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宝林与陈独秀研究(1979-2006)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唐宝林是中国现代史领域的知名学者。自1979年以来,他致力于陈独秀研究,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缘此,本文选择《论唐宝林与陈独秀研究(1979——2006)》为论题,主要探讨唐宝林对陈独秀研究的学术成就和思想。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努力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唐宝林在陈独秀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其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并探讨其学术理念和方法。通过对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唐宝林与其他学者在陈独秀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唐宝林在该领域的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史学研究方法。通过对唐宝林与陈独秀研究的探讨,还可由一个侧面展现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史学界走过的不平凡的历史征程。
Tang Baolin is a well-known scholar in the realm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Since 1979, he forcus on the researches of Chen Duxiu. After near 30 years endeavors, he has achieved the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 In this article, my thesis is aiming at exploring the achievements and the thoughts of Tang Baolin in his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Chen Duxiu. On the basis of using the former research and combining with Tang Baolin 's academic career, this essay will be guided by dialectical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ory and method, concerns system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Tang Baolin '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s well as the academic thought, and tries to inquiry into Tang Baolin 's learning concept and historical ideology by using comparison research method. By comparing researches on Chen Duxiu between Tang Baolin and other scholars after the past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 conclude that Tang Baolin has made prominent contribution to the researches of Chen Duxiu. He has his own unique history research method. The scholar's character and the research spirit of Tang Baolin are worthy of our studying and inheriting, His learning method and history thought are also a very large treasure-house. We should study his works to excavate this treasure-house, I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引文
[1]毛泽东:《七大工作方针》(1945年4月21日),《人民日报》,1981年7月17日。
    [2]唐宝林著:《求真集·唐宝林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前言》第1页。
    [1]唐宝林主编:《陈独秀研究文集之三——重新认识陈独秀》,香港新苗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
    [2]任建树著:《陈独秀传(上)》,唐宝林著《陈独秀传(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1]唐宝林著:《求真集·唐宝林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前言》第9页
    [2]《香港托派刊物<先驱>评<中国托派史>及陈独秀》,参见《陈独秀研究动态》(合订本上册),第70页。
    [1]毛泽东:《七大工作方针》(1945年4月21日),《人民日报》,1981年7月17日。
    [2]《中国革命史讲义》(上册),胡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9年重印出版。
    [3]林茂生、王树棣、王洪模:《略谈陈独秀》,《陈独秀评论选编》(上册),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第39页。
    [4]朱玉湘、吕伟俊:《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历史地位》,《陈独秀评论选编》(上册),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2年出版,第187页。
    [1]欧阳军喜:《五四运动研究历程回顾与检视座谈会综述》,《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第59页。
    [2]唐宝林:《陈独秀与五四运动》,《历史研究》,1999年第8期,第54页。
    [1]亨廷顿:《第三波》,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页。
    [1]唐宝林:《陈独秀民主思想的发展》,《求真集·唐宝林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第133页。
    [1]大革命:指1924年——1927年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以北伐战争之军事方式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席卷中国的国民革命。
    [2]参见《瞿秋白文集》第341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1]郭绪印:《重评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学术月刊》1991年第7期。
    [2]唐恒博:《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3]武满贵、仇书耘:《陈独秀并非“二次革命论”者》,《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苏长聚:《谈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兼与罗玉明、杨明楚、邓野同志商榷》,《安徽史学》1993年第1期。
    [1]唐宝林主编:《陈独秀研究动态》(合订本上册),第303页。
    [2]唐宝林:《大革命时期党史研究在陈独秀问题上的新进展》,《党史研究资料》2002年第7期。
    [1]这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主要有蔡文杰于2003年发表在《天津大学学报》上的《陈独秀二次革命论及其与两步走思想的关系》、万金鹏于2005年发表在《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上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比较研究》等文章。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51页。
    [3]向青,《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和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政策》,见王树棣等编《陈独秀评论选编》(下册),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1]唐宝林:《论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4期。
    [2]唐宝林著:《求真集·唐宝林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前言》第8页。
    [3]《联共(布)、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档案资料丛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1997年1月至1998年11月由北京图书出版社先后出版第1卷至第6卷,收录1920年至1926年之相关资料;2002年5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7卷至第12卷,收录1927年至1931之相关资料。
    [1]唐宝林:《把陈独秀当作正面人物来写》,《陈独秀研究动态》(合订本上册),第310页。
    [2]唐宝林:《重评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大革命的路线》,《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
    [1]具体内容可参阅以下论文:杨奎松,《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兼谈陈独秀的“右倾”问题》,《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2期;唐宝林,《重评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大革命的路线》,《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姚金果,《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大革命时期的右倾错误》,《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第3期。
    [2]唐宝林主编:《陈独秀研究动态》(合订本下册),第789页。
    [1]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参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2月出版。
    [1]《联共(布)、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档案资料丛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1997年1月至1998年11月由北京图书出版社先后出版第1卷至第6卷,收录1920年至1926年之相关资料:2002年5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7卷至第12卷,收录1927年至1931之相关资料。
    [2]唐宝林:《联共档案揭开中国大革命真相(上)——制造“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而掩盖或伪造的种种事件》,《陈独秀研究动态》(合订本上册),第382页。
    [1]参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卷,第39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2月出版。
    [2]向青:《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4期。
    [3]杨云若、邱路:《大革命失败前后共产国际内部围绕中国问题的争论》,《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1期。
    [1]杨奎松:《关于苏联、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关系的几个问题》,《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1期。
    [2]唐宝林:《论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4期。
    [3]唐宝林:《联共档案解开中国大革命真相》,《陈独秀研究动态》(合订本上册),第382页。
    [4]唐宝林:《陈独秀与共产国际(1920——192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创刊号:《重评共产国际指导中国第一次大革命的路线》,《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
    [1]李颖:《陈独秀与共产国际》,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320页。
    [2]徐光寿:《1927年以前的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安徽史学》1995年第2期,第48页。
    [3]唐宝林:《陈独秀与共产国际(1920——192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创刊号。
    [1]唐宝林:《陈独秀传(下)》,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2页。
    [2]唐宝林主编:《陈独秀研究动态》(合订本上册),第382页。
    [1]胡华主编:《中国革命史讲义》(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9年9月第1版,第160页。
    [2]黄德林:《“中山舰事件”后的妥协退让,苏联顾问应负主要责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6年第5期,第68页。
    [1]《给蒋介石的一封信》,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三册(上),第512页。
    [2]崔瑞华:《不能错误地引用陈独秀<给蒋介石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6期,第22页。
    [3]唐宝林:《论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4期。
    [1]唐宝林,《分歧已经摆明 让历史去评判》,《陈独秀研究动态》(合订本下册),第779页。
    [1]唐宝林著:《求真集·唐宝林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前言》第1页。
    [2]肃托运动:1952年12月22日,根据毛泽东签署的命令,公安部门将残留在大陆的中国托派组织一网打尽,中国托派的骨干成员均被判处重刑。详见唐宝林著《中国托派史》,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4年出版,第339页。
    [1]《本刊第一届优秀文章获奖名单》,参见《历史研究》1984年第2期。
    [1]王凡西,《双山回忆录》,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年11月出版:郑超麟,《回忆录》,1945年手稿,现代史料编刊社1982年删去《政治与恋爱》一节后出版。
    [1]王玉祥,《陈独秀对中东路事件之认识与中共党内托派问题》,《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2]参《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2期
    [3]唐宝林,《中国托派史》,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4年出版,第66页。
    [4]唐宝林,《陈独秀传(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第51页、第53页。
    [1]祝彦,《晚年陈独秀(1927——1942)》,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第178页、181页。
    [2]姚金果,《陈独秀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第497页。
    [3]王易琳,《陈独秀与托派》,《安徽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
    [4]张巨浩,《如何认识开除党籍后的陈独秀》,《求是学刊》1980年第4期。
    [1]唐宝林,《陈独秀传(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第232-233页。
    [2]唐宝林,《试论陈独秀与托派的关系》,《历史研究》1981年第6期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1年10月出版,第162页。
    [2]下文简称为《铲除》。
    [3]唐宝林,《旧案新考——关于王明、康生诬陷陈独秀为“汉奸”的问题》,《党史研究资料》,1980年第16期。
    [1]1980年,孙其明在《安徽大学学报》第2期上发表《陈独秀是否汉奸问题的探讨》,亦对“陈独秀汉奸论”予以批驳。
    [2]转引自唐宝林所著《中国学术界为陈独秀正名纪实》,参见《陈独秀研究文集之三——重新认识陈独秀》,香港新苗出版社2006年出版。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270页。
    [1]《华夏文摘》第181期,陈雪。
    [2]《给连根的信》,参见《后期的陈独秀及其文章选编》,张永通、刘传学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
    [1]林茂生、王树棣、王洪模:《略谈陈独秀》,《历史教学》1979年第5期:林茂生、王树棣、王洪模《应当全面的历史的评价陈独秀》,《教学与研究》1979年第3期
    [2]菊池一隆,日本国立大阪教育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于中日战争史研究。
    [1]《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求真集·唐宝林卷》第283页,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2]罗玉明:《“汉好事件”对陈独秀及其与中共关系的影响》,《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第9期。
    [1]唐宝林著:《求真集·唐宝林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前言》第1页。
    1、唐宝林、林茂生,《陈独秀年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
    2、唐宝林,《陈独秀传(下)——从总书记到反对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
    3、唐宝林,《中国托派史》,台湾: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4年8月出版。
    4、唐宝林,《求真集·唐宝林卷》,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1、唐宝林,《试论陈独秀与托派的关系》,历史研究,1981年第6期。
    2、唐宝林,《陈独秀转向托派和被开除出党问题剖析(兼评<评陈独秀给党中央的三封信>)》,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2期。
    3、唐宝林,《陈独秀与首次国共合作》,安徽史学,1985年第5期。
    4、唐宝林,《关于陈独秀的文字学论著》,安徽史学,1987年第1期。
    5、唐宝林,《论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4期。
    6、唐宝林,《简论中国托派》,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
    7、唐宝林,《陈独秀在五四》,百科知识,1989年第5期。
    8、唐宝林,《近十年对陈独秀的评价》,群言,1989年第9期。
    9、唐宝林,《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理论的探索》,浙江学刊,1992年第2期。
    10、唐宝林,《陈独秀与托洛茨基》,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11、唐宝林,《陈独秀论中国人的“国民性”》,安徽史学,1993年第3期。
    12、唐宝林,《百年风云一面镜——评<陈独秀一家人>》,中共党史研究,1995年第1期。
    13、唐宝林,《陈独秀晚年与托派的论战》,档案与史学,1996年第2期。
    14、唐宝林,《评<论危机——1926至1929年的中国革命>》,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第6期。
    15、唐宝林,《莫再把彭述之照片错当陈独秀》,炎黄春秋,1997年第5期。
    16、唐宝林,《关于<陈独秀的两首诗>新证》,安徽史学,1998年第1期。
    17、唐宝林,《马克思主义何时传入中国》,光明日报,1998年4月3日。
    18、唐宝林,《世上是否有包医百病的学说——与邵腾、周绿林先生商榷》,探索与争鸣,1998年第4期。
    19、唐宝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曲折历程——兼论两种马克思主义观》,广东党史,1998年第5期。
    20、唐宝林,《论武汉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特点》,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2期。
    21、唐宝林,《中国革命史料东访纪要》,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
    22、唐宝林,《关于广州中国革命史学术研讨会答记者问》,广东党史,1999年第6期。
    23、唐宝林,《陈独秀与五四运动》,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8期。
    24、唐宝林,《重评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大革命的路线》,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
    25、唐宝林,《建党初期陈独秀等捍卫中共独立性的斗争》,党史研究资料,2000年第9期。
    26、唐宝林,《略论陈独秀对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的探索》,安徽史学,2001年第1期。
    27、唐宝林,《陈独秀与共产国际(1920——192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8、唐宝林,《科学地分析大革命时期的党史问题》,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年第2期。
    29、唐宝林,《五四运动研究中的一支奇葩:评<武汉五四运动史>》,江汉论坛,2002年第2期。
    30、唐宝林,《发展经济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经验教训》,史志研究,2002年第3期。
    31、唐宝林,《科学地分析大革命时期的党史问题》,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年第2期。
    32、唐宝林,《歌颂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首壮丽赞歌——中国学术界为陈独秀正名的艰难历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33、唐宝林,《大革命时期党史研究在陈独秀问题上的新进展》,党史研究资料,2002年第7期。
    34、唐宝林,《史学界正确评价陈独秀的艰难历程》,纵横,2002年第9期。
    35、唐宝林,《摘掉陈独秀的帽子》,百科知识,2004年第3期。
    36、唐宝林,《陈独秀的文字学研究——<陈独秀音韵学论文集>出版有感》,书品,2003年第1期。
    1、张永通、刘传学合编,《后期的陈独秀及其文章选编》,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2月。
    3、王树棣、强重华、杨淑娟、李学文合编,《陈独秀评论选编》(上下册),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
    4、朱成甲编,《中共党史研究论文选》(上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
    5、陈独秀,《独秀文存》,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
    7、唐宝林编,《陈独秀语萃》,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年9月。
    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译,《联共(布)、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档案资料丛书》(第7卷至第12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02年5月。
    9、中国现代文化学会陈独秀研究会、安庆市陈独秀研究会主办,唐宝林主编,《陈独秀研究动态》(第1~39期合订本)。
    10、唐宝林主编,《重新认识陈独秀(陈独秀研究文集之三)》。香港:新苗出版社,2006年2月。
    1 胡华主编,《中国革命史讲义》(上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9年9月。
    2 王凡西,《双山回忆录》,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年11月出版。
    3 任建树,《陈独秀传(上)——从秀才到总书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
    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5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6 阿明布和,《晚年陈独秀与苏联经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7 沈寂主编,《陈独秀研究》(第二辑),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8 任建树,《陈独秀大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9 璞平,《陈独秀之死》,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年1月。
    10 李颖,《陈独秀与共产国际》,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
    11 姚金果,《陈独秀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12 祝彦,《晚年陈独秀(1927~1942)》,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
    1 王易琳,《陈独秀与托派》,《安徽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
    2 孙其明,《陈独秀是否汉奸问题的探讨》,《安徽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
    3 张巨浩,《如何认识开除党籍后的陈独秀》,《求是学刊》1980年第4期。
    4 黄德林:《“中山舰事件”后的妥协退让,苏联顾问应负主要责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版)》1986年第5期。
    5 杨云若、邱路,《大革命失败前后共产国际内部围绕中国问题的争论》,《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1期。
    6 武满贵、仇书耘,《陈独秀并非“二次革命论”者》,《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7 郭绪印,《重评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学术月刊》1991年第7期。
    8 杨奎松,《关于苏联、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关系的几个问题》,《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1期。
    9 苏长聚,《谈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兼与罗玉明、杨明楚、邓野同志商榷》,《安徽史学》1993年第1期。
    10 徐光寿,《1927年以前的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安徽史学》1995年第2期。
    11 王玉祥,《陈独秀对中东路事件之认识与中共党内托派问题》,《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12 方增泉,《近五年来五四运动史与中共建党史研究简况》,《北京党史》,1996年第4期。
    13 徐继良、邱远猷,《九十年代以来陈独秀研究述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14 杨奎松,《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兼谈陈独秀的“右倾”问题》,《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2期。
    15 欧阳军喜,《五四运动研究历程回顾与检视座谈会综述》,《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
    16 马惊涛,《论陈独秀研究之深化》,《世纪桥》,2000年第6期。
    17 沈传亮,《中共党史研究80年述略》,《天中学刊》,2001年第6期。
    18 朱志敏、沈传亮,《近二十年中共党史若干热点问题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6期。
    19 刘晶芳、陈述,《二○○一年中共党史研究综述》,《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3期。
    20 唐陪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进展》,《党的文献》,2002年第4期。
    21 姚金果,《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大革命时期的右倾错误》,《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第3期。
    22 姚金果,《档案资料的新发掘与大革命时期的研究》,《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期。
    23 吴效马,《近五年来国内五四运动史研究述略》,《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24 龚育之,《关于党史人物研究》,《炎黄春秋》,2004年第6期。
    25 蒋贤斌,《陈独秀晚年“托派”问题研究》,《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6 刘晶芳、曹普,《二○○四年中共党史研究述评》,《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3期。
    27 林家虎,《近20年陈独秀晚年思想研究的成果与展望》,《学术界》,2006年第3期。
    28 罗玉明,《“汉奸事件”对陈独秀及其与中共关系的影响》,《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第9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