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重构与控制:新桂系政府行政机制和政府能力研究(1927~1937)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1930年代新桂系政府的行政机制和政府能力为研究对象,以期对新桂系政府的行政体制、政府运作和政府能力进行系统的研究,勾画出当时的行政网络特点和社会实态。本文认为新桂系政府在广西构建了一个“强政府,弱社会”,着墨于探讨“强政府,弱社会”背景下广西强大社会动员能力的缘由,分析这种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结构、社会困境以及所造成的后果。
     新桂系的行政改革是从重构地方政府开始的。在省政府,新桂系通过合署办公将分散的权力集中到省主席手中,奠定了省政府在整个行政网络中最高端的地位,并通过军事要人把握省政府要职,实现新桂系集团对政府的绝对控制权。在基层社会,政府则是通过公所、民团、学校三位一体的构建实现了政府权力延伸到基层社会。这时期新桂系政府从上到下构筑了一个覆盖全广西的行政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政府职能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社会服务职能和社会控制职能。
     政府的“运行机制”是行政体制的灵魂。在政府的整个运作过程中,新桂系军事集团对政府拥有最高决策权,集团通过各种秘密组织掌控着政府的各种信息来源和最高决策。省政府在整个体制的运作过程中起到总枢纽的作用。
     构建良好政府行政机制的最终目的是加强政府能力。本文分别通过政府的公务员制度、政府效率以及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作为探讨30年代新桂系政府能力的要素,然后以政府是否维护了社会系统的平衡为评价标准,考察30年代新桂系政府能力。这时期政府建立了现代公务员体制,发动了提高行政效率的改革,扩充了财源,社会动员力也前所未有的增强。这些体现了新桂系政府这十年来积极的行政走向,也极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行政效率。但30年代的新桂系政府在过度透支社会资源去片面发展了政府和集团本身,社会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在这种过度透支的不平衡系统之中,政府的这种强大能力只能在30年代短短十年里表现出了“昙花一现”的活力,却无法支撑新桂系政府进行长久的统治。
     最后,从国家——社会的视角,主要探讨新桂系政府行政网络构建的时代意义和社会后果。认为新桂系的行政体制和强大的政府能力使这时期国家权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社会对新桂系政权表现出了显性的依附,但在依附中又暗藏隐性的抗拒。
     总之,30年代新桂系的政府行政体制作用在于为新桂系加强社会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一条途径。通过这条途径,政府实现了对人民的有效控制,也实现了对社会资源的无条件汲取。从这方面而言,它为我们提供了政权成功下沉到基层的绝好案例。但是这样的体制又导致政府与社会之间长期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系统环境之中。在这种不平衡的系统下,社会的功能和作用长期被弱化或忽略,加之经
The dissertation, with the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and government ability of the new Guixi in the 1930s as the subject, aims to conduct a systematic study of its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s, government operation and government ability , and to lay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and social nature.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new Guixi authority formed a "strong government and weak society, the dissertation emphases the exploration into the causes of the powerful social mobilization in Guangxi ,and analyzes the social structure ,social crises and corresponding results ; on the other hand it expose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in Guangxi by means of the authority performances ,and analyzes the true story ,and with which as the case ,explore the balancing between the authority and society
     The new Guixi administrative reform begins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of local administration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the new Guixi established the core status of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by merging official departments and concentrating the decentralized power on the provincial governor , and realized the absolute control of the government by military dignitaries' filling in the core government positions ;At the county level the administration was controlled by the magistrate ;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was extended to the grass roots by merging the civil office ,the civil corps and school. It is in this period that the new Guixi could form a from -up- to -down administrative network across Guangxi and by which, realized the social administration, social service and social control.
     Government's "operational mechanism" is the soul of the system. In the progress of the operation , the new Guixi military groups owned the highest decision-making powers, and controlled the government's variou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nd the highest decision-making with the help of the secret organizations .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played the role of the hub, and monitored and supervised the complete enforcement of the Government power into the grassroots levels .
     The ultimate aim of Constructing of good government operational mechanism is to strengthen government capacity. This paper, on the standard of whether the Government maintained the social balance , explores into the newl930s Guixi government ability , with the Government's civil service system, the efficiency of the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Government's financial ability to collect funds and social mobilization capability of the 1930s as a new element. Then the Government, by setting up a modern civil service system, launching reforms to improv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merging and degrading Government Offices, improved the governmental efficiency; Government's financial resources were expanded by finical reforms; Social mobilization was also an unprecedentedly increased. These embody the positive direction of the new Guixi government in that decade, but also greatly enhanc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of the government. However, the Government is built on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ety.The imbalance of the system was exacerbated, with the result of the 1930S new Government's excessive overdraft of social resources for one-sidedly to develop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roup itself, and no much social development . In such an imbalance system of overdraft, it is only in the decade in the 1930s that the powerful governmental capability showed the "short-lived" vigor, but it fails to support the new government Guixi long rule.
     Finally, the sense and the social consequenc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Guixi Government's administrative network Guixi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 is explore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ew Guixi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s and the powerful governmental gave an unprecedented expansion of the new Guixi ruling power and got evident social dependence , and but also corresponding social hidden resistance .
     In short, the 1930s Guixi new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system plays the role of providing a means of strengthening soci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hrough this channel, the Government has taken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people, succeeded in unconditional drawing the social resources. In this regard, it provides us with a successful regime sinking in the grass roots. But this system has led to the long-term imbalance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ociety, under which , the long weakened or ignored function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weak economic base, excessive military dependence ultimately leads to its inevitable failure .
引文
1萧文哲:《行政效率研究》,商务印书馆,1942年,第12页。
    2参见[美]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8年,第250页。
    3余潇枫编:《比较行政体制一一政治学理论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7页。
    1《新桂系的形成》,《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1972年,第1页。
    1[法]法约尔著,周安华等译:《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2年。
    2美国学者W.F.Willoughby语,转引自张剑寒等著《现代行政法基本论》,汉林出版社,1985年。
    1汪永成:《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府能力》,《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4期。
    2汪永成:《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政府能力的供求变化及平衡战略》,《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3[德]托马斯·海贝勒:《转型国家的战略集团与国家能力》,《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第1期。
    4引自时和兴:《关系、限度、制度:政治发展中的国家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5页。
    5转引自黄秋玖:《国家能力:涵义、特征与结构分析》,《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4期。
    1陈之迈:《中国政制建设的理论》,艺文丛书编辑部,1929年。
    2张慰慈:《政治制度浅说》,上海神州国光社,1930年。
    3常乃惠:《中国政治制度小史》,上海爱文书局,1928年。
    4高一涵:《中国内阁制度的沿革》,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0年。
    5杨栋林:《缩小省区问题》,1931年铅印本。
    6萧文哲:《行政督专员制度研究》,独立出版社,1930年。
    7陈柏心:《地方政府总论》,广西建设研究会,1931年。
    8汪家培:《慎选县长续议》,《新县政研究》,上海汗血书店,1936年。
    9何鲁成:《行政管理》,浙江省地方行政干部人员讲习所,1938年印行。
    10张金锰:《行政学之理论与实际》,商务印书馆,1933年。
    11江康黎:《行政学原理》,上海民智书局,1933年。
    12林叠:《行政学大纲》,华侨半月社,1933年。
    1史文:《中国县政改造》,南京县市行政讲习所,1937年印行。
    2陈柏心:《中国的地方制度及其改革》,商务印书馆,1939年。
    3何鲁成:《人事考核》,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4陈国深:《文书管理与人事管理的改革》,福建省县政人员训练所,1937年印行。
    5张金维:《各国人事行政制度概要》,上海正中书局,1936年。
    6张锐、殷菊亭:《公文程式与保管》,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7朱剑芒:《新公文程式大全》,上海世界书局,1934年。
    8胡惠生:《现代公文作法》,上海大华书局,1933年。
    9邹炽昌:《公文处理》,上海世界书局,1931年。
    10罗隆基:《专家政治》,载1929年4月10日第2卷第2号《新月》。
    11胡适:《知难,行亦不易》,载1929年6月10日第2卷第4号《新月》。
    12庄心:《中国中央行政制度之前途》,载1933年6月1日第30卷第11号《东方杂志》。
    13高一涵:《宪法上监察权的问题》,载1933年4月1日第30卷第7号《东方杂志》。
    14陈之迈:《评宪草修正案稿的行政立法体制》,载1934年10月1日第31卷第19号《东方杂志》。
    15丁文江:《中国政治的出路》,载1932年7月31日第11号《独立评论》。
    16孟直:《中国现在要有政府》,载1932年6月19日第5号《独立评论》。
    17邱昌渭:《行政研究的重要》,载1933年2月19日第38号《独立评论》。
    18邱昌渭:《新姿态的行政院》,载1936年1月5日第184号《独立评论》。
    19张佛泉:《民元以来我国在政制上的传统错误》,载1933年11月6日第10卷第44期《国闻周报》。
    20张佛泉:《宪草修正案中之中央体制》,载1934年8月20日第11卷第33期《国闻周报》。
    21《社评:美国“智囊团”的解析》,载1934年4月5日《大公报》。
    22《社评:由减缩政费到行政改造》,载1935年5月16日《大公报》。
    23《“卑勿高”的行政改革论》,载1935年2月14日《大公报》。
    1张锐:《地方政制改善的途径》,载1935年3月1日第2卷第5期《行政效率》。
    2邱祖铭:《划分中央与地方权责之研究》,载1935年3月1日第2卷第5期《行政效率》。
    3陈之迈:《研究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报告》,载1936年10月5日《行政研究》创刊号。
    4何廉:《吾国地方财务行政之检讨》,载1936年11月5日第1卷第2期《行政研究》。
    5吴景超:《地方财政与地方新政》,载1936年10月5日《行政研究》创刊号。
    6李朴生:《行政计划的编造与考核》,载1935年3月1日第2卷第5期《行政效率》。
    7张天福:《行政积压迟延之原因及补救办法》,载1935年9月30日第2卷第10期《民族杂志》。
    8胡次威:《重要县政问题改进意见》,载1936年11月5日第1卷第2期《行政研究》。
    9蒋廷献:《我的行政经验与感想》,载1936年10月5日《行政研究》创刊号。
    10陶天南:《事务官之保障弹劫及惩戒》,载1936年10月5日《行政研究》创刊号。
    11姚定渔:《江苏各县文书改革之建议》,载1935年3月16日第2卷第6期《行政效率》。
    12杨适生:《专员制度之研究》,载1936年10月5日《行政研究》。
    13张皓:《浅谈民国政制史的研究状况及方向》,《学术研究》1997年第11期。
    14杨鸿年、欧阳鑫:《中国政制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
    1邵德门:《中国政治制度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
    2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3唐进、郑川水:《中国国家机构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
    4储考山等:《中国政治制度史》,三联书店,1993年。
    5李进修:《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纲》,求实出版社,1988年。
    6林代昭等:《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重庆出版社,1988年。
    7史远芹等:《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
    8王永祥:《戊戌以来的中国政治制度(1898-1988)》,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
    9陈瑞云:《现代中国政府》,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
    10袁继成等:《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11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12林炯如等:《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13孔庆泰等:《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
    14傅荣效:《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7)行政机制与行政能力研究》,浙江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15唐丽萍:《南京国民政府建国努力及其失败——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政府能力分析》,复旦大学1998年硕士论文。
    1对民国时期地方自治取得的成果主要有:沈松侨:《地方精英与国家权力——民国时期的宛西自治,(1930~1943)》,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1期;李德芳:《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张鸣:《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乡村自治”》,载其著作《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王兆刚:《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县自治》,《安徽史学》2001年第2期;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关于对民国时期地方自治的详细研究成果,可参阅李德芳:《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一书。
    2丰箫:《权力与制衡——1946年嘉兴县的乡镇自治》,《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6期。
    3曹树基:《乡镇自治中的国家意识形态——以1946年嘉兴县乡镇职员“甄别”试卷为中心》,《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5期。
    1参见曹成建:《20世纪40年代新县制下重庆地方自治的推行及其成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曹成建:《试论20世纪40年代四川新县制下的基层民意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曹成建:《20世纪40年代四川省新县制下地方自治的施行》,《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方新德:《国民政府时期浙江县政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周绍英:《抗战时期国民党新县制述评》,《重庆师院学报》,1995年第3期。
    4高士荣:《40年代初推行新县制后的甘肃乡镇机关》,《历史档案》1997年第2期;徐旭阳,张泰山:《抗日战争时期湖北新县制的推行与基层政权变革》,《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张群:《抗日时期广东国统区新县制下乡(镇)基层政权建设》,《广东史志》2002年第3期等。
    5沈松侨:《从自治到保甲:近代河南地方基层政治的演变(1908—1935)》载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8期;朱德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河南冀东保甲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
    6张济顺:《沦陷时期上海的保甲制度》,《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
    7武乾:《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保甲制度与地方自治》,《法商研究》2001年第6期。
    8邱昌渭:《广西县政》,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年。
    9亢真化:《广西的三位一体制》,民团周刊社,1938年。
    10亢真化:《村街民大会与地方自治》,民团周刊社,1939年。
    1亢真化:《战时基层政治建设》,民团周刊社,1938年。
    2梁上燕:《广西民团的演进》,民团周刊社,1938年。
    3广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新桂系纪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1990年。
    4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李宗仁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5苏志荣等整理编辑:《白崇禧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6黄绍竑:《黄绍竑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7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8《白崇禧先生访问录》,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89年。
    9黄旭初:《八桂忆往录》,连载发表在香港的《春秋》杂志,第53~217期。
    10《李品仙回忆录》,台中中外图书出版社,1973年。
    11朱浤源:《从变乱到军省:广西初期的现代化》(1860~1937),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95年,序第5页。
    12钟文典主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13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14陈勤:《地方实力派与中国区域现代化进程——透视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1曹天忠:《教育与社会改造——雷沛鸿与近代广西教育及社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2莫济杰、[美]陈福霖主编:《新桂系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3杨乃良:《民国时期新桂系的经济建设》(1925~1949),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
    4张伟:《民团、学校、公所——1930年代新桂系对广西乡村社会的控制》,中山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5 Lary,Diana.Region and natiao:the Kwangsi Clique in Chinese poletics,1925~1937.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4.
    6 E.W.L.evich: The Kwangsi Way in Kuominatang China,1931~1939,Armonk,New York:bM.E,Sharp,1993.
    7滕兰花:《20世纪30年代广西的公务员管理机制》,《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7期。
    8杨乃良:《20世纪30年代广西村治探悉》,《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9杨天保:《新桂系自治时期行政改革论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0谭肇毅:《评三十年代新桂系四大建设》,《学术论坛》1998年第1期。
    11谭肇毅:《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治理乡村的模式》,《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
    12李玫姬:《30年代广西省公务员制度述评》,《广西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13刘文俊《广西“新民团”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1参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4辑(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86年,第908~911页。
    2参见[日]古屋奎二:《蒋总统秘录》,台湾中央日报社,1983年,第1486~1488页。
    3参见《大公报》(天津)1928年6月4日社评。
    4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81~84页。
    5《一周间国内外大事述评》,《国闻周报》第7卷第25期。
    1参见黄绍竑:《五十回忆》,岳簏书社,1999年,第208~21 0页。
    2参见钟文典主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30~55页。
    3《政治建设概论》,广西省政府教育厅编印,1937年,第95页。
    4白崇禧:《三自三寓政策》,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政训处,1935年,第7页。
    5《白崇禧先生最近言论集》,创进月刊社,1936年,第154页。
    6白崇禧:《三自三寓政策》,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政训处,1935年,第8页。
    1黄旭初:《中国建设与广西建设》,桂林建设书店,1939年,第213页。
    2张伟:《民团、学校与公所——1930年代新桂系对广西乡村社会的控制》,中山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第35页。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料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737页。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料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718页。
    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料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737页。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料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719页。
    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料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728页。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料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815页。
    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料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748页。
    1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料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749页。
    11广西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L4-1(1)-4,第1页。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一,案卷号214,目录(2),第24页。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全宗号一,案卷号214,目录(2),第36页。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全宗号一,案卷号214,目录(2),第50页。
    4李宗仁等:《广西之建设》,广西建设研究会,1939年,第38页。
    5《桂政纪实》政治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13页。
    6李宗仁等:《广西之建设》,广西建设研究会,1939年,第38页。
    7《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第284页。
    1李宗仁等:《广西之建设》,广西建设研究会,1939年,第47页。
    2《白崇禧先生最近言论集》,创进社月刊,1936年,第22页。
    3《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 1981年,第592页。
    4白崇禧:《三自三寓政策》,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政训处,1935年,第7页。
    5李宗仁等:《广西之建设》,广西建设研究会,1939年,第54页。
    6《白崇禧先生最近言论集》,创进社月刊,1936年,第30页。
    7《白崇禧先生最近言论集》,创进社月刊,1936年,第35页。
    1《白崇禧先生最近言论集》,创进社月刊,1936年,第40页。
    2《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93页
    3李宗仁等:《广西之建设》,广西建设研究会,1939年,第58页。
    4《桂政纪实》经济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1页。
    5《桂政纪实》经济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1页。
    6《广西之建设》,广西建设研究会,1939年,第58页。
    1《桂政纪实》经济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25页。
    2《桂政纪实》总论,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19页。
    
    1《广西建设纲领》,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4—345—5。
    2黄旭初:《奉行三民主义的经验》,《桂林日报》1937年3月3日。
    3万仲文:《挂系见闻谈》,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科研处编印,1983年,第80页。
    4黄旭初:《广西建设之理论与实施》,《广西文献》,第70期,1995年10月。
    
    1张锐:《地方政制改善的途径》,《行政效率》第2卷第5期,1935年3月1日。
    2徐义生:《广西省县行政关系》,商务印书馆,1943年,第20页。
    3徐义生:《广西省县行政关系》,商务印书馆,1943年,第35页。
    
    1徐义生:《广西省县行政关系》,商务印书馆,1943年,第30页。
    2徐义生:《广西省县行政关系》,商务印书馆,1943年,第28页。
    1梁彩花:《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西“特种部族教育”述论》,《广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2吴彦文:《广西之特种教育》,广西教育厅编审室新编广西教育丛书之四,1939年,第16页。
    3《广西教育史料》,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78页。
    4《桂政纪实》文化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107页。
    5《桂政纪实》文化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107页。
    6吴彦文:《广西之特种教育》,广西教育厅编审室新编广西教育丛书之四,1939年,第20~24页。
    1卢显能编著:《国民基础教育实施法》,广西省政府教育厅编审室印行,1940年,第375页。
    2《广西“特种教育”》,《广西省政府公报》第107期,1936年3月10日,第88页。
    3《国民二十九年度广西教育统计》,广西省政府教育厅编印,1941年,第30页。
    4《桂政纪实》文化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107~108页。
    5卢显能编著:《国民基础教育实施法》,广西省政府教育厅编审室印行,1940年,第376页。
     1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观察社,1948年,第46页。
     1钱瑞升等合著:《国民政制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46年,第172~173页。
    1《桂政纪实》政治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61页。
    1吴树滋、赵汉俊编:《县政大全》第2编(上册),世界书局,1930年,第73~74页。
    
    1《恩隆第一次县行政会议》,出版单位不详,1933年,第5页。
    2《柳州民国文献集成》,香港京华出版社,2004年,第8页。
    3《柳州民国文献集成》,香港京华出版社,2004年,第18~20页。
    1徐义生:《广西省县行政关系》,商务印书馆,1943年,第15页。
    1王奇生:《民国时期县长的群体构成与人事搜递——以1927年至1949年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历史研究》1999年第2期。
    2根据《广西县政设施准则及进度考核表》统计,广西省政府编印,1937年。
    3参见《广西县政设施准则及进度考核表》,广西省政府编印,1937年。
    
    1郑湘畴讲述:《县政考核纲要》,公务员训练班讲义,1937年。
    2《县长须知》,载《中华民国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545页。
    1李宗仁等:《广西之建设》,广西建设研究会,1939年,第234页。
    1李宗仁等:《广西之建设》,广西建设研究会,1939年,第326~328页。
    2亢真化:《广西的三位一体制》,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20页。
    3艾兰:《从苏联的综合技术教育说到本省的国民基础教育》,《桂林日报》1937年3月22日。
    4《参观两广政治报告书》,山东省政府秘书处印行,1935年,第57~58页。
    1《白健先生言论集》,广西建设研究会,1941年,第58页。
    2雪涛:《一年来的广西民团》,《正路》第2卷第1期,1936年1月。
    3邱昌渭:《广西县政》,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232页。
    4《军政概要》,广西民团干部学校编印,出版时间不详,第18页。
    5《广西省现行法规汇编》第3编,广西省政府编印,1938年,第84~86页。
    6黄旭初:《县政建设与基层建设》,桂林建设书店,1941年,第362页。
    7梁上燕:《广西建设》,广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印行,1942年,第44页。
    8苏希洵:《广西省成人教育实施总报告》,《国民教育指导月报》第1卷第3期,1941年lO月。
    9邱昌渭:《三种精神与一个政策》,《广西日报》1936年6月28日。
    10李宗仁等:《广西之建设》,广西建设研究会,1939年,第455页。
    1亢真化:《村街民大会与地方自治》,民团周刊社,1939年,第13页。
    2《广西省现行法规汇编》第3编,广西省政府编印,1938年,第140页。
    3亢真化编:《黄旭初先生之广西建设论》,南宁建设书店,1938年,第98页。
    4《电并送发广两各县村街民大会规则希查照仰各知照》,《广西省政府公报》第156期,1937年1月17日。
    5参见《广西乡村工作须知》,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政训处编印,1937年,第102页。
    6黄旭初:《广西县政》,广西省政府印行,1937年,第5页。
    1《训令各县府准中国国民党广西执行委员会咨送村街民大会开会秩序及口号令仰知照·民字第164号》,《广西省政府公报》第167期,1937年4月21日。
    2《广西省现行法规汇编》第3编,广西省政府编印,1938年,第144页。
    3李宗仁等:《广西之建设》,广西建设研究会编印,1939年,第649页。
    4《广西省现行法规汇编》第3编,广西省政府编印,1938年,第142页。
    5《民政概要》,广西省民政厅编印,1938年,第447~448页。
    6《村街甲长须知》,广西省政府民政厅印发,出版时间不详,第10~1l页。
    7李宗仁等:《广西之建设》,广西建设研究会,1939年,第600页。
    1《训令各县府准中国国民党广西执行委员会咨送村街民大会开会秩序及口号令仰知照·民字第164号》,《广西省政府公报》第167期,1937年4月21日。
    2李宗仁等:《广西之建设》,广西建设研究会,1939年,第649页。
    3《广两省现行法规汇编》第3编,广西省政府编印,1938年,第142页。
    
    1张继焘:《地方自治》,桂林市训练所印行,1947年,第27页。
    2张继焘:《地方自治》,桂林市训练所印行,1947年,第26页。
    3张继焘:《地方自治》,桂林市训练所印行,1947年,第27页。
    1黄旭初:《县政建设与基层建设》,桂林建设书店,1941年,第316页。
    2亢真化:《广西县政之基础建设》,民团周刊社,1940年,第8页。
    3《电饬各行政临督各县政府嗣后认真督促所属按期举行村街民大会》,《广西省政府公报》第174期,1931年5月31日。
    4潘景佳、亢真化主编:《抗战中的广西乡镇村街长》,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12页。
    5白崇禧:《目前应注意的几项要政》,《正路》第1卷第8期,1937年8月。
    6黄旭初:《抗战的基础工作》,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9页。
    7邱昌渭:《广西县政》,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268页。
    8黄旭初:《八桂忆往录》,《春秋杂志》第204期,1966年1月。
    9李新俊:《督政纪实》,广西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印行,1942年,第35页。
    10负函:《我见到的村街民大会》,《广西民政》第3卷第4期,1947年4月。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23页。
    2国内外学者对政府职能结构的解析,不尽相同。可分为两职能说、三职能说与四职能说,皆是对国家功能的不同归纳。这里采用的是中国学者施雪华的观点,认为国家政权同时拥有阶级统治、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平衡四大职能。详情参阅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79~188页。
    3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85~186页。
    1参见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185~186页。
    2黄新硎:《旭公主桂县政建设丛谈》,《广西文献》第3期,1978年9月。
    3《乡村政务督察员及乡镇长应有的认识》,《广西省政府公报》第50期,1938年1月9日。
    4《广西省现行法规汇编》第3编,广西省政府编印,1938年,第13页。
    5《荔浦县惩罚妨碍调查户口暂行办法》,《荔浦县行政月刊》第5期,1932年11月;转引自张伟《民团、学校、公所——1930年代新桂系对广西乡村的控制》,中山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第59页。
    1黄旭初讲述,黄启汉速记《广西建设现状》,1935年,第8页。
    2梁上燕:《广西建设》,广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印行,1942年,第7页。
    3《各县苗瑶民户编制通则》,《南宁民国日报》1933年4月7日。
    4《广西民政法规摘录》,广西省政府民政厅编印,1934年,第103页。
    5季啸风等:《中华民国史料外编》,第95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20页。
    6《向都县苗族社会状况调查表》,《广西省政府公报》第4期,1934年1月22日。
    7《东兰县苗族社会状况调查表》,《广西省政府公报》第15期,1934年4月9日。
    8《电桂平等县府核饬凡派员视察编有瑶户区域之乡村政务时应由县酌选熟悉瑶情人员充任仰各遵办》,《广西省政府公报》第123期,1936年5月31日。
    1《田东县檀乐乡壮族社会历史调查》,载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5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第90页。
    1黄旭初:《中国建设与广西建设》,桂林建设书店,1939年,第278页。
    2《县政宣传大纲》,《广西省政府公报》第160期,1937年2月24日。
    3梁上燕:《国民基础学校的行政问题》,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7页。
    4黄旭初:《国民基础教育与广西建设》,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1940年,第9页。
    5《桂政纪实》文化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80~81页。
    1姚亮、陆琦合编:《广西建设重要文献》,广西省训练团印行,1937年,第4页。
    2梁上燕:《国民基础学校的行政问题》,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6页。
    3《广西十年文化建设概况》(一),广西自治区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7-1-248。
    4《广西十年文化建设概况》(二),广西自治区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7-1-249。
    5黄旭初:《国民基础教育与广西建设》,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1940年,第2~4页。
    6《桂政纪实》文化编,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87~88页。
    7《桂政纪实》文化编,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87~88页。
    
    1雷沛鸿:《六年来之广西国民基础教育》,民团周刊社,1940年,第9页。
    2丁颖:《广西全省农业之讨论之观感》,《群言》第12卷第5期,1936年1月。
    1陈大白:《促教合一?之广西基础学校》,《南宁民国日报》1935年12月15日。
    2《广西民政统计》,广西省政府民政厅编印,1940年,第28页。
    3《黄旭初先生之广西建设论》,南方建设书店,1938年,第20页。
    4白崇禧:《三自政策》,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政训处印行,1935年,第100页。
    1《广西年鉴》(第二回),广西统计处编印,1935年,第401页。
    2梁任葆:《广西工业建设之回顾》,载《广西日报》(桂林版)1948年6月21日。
    3《广西经济建设统计提要》,广西省政府建设厅统计室,1943年,第23页。
    4《本省主要矿产的消长》,《广西日报》(桂林版)1948年1月28日。
    5千家驹:《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93页。
    1 [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35页。
    2龙启瑞:《粤西民团辑略序》,见《清朝序文献通考》,卷215,“兵考十四·团练”。
    3刘长佑:《刘武慎公遗书·谕安土客人等》,《刘武慎公全集》卷二十八上,光绪十七年。
    1《刘武慎公遗书·谕安土客人等》,《刘武慎公全集》卷二十八上。
    2许高阳:《十年来之广西民团》,中国建设出版社,1940年,第101页。
    3《广西建设纲领》,广西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L4—345—5。
    4《广西建设纲领》,广西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L4—345—5。
    1《广西民团总指挥部政训处为征调团丁告民众书》,《南宁民国日报》1932年7月8日。
    2冯璜:《广西的民团》,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16页。
    3卢显能:《民团制度与抗战》,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2~5页。
    4许高阳:《十年来之广西民团》,中国建设出版社,1940年,第4~5页。
    5冯璜:《广西的民团》,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16页。
    6《广西民团办理之经过及今后之任务》,广西民团总指挥部编印,1932年,第5页。
    1《广西军政会议会议报告书》,广西自治区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4-1-39。
    2《广西军政会议会议报告书》,广西自治区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4-1-39。
    3《广西的军事建设》,全面抗战周刊社,1938年,第1~9页。
    4《广西建设纲领》,广西自治区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L4—345—5。
    5《广西民团条例》,广西省政府秘书处印行,1934年,笫1、3页。
    1《广西民团条例章则汇编》,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政训处编印,1935年,第22~23页。
    3《广西各区民团指挥部组织规程》,引自《广西民团条例章则汇编》,第245页。
    3《广西各县民团司令部组织规程》,引自《广西民团条例章则汇编》,第31页。
    
    1《广西民团条例》,广西省政府秘书处印行,1934年,第2页。
    2《白崇禧先生最近言论集》,创进月刊社,1936年,第119页。
    1《桂政纪实》军事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1942年,第30页。
    2樊桐山:《广西的回忆》,《申报》1936年2月15日。
    1《白副总司令对苍梧各界民众训词》,《梧州民国日报》1932年12月23日。
    2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390页。
    3卢显能:《民团制度与抗战》,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3~4页。
    4《军政概要》,广西民团干部学校编印,出版时间不详,第48~52页。
    1参见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88页。
    2政府建立乡村合作事业的具体成效本文将在第三章第五节中具体谈到,在此不多述。
    3《新广西》,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政训处印行,1935年,第33页,。
    4《正路》第1卷第2期,1935年。
    5《正路》第1卷第2期,1935年。
    1《桂政纪实》,经济编,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纂委员会,1943年,第64页。
    2参见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第3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44~245页。
    
    1《广西经济建设手册》,广西省政府建设厅统计室编印,1947年,第105页,
    2《广西年鉴》(第二回),广西统计处编印,1935年,第199页。
    
    1张若龄、陈虔礼:《广西公路史》第1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第64页。
    2张若龄、陈虔礼:《广西公路史》第1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第100页。
    1广西文史研究馆:《黄绍竑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61~162页。
    2广西省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广西统计处编印,1935年,第713页。
    1张若龄、陈虔礼:《广西公路史》第1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第148页。
    
    1《广西公路纪略》、《中国建设》(第10卷) 1、2期合刊。
    2《广西年鉴》(第三回),广西统计处编印,1948年,第1075页。
    1《李督办品仙对百色民团后备队训词》(下),《南宁民国日报》1935年5月11日。
    2参见《广西乡村禁约》,《广西省政府公报》第123期, 1936年5月31日。
    3不落夫家,是广西壮族的一种风俗习惯,在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这一风俗已经成为广西地区较为普遍的现象。当时凡青年男女,在春二三月于黄昏月上之时,群赴野外,互相唱和,如情意相投,即可偕赴家中同居,或在外野合,父母不禁。不落家者,凡结婚后之妇女,在新婚安息日之后,即返回母家。候怀孕后,再赴夫家,否则即长居母家。而桂南地区是壮族居民聚居区,因此不落夫家的风俗尤为普遍。
    4亢真化、梁上燕:《改良风俗的实施》,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20页。
    
    1《广西年鉴》(第三回),广西省统计处,1948年,第1199页。
    2《广西年鉴》(第三回),广西省统计处,1948年,第1199页。
    3参见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85~188页。
    1石印秀:《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合化及其社会后果》,《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1《广西军政会议报告书》,广西省政府印行,“筹备及会议之经过”第l、2页,广西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案卷号L4-1-38。
    2《广西军政会议报告书》,广西省政府印行,“引言”第1页。
    3《广西军政会议报告书》,广西省政府印行,“筹备及会议之经过”第l、2页。
    4《广西军政会议规程及细则》,广西省政府印行,见《广西军政会议报告书》,第7页。
    5《广西军政会议报告书》,广西省政府印行,第3、4页。
    6《广西军政会议报告书》,广西省政府印行,第25~29页。
    1《广西省行政概况》,广西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L4-1-75。
    1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7~38页。
    2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0~41页。
    1参见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0页。
    2参见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2页。
    3《广西革命同志会的成立》,《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1966年,第30页。
    4《广西革命同志会的成立》,《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1966年,第31页。
    
    1《广西革命同志会的成立》,《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1966年,第30页。
    2参见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5页。
    1《王公度与新桂系》,《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1972年,第115页。
    1《王公度的秘密组织活动》,《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1972年,第145页。
    2《王公度的秘密组织活动》,《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1972年,第145页。
    3《王公度的秘密组织活动》,《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1972年,第150页。
    4《王公度的秘密组织活动》,《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1972年,第160页。
    1《王公度的秘密组织活动》,《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1972年,第180页。
    2《王公度与新桂系》,《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1972年,第130页。
    1《桂系特务组织“广西省政府办公室”概况》,《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1974年,第210页。
    2万仲文:《桂系见闻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78页。
    
    1万仲文:《桂系见闻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78页。
    2《王公度与新桂系》,《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1972年,第129页。
    
    1中国第二历史挡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二三六,卷宗号238,第1页。
    2中国第二历史挡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二三六,卷宗号238,第1页。
    3中国第二历史挡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二三六,卷宗号238,第2页。
    4中国第二历史挡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二三六,卷宗号238,第2页。
    1万仲文:《桂系见闻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78页。
    1宋世民:《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286页。
    
    1徐义生:《广西省县行政关系》,商务印书馆,1943年,第40页。
    2参见《广西县政设施准则及进度考核表》,广西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L4—324—3。
    
    1《广西民政调查》,广西省政府民政厅编印,1940年,第35页。
    1参见[德]马克思·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
    1徐义生:《广西省县行政关系》,商务印书馆,1943年,第18页。
    1《广西省二十二年度施政记录》,广西省政府编辑印行,1934年,第20页。
    2新桂系政府常用的赈济灾荒的一种形式,让灾民参与政府建设,如修路等从而领取政府所发的赈灾补助金,达到以工代赈的目的。
    3《广西省二十二年度施政记录》,广西省政府编辑印行,1934年,第3页。
    
    1徐义生:《广西省县行政关系》,商务印书馆,1943年,第25页。
    2徐义生:《广西省县行政关系》,商务印书馆,1943年,第38页。
    1郑湘筹讲述:《县政考核纲要》,公务员政治训练班讲义,1937年,第6页。
    
    1徐义生:《广西省县行政关系》,商务印书馆,1943年,第55页。
    2《日刊》第377号,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月27日。
    1《民二十三年广西省施政记录》,广西省政府编辑印行,1935年,第630页。
    2《日刊》第303号,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2月4日。
    1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有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第18页。
    2[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和G·宾厄姆·小鲍威尔著,朱增文等译:《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29页。
    3[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著,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433页。
    4 G·A.Almond& G·Bingham,Jr,ComparativeA pproach,Bo ston:LitleB rown& Co,1996,P29.
    5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页。
    6参见施雪华:《论政府能力及其特性》,《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1期。
    7[美]克利斯托弗·林特莱:《改进地方立法机关的政策管理责任》,载《公共行政评论》第35卷,1975年12月特刊,第797页。
    1「美]安东尼·布朗:《对乡村社区的技米援助:是权宜之计还是能力建设?》,载《公共行政评论》1980年第1期。
    2 [美]G·D·施贝斯曼等:《立法者:州政府中的平衡器》,载《关于亚利桑那州议会人力资像各处工作人员罢工一事的最终报告》,美国健康、教育和福利部社会复兴处印行,1976年,第4页。
    3张国庆主编:《行政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62页。
    1 R. S. Schuler:“Managing Human Resources”5th edn, St Paul MN West Pulishing Co.1995
    1《行新政用新人——白崇禧言论集之四》,桂林全面战周刊社,1935年,第1~3页。
    2黄旭初:《广西四大建设的理论与实际》,第四集团军干部政治训练班,第20页。
    3《桂政纪实》政治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111~112页。
    4吴胜己:《广西人事行政》,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1940年,第8页。
    5吴胜己:《广西人事行政》,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1940年,第10页。
    6吴胜己:《广西人事行政》,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1940年,第20页。
    
    1黄旭初:《广西建设现状》,载自《创进月刊》,1934年第2期。
    2李宗仁等:《广西之建设》,广西建设研究会,1939年,第594,595,604,605,621页。
    
    1《广西省二十二年度施政记录》,广西省政府编辑印行,1935年,第256页。
    2《广西省二十二年度施政记录》,广西省政府编辑印行,1935年,第258页。
    1黄绍竑:《五十年回忆》,岳簏书社,1999年,第143页。
    2黄绍竑:《五十年回忆》,岳簏书社,1999年,第144页。
    3黄绍竑:《五十年回忆》,岳簏书社,1999年,第145页。
    1吴胜己:《广西人事行政》,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1940年,第52页。
    1《剿匪区内县长任用限制暂行办法》,湖北省档案馆藏,案卷号LS1-336
    1吴胜己:《广西人事行政》,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1940年,第35页。
    2《行新政用新人——白崇禧言论集之四》,桂林全面战周刊社,1935年,第10页。
    3广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新桂系纪实》(上册),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1990年,第420页。
    4吴胜己:《广西人事行政》,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1940年,第38页。
    
    1邱昌渭:《广西县政》,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89页。
    2邱昌渭:《广西县政》,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89页。
    
    1邱昌渭:《广西县政》,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9页。
    2《桂政纪实》政治编,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1150页。
    1《桂政纪实》政治编,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1156页。
    2《桂政纪实》政治编,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1160页。
    3黄旭初:《广西四大建设的理论与实际》,第四集团军干部政治训练班印行,第20页。
    4黄诚高:《隆山县民政视察报告》,《广西民政季刊》第1号第2期,1933年4月。
    1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李宗仁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44页。
    2广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新桂系纪实》(上册),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1990年,第420页。
    3邱昌渭:《广西县政》,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77~78页。
    4《本府民政厅训令各县府常备大队退伍军队员而有职业者可分委充任乡村甲长由》,《广西省政府公报》第1期,1934年1月1日。
    5《民团是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四位一体的组织》,载自《军训与民团》,桂林全面战周刊出版社,1932年,第16页。
    6邱昌渭:《广西县政》,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93页。
    7《筹设广西民团干部学校与改办国民中学》,《创进月刊》第3卷第7期,1936年4月。
    
    1《委用干训生以本县藉为限,不分乡区界》,《南宁民国日报》1935年4月16日。
    2《广西民团干部学校组织大纲》,《广西省政府公报》第197期,1938年7月1日。
    3《广西民团条例》,广西省政府秘书处编印,1934年,第61~62页。
    1《电知凡在党校等院所毕业者准选送干训大队训练任用由》,《广西省政府公报》第35期,1934年9月15日。
    2李宗仁等:《广西之建设》,广西建设研究会编印,1939年,203~204页。
    3《桂政纪实》政治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146页。
    4《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特别训练班组织大纲》,《广西省政府公报》第652期,1940年12月9日。
    
    1《桂政纪实》政治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147页。
    2黄旭初讲述,黄启汉速记《广西建设现状》,1935年,第17页。
    3《军政概要》,广西民团干部学校印行,第36页。
    4梁上燕:《广西的基层干部》,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6页。
     1钟文典主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35页。
    1[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4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2~57页。
    2吴胜己:《广西人事行政》,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1940年,第50页。
    1参见《广西统计季报》第2期至第5期,广西省政府编印,1939~1941年。
    2《广西统计季报》第2期,广西省政府编印,1939年,第86页。
    
    1《广西现行法规汇编》,广西省政府编印,1938年,第597页。.
    2胡适:《南游杂忆》,上海国民出版社,1935年,第78页。
    1《桂政纪实》政治编,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2547页。
    2参见《桂政纪实》政治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2550~2555页。
    1《广西年鉴》(第二回),广西统计处编印,1935年,第400页。
    1《乡镇村街长应有的修养》,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25~26页。
    2《苍梧县二十三年度县行政会议录》,苍梧县政府编印,1935年4月,第78页。
    3爱传:《本省公务人员俸给变迁概述》,《江西统计月刊》第3卷第8期,1940年8月。
    1《湖北县政概况》,湖北省民政厅编印,1934年,第2~4页。
    2李德培:《江西县长之分析研究》,《地方建设》第1卷第4、5期合刊。
    3国民政府时期湖北省政府人事处档案,湖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卷号LS67-159。
    4李德培:《江西县长之分析研究》,《地方建设》第1卷第4、5期合刊,1941年6月。
    5赖彦于:《广西一览》,广西印刷厂,1935年,第651页。
    1赖彦于:《广西一览》,广西印刷厂,1935年,第660页。
    1《省府合署办公黄主席第一次训话》,《广西省政府公报》第3期,1934年1月4日。
    1程幸起编:《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上海中华书局,1938年,第69页。
    2周焕:《广西省政府合署办公经过概况》,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出版时间不详,第20页。
    3张锐:《地方政制改善的途径》,《行政效率》第2卷第5期,1935年3月1日。
    4周焕:《广西省政府合署办公经过概况》,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出版时间不详,第24页。
    1载《大美晚报》,1935年2月17日。
    2樊自觉:《粤桂视察印象记》,中国生存学社,出版时间不详,第58页。
    3 [美]罗纳德·克林格勒著,孙柏英等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05页。
    1《广西人事管理委员会简章》,参见周焕:《广西省政府合署办公经过概况》,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出版时间不详,第65页。
    1《广西民政统计图表》,广西省政府民政厅编印,1940年,第53页。
    
    1《广西年鉴》(第三回),广西统计处编印,1948年,第913页。
    2《桂政纪实》政治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246页。
    1《广西年鉴》(第三回),广西统计处编印,1948年,第913页。
    2黄钟岳:《近年来之广西财政》,《建设研究》第1卷第3期,第345页。
    3《广西年鉴》(第三回),广西统计处编印,1948年,第914页。
    
    1《桂政纪实》政治编,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298页。
    2《黄旭初先生言论之三》,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1933年,第101页。
    3《黄旭初先生言论之三》,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1933年,第103页。
    4《黄旭初先生言论之三》,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1933年,第101页。
    
    1广西省统计处编:《本省地方财政与县市财政之比较》,广西统计资料分析研究报告,1948年。
    2黄钟岳:《近年来之广西财政》,《建设研究》第1卷第3期,第346页。
    1《广西年鉴》(第三回),广西统计处编印,1948年,第913页
    1黄钟岳:《近年来之广西财政》,《建设研究》第1卷第3期,第340页。
    
    1《黄旭初先生言论之三》,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1933年,103页。
    2杨世贤:《广西之租税政策》,《建设研究》第5卷第2期,第19页。
    3杨世贤:《广西之租税政策》,《建设研究》,第5卷,第2期,第15~16页。
    1黄钟岳:《近年来之广西财政》,《建设研究》第1卷3期,第342页。
    
    1《广西二十五年度岁入岁出预算科目表》,广西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L4-1-386
    2《广西二十五年度岁入岁出预算科目表》,广西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L4-1-386
    
    1 1931~1933年比例数载自《申报年鉴》,1936年,46~47页;1934~1936年之比例数转载自张连红《整合与互动啊: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广西财政纪实新编》,广西省政府财政厅编印,1938年,第47页。
    3《广西财政纪实新编》,广西省政府财政厅编印,1938年,第50页。
    
    1《广西财政纪实新编》,广西省政府财政厅编印,1938年,第49页。
    2《广西财政纪实新编》,广西省政府财政厅编印,1938年,第51页。
    1黄钟岳:《近年来之广西财政》,《建设研究》第1卷第3期,第341页。
    2干家驹:《广西省经济概况》,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5页。
    3《广西之教育及其经济》,中国社会经济教育广西考察团报告,1937年。
    4 [美]阿瑟·恩·杨格著,陈泽宪等译:《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444页。
    1张伟:《民团、学校与公所——1930年代新桂系对广西乡村的社会控制》,中山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第150页。
    2许高阳:《十年来之西民团》,西南导报社,1940年,第110页。
    1参见刘文俊:《新民团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2《桂政纪实》军事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纂委员会,1946年,第32~34页。
    3许高阳:《十年来之西民团》,西南导报社,1940年,第108页。
    4《桂政纪实》军事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纂委员会,1946年,第1页。
    5陈三井,陈存恭记录,陈存恭整理,《雷殷(渭南)先生访问记录》,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藏,未刊稿,第34页。转引自朱浤源:《1930年代广西的动员与重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集刊》,第17期(下),1988年12月。
    1黄旭初:《县政建设与基层建设》,民团周刊社,1941年,第493页。
    2黄同仇:《抗战中之广西的民众动员》,载自李宗仁等:《广西之建设》,广西建设研究会,1939年,第172页。
    1转载自张伟:《民团、学校与公所——1930年代新桂系对广西乡村的社会控制》,中山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第177页。
    2转载自张伟:《民团、学校与公所——1930年代新桂系对广西乡村的社会控制》,中山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第177页。
    3转载自张伟:《民团、学校与公所——1930年代新桂系对广西乡村的社会控制》,中山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第177页。
    4《珠江日报》,1938年1月3日。
    5李宗仁口述,唐德刚记录:《李宗仁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54页。
    6陈重光:《广西怎样巩固基层组织及其工作》,《广西文献》第98期,2002年10月。
    7凌鸿勋:《湘桂铁路之兴建与广西》,《广西文献》第44期,1989年4月。
    1 Ludwig Von Bertaflanffy:“General System Theory(FoundationsDevelopment Apalications )”,George Braziller, Inc. New York. 1973
    2 [美]马克.G.波波维奇主编,孔宪遂译:《创建高绩效的政府组织:公共管理者实用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09页。
    
    1《广西现行法规汇编》第1册,广西省政府秘书处印行,1935年,第60页。
    2《广西现行法规汇编》第1册,广西省政府秘书处印行,1935年,第88页。
    1《广西现行法规汇编》第1册,广西省政府秘书处印行,1935年,第247页。
    2《广西现行法规汇编》第1册,广西省政府秘书处印行,1935年,第60页。
    3《广西现行法规汇编》第1册,广西省政府秘书处印行,1935年,第63页。
    1《广西现行法规汇编》第1册,广西省政府秘书处印行,1935年,第7页。
    2周焕:《广西省政府合署办公经过概况》,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出版时间不详,第18~19页。
    3周焕:《广西省政府合署办公经过概况》,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出版时间不详,第18~19页。
    1《抗战中的广西乡村》,《申报》1938年3月17日。
    2胡适:《南游杂记》,上海国民出版社,1935年,第20页。
    3郑建庐:《桂游一月记》,中华书局,1934年,第52页。
    4马君武:《建设广西与基础教育》,载自李崇道编:《马君武先生百年诞辰纪念特刊》,《广西文献》(台北)第12期,1981年,第13页。
    1《广西工业建设中的几个问题》,《建设研究》第2卷第6期,第40页。
    2龙家骧:《广西经济问题纲要》,1933年铅印本,第49~61页。
    3[美]易劳逸著,陈红民等译:《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流产革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第265页。
    4《广西年鉴》(第三回),广西省致府统计处编印,1948年,第448页。
    5柯德夫:《十年塘库遍全区》,载自《广西十年》(1949~1959),广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136页。
    6广西省致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三回),1948年,第373页。
    1《桂游一月记》,中华书局,1935年,第50页。
    2《粤桂视察印象记》,生活书店,1936年,第75页。
    3《广西年鉴》(第三回),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印,1948年,第1057页。
    4中国社会教育社广西考察团:《广西的教育及其经济》,1937年,第80页。
    5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第3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43页。
    6张若龄、陈虔礼:《广西公路史》第1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第84页。
    
    1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李宗仁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45页。
    2黎启宝:《广西永淳的乡村建设与农民》,《东方杂志》第32卷第2号,第79~81页。
    
    1中国社会教育社广西考察团:《广西的教育及其经济》,1937年,第61页。
    2邱昌渭:《广西县政》,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176页。
    1邱昌渭:《广西县政》,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194页。
    2千家驹:《广西省经济概况》,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74页。
    3千家驹:《广西省经济概况》,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75页。
    4张若龄、陈虔礼:《广西公路史》第1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第106页。
    5《罗城县政府开辟区乡村(街)道路征调民工收用土地简章》,《广西省政府公报》第10期,1934年3月5日。
    1《民国柳州文献集成》第1集,香港京华出版社,2004年,第87~88页。
    2张若龄、陈虔礼:《广西公路史》第1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第130页。
    1《桂省公路用女工修筑》,《申报》1934年1月30日。
    2参见王沪宁,《行政生态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31页。
    1陈勤:《地方实力派与中国区域现代化进程——透视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05页。
    1参见陈勤:《地方实力派与中国区域现代化进程——透视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05页。
    1《一九三五年中渡融县百寿的民变事件》,《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1982年,第207页。
    2《一九三五年中渡融县百寿的民变事件》,《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1982年,第207页。
    3《一九三五年中渡融县百寿的民变事件》,《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1982年,第209页。
    4《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2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47页。
    5《新桂系镇压凌云县逻楼乡瑶民起义的经过》,《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1988年,第205页。
    
    1参见《广西年鉴》(第二回),第465页,《广西年鉴》(第三回),第646页。
    2钟干卿:《省上联会之回顾与前瞻》,载《广西日报》(桂林)1946年10月5日。
    1[美]布罗姆利著,陈郁等译:《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三联书店,1996年,第55页。
    2[美]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第7页。
    3[美]巴林顿·摩尔著,拓夫等译:《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379页。
    1[日]猪口孝著,高增杰译:《国家与社会》,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第45页。
    2朱浤源:《从变乱到军省:广西初期的现代化(1860~1937)》,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95年,第241页。
    
    1《广西办理民团之经过及今后之任务》,广西民团总指挥部印行,1932年,第3~4页。
    2梁上燕:《广西民团的演进》,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5页。
    1亢真化:《广西的基层建设》,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16页。
    2谢祖莘编:《广西地方自治概要》,出版单位、时间不详,第8页。
    3黄旭初:《黄旭初先生之广西建设论》,南宁建设书店,1938年,第135页。
    4黄旭初:《关于基层建设》,载自《黄旭初先生言论集》第3辑,广西建设研究会编印,1941年,第145页。
    
    1民国《凌云县志》第4编,“县地方行政”。
    2《如何运用民团力量,实现广西建设纲领》,《南宁民国日报》1935年3月25日。
    3民国《柳城县志》卷4,“民事”。
    4许壁编:《广西建设集评》,西南印书局,1935年,第88页。
    
    1李宗仁等:《广西之建设》,广西建设研究会,1939年,第169页。
    2《新广西》,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政训处编印,1936年,第169页。
    3《湖北地方政务研究半月刊》第10期,1934年,第61页。
    4《湖北地方政务研究半月刊》第10期,1934年,第61页。
    1《湖北省政府公报》第139期,1935年。
    2《湖北地方政务研究半月刊》第14期,1935年,第2~3页。
    3《改进湖北政治意见初篇》,湖北省政务研究会编印,1937年,第6~7页。
    4《武汉日报》1936年6月19日。
    5《湖北地方政务研究周刊》第1卷第3期,1933年,第6页。
    1张其均:《先总统蒋公全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649页。
    2许高阳:《十年来之广西民团》,西南导报社,1940年,第109页。
    3《本府民政厅训令各县府常备大队退伍军队员而有职业者可分委充任乡村甲长由》,《广西省政府公报》第1期,1934年1月1日。
    1《民团是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四位一体的组织》,载自《军训与民团》,桂林全面战周刊出版社,1932年,第16页。
    2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李宗仁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45页。
    3《桂政纪实》政治篇,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111~112页。
    4广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新桂系纪实》(上册),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1990年,第465页。
    5《雷厅长谈全省需用大批人才》,《梧州民国日报》1933年4月5日。
    1向实:《乡村的旧势力问题》,《创进月刊》复刊号第3卷第1期,1935年10月。
    2《正路》第2卷第4期,1936年4月。
    3蒋卉:《乡镇村街长应有的修养》,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14页。
    4《完成广西基层建设与基层干部的重大责任》,《民团周刊》1935年5月13日。
    5潘景佳:《抗战中的广西乡镇村街长》,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2页。
    6潘景佳:《中心学校怎样辅导村街基础学校》,民团周刊社,1939年,第5页。
    7参见《广西县政纲要》,广西省民政厅印发,1932年,第8页。
    1蒋卉:《乡镇村街长应有的修养》,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26~27页。
    2黄旭初:《广西建设之检讨》,载自《广西建设应该走的路线》,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1940年,第71页。
    3《村街甲长须知》,广西省民政厅印发,出版时间不祥,第110~112页。
    4《广西省现行法规汇编》第3编,广西省政府编印,1940年,第140~141页。
    5陶勋:《乡村长实用法律常识》,民团周刊社,1938年,第2页。
    6陈江:《广西的民团及其评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34,案卷号608。
    7《苍梧县二十三年度县行政会议录》,苍梧县政府编印,1935年,第78页。
    1董江爱:《山西村治与军阀政治》(1917~1927),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第122页。
    2周成:《山西地方自治纲要》,上海泰东图书局,1925年,第13~14页。
    3梁漱溟:《北游所见纪略》,载自《村治的理论与实践》,村治月刊社,1929年,第21页。
    4周成:《山西地方自治纲要》,上海泰东图书局,1925年,第13~14页。
    5周成:《山西地方自治纲要》,上海泰东图书局,1925年,第13~14页。
    6李茂盛等:《阎锡山全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第249页。
    7董江爱:《山西编村制度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 [英]安东尼·吉斯登著,胡宗泽等译:《民族、国家与暴力》,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11页。
    2参见查利斯·蒂利:《西欧民族国家之形成》,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5年,第604~632页,转引自张信:《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之演变》,中华书局,2004年,第225页。
    3[日]西鸣定生著,冯佐泽等译:《中国经济史研究》,农业出版社,1984年,第79页。
    1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第79页。
    2[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17页。
    3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41~43页。
    4刘晔:《乡村中国的行政建设与中介领域的权力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2000年春季号,第29期。
    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6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95页。
    6民国《宜北县志》第3编,“政治·行政区划”。
    1民国《阳朔县志》卷1,“政治”。
    2铜阳子:《民国时期平南政治概要》,《平南文史资料》第5辑,政协平南县文史资料委员会,1987年,第72页
    3广西少数民族壮会历史调查组编:《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洛东乡壮族社会历史调查概况》第5册,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65年,第67页。
    4梁镇海:《民十政变——记柳州及邻县见闻》,《柳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政协柳州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83年,第107~108页。
    1[美]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4年,第5页。
    1[英]安东尼·吉斯登著,胡宗泽等译:《民族、国家与暴力》,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52页。
    2黄旭初:《广西县政》,1937年,第6页。
    3《苍梧县府督促各村街举行街民大会及月会订定办法分饬遵行》,《中山日报》1939年10月29日。
    4黄旭初:《怎样做基层工作》,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印行,1940年,第83~84页。
    5章润之:《对广西教育的一个建议》,《建设研究》第1卷第4期,1939年。
    6亢真化:《基层建设中的“人”的问题》,《基层建设》第3期,1940年11月。
    1李一夫:《广西建设之史的发展》,载自《建设研究》第6卷第5期,1941年。
    1《武鸣县葛阳乡1943年出征抗敌军人家属状况调查表》,武鸣县档案馆政府(旧政权)档案,档案号:86—1—11。
    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社会历史调查》第6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65页。
    
    1陈之迈:《中国政府》第3册,商务印书馆,1946年,第11页。
    2陈之迈:《中国政府》第3册,商务印书馆,1946年,第10页。
    1 [日]家近亮子著,王士花译:《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18页。
    2李德芳:《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92页。
    3王良卿:《三民主义青年团同中国国民党的关系(1938~1949)》(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第299页。
    4 [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4页。
    1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86页。
    2[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第298页。
    3[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3页。
    4[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66页。
    1[德]马克思·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78~279页。
    
    1《广西日报》(桂林版)1948年7月27日。
    2《广西日报》(柳州版)1946年5月8日。
    1 [美]亨廷顿著,王冠华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第267页。
    1、《晏阳初写给黄旭初等人的信》——全宗号236,案卷号238,目录号1
    2、《广西省视察报告》——全宗号8,案卷号15,目录号1、2
    4、《视察桂北报告》——全宗号8,案卷号15,目录号6
    5、《广西第一行政区调查报告》——全宗号8,案卷号15,目录号9,10
    6、《广西民团及其评价》——全宗号34,案卷号608
    7、《广西公路初期建筑情形》——全宗号15,案卷号3118
    8、《广西省省道县道路线图》——全宗号15,案卷号3118
    9、《广西的三位一体制》——全宗号1,案卷号890,目录号5
    10、《广西省各县市法团代表大会反对主席黄绍竑并请遴员主桂》等电、请愿书——全宗号1,案卷号214,目录号2
    12、《广西省政1932~1933年各月份会议记录》——全宗号11,案卷号1554,目录号1
    13、《广西省政1937~1938年各月份会议记录》——全宗号11,案卷号1554,目录号1
    14、《广西省政府会议记录》——全宗号3,案卷号89,目录号5
    15、《桂省政府计划》——全宗号3,案卷号11267,目录号8
    16、《广西省施政计划书纲要》——全宗号4,案卷号15142
    17、《广西省各厅工作报告》——全宗号1,案卷号1561,目录号1
    19、《内政部·广西省民力统制及全国总动员、户口调查、整顿保甲及协助征工等多项案》——全宗号12,案卷号6
    20、《广西军政会议报告书》——文号L4—1—39
    21、《二十一年广西省政府施政方针及行政计划》——文号:L4-184-1
    22、《广西省政府关于乡镇工作之代电办法》——文号L4—2—549
    23、广西省乡村禁约——文号L4—352—5
    24、广西建设纲领——文号L4—345—5
    25、《桂林、庆远、柳州区各县第七八期结业学员名册》——文号L28—1—28
    26、《桂林、平乐、梧州、柳州区各县第六期结业学员名册》——文号L28—1—28
    27、《广西国民教育有关材料》——文号L37—1—480
    28、《广西民团章则、条例》——文号L28-21-1
    29、《广西建设计划大纲三年实施计划》——文号L4-337-4
    30、《广西省各县村民大会规则》——文号L4-330-4
    31、《现行村法令汇编》——文号L4-346-5
    32、《广西省施政计划纲要》——文号L4-184-2
    33、《广西省行政方针及行政计划》——文号L4-185-2
    34、《广西各县民团司令部组织规程》——文号L28-21-1
    35、《广西民团常备队、预备队组织规程》——文号L28-21-1
    36、《修仁县团务章程及各细则和修仁县兵要地志以及第二区民团组织暂行条例各村团董姓名一览表》——全宗号87—15—2
    37、《修仁县民团司令部军官佐、职员履历表、官佐离差别差报告表、特编一大队官佐履历表等》——全宗号87—15—4
    38、《修仁县一致乡各村街新选甲长副花名学历册造表》——全宗号8—10—55
    39、《武鸣县葛阳乡1943年出征抗敌军人家属状况调查表》——武鸣县政府(旧政权)档案,全宗号86—1—11
    40、《桂林日报》1935—1937年
    41、《贺县训政日报》1932年
    42、《救亡日报》(桂林)1939—1940年
    43、《岭东日报》1903年
    44、《柳州日报》1938--1943年
    45、《民国日报》(桂林)1938年
    46、《民团周刊》1935—1937年
    47、《南宁民国日报》1931—1941年
    48、《南宁新闻报》(南宁)1939年
    49、《扫荡报》(桂林)1938--1940年
    50、《申报》1910—1939年
    51、《梧州大公报》1934年
    52、《梧州民国日报》1932--1933年
    53、《中山日报》(梧州)19391942年
    54、《珠江日报》1935年
    55、《创进月刊》1934--1937年
    56、《春秋杂志》1963--1966
    57、《道路月刊》1926年
    58、《东方杂志》1927—1935年
    59、《干部生活》1939--1940年
    60、《广西建设研究月刊》1928--1929年
    61、《广西教育通讯》1939--1940年
    62、《广西民政》1945年
    63、《广西民政月刊》1928--1932年
    64、《广西民政季刊》1932--1933年
    65、《广西公报》1933年
    66、《广西省政府公报》1934--1939年
    67、台湾《广西文献》1979--2003年
    68、《桂民旬刊》1929年
    69、《干校校刊》1936--1939年
    70、《国民教育指导月刊》1941年
    71、《基层建设》1941~1943年
    72、《建设干部》1940年
    73、《建设研究》1939年--1941年
    74、《教育与民众》1939--1941年
    75、《教育杂志》1936--1939年
    77、《前导》1937年
    78、《群言》1920---1924年
    79、《申报月刊》1934年
    80、《乡村建设半月刊》1935年
    81、《新广西旬报》1927--1928
    82、《新社会半月刊》1934年
    83、《行政与训练》1940年
    84、《正路》1935--1937年
    85、民国《北流县志》
    86、民国《崇善县志》
    87、民国《贵县志》
    88、民国《桂平县志》
    89、民国《贺县志》
    90、民国《来宾县志》
    91、民国《凌云县志》
    92、民国《柳城县志》
    93、民国《平南县志》
    94、民国《融县志》
    95、民国《武宣县志》
    96、民国《阳朔县志》
    97、民国《宜北县志》
    98、民国《宜山县志》
    99、民国《邕宁县志》
    100、民国《昭平县志》
    101、民国《广西通志史稿》,广西通志馆油印本
    102、《广西年鉴》,第2回,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印,1935年。
    103、《广西年鉴》,第3回,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印,1948年。
    104、《广西省二十二年度施政记录》,广西省政府编印,1934年。
    105、《桂政纪实》,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1943年。
    106、《广西民政统计图表》,第1回,广西省政府民政厅编印,1940年。
    107、《广西民政视察报告汇编》,广西民政厅,1932年。
    108、《广西民政视察会议提案汇刊》,广西民政厅,1932年。
    109、《广西粮食调查》,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编印,1938年。
    110、《苍梧县第二次县行政会议报告书》,苍梧县政府编印,1934年。
    111、《苍梧县二十三年度县行政会议录》,苍梧县政府编印,1935年。
    112、《柳州第二次县行政会议汇刊》,柳州县政府编印,1935年。
    113、《昭平县行政会议录》,昭平县政府编,1933年。
    114、《昭平县行政会议录》,昭平县政府编,1934年。
    115、《广西柳州区民团指挥部召集各县团第一次团务会议录》,1932年。
    116、《广西统计数字提要》,广西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印,1940年。
    117、《参观两广政治报告书》,山东省政府秘书处印,1935年。
    118、《广西基层建设应用法规汇编》,军事类,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编,1939年。
    119、《广西民政法规辑录》,广西省政府民政厅编印,1934年。
    120、《广西省现行法规丛编》,第2编,广西省政府编印,1938年。
    121、《广西省现行法规汇编》,第3编,广西省政府编印,1940年。
    122、《广西省战时教育法规汇编》,第1辑,广西省政府教育厅编审室编印,1939年。
    123、《基层工作资料选集》,广西省地方干部训练团平桂区训练班编印,时间不祥。
    124、《柳州第二次县行政会议汇刊》,柳州县政府编印,1935年。
    125、《广西财政纪要》,广西省政府财政厅编印,1935年。
    126、《广西财政纪要新编》,广西省政府财政厅编印,1938年。
    127、《广西省二十三年度施政记录》,广西省政府编印,1935年
    128、吴胜己:《广西人事行政》,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印行,1940年。
    129、《新桂系纪实》,广西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1990年。
    130、《广西文史资料》,第1、2、6、7、9、11、13、14、17、18、32辑。
    131、《武鸣文史资料》,第2辑。
    132、《柳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
    133、《柳南文史资料》,第2辑。
    134、《南宁文史资料》,第1辑。
    135、陈三井,陈存恭记录整理:《雷殷(渭南)先生访问记录》,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藏,未刊稿。
    136、贾廷诗,陈三井等:《白崇禧先生访问录》(上、下),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89年。
    137、苏志荣等:《白崇禧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138、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139、黄绍竑:《黄绍竑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140、万仲文:《桂系见闻谈》,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科研处,1983年。
    141、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李宗仁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142、李品仙:《李品仙回忆录》,台中中外图书出版社,1973年。
    143、《白崇禧先生访问录》,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89年。
    144、韦善美,马清和编《雷沛鸿文集》下册,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
    145、曾德珪选编《马君武文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年。
    146、姚莹:《中复掌遗稿》,卷5,中华书局,1983年。
    147、刘长佑:《刘武慎公遗书》,卷1,龙继栋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
    14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149、《孙中山全集》,第8卷,中华书局,1986年。
    150、陈寿民:《考察各省县政报告书》, 1937年,出版单位、时间不详。
    151、《桂林市政府民国廿九年度工作报告》,桂林市政府编印,1940年。
    152、《邕宁县城区公所一年来区政报告书》,广西邕宁县城区公所编印,1934年。
    153、《横县行政职务经过报告汇刊》横县县政府编印, 1928年。
    154、《各县民政视察报告书》(1~4册)民政厅编印, 1932年。
    155、《广西县政设施准则及进度改核表》(民廿六年度),广西省政府编印,1937年。
    156、《广西县政设施准则及进度改核表》(民廿七年度),广西省政府编印, 1938年。
    157、《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石刻碑文集》,广西民族研究所编,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2年。
    158、《广西政治军事改革意见书》,广西省政府编印,出版时间不详。
    159、《广西民政视察报告汇编》(上下期)广西民政厅编印, 1932年。
    160、雷殷:《广西民政施政纲要》,桂林典雅书局, 1937年。
    16l、《广西民政统计图表》(第一回)广西省政府民政厅编印, 1940年。
    162、《广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央档案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编印,1982年。
    163、《左右江革命史料汇编》,第1辑,左右江革命历史调查组编印,1978年。
    164、《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中国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165、徐秀丽编:《中国近代乡村自治法规选编》,中华书局,2004年。
    166、季啸风等:《中华民国史料外编》,第95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67、《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洛东乡壮族社会历史调查概况》,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1965年。
    168、《广西教育史料》,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169、《柳州民国文献集成》,香港京华出版社,2004年。
    17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
    171、李宗仁:《李总司令在柳训话集》,广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 1931年。
    172、《李总司令最近演讲集》,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政训处,1935年。
    173、李宗仁:《革命之路》,桂林全面战周刊社1940年。
    174、白崇禧:《白主任最近言论集》,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编,民国排印本。
    175、白崇禧:《怎样完成总理留下的使命》,广西民团总指挥部, 1932年。
    176、钱实甫编:《白健生先生论三自政策与广西建设》,南宁建设书店,1938年。
    177、黄旭初:《黄旭初先生演讲集》,南宁民国日报社,1935年。仃8、黄旭初:《黄旭初先生演讲集》,南宁民国日报社,1936年。仃9、《改良社会要从健全乡村做起》(黄旭初先生言论之四) ,广西省政府编委会, 1940年。
    180、黄旭初:《团主任训练言论选集》,广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1942年。
    181、黄旭初:《黄主席最近言论集》,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 1940年。
    182《黄旭初先生言论》,广西建设研究会编, 1941年。
    183、李宗仁:《三民主义在广西》,民团周刊社,1938年。
    184、黄旭初:《当前局势中我们应有的认识和态度》, 1938年。
    185、黄旭初:《干部政策》,桂林文化供应社, 1940年。
    186、黄福祥:《政令实施要领》,广西省训练团, 1942年。
    187、徐义生:《广西省县行政关系》,商务印书馆, 1943年。
    188、陈柏心:《县政建设实施概论》,桂林文化供应社, 1943年。
    189、陈寿民:《县政建设方法论》,百色日报1944再版。
    190、《广西县政纲要》,广西民政厅, 1932年。
    191、李绍雄:《县政大纲》,上海星光书店, 1932年。
    192、郑湘畴讲述:《县政考核纲要》,公务员训练班讲义, 1937年。
    193、《新县制的认识》,民团周刊社, 1940年。
    194、《广西县政府组织之改进》,民团周刊社, 1940年。
    195、钱实甫:《新县制与训政实施》,民团周刊社,1940年。
    196、梁上燕:《广西的基层干部》,南宁民团周刊社,1938年。
    197、陶国琮:《基层四大建设概要》,广西省地方行政训练团, 1942年。
    198、黄旭初:《基层经济建设》,民团周刊社,1941年。
    199、《怎样做基层工作》,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1940年。
    200、刘健雄、张继焘:《乡村建设论文选集》,广西省训练团,1947年。
    201、《修建乡村墟街浅说》,广西省政府民政厅编印。
    202、《怎样督促指导乡镇村街主要政务》,广西省政府编印, 1936年。
    203、林慧佛:《怎样经营村街公共造产》,民团周刊社,1949年。
    204、亢真化:《村街长集中办公的实施》,民团周刊社,1938年。
    205、梁上燕:《怎样处理乡镇村街公所的行政》,民团周刊社, 1938年。
    206、《广西社会施政纲要》,广西省政府编印。
    207、《广西第一训政区村(镇街)公所暂行简章》,石印本。
    208、林宜权:《乡长生活片断》,民团周刊社,1939年。
    209、黄旭初:《抗战的基础工作》,民团周刊社,1938。
    210、陈柏心:《地方政府总论》,广西建设研究会,1940年。
    21 1、陈柏心:《中国的地方制度及其改革》,广西建设研究会,1940年。
    21 2、《龙州模范村建设经过情形》,广西镇南区行政督察委员会办公处编。
    213、《三自政策概论》,广西民团干部学校编印。
    214、《廿六年度广西县政设施准则及进度考核表》,广西省政府编印, 1937年。
    215、《廿七年度广西县政设施准则及进度考核表》,广西省政府编印,1938年。
    21 6、《近年来广西省县市长概况》,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1948年。
    217、《民国二十三年度广西各县县概况》(桂林),广西省民政厅编, 1934年。
    218、潘景佳:《抗战中的广西乡镇村街长》,民团周刊社1941年。
    219、邱昌渭讲述、亢真化记:《广西建设纲领的政治建设》,1935年。
    220、周焕:《广西省政府合署办公经过概况》,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1940年。
    221、雷烈:《青年三部曲》,桂林文化合作事务所,1942年。
    222、潘景佳:《广西怎样动员妇女》,民团周刊社,1938年。
    223、雷殷:《三民主义政论》,广西建设研究会,1942年。
    224、亢真化:《村街民大会与地方自治》,民团周刊,1939年。
    225、蒋卉:《基层建设实际问题汇编》,民团周刊社,1938年。
    226、谢祖莘:《广西地方自治概要》,出版单位、时间不详。
    227、张继焘:《地方自治》,广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印,1947年。
    228、潘景佳:《怎样举行村街民大会》,民团周刊社,1940年。
    229、《总理关于地方自治的遗教》,民团周刊社, 1939年。
    230、《基层政治建设概论》,广西民团干部学校编印。
    231、《各县乡镇村街应办之主要政务及其程序》,广西省政府编印。
    232、李宗仁:《李德邻先生言论集》,广西建设研究会,1941年。
    233、李宗仁:《李总司令最近演讲集》,第四集团军总训工政处,1937年。
    234、徐矛主编:《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235、袁继成等主编:《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236、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237、孔庆泰等著:《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1:。
    238、喻亮编著:《中国政治制度概论》吉林文史出版社,1982年。
    239、杨阳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240、钟文典主编:《20世纪三十年代的广西》,广西师大出版社,1993年。
    24l、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242、朱浤源著:《从变乱到军省:广西的初期现代化》,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95年。
    243、史全生、高维良、朱剑著:《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
    244、陈谦甲主编:《中华民国史新论》(政治‘中外关系“人物卷)三联书店,2003年。
    245、徐宗勉、张亦工等著:《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
    246、包玉娥等著:《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47、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前提与准备》(1-3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248、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249、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250、刘估:《中国现代化导论》,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
    251、黄小勇著:《现代化进程中的官僚制——韦伯官僚制理论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252、吴春梅:《一次失控的近代化改革——关于清末新政的理性思考》,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
    253、谢俊美著:《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54、王奇生著:《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255、邓丽兰著:《域外观念与本土政制变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政制设计与参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56、卢海鸣、刘晓宁、朱明编著:《南京民国官府史话》,南京出版社,2003年。
    257、徐育苗主编:《中外行政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2年。
    258、余潇枫编著:《比较行政体制——政治学理论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
    259、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深圳市博物馆合著:《中国历朝行政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260、程幸超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
    261、卢广森、王进国主编:《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概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262、郭宝平著:《中国传统行政制度通论》,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
    263、谭力著:《中国行政学》,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1990年。
    264、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65、任爽、石庆环:《科举制度与公务员制度:中西官僚政治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
    266、《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5年版。
    267、周荣德著:《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学林出版社,2000年。
    268、张仲礼著,李荣昌译:《中国绅士》,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269、李法宝等:《官吏、官制、官文化及历史走向》,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年。
    270、陈勤:《地方实力派与中国区域现代化进程——透视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271、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
    272、时和兴:《关系、限度、制度:政治发展中的国家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273、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274、竺乾威:《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275、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276、张若龄、陈虔礼:《广西公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
    277、万仲文:《桂系见闻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
    278、宋世民:《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
    279、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280、[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和G·宾厄姆·小鲍威尔著,朱增文等译:《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商务印书馆,1993年。
    281、[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著,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
    282、[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4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
    283、[美]易劳逸著,陈红民等译:《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流产革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
    284、王沪宁,《行政生态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
    285、董江爱:《山西村治与军阀政治》(1917-1927),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
    286、李茂盛等:《阎锡山全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
    287、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
    288、张信:《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之演变》,中华书局,2004年。
    289、[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商务印书馆,1987年。
    290、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291、[美]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 1994年。
    292、[德]马克思·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
    293、[美]罗纳德·克林格勒著,孙柏英等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94、[美]阿瑟·恩·杨格著,陈泽宪等译:《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295、[美]马克.G.波波维奇主编,孔宪遂译:《创建高绩效的政府组织:公共管理者实用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96、[美]布罗姆利著,陈郁等译:《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三联书店,1996年。
    297、[美]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298、[美]巴林顿·摩尔著,拓夫等译:《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99、[口]西鸣定生著,冯佐泽等译:《中国经济史研究》,农业出版社,1984年。
    300、[英]安东尼·吉斯登著,胡宗泽等译:《民族、国家与暴力》,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301、G·A.Almond&G·Bingham,Jr,Comparati矿创pproach,Bo ston:LitleB rown& Co,1996.
    302、R.S.Schuler: "~Manag/ng Human ResouYcos”5th edn, St Paul kin West Pulishing Co.1995
    303、Ludwig Von Bertaflanffy:“General System Theory(FoundationsDeVelopment Apalications)”,George Braziller, Inc.New York.1973
    304、Lary.Diana.Region and natiao:the Kwangsi Clique in Chinese poletic&i925~
    193Z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4.
    305、E.W.L.evich:The Kwangsi Way in Kuominatang China,1931~1939,Armonk,New York:bM.E,Sharp,1993.论文:
    306、胡象明:《试论行政管理现代化及其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1998年第3期《政治学研究》。
    307、郭宝平:《中国传统行政制度现代化进程考察》1997年9期《中国行政管理》。
    308、白纯:《简论抗战之前的新生活运动》2003年第2期《党史研究与教学》。
    309、汪永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能力一一国内学术界关于政府能力研究的现状与展望》2001年第4期《政治学研究》。‘
    310、梁波:《中国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2000年第6期《北方论丛》。
    311、黄庆杰:《试论政府能力与有效性》2003年第1期《宁夏社会科学》。
    312、刘哗:《乡村中国的行政建设与中介领域的权力变迁》2000年春季号《中国社会科学季刊》。
    313、郭海:《论行政能力》1997年第2期《中国行政管理》。
    314、马宝成:《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国家权力状况探析》1999年第2期《齐鲁学刊》。
    315、杨乃良:《民国时期新桂系村治研究》2003年第6期《广西社会科学》。
    316、于强:《政府能力与行政权力关系解析》2003年第3期《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317、陈国权:《论政府能力与为政清廉的内在联系及其协调发展》1997年第4期《浙江大学学报》。
    318、唐贤兴:《论政府能力与社会进步》1994年第6期《晋阳学刊》。
    319、王凤:《腐败对政府能力的影响》2001年第5期《广西社会科学》。
    320、吴贤辉:《一个被现代化变革浪潮所淹没的政府一再论南京国民政府的衰亡》1998年第l期《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21、唐丽萍、娄万锁《南京国民政府建国努力及其失败——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政府能力分析》1999年第4期《江海学刊》。
    322、曹成建:《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前期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自治政策及其实施成效》2003年第1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23、陈明明:《论南京国民政府腐致的政治根源》1997年第3期《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24、季荣臣:《30年代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的反思》1998年第4期《洛阳师专学报》。
    325、雷颐:《百年中国一瞬问——现代化视角下的20世纪中国》1999年第11-12期《国际经济评论》。
    326、高燕妮:《官僚制与中国行政现代化》2002年第5期《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327、闰维:《论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2001年总第48期《行政论坛》。
    328、常洪波:《南京国民政府文官任用制度评析》第21卷第6期《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
    329、常洪波:《南京国民政府文官监察制度评析》2000年第5期《北方论丛》。
    330、郭宝平:《民国监察体制述论》1989年第6期《政治学研究》。
    331、王浩宇:《评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2002年第3期《松辽学刊》。
    332、窦泽秀、王义:《1929-1937年国民党政府推行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反思》2001年第6期《北方论丛》。
    333、李涛:《一次悲剧性的制度移植——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述论》2000年第6期《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334、李里峰:《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运作成效》2004年第1期《历史档案》。
    335、李里峰:《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试制度的若干问题》2004年第1期《史学月刊》。
    336、高钟:《南京国民政府文官制度建设浅议》2001年第3期《邯郸师专学报》。
    337、王骏:《学者参政与现代思想库——从“国防设计委员会”谈起》1997年第6期《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338、申晓云:《留学归国人才与国防设计委员会的创设》1996年第3期《近代史研究》。
    339、邓丽兰:《20世纪美、中两国“专家政治”的缘起与演变——科学介入政治的一个历史比较》2002年第7期《史学月刊》。
    340、何普:《对西方文官制度中“政治中立”原则的认识》2000年第2期《江西社会科学》。
    341、石庆环:《论美国文官制度的三项基木原则——从1883年(彭德尔顿法)谈起》2003年第3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342、杨兵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工资制度思想评析(1927-1937)》2003年第2期《江苏社会科学》。
    343、王奇生:《党政关系:国民党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1927-1937)》200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
    344、张皓:《1928-1937年国民党“以党治国”政治体制运作的基本轨迹》1997年第4期《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345、钟声、唐森树:《论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的地方党政关系》1998年第2期《益阳师专学报》。
    346、马佩英:《南京国民政府乡村整合失败原因探——以1929年发生在浙江的党政纠纷为例》2003年第2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47、李柞明:《国民党中央党部机关演变述略(1919-1949)》1986年第2期《民国档案》。
    348、王贤知:《试论抗战前国民党组织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1990年第3期《民国档案》。
    349、唐丽萍:《南京国民政府贫困化及其建国努力的失败》2001年第1卷第1期《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50、唐贤兴等:《晚清政府的贫困化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受挫》1998年第2期《文史哲》。
    351、陈瑞云:《南京国民政府组织法变更浅议》1991年第1期《史学集刊》。
    352、李林宇:《南京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的沿革》1992年第1期《史学月刊》。
    353、张益民:《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历史必然性》1989年第1期《南京大学学报》。
    354、陈小京:《国民政府时期省级行政体制的演变》1990年第1期《地方政治与行政》。
    355、高华:《关于南京十年(1928-1937)国民政府的若干问题》1992年第2期《南京大学学报》。
    356、张益民:《国民党新县制实施简论》1986年第5期《史学月刊》。
    357、王永样、李国忠著:《孙中山的训政构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体制》1995年第3期《南开学报》。
    358、武乾:《南京国民政府的保甲制度与地方自治》2001年第6期《法商研究》。
    359、贾世建:《浅析南京国民政府的县政实验》2003年第1期《天中学刊》。
    360、王先明、李伟中:《20世纪30年代的县政建设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以五个县政建设实验县为基本分析样本》2003年第4期《史学月刊》。
    361、刘海燕:《30年代国民政府推行县政建设原因探析》2001年第1期《民国档案》。
    362、王兆刚:《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县自治》2001年第2期《安徽史学》。
    363、王兆刚:《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县自治失败原因探析》2002年第10期《史学研究》。
    364、张勇、张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乡村政制与基层人员》2003年16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65、于建嵘:《近代中国地方权力结构的变迁——对衡山县地方政治制度史的解释》2000年第4期《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366:王奇生:《民国时期县长的群体构成与人事擅变——以1927年至1949年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1999年第2期《历史研究》。
    367、李伟中:《南京国民政府的保甲制新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乡村制度的变迁》2002年第4期《社会科学研究》。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