵权与抗辩体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及立法建议。
     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对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及认定进行深入剖析,为分析专利侵权抗辩事由做充分准备。本章共分四节:第一节阐明专利权的概念、特征以及专利法的性质;第二节论述专利侵权行为及其责任构成要件,并阐明其区别于一般侵权行为的特征;第三节论述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阐明如何根据权利要求确定专利保护范围,如何适用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多余指定原则来认定专利侵权是否成立,并对实施从属专利是否构成侵权进行了分析;第四节讨论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认定问题。
     第二章,结合国内外立法以及各种观点、学说详细分析专利侵权的抗辩事由。本章共分六节:第一节专利无效抗辩分析。首先阐明专利权无效抗辩的法律依据和立法宗旨,然后讨论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最后分析现行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节讨论不认为侵权的法定事由。结合《专利法》第63条,对几种不认为侵权的法定事由进行法理探讨与适用分析;第三节时效抗辩分析。介绍专利诉讼时效抗辩适用的一般原则,并阐明超过二年诉讼时效的专利侵权行为如何认定;第四节公知技术抗辩分析。阐明公知技术抗辩的概念、意义、适用范围以及具体适用;第五节禁止反悔原则抗辩。分析禁止反悔原则的概念、意义、适用范围以及具体适用;第六节合同抗辩分析。结合相关司法解释与民法原理对合同抗辩的可行性加以分析。
     第三章,分析我国目前在专利侵权抗辩问题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几点立法与司法建议。包括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防止专利权人权利滥用;建立专利侵权诉讼案件中专利无效判定的司法审查权;加深对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理解,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范的制定与修改。
The patent system is initially established for the purpose of protecting the patentee's interest.“The patent system added the fuel of interest to the fire of genius”, which makes the stimulation mechanism of the patent right be fully represented. But the aim of the patent system is to protect the public interest of the society. So, while protecting the patentee's individual interest, the related regulation and restric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set up so as to realize the equilibrium and coordination of individual interest and public interest.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setting up our country patent system, it is essential to put more emphasis on protecting the patentee interest, which will be facilitated in encouraging innovation. But by the more than twenty years’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patent system has already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the integral level of the patent right protection has already reached the certain height. At this moment, it seems very essential to emphasize on protecting the public interest of the socie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law issues related to patent infringement, for the purpose of the wholly social interest, and from the accused infringer’s perspective (including from the public’s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stem of patent infringement and defense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legislative suggest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divides into three chapters as follows:
     Chapter one deeply examines the composing elements and definition of patent infringement so as to make the adequate preparation for analyzing the reasons for the defense to patent infringement. In this chapter, there are four sections: Section one expound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patent right, and the property of patent law; Section two describes the composing elements of patent infringement, and expounds its characteristic distinguishing from the general tort; Section three describes the definition of infringement of invention patent and utility model patent, expounds how to confirm the scope of patent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the patent claim and how to apply the full coverage, equivalence and redundant appointment principle to determine the establishment of patent infringement and analyze whether to perform the dependent patent constitutes the patent infringement; Section four discusses the question how to define the infringement of design patent.
     Chapter Two analyzes the contents of the defense to patent infringement,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egislation, various views and theories. In this chapter, there are six sections: Section one, defense analysis of patent invalidity, expounds the legislative basis, the legislative aim, the reason why the patent is invalid, and the problem in the trial at present; Section two discusses the statutory criteria not regarded as patent infringement. Combining with the Article 63 of“Patent Law ", I carry on the jurisprudential discussion and application analysis for such issues. Section three, defense analysis of time limitation on damages, introduces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time limitation defense applied in the patent litigation, and expounds how to define the patent infringement beyond the two years’time limitation; Section four expounds the concept, significance, applicable scope and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the free common knowledge defense; Section five discusses the concept , significance , applicable scope and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the estoppel defense; Section six, contract defense analysis,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contract defense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civil law principle.
     Chapter three analyzes the defect that exists on the defense to patent infringement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nd proposes som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suggestion, including formulating, perfecting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 and preventing from patentee's right abuse; setting up judicial review power for patent invalidity decision in the lawsuit of patent infringe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and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enactment and amend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引文
1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第 141 页。
    2 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 年第 2 版,第 9-19 页 。
    3 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1998 年第 1 版,第 4 页。
    4 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3 年第 1 版,第 136 页。
    5《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在前言中明确:“……知识产权为私权。”
    6 [澳]Peter Drahos,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rtmouth Press,1996, Page 41.
    7 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1 版,第 14 页。
    
    8 王利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年第 1 版,第 12 页 。
    9 同上注 8,第 160-162 页。
    10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第 259 页。
    11 王利明、杨立新著:《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6 年第 1 版,第 27 页。
    12 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 年第 1 版,第 274 页 。
    13 见 TRIPS 中文本,郑成思译本,载《知识产权研究》第七卷,方正出版社, 1998 年版。
    14 陈洁、赵倩编著:《WTO 与知识产权法律实务》,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年第 1 版,第 274 页 。
    15 李明德:“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希尔顿化学公司案评述”,载《外国法译评》,1999 年第 2 期 , 第 64 页。
    16 刘春茂主编:《中国民法学—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 1 版,第 502 页 。
    17 程永顺、罗李华著:《专利侵权判定—中美法条与案例比较研究》,专利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第 107 页。
    18 程永顺、罗李华著:《专利侵权判定—中美法条与案例比较研究》,专利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第 121 页。
    19 1853 年 Winans v. Denmead 一案被认为是等同原则的肇始。此后,经 Graver Tank v. Linde Air ProducAs Co.案,Hillnn Davis Cheanical Co. v.Wamer-Jenkinson 案,Pennwalt Corp. v. Durand- Wavland 案,以及 Inc. , Corning Glass Works v. Sumitomo Electric USA, Inc.案的不断发展,终于形成日前较为成熟的判断专利侵权的原则。1997 年美国最高法院对 Hilton 案的判决可以被看作是对等同原则百年历史的总结;而 2000 年美国联邦巡回诉法院对 Festo 案的判决又为等同原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转引自,曲三强:《专利侵权归责的等同原则研究》,载《现代财经》,2002 年第 9 期,第 3 页。
    20 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研究·第 8 卷》,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 年版,第 319 页。
    21《若干规定》第 17 条: 专利法第 56 条第 1 款所称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是指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明确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所确定的范围为准,也包括与该必要技术特征相等同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 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22 张辉:《等同判定易混淆的几个问题》,载《专利侵权判定实务》,程永顺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第 1 版,第 90 页。
    23 [美]阿列克斯·夏妥夫著:《1998 年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专利案件年鉴》,顾柏棣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 年版,第 225-228 页。
    24 张乃根主编:《美国专利法判例选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年第 1 版,第 204 页 。
    25 程永顺、罗李华著:《专利侵权判定—中美法条与案例比较研究》,专利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第 185 页。
    26 同上注 25,第 186 页
    27 陈旭主编:《法官论知识产权》,法律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 第 148 页。
    28 陈旭主编:《法官论知识产权》,法律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第 147 页。
    29 程永顺、罗李华著:《专利侵权判定—中美法条与案例比较研究》,专利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 第 183 页。
    30 程永顺、罗李华著:《专利侵权判定—中美法条与案例比较研究》,专利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第 200 页。
    31 尹新天著:《专利权的保护》,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 年第 1 版,第 340 页。
    32 管建军:《论等同原则》,载《知识产权》,1997 年第 4 期, 第 6 页。
    33 崔川斌:《专利技术的等同比较》,载《北大知识产权评论(第一卷)》,郑胜利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第 35 页。
    34 程永顺、罗李华著:《专利侵权判定——中美法条与案例比较研究》,专利文献出版,1998 年第 1 版, 第 262-263 页。
    35《日本专利法》,杜颖、易继明译,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1 版,第 15-16 页,第 34 页。
    36 尹新天著:《专利权的保护》,专利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第 121-122 页。
    37 尹新天、姜丹明:《关于专利法第二十三条的修改》,载《知识产权》,2001 年第 3 期。
    38《外观设计侵权中的几个法律问题》, http://www.cpiu.cn/big/news/20051012/2539.htm, (访问日期:2006.3.10)。
    
    39《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京高法发[2001]229 号, 62-72 条。
    40 李国光主编:《知识产权诉讼》,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第 450 页。
    41 李国光主编:《知识产权诉讼》,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第 453 页。
    42 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主编:《专利代理概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年第 1 版,第 375 页。
    43 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主编:《新专利法详解》,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版,第 258 页。
    44 国家知识产权局法条司主编:《新专利法详解》,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版,第 273 页。
    45 白光清:《专利侵权抗辩研究》,载《专利法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年第 1 版,第 35 页。
    46 陈子龙:《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司法裁量》,载《知识产权文丛》第二卷,郑成思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412 页 。
    47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修订版,第 236 页。
    48 郑成思著:《版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 1 版,第 286 页。
    49 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 年第 3 版,第 346 页。
    50 李永明著:《知识产权法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年第 1 版,第 338 页。
    51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Wegner 所下定义:“平行进口是指一国未被授权的进口商从外国的知识产权所有者手中购得商品并未经批准输入本国,而该知识产权以前已受到了本国法律保。” 转引自,李敏:《版权领域的平行进口》,载《国际经贸》,1996 年第 9 期,第 30 页。
    52 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 年第 1 版,第 273 页。
    53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修订版,第 237 页。
    54 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1`版,第 191 页。
    55 汤宗舜:《谈谈专利侵权及其诉讼问题》,载《中国专利代理》,1996 年第 2 期,转引自,程永顺、罗李华著:《专利侵权判定——中美法条与案例比较研究》,专利文献出版,1998 年第 1 版,第 306 页。
    56 田力普:《关于专利保护与专利侵权中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载《中国专利报》, 1996 年 3 月 18 日 第 5 版。
    57 程永顺著:《工业产权难点、热点研究》,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 年第 1 版,第 203 页。
    58 杨志敏:《关于“公知技术抗辩”若干问题的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03 年第 2 期。
    59 程永顺、罗李华著:《专利侵权判定—中美法条与案例比较研究》,专利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 第 210 页。
    60 李国光主编:《知识产权诉讼》,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第 429 页。
    61 曹建明主编:《新专利法司法解释精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年第 1 版,第 92 页。
    62 第 104 条:“合同抗辩,是指专利侵权诉讼的被告,以其实施的技术是通过技术转让合同从第三人处合法取得的为理由进行侵权抗辩。此抗辩理由不属于对抗侵犯专利权的理由,只是承担侵权责任的抗辩理由。” 第 105 条:“技术转让合同的受让方按照合同的约定实施受让技术,侵犯他人专利权的,合同的转让方与受让方构成共同侵权。在合同双方作为专利侵权诉讼的共同被告时,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在确定责任时,应当由转让方首先承担侵权责任,受让方承担一般连带责任。” 第 106 条:“专利侵权诉讼中的被告以合同抗辩的同时,要求追加合同的转让方为共同被告的,如果原告同意追加,则应当将合同的转让方追加为共同被告;如果原告坚持不同意追加,在合同的受让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另行通过合同诉讼或仲裁解决合同纠纷。”
    63 曹建明、贺小勇:《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第 288 页
    64《跨国公司滥用知产“五宗罪” 科技部力促反垄断法》,http://biz.163.com/05/1106/17/21T20JOD00020QF5_2.html , (访问日期:2006.3.28)。
    65 程永顺、罗李华著:《专利侵权判定—中美法条与案例比较研究》,专利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 第 272-273 页。
    66 李罡:《〈专利法〉不完善 专利复审委一年被告 200 次》,载《北京青年报》,2003 年 7 月 19 日第 7 版。
    1、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 年第 1 版。
    2、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 年第 2 版。
    3、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1998 年第 1 版。
    4、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 年第 3 版。
    5、王利明、杨立新著:《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6 年第 1 版。
    6、程永顺、罗李华著:《专利侵权判定—中美法条与案例比较研究》,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 年第 1 版。
    7、尹新天著:《专利权的保护》,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 年第 1 版。
    8、郑成思著:《版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 1 版。
    9、李永明著:《知识产权法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年第 1 版。
    10、陈洁、赵倩编著:《WTO 与知识产权法律实务》,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年第 1版。
    11、程永顺著:《工业产权难点、热点研究》,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 年第 1 版。
    12、曹建明、贺小勇著:《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
    13、张民安著:《过错侵权责任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4、杨林村、邓益志、赵立新著:《国家专利战略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 年版。
    15、李明德著:《美国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 年版第 1 版。
    16、曲三强著:《知识产权法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年版。
    17、冯晓青著:《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年第 2 版。
    18、冯晓青著:《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1 版。
    19、[美]阿列克斯·夏妥夫著:《1998 年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专利案件年鉴》,顾柏棣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 年版,第 225-228 页。
    20、[美] Jay Dratler,Jr. 著:《知识产权许可》,王春燕 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 。
    2、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修订版。
    3、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3 年第 1 版。
    4、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1 版。
    5、王利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年第 1 版。
    6、刘春茂主编:《中国民法学-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 1 版。
    7、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 年版。
    8、张乃根主编:《美国专利法判例选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年第 1 版。
    9、陈旭主编:《法官论知识产权》,法律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
    10、李国光主编:《知识产权诉讼》,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
    11、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主编:《专利代理概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年第 1 版。
    12、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主编:《新专利法详解》,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版。
    13、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1 版。
    14、曹建明主编:《新专利法司法解释精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年第 1 版。
    15、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编:《规制知识产权的权利行使》,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年第 1 版。
    16、吴观乐主编:《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与案例剖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年第 2 版。
    17、朱榄叶、刘晓红主编:《知识产权法律冲突与解决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 1 版。
    1、李明德:“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希尔顿化学公司案评述”,载《外国法译评》,1999 年第 2 期。
    2、曲三强:《专利侵权归责的等同原则研究》,载《现代财经》,2002 年第 9 期,第 2卷。
    3、管建军:《论等同原则》,载《知识产权》,1997 年第 4 期。
    4、尹新天,姜丹明:《关于专利法第二十三条的修改》,载《知识产权》,2001 年第 3期。
    5、李敏:《版权领域的平行进口》,载《国际经贸》,1996 年第 9 期。
    6、杨志敏:《关于“公知技术抗辩”若干问题的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03 年第2 期。
    1、张辉:《等同判定易混淆的几个问题》,载《专利侵权判定实务》,程永顺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
    2、陈子龙:《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司法裁量》,载《知识产权文丛》第二卷,郑成思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
    3、白光清:《专利侵权抗辩研究》,载《专利法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年第 1版。
    4、崔川斌:《专利技术的等同比较》,载《北大知识产权评论(第一卷)》,郑胜利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
    1、田力普:《关于专利保护与专利侵权中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载《中国专利报》, 1996 年 3 月 18 日第 5 版。
    2、李罡:《〈专利法〉不完善 专利复审委一年被告 200 次》,载《北京青年报》, 2003 年 7 月 19 日第 7 版。
    1、《外观设计侵权中的几个法律问题》, http://www.cpiu.cn/big/news/20051012/2539.htm ,(访问日期:2006.3.10)。
    2、《跨国公司滥用知产“五宗罪” 科技部力促反垄断法》, http://biz.163.com/05/1106/17/21T20JOD00020QF5_2.html , (访问日期:2006.3.28)。
    1、TRIPs 中文本,郑成思译,载《知识产权研究》第七卷,方正出版社,1998 年版。
    2、《日本专利法》,杜颖、易继明译,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1 版。
    3、《法国知识产权法典》,黄晖译,商务印书馆,1999 年版。
    1、[澳]Peter Drahos,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rtmouth Press,1996, Page 4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