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英国工党自20世纪初成立至今,在英国的历史舞台上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从英国工党的组织结构来看,其内部存在着诸多社会主义因素,但英国工党却从未把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很多国家的共产主义者都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变资本主义国家为社会主义国家,但是这种成功的革命方式却被英国工党以改良的方式打破。从1945年艾德礼工党政府高举“民主社会主义”旗帜赢得了英国工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执政机会,到威尔逊开启“现代社会主义”探索之门,再到金诺克对工党政策的反思和调整,这些都是英国工党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重大试验,他们都主张以温和、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欧美一些国家先后兴起了“第三条道路”的新主张,其中以英国工党布莱尔政府提出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影响力最大,也最具有代表性。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一改传统民主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在实践方面也是介于资本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一种选择,反而强调社会的民主主义,完全摆脱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又回归到了对资本主义性质的维护,是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转型。文章通过对英国工党数十年来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和分析,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比较,进一步揭示了英国工党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改良性质,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更加坚定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论述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和实践过程,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深入对比研究,揭露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本质属性,及其某些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文章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本文的绪论部分,详细阐述文章选题的目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该选题的研究情况、文章写作的基本思路,以及对本课题进行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第二章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演进。通过对民主社会主义由来、民主社会主义五个理论渊源,以及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与基本主张的详细介绍,从而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并通过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对比,分析其对马克思主义修正的改良主义特质。第三章英国工党执政后艾德礼政府和平的“社会主义”改革尝试。这是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次尝试,也是本文的第一个重点内容,此章分别论述了前艾德礼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艾德礼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渊源、艾德礼和平的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以及艾德礼和平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探索。第四章威尔逊和金诺克对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本章集合了威尔逊和金诺克两个时期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一方面通过对威尔逊社会主义思想的归纳总结,以及威尔逊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与创新的尝试,着重介绍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威尔逊试图将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来实现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金诺克对工党政策的反省和调整,展示了金诺克作为工党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过渡人物,对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道路重塑的历史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也为布莱尔“第三条道路”的出台做了重要的铺垫。第五章冷战后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嬗变。这一章是本文的第二个重点内容,着重介绍了英国工党布莱尔政府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从第三条道路的兴起、布莱尔“新工党”的社会民主主义实践探索,以及布莱尔“新工党”的社会民主主义与英国传统民主社会主义之比较三个方面,论述了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嬗变的理论反思和实践过程。第六章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这一章属于本文的总结和归纳部分,通过第三章至第六章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论述,最终揭示出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实质,并通过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着重说明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变化和实践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到的重大借鉴意义。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ritish Labour Party since the early twentiethCentury, In the UK it on the stage of history has a profound and extensive impact.From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British Labour Party, the presence of socialismfactors, but the British Labor Party has never put the Marx scientific socialism as theirguiding ideology. Especially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Many countries Communistsestablished their own regimes through violent revolution, and become the capitalistcountries to socialist countries, but the success of revolution was braeked throughimprove by the British Labour Party. From1945Attlee's Labour government holdhigh the banner of "democratic socialism",and The British Labour Party won the firstopportunity, to Wilson opening "of modern socialism" on the door, and then toKinnock reflec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 Labour Party's policies, These are the greattest of the British Labour Party with socialism, They all claim to achieve the transitionto socialism by moderate, gradual, improved means. Until twentieth Century90's,some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the rise of the "new ideas ofthe third road","Social democracy"by Blair of the British Labour Party governmentis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representative. It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democraticsocialism with a socialist nature, in theory a choice it is also situated betweencapitalism and scientific socialism in practice, and emphasizes the social democratic,completely out of the nature of socialism, Return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nature ofcapitalism, means the transition of the British Labour party democratic socialistdevelopment roa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ritish Labour Party of democraticsocialism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decades, and compare with Marx's theory ofscientific socialism, to further reveal the the bourgeois improved properties of British Labour party maintain road essence and democratic socialism, shows the remains ofcapitalist society irreconcilable conflict, make us more determined the belief of Chinasocialist.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in-depth study an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Focuses on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process of the British Labour Party ofDemocratic Socialism, and it is deeply analyzed and the Marx doctrine of scientificsocialism, Expose the nature of the bourgeois reformism,and enlightenment and some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hina characteristics. This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part, Describes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opic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topic at home andabroad, the basic idea of writing,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eresearch process of this subject.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Emergence and evolutionof the theory of the Democratic Socialism, through detailed introduction the origin ofthe democratic socialism, democratic socialism five theories, and basic theory systemof democratic socialism, thus summary and induction the basic theory of thedemocratic socialism, an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heory of democraticsocialism and scientific socialism,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x's reformistcorrection. The third chapter is Attempts of British Labour Party government afterAttlee peace "socialism" reform,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e British Labour Party ofdemocratic socialism road, also is the first key content of this paper, This chapterdiscusses the exploration of Attlee's democratic socialism theory and Practice, thethought origin of Attlee's Democratic Socialist Reform, the theory of peace socialistreform of Attlee, and the practice of peace socialist reform of Attlee. The fourthchapter is Wilson and Kinnock new exploration of Democratic Socialism, this chaptercombin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ilson and Kinnock that two periods of theBritish Labour Party of Democratic Socialism,on one side, Based on the summary ofthe Wilson socialist thought, and try to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Wilson’s socialistreform, Focusing on the spe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Wilson tries to combine scienceand technology and socialism, Make full 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goal of Democratic Socialism.On another side, By Kinnock reflection and adjustmentof the labour policy, shows us Kinnock as a transitional figure and plays theimportant role of labour history, and reconstruction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BritishLabour Party of democratic socialism road,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cess for Blair "thethird road" has made important preparation. The fifth chapter is Change of Britishdemocratic socialist labour theory after the Cold War, This chapter is the second keycontent of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British Labour PartyBlair government Third Road, From the rise of the third road, explore the Blair "newlabour" social democratic practice, And compare with Blair "new labour" socialdemocracy and democratic socialism of British traditional,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reflection and practice of democratic socialism theory of the British Labour Party. Thesixth chapter is Enlightenment of British Democratic Socialist Labour Party Theory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 his chapter is thesummary and the induction part,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British Labour party democratic socialism from he third chapter to the sixth chapter, Itreveals the essence of the bourgeois reformism British Labour Party of DemocraticSocialism, and through comparison of the British Labour Party of democratic socialismand Chinese socialism, Highlights the experience of the changes of practice and the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theory of British Labour party Democratic Socialism,anddiscus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China socialist construction.
引文
社会党国际文件集编辑组编译:《社会党国际文件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页。
    [1]殷叙彝:《民主社会主义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第3-7页。
    [1]中联部编译小组:《社会党国际重要文件选编》,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第5-6页。
    [2]中联部编译小组:《社会党国际重要文件选编》,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第6页。
    [1]【爱尔兰】萧伯纳主编:《费边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58年,第5页。
    [1]【德】托马斯·迈尔:《伯恩施坦的建设性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页。
    [2]【德】伊林费切尔:《受委托的历史——维勃兰特关于工运史的演讲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21页。
    [1]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6页。
    [2]【俄】列宁:《列宁全集》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43-257页。
    [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资料室编:《考茨基言论》,北京:三联书店,1966年,第258-305页。
    [1]徐崇温:《民主社会主义评析》,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年,第91页。
    [1]《机会主义、修正主义资料选编》编译组编:《拉萨尔言论》,北京:三联书店,1976年版,第70-71页。
    [2]《机会主义、修正主义资料选编》编译组编:《伯恩斯坦言论》,北京:三联书店,1966年,第442页。
    [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资料室编:《考茨基言论》,北京:三联书店,1966年,第14-17页。
    [1]《社会党国际通讯》1968年第9期。
    [1]【德】勃兰特、克赖斯基、帕尔梅,丁冬红等译:《社会民主与未来》,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2-3页。3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9页。
    [1]【苏】H·F·西比列夫著,姜汉章等译,张景海校:《社会党国际》,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94页。
    [1]殷叙彝等著:《社会党国际文件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2页。
    [1]【德】伯恩斯坦:《过去的证据:1688年以来英国历史资料和问题》,希思出版社,1981年,第343页。
    [2]王觉非:《近代英国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63页。
    [1]【法】雅克德罗兹:《民主社会主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339页;【美】罗伯特A帕斯特:《世纪之旅:七大国百年外交风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2]【英】拉斯基著,朱曾汶译:《我们时代的难题》,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10页。
    [3]Brian Brivati and Richard Heffeman,ed.,The Labour Party,A Centenary Histoty.Macmillan Press Ltd,2000:81
    [1]【英】克里门特·艾德礼著,郑肃译:《走向社会主义的意志和道路》,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1页。
    [1]【英】克里门特·艾德礼著,郑肃译:《走向社会主义的意志和道路》,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9页。
    [2]【英】克里门特·艾德礼著,郑肃译:《走向社会主义的意志和道路》,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4页。
    [1]【英】艾德礼著,吴德芬、赵鸣岐合译:《工党的展望》,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6页。
    [1]【英】艾德礼著,吴德芬、赵鸣岐合译:《工党的展望》,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页。
    [1]【英】艾德礼著,吴德芬、赵鸣岐合译:《工党的展望》,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页
    [1]【美】H·斯图尔特·休斯著,陈少衡等译:《欧洲现代史1914-1980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79页
    [2]【英】艾德礼著,吴德芬、赵鸣岐合译:《工党的展望》,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页。
    [1]【英】克里门特艾德礼著,郑肃译:《走向社会主义的意志和道路》,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60页。
    [2]【英】艾德礼著,吴德芬、赵鸣岐合译:《工党的展望》,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1页。
    [1]【英】艾德礼著,吴德芬、赵鸣岐合译:《工党的展望》,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74页。
    [1]【英】艾德礼著,吴德芬、赵鸣岐合译:《工党的展望》,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83页。
    [1]【英】艾德礼著,吴德芬、赵鸣岐合译:《工党的展望》,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8页。
    [1]【英】克里门特·艾德礼著,郑肃译:《走向社会主义的意志和道路》,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6页。
    [2]戴维科特:《工党及其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1957年,第44页。
    [1]赵玉峰:《对战后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南昌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英】阿瑟马威克著,马传禧等译:《一九四五年以来的英国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43页。
    [2]【英】约翰伊顿:《英国经济问题的分析》,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3年版,第3页。
    [1]Kevin Jefferys,The Churchill Coalition and Wartime Politics,1940-1945,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1:210
    [2]Paul Adelman,Britain:Domestic Pomestics1939-1964,Hodder Stoughton,1994:37
    [3]Peter Dprey,British Politics since1945,Blackwell Pubulishers,1995:14
    [4]徐强:《英国城市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页。
    [1]徐强.《英国城市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76页
    [2]【英】霍尔著,费孝通史靖译:《工党一年》,上海:生活书店,1947年版,第39页。
    [1]【英】乔治·马尔科姆·汤姆森著,高坚等译:《英国历届首相小传》,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第316页。
    [1]【英】霍尔著,费孝通史靖译:《工党一年》,上海:生活书店,1947年版,第34页。
    [1]【日】百百和等著,魏杰、王浩清译:《经济计划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08页。
    【英】哈罗德威尔逊著,李崇淮译:《英国社会主义的有关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第38页。
    [1]R.Coopey,S.Fielding,N.Tiratsoo(ed),The Wilson goverments,1964-1970,New York:St.Mfrtin’s Press,1993:113
    [1]Eric Shaw,The Labour Party since1979,London:Routledge,1994:3
    [1]Michael Leapman,Kinnock,London:Unwin Hyman,1986:42
    [1]【英】安东尼吉登斯著,郑戈译,黄平校:《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3页。
    [1]李培林:《当今英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国际经济评论》第Z6期,1998年,第11-12页。
    [1]【英】安东尼·吉登斯著,郑戈译,黄平校:《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5页。
    [1]焦凤梅:《挑战与应对——西欧社会民主主义变革论析》,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2]陈林、林德山主编:《第三条道路——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第23页。
    [3]【英】安东尼·吉登斯著,郑戈译,黄平校:《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76页。
    [1]焦凤梅:《挑战与应对——西欧社会民主主义变革论析》,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第55页。
    [2]【英】托尼布莱尔:《第三条道路:新世纪的新政治》(小册子),1998年。
    [1]【英】安东尼·吉登斯著,郑戈译,黄平校:《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03-104页。
    [2]【英】安东尼·吉登斯著,郑戈译,黄平校:《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92页。
    [1]【英】安东尼·吉登斯著,郑戈译,黄平校:《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96-97页。
    [1]刘玉安、蒋锐等著:《从民主社会主义到社会民主主义——当代欧洲社会民主党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13页。
    [1]阮宗泽:《第三条道路与新英国》,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200页。
    [1]王振华:《重塑英国:布莱尔主义与“第三条道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60页。
    [1]王虹:《“第三条道路”引导下的英国》,《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11期,第31-32页。
    [1]郇庆治:《当代欧洲政党政治——选举向度下的西欧社会民主党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7-29页。
    [1]【英】安东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3页。
    [2]]陈林、林德山主编:《第三条道路——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第27页。
    [1]【英】托尼布莱尔:《新英国》,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308-309页。
    [1]【英】安东尼吉登斯:《论“第三条道路”》,《国外理论动态》1999年第2期,第22页。
    [1]【英】安东尼吉登斯:《论“第三条道路”》,《国外理论动态》1999年第2期,第23页。
    [2]【英】托尼布莱尔:《新英国》,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303页。
    [1]徐崇温:《民主社会主义评析》,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年,第209-210页。
    [1]许俊基:《社会民主主义的演变和民主社会主义的扩张》,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25-126页。
    [2]徐崇温:《民主社会主义评析》,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1]中联部编译小组:《社会党国际重要文件选编》,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第5-6页。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77页。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9页。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8页。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3页。
    [1]【俄】列宁:《列宁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4页。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41页。
    [1]李永清.当代民主社会主义[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2]殷叙彝.民主社会主义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3]徐崇温.当代外国主要思潮流派的社会主义观[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4]徐崇温.民主社会主义评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5]周新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陈林、林德山主编.第三条道路一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7]编译组编.威尔逊及其对外主张[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8]杨雪冬,薛晓源主编.“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陈林,林德山主编.第三条道路——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10]徐觉哉.社会主义流派史(修订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1]李兴耕.当代西欧社会党的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12]黄达公.大论战——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出路(谢韬引起的争鸣)[M](上、下).香港:香港天地图书出版公司,2007.
    [13]许俊达,汪荣有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新编[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14]薛学共,何敏,刘爱祖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15]顾海良,梅荣政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16]张丽君.科学社会主义新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7]李保东.社会主义——理论、历史与现实[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18]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19]童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三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0]赵明义,赵永宪.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21]邓淑华,谢海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2]孙代尧,薛汉伟.与时俱进的科学社会主义[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23]高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4]高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25]刘佩弦.科学社会主义史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26]靳英辉,王宏波.科学社会主义专题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7]冯干文,蒋永甫.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8]陈海燕,李伟.全球化视域下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29]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编写组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
    [30]涂用凯.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1]罗云力.西方国家的一种新治理方式——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研究
    [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32]周新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3]郑伟.全球化与“第三条道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34]殷叙彝.民主社会主义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35]徐崇温.民主社会主义评析[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36]许庆朴,李爱华主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7]倪学德.和平的社会革命——战后初期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8]孙洁.英国的政党政治与福利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9]刘成.思想与现实——英国工党与公有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40]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1]阮宗泽.第三条道路与新英国[M].东方出版社,2001.
    [42]赵海月、贾中海.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1]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美〕卡尔兰杜埃.社会民主主义[M].东方出版社,1987
    [3]张士鹏译.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汇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安东尼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托马斯迈尔.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一走向21世纪的社会民主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托尼布莱尔.新英国一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曹振寰等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7]托尼布莱尔.第三条道路:新世纪的新政治[M].费边社.1998
    [8](英)盖茨克尔.社会主义与国有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9]丹尼尔.耶金等.制高点[M].外文出版社.2000
    [10]艾德礼.走向社会主义的意志和道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1]戴维.科特.工党及其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M].剑桥大学出版社.1957
    [12]D.巴特勒和G.巴特勒.英国政治事实[M].1900-1994年(D.Butler andG.Butler,British Potiltical,1900-1994).伦敦:1994
    [13]爱迪生.通向1945年的道路[M].(P.Addison,The Road to1945).伦敦:1975
    [14]诺里斯.1945年以来英国选举的变化[M].(P.Norris,Electoral Change inBritain since1945).牛津1997年版
    [15][德]维·勃兰特,[奥]布·克赖斯基,[瑞典]欧·帕尔梅著,丁东红,白伟译.社会民主与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16][德]伯恩施坦.伯恩施坦言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6.
    [17][英]梅格纳德·德赛著,汪澄清译,赵一明校.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8][德]托马斯·迈尔等著,刘芸影等译.论民主社会主义(译文集)[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
    [19][苏]B·A·尼基京著,常玢,崔建设,马吉霞译,张达楠校.“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批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20][英]斯图亚特·汤普森著,贺和风,朱艳圣译.社会民主主义的困境:思想意识、治理与全球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21][法]雅克·德罗兹著,时波译.民主社会主义(1864-1960)[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22][德]托玛斯·迈尔著,殷叙彝译.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走向21世纪的社会民主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3][俄]列宁.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24][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徐崇温.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和现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2)
    [2]曹长盛.论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渊源——兼谈“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的问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3)
    [3]周新城.民主社会主义不能救中国[J].党史文汇,2007(6)
    [4]王建军.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J].理论探索,2007(4)
    [5]丁宁.构建中国特色惩防腐败体系应把握的五个问题[J],今日新疆,2004(9)
    [6]赵玉峰.对战后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7]刘成.论英国艾德礼政府国有化实践的动力和制约[J].世界历史,2002(2).
    [8]朱建明.战后初期英国国有化政策探析[J].新学术,2007(5).
    [9]辛奇.英国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10]倪学德.和平的社会革命——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11]金高品,陈红梅.“第三条道路”与当代民主社会主义的转型.浙江学刊,2006(6).
    [12]乔耀章.“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另一种表达法[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13]靳晓霞.20世纪90年代社会民主主义复兴的原因及启示——以英国工党政策调整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14]罗云力.“第三条道路”还在走?[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2).
    [15]秦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2).
    [16]曾瑞明.混合经济: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超越[J].理论探讨,2004(4).
    [17]程恩富,张飞岸.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中国教育报,2007.
    [18]黄宗良.民主社会主义:可以借鉴但不可照搬[J].中国教育报,2007.
    [19]向文华,马军亮.试析英国工党“第三条道路”的执政实践[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0]罗云力.西欧社会民主主义近十年改革转型概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6(3).
    [21]史志钦.英国新工党与社会民主党:政策趋同与差异[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22]倪学德.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来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23]曹长盛.正确认识和对待民主社会主义[J].人民日报,2007.
    [24]马晓红.正确认识和看待民主社会主义[J]攀登,2008(2).
    [25]徐理.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光明日报,2007.
    [2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J].人民日报,2009
    [27]张奕阳著,常欣欣指导.从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看民主社会主义的新变化[J].中共中央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00.
    [28]赵宏韬著,刘书林指导.从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看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变化[J].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9]胡凌艳著,庄锡福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之关系研究[D].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0]沈根犬著,姜辉指导.民主社会主义的嬗变与福利国家制度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31]严文波,徐红霞.不能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保定学院学报,2009(3).
    [32]赵诗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不同于民主社会主义[J].党政干部论坛,2007(12).
    [33]罗贤娇,饶志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民主社会主义[J].理论导刊,2009(3).
    [34]李鹏程.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J].青年科学,2009(6).
    [35]赵大朋.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本质及其可借鉴性[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
    [36]张广智.民主社会主义不适应中国国情[J].前沿,2008(1).
    [37]曾瑞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民主社会主义中的遭遇[J].云南社会科学,2008(3).
    [38]张小川.论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及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J].学术交流,2008(3).
    [39]孙静.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借鉴民主社会主义[J].传承,2008(11).
    [40]谭运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澄清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3).
    [41]李军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改革模式的思考——兼与谢韬先生商榷[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4).
    [42]殷叙彝.“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概念的渊源和演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5).
    [43]林德山.英国工党“第三条道路”思想特征评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9(4)
    [44]刘建飞.英国两党政治的发展及1997年大选分析[J].欧洲1997(2).
    [45]刘建飞.英国工党的改革及其前途.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J].1995(4)
    [46]刘建飞.1997年大选后英国两党政治的变幻[J].欧洲.1998(6)
    [47]刘建飞.英国工党的第三条道路及其一年的实践[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8(3).
    [48]王凤鸣.英国工党的新思维—托尼·布莱尔思想述评[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7(2)
    [49]王凤鸣.论英国工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1)
    [50]李济时.现代英国政治发展与“第三条道路[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4)
    [51]王学东.西欧社会民主主义新变化评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1)
    [52]王军.新工党与2001年英国大选—兼论工党与保守党的“共识政治”[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2)
    [52]李青,.第三条道路: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J].马思主义研究.1999(4)
    [53]刘成.英国工党百年回顾[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2)
    [54]高继文.欧洲民主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及其政策调整[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2)
    [55]陈晓律.对英国第二届工党政府的历史思考[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8(3)
    [56]王虹.“第三条道路”引导下的英国[J].现代国际关系.1999(11)
    [57]王坚红.托马斯·迈尔谈“第三条道路”[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1)
    [58]刘仁胜.英国工党第三条道路理论中的全球化治理理论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1(5)
    [59]唐新林.“第三条道路”对我国改革的几点启示[J].改革.2002年(4)
    [60]尹枚.从凯恩斯主义到“第三条道路”[J].探求.2003(3)
    [61]李滨.传统与变革:社会民主主义与“第三条道路”[J].欧洲.2001(3)
    [62]贾中海.民主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原旨、批判与选择.政治学研究[J].2011(4)
    [63]房广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维度[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64]房广顺.从马克思到列宁:实现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与特殊顺序[J].思想教育研究.2010(8)
    [65]房广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权意蕴[J].人权.2012(04)
    [66]房广顺.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福利[J].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04)
    [1] Allthony Giddens,TheThird way:The Renewal of Soeial Democracy[M].Polity Press,1999
    [2] Martin Powell, ed., New Lbaour, New Welafre State? The”third way”,[M].in British soeial Polity Polity Press,1999.
    [3] Sean G,Alan B.Moder Britain:An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M].Routledge,1996
    [4] Stephen P S,Rob A,Lynton J R.Pubilc Policy under Blair[M]. St.Martin’sGriffin Press,1994
    [5] James Curran and Colin Leys.Media and the decline of liberalcorporatism in Britain[M].London:Routledge,2000.
    [6] Adelman, Paul.1977. The Rise of Labour Party.London: Longman.
    [7] Beer, S. H.1982. Modern British Politics.[M]. Lon-don: Faber.
    [8] Cole, G. D. H.1969. A History of the Labour Party from1914[M].London: Routledge&KeganPaul.
    [9] Crosland, C. A. R.1956. The Future of Social-ism[M]. London: JonathanCape.
    [10]Forester, T om.1976. The British Labour Party and the Working Class.[M]. New York: Holmes&Meier Publishers.
    [11]Jones, Tudor.1996. Remarking the Labour Party from Gaitskell toBlair.[M] London&New York: Rouledge.
    [12]Powell, David.1998. What Left? Labour Britain and the SocialistTradition.[M] London&Chester Springs: Peter owen.
    [13]Simpson, Bill.1973. Labour: The Unions and the Party.[M].London:George Allen&Unwin.
    [14]Wolfe, Willard.1975. From Radicaliam to So-cialiam.[M]. New Haven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5]HenryPelling.TheLabourGovernments,1945-1951[M].London:TheMacmillanPressLtd,1984.
    [16]Francis William.A Prime Minister Remembers[M]. London: Heinemann,1961.
    [17]DenisJuddandPeterSlinn.The Evolutionof the Modern Common wealth,1902-1980[M].London:TheMacmillanPressLtd,198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