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教师就业市场的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师范院校毕业生从计划性分配的就业模式转向市场调节的人才配置模式,同时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变革以及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也不断将教师职业推向开放。新教师就业市场的概念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范围。然而,由于与教师计划配置制度相适应的准入、培养机制变革的滞后性,以及市场调节的盲目性,致使新教师就业市场在形成之初即问题重重。因此,如何健全和规范开放的新教师就业机制,就成为了国家稳定师资行业、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师资市场涉及的相关因素,并借助于问卷调查的方法揭示出当前我国新教师就业市场推进中潜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澄清新教师就业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论文首先梳理了我国新教师就业市场从封闭到开放的演变历程。建国以来师范毕业生实行指令性的就业制度,教师行业处于定向、封闭阶段;教师资格制度建立以后,师资来源渠道扩大;随着师范院校收费政策的并轨,毕业生自主择业,新教师资源完全进入市场配置。
     论文通过整理、分析教师教育及教师资格制度等相关文献,揭示当前我国新教师就业市场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如教师资格制度无法真正把关教师“准入资格”,师范生专业素质不被用人单位认可,科学的师资需求预测机制缺乏等。
     论文借鉴国外师资市场建设经验,从新教师培养与入职及就业两方面,提出了建立教师专业标准、改革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准入要求、建立教师供需预测机制等我国新教师就业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Since the 1990s, the employment model of teacher college graduates has been directed from planned distribution to marketing disposition, while th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er Certification System have, at the same tme, made teaching profession increasingly open. Then people gradually became familiar with the concept of new teachers'job market. However, due to the slow reform of teacher access and training system with the blindness of market regulation, the new teachers'job market was problematic at the beginning of its formation.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and standardize the mechanism for opening up the employment of new teachers becomes the key to stabilizing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This thesis first analyses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new teachers'job market by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then reveals the potential drawbacks in the promoting of new teachers' job market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Based on the above study, it'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core of development and give the reform advices.
     In historical terms, the evolution of our new teachers'job market reflects the change from exclusiveness to opennes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government has adopted the policy of unified job assignment for each teacher college graduate. During that period, teaching profess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a system oriented and exclusive.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eacher Qualification System, new teacher sources have been expanded. Under the merger of the tuition policies of Teacher College, graduates began to choose their own jobs. In one word, new teacher resources are now totally maket-directed.
     By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documents of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 Certification System and others related, this thesis reveals realistic difficulties in current new teachers'job market which have to be handled. For example, Teacher Certification System fails to ensure the "access to qualified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eacher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recognized by employers; it's short of scientific teacher supply and demand forecasting mechanism and so on.
     In order to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ew teachers'job market, this thesis draws o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n new teachers' job market from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By focus on two aspects:teacher education and teacher access/employment, this thesis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advices on establish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standards, reforming teacher training model, raising teacher access requirements and building scientific teacher supply and demand forecasting mechanism.
引文
1胡玉曼.基于市场准入的教师资格制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p7
    1[瑞典]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5卷).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p91
    2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p16
    3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主编.现代社会学(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p212
    1马和民,高旭平主编.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p119
    2台湾教育社会学学会主编.教育社会学.巨流图书有限公司,2005.p317
    3[瑞典]胡森,[德]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张斌贤等译.教育大百科全书(第2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p365
    4同3,p365
    5同2,p317
    6同2,p317
    1王康,王通讯.人才学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p262
    2勒希斌.市场经济大潮下的教育改革.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p459
    3陈阳.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制度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p6
    4朱霞.教师的流动及其适应性问题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p21
    5黎琼锋.合理化教师流动初探.江西教育科研,2007(02).p50-52
    1学者们对教师流动的类型有不同划分:从资源配置效果可分为良性流动与非良性流动、合理流动与不合理流动;从流动范围可分为教育系统内流动和教育系统内外流动;从流动程序实施可分为正常流动和非正常流动等
    2[英]克里夫·R·贝尔菲尔德(Clive R.Belfield)著,曹淑江主译.教育经济学——理论与实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p89-98
    3同2,p89-98
    4[瑞典]胡森,[德]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张斌贤等译.教育大百科全书(第10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p358
    1袁蕾,田汉族.对教师供给应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教育探索,2003(06).p98-100
    2梁永丰.教师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教育与经济,1995(01).p44-46
    1刘万芳.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形成及其职能和作用.辽宁教育研究,2007(04).p102-104
    2梁永丰.教师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教育与经济,1995(01).p44-46
    3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p175
    1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p175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p158
    1洪鼎业.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p113-116
    1北京师范大学调查组.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分配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0(01).p27-37
    2庞世娟.师范院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p102-104;洪鼎业.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p113-116;郁中秀.市场经济要求高师教育进行全面改革.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02).p5-6
    1薛天祥,唐玉光,张云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思考.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05).p3-7
    1杨春茂.教师资格制度:缓解农村教师紧缺的新途径.《瞭望》新闻周刊,1995(45).p32-33;臧爱珍.世纪之需——教师资格制度.中小学管理,1996(09).p7;郭大华.教师资格证书与教师评聘制度——兼谈继续教育的地位及作用.上海高教研究,1997(08).p28-32
    2阮来民.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刍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4(04).p126-130
    3吴全华.意义与问题——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解读.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p90-93
    1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到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p120
    2同1,p121
    1江苏放开师范生就业,鼓励去基层、农村人任教.http://www.sneac.com/html/2005-01/8185.htm
    2广东,师范生就业冷热不均.光明日报.2002-12-24
    3山东省教育厅高效毕业生就业网: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03年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http:// www.sdgxjy.com/jyzc/144678138029277184/20061205/445.html
    4王保义.论师范生就业市场化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01).p28-30
    5于慧敏.师范生就业趋势和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江苏高教,2002(06).p44-45
    1于慧敏.师范毕业生就业趋势和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江苏高教,2002.p44-45
    1涂艳国,李伟.师范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教育与经济,2005(03).p4-6
    2胡向红.师范院校本科生就业现状研究——以H学院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p17
    3全国大学毕业生签约率为33%.文汇报.2009-04-02
    4千人竞争盘龙125个教师岗位.昆明日报.2008-08-25;东莞应届师范生就业供需见面会供求比接近1:10.广州日报.2009-02-12
    1万人竞争千余教师岗位.新京报.2009-03-23
    2小学招教师门槛提至研究生.北京青年报.2009-03-23;四百教师岗位五百硕士“争抢”.福州日报.2008-03-16;硕博生争抢教师“饭碗”师范生求职受到影响.城市快报.2008-11-25;杭州:招中小学老师研究生抢师范生饭碗.钱江晚报.2008-12-14
    3金融危机催生非师范生从教热郊区学校火爆.新民晚报.2009-03-21;徐汇区招收重点高校非师范生从教,旨在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百个岗位引来3000应聘者.文汇报.2009-02-03
    4广州数千大学生通宵排队报名教师资格培训.信息时报.2008-03-13;教师岗位和资格证渐成非师范生“香饽饽”.中国改革报.2008-09-10;市区教师资格认定报名人数近3000,比去年多出了约1200人.苏州日报.2008-12-14;非师范大学生“转行”考教师资格证.新闻晨报.2008-12-23
    5于慧敏.师范毕业生就业趋势和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江苏高教,2002.p44-45;肖淑珍.师范生就业,职业理想要先行.中国教育报,2008-02-20;叶云明.金融危机背景下师范生就业危机及其应对策略.中国高等教育,2009(09).p18-19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p256-257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p311
    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4).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312
    3潘志琴.“非师范类人员”进入教师队伍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对江苏省常熟市中小学任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p33
    1李子江,张斌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教育研究,2008(10).p43-46
    1马啸风.中国师范教育史(1897-2000).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62
    2蒋达勇.困厄与突围:转型期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与建议.高教论坛,2009(03).p42-45
    3唐玉光.新世纪的教师教育:理论、制度、政策——第三届教师教育政策分析高级研讨会综述.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05).p5-10
    1管培俊.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中国高教研究,2009(2).p3-11
    1刘捷,谢维和.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p136
    1北京师范大学调查组.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分配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0(01).p27-37
    2同1,p27-37
    3《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p199
    1《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家组.关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现状的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8(09).p19-24
    2王泽农,曹慧英.中外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p137
    3教师招聘,师范生为何不吃香了.http://www.edu.cn/jiao_yu_ren_cai_zi_xun_52/20081030/t20081030_336 329.shtml;怎样履行好教师责任,当前社会需要啥样的师范生.中国青年报.2008-11-07
    1谢安邦.师范教育论.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p136
    1陈光旨.坚持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是国情的需要.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1(02).p3-9;张乐天.教师教育新的“隐忧”及其消解.教育发展研究,2003(09).p64-66
    2修朋月,张宝歌.“四维一体”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p36-40.转引自张宝歌.教师教育转型期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p94
    3陈桂生.我国师范教育发展中的困惑.教育导刊,1997(06).p16-19
    4同3,p16-19
    1修朋月,张宝歌.“四维一体”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p36-40.转引自张宝歌.教师教育转型期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p92
    2同1,p93
    3同1,p89-90
    4同1,p90
    1周浩波.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p244-245
    2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我校1990年以来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及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5).p110-116
    3高峰,朱达章.关于上海市中师教育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引自国家教委师范斯教材处编写.教育学改革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p309-318
    1张洪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p23,26
    2修朋月,张宝歌.“四维一体”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p36-40.转引自张宝歌.教师教育转型期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p93
    3胡卫平,胡耀岗.中国教师教育与师范院校课程改革.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p121-137
    4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我校1990年以来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及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5).p110-116
    1王宪平,唐玉光.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教育制度关系研究.教师教育研究,2004(05).p22-26
    2北京师范大学调查组.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分配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0(01).p27-37
    1高招名额分配背后的博弈.中国新闻周刊.2006-3-27
    2燕新.我国高校招生计划制度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p32-35
    3王音特,陈钢心.中学师资预测与高师结构改革.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1).p38-41
    4涂艳国,李伟.师范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教育与经济,2005(03).p4-6
    1《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家组.关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现状的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8(09).p19-24;李广,杨宏丽,许伟光,高夯.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实施问题调查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p65-69
    2申继亮,李琼.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状况看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课程·教材·教法,2001(11).p49-52;王鑫.从对农村中学新教师的调查反思高师课程改革.课程·教材·教法,2008(11).p79-82
    3同1,p19-24
    1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p378
    2王泽农,曹慧英.中外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p260-263
    1王丽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理念的嬗变:从“无儿童”到“儿童本位”.全球教育展望,2008(37).p55-59
    2孙德芳.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批判——兼论准教师实践知识的养成.全球教育展望,2009(38).p85-89
    3郭朝红.高师课程设置:前人研究了什么.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02).p36-41
    1陈祖标.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p131-136
    2李才俊.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优化.课程·教材·教法,2006(10).p73-77
    3王嘉毅.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课程·教材·教法,2007(01).p75-77
    1徐佳,吴刚平.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问题与策略.高等教育研究,2007(09).p49-53
    2李允,陈立峰.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现状反思、观念重建与有效开发.课程·教材·教法,2005(10).p78-82
    1《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家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全球教育展望,2008(3).p25-36
    1熊建辉.教师专业标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p169
    2郭宝仙.新西兰教师资格与专业标准及其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09).p57-62
    1《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家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全球教育展望,2008(3).p25-36
    1张治国.美国教师专业标准说略.世界教育信息,2008(11).p48-52
    1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for Schools Agency (TDA).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ramework for Teachers[DB/OL]. http://www.tda.gov.uk/teachers/professionalstandards.aspx, 2006-11-/2006-11-19
    2 Collins A & Tierney R.(2006). Teacher Education Accord:Values and Ideas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in Canada. Education Canada 46.p4-73
    1钟启泉,胡惠闵.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构.全球教育展望,2005(01).p36-39
    1叶澜.创建上海中小学新型教师队伍决策性研究总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01).p1-9
    1钟启泉,胡惠闵.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构.全球教育展望,2005(01).p36-39
    2同1,p36-39
    3同1,p36-39
    1钟启泉,胡惠闵.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构.全球教育展望,2005(01).p36-39
    2同1,p36-39
    1张斌贤.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教育研究,2005(12).p19-24
    2潘懋元,吴玫.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04(7).p13-17
    3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师资.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01).p1-6
    1史宁中,柳海民.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中国高等教育,2004(19).p28-29
    2张斌贤.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教育研究,2005(12).p19-24
    3王健.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04).p13-18
    1勒希斌.教师教育模式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p85-96
    1张斌贤.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教育研究,2005(12).p19-24
    2李戎.教师教育改革与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探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4).p370-372
    1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p170
    2同1,p27-28
    1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教育证书”(PGCE)项目.http://www.educ.cam.ac.uk/pgce/
    1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p81
    2陈永明.“3+2”——法国教师教育新模式.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04).p5-12
    1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p16-18
    2高明晖.美国“选择性教师证书”制度——以得克萨斯州为例.外国教育研究,1996(05).p43-47。
    1王强.走向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全球教育展望,2006(06).p60-63
    1杨颖奇.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比较与思考.中小学管理,2006(10).p55-56
    2唐如前.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反思.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3).p74-77
    1李广平.从国际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外国教育研究,2004(03).p39-43
    2蒋亦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阐释与建构.当代教育科学,2008(09).p30-33
    3楼世洲.教师资格制度中建立教育实习评鉴标准的思考.教育科学,2008(03).p70-74
    4 Konwles, J. G. & Cole, A. L.(1996). Developing practice through field experiences. In F. B. Murray, The Teacher Educator's Handbook.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p648-688.转引自楼世洲.教师资格制度中建立教育实习评鉴标准的思考.教育科学,2008(03).p70-74
    1季凌芸,沈惠君,鲁素凤.完善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建议.教师发展研究,2005(01).p67-71
    2李国庆,李雯.构建我国教师资格分级别认定制度的探析.教师教育研究,2006(04).p40-43
    3杨瑾,余艳.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研究.人民教育,2006(20).p13-16
    1李国庆,李雯.构建我国教师资格分级别认定制度的探析.教师教育研究,2006(04).p40-43
    2中学教师会因学科的关系,知识更新率不同,对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也就不同,需要进修的时间间隔也不同
    3谢安邦.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推动师范教育改革.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02).p1-4
    4季凌芸,沈惠君,鲁素凤.完善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建议.教育发展研究,2005(07).p67-71;王奇.关于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几点思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增刊).p184-186
    1季凌芸,沈惠君,鲁素凤.完善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建议.教育发展研究,2005(07).p67-71
    2李广平.从国际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外国教育研究,2004(03).p39-43
    1 Karen J. Mitchell, David. Z. Robinson, Barbara S. Plake, and Kaeli T. Knowles. (2005). Committee on Assessment and Teacher Quality:Testing Teacher Candidates. 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p49-50.转引自廖苗.美国新教师资格标准和考试制度的初步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p23-26
    2刘翠航.美国教师资格认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比较教育研究,2001(05).p44-48
    1刘翠航.美国教师资格认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比较教育研究,2001(05).p44-48
    2 Darling-Hammond, D., Wise, A.E.& Klein, S.P.(1995).A License to Teach. Colorado:Westview Press. p1.转引自郭志明.从外部管理走向内部规范——20世纪末美国教师证书制度的专业化方向.比较教育研究,2004(02).p76-80
    1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p115-116
    2陈玲玲,胡惠闵.加拿大教师专业教育方案认证制度——以安大略省为例.全球教育展望,2010(02).p79-82
    1 Accreditation Handbook for Programs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EB/OL]. http://www.oct.ca/teacher-education/accreditation/default.aspx?lang=e.2009-12-26
    2陈玲玲,胡惠闵.加拿大教师专业教育方案认证制度——以安大略省为例.全球教育展望,2010(02).p79-82
    1刘翠航.美国教师资格认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比较教育研究,2001(05).p44-48
    1王琳.从美国加州新任教师专业标准看我国新任教师专业标准的建设.基础教育参考,2005(05).1929
    2张正之,李敏,赵中建.由标准透视教师专业素养——兼评美国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中蕴含的教师专业素养.全球教育展望,2002(08).p18-21
    1刘朋.美英日三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其启示.上海教育科研,2002(05).p58-61
    2郭志明.美国教师专业规范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238
    1袁蕾,田汉族.对教师供给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教育探索,2003(06).p98-100;雷鸣强.义务教育师资需求规划的系统分析模型.教育与经济,1994(02).p31-36
    2雷鸣强.地区基础教育师资供需平衡与调节.外国教育资料,1990(05).p66-73
    3同1,p31-36
    1石人炳.2000-2020年我国各级教育需求预测及建议.南方人口,2004(02).p3-19
    2黄光扬.福建省基础教育发展、教师需求及招生培养对策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1).p136-140;许小君,霍登奇,张艳.四川省2008-2015年中学教师需求预测.教师教育研究,2008(01).p58-62
    1刘常云.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p92-95
    1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又上新高.中国教育报.2006-09-09
    2提升非师范生就业竞争力,引导师范生农村任教——华中师范大学多管齐下“突围”学生就业困境.中国教育报.2009-02-26
    3同2,2009-02-26
    4 Demand and Suppl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Austrslia_part G. http://www.curriculum .edu.au/verve/_resources/part_g.pdf
    1 Demand and Suppl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Australia-Part G. http://www.curriculum. edu. au/verve/ resources/part_g.pdf. p4
    2 Santiago, P. (2002). Teacher Demand and Supply: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Addressing Teacher Shortage.www.oecd.org/edu/workingpapers
    3同2,p111-117
    1 Santiago, P. (2002). Teacher Demand and Supply: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Addressing Teacher Shortage.www.oecd.org/edu/workingpapers.p34
    1石人炳.2000-2020年我国各级教育需求预测及建议.南方人口,2004(02).p3-19
    2 Santiago, P. (2002). Teacher Demand and Supply: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Addressing Teacher Shortage.www.oecd.org/edu/workingpapers.p55
    1 Zabalza, A., Turnbull, P.,& Willianms, G. (1979). The Economy of Teacher Supply.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3-4
    2 Santiago, P. (2002). Teacher Demand and Supply: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Addressing Teacher Shortage.www.oecd.org/edu/workingpapers. p71
    1 Fiddler, B., Fugl, B.,& Esp, D. (1993). The Supply and Recruitment of School Teachers. New York:Longman. p19-20
    1 Gervais, G & Thony, I. (2001).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Elementary-Secondary Educator in Canada. http://www.cesc.ca/pceradocs/2001/papers/01Gervais_Thony_e.pdf.p1
    1雷鸣强.地区基础教育师资供需平衡与调节.外国教育资料,1990(05).p66-73
    1.陈永明.中日两国教师教育之比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陈桂生.常用教育概念辨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成有信编.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和,1990。
    5.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6).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6.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7.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1-1997).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8.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8-2002).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9.华东师范大学教科所高教研究室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0.国家教委师范司教材处编.教育学改革论文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11.郭志明.美国教师专业规范历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3.勒希斌主编.教师教育模式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4.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5.刘捷,谢维和.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6.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7.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编.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史资料(共四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18.吕达,周满生主编.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四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9.马啸风.中国师范教育史(1897-2000).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0.苏真主编.比较师范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1.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2.土屋基规著,鲍良译.现代日本教师的养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3.王邦佐主编.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与高师教改之探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4.王泽农,曹慧英主编.中外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5.谢安邦.师范教育论.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
    26.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到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7.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8.《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29.《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82-1984).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30.《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85-1986).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3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89).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9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3.《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9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4.《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94).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5.《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97).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6.《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98).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7.《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99).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8.《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9.《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0.《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5).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7).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2.朱小蔓主编.中国教师新百科·小学教育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43.周南照,赵丽,任友群主编.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别林业.中师布局调整和师范教育制度的逐步开放——关于我国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教育研究,2000(07)。
    2.曹丽萍,陈延宏.论师范生就业市场化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现代教育管理,2009(05)。
    3.陈大超.新世纪我国师范教育的基本走向.教育科学,2001(04)。
    4.陈光旨.坚持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是国情的需要.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1(02)。
    5.陈桂生,胡惠闵,王鉴军.世界各国小学教师培养制度的启示.课程·教材·教法,1997(08)。
    6.陈向明.教师资格制度的反思与重构.教育发展研究,2008(15-16)。
    7.成有信.谈21世纪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宏观走向.中国高等教育,2000(07)。
    8.成有信.教师养成方式的演变和21世纪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宏观走向.教育研究,2000(01)。
    9.陈振华.我国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必要性之辩护.江西教育科研,1996(02)。
    10.崔允漷.美国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经验与教训.外国教育资料,1998(02)。
    11.杜静.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向.教育研究,2007(09)。
    12.段兆兵,朱家存.多维立体: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构想.课程·教材·教法,2009(04)。
    13.范冰.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政策分析:一种国际的视角.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2)。
    14.洪鼎业.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
    15.华东师范大学“师范大学改革与发展咨询会议”秘书组.认清形势,积极进取,开创师范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师范大学改革与发展咨询会议”综述.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05)。
    16.黄光扬.福建省基础教育发展、教师需求及招生培养对策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1)。
    17.黄葳.我国教师教育:从定向教育到专业教育.高教探索,2001(03)。
    18.郭大华.教师资格证书与教师评聘制度——兼谈继续教育的地位及作用.上海高教研究,1997(08)。
    19.管培俊.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中国高教研究,2009(02)。
    20.季凌芸,沈惠君,鲁素凤.完善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建议.教育发展研究,2005(07)。
    21.《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家组.关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现状的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8(09)。
    22.《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家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8(09)。
    23.《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家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咨询专家意见分析.全球教育展望,2008(09)。
    24.蒋达勇.困厄与突围:转型期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与建议.高教论坛,2009(03)。
    25.蒋亦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阐释与建构.当代教育科学,2008(09)。
    26.李广平.从国际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外国教育研究,2004(03)。
    27.李子江,张斌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教育研究,2008(10)。
    28.刘济远.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3(09)。
    29.那音太.我国师范教育体制浅议.高等教育研究,1984(03)。
    30.戚谢美,徐永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教育探索,2004(03)。
    31.阮来民.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刍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4(04)。
    32.任学印.关于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01)。
    33.孙琨懿.从教师职业素养反思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教育探索,2005(12)。
    34.唐如前.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反思.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3)。
    35.唐任伍,朱明光.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教材·教法,1987(07)。
    36.王保义.关于师范生就业市场化的思考.江苏高教,2000(01)。
    37.王保义.师范生失业——高等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01)。
    38.王保义.论师范生就业市场化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01)。
    39.王昌善.转型期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教育发展研究,2007(3A)。
    40.王光宇.日本战前与战后师范教育的比较——兼谈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外国教育研究,1987(02)。
    41.王洪斌,刘朋.我国中小学教师任用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江西教育科研,2001(05)。
    42.王红利,王德清.我国师范教育改革趋势的思考.教育探索,2003(02)。
    43.王丽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理念的嬗变:从“无儿童”到“儿童本位”.全球教育展望,2008(02)。
    44.王奇.关于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几点思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s2)。
    45.王宪平,唐玉光.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教育制度关系研究.教师教育研究,2004(05)。
    46.吴全华.意义与问题——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解读.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
    47.吴全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制化进程.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01)。
    48.谢安邦.中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1(04)。
    49.谢安邦.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推动师范教育改革.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4)。
    50.徐佳,吴刚平.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问题与策略.高等教育研究,2007(09)。
    51.徐美娟,张民选.教师提供:英国政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12)。
    52.薛天祥,唐玉光,张云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思考.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05)。
    53.岩田康之.日本教师教育课程中的<体验>与<反思>.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54.杨瑾,余艳.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研究.人民教育,2006(20)。
    55.杨山.对高师“师范性”与“学术性”争论的几点思考.教育评论,1987(06)。
    56.杨朝霞.论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改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5)。
    57.叶云明.金融危机背景下师范生就业危机及其应对策略.中国高等教育,2009(09)。
    58.俞启定.教师资格再认证问题研究.教师教育研究,2006(06)。
    59.郁中秀.市场经济要求高师教育进行全面改革.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02)。
    60.臧爱珍.面向21世纪——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中小学管理,1996(09)。
    61.赵火根,陈和生,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江西教育科研,2006(09)。
    62.张金福,薛天祥.论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认识取向,高等教育研究,2002(06)。
    63.张乐天.我国师范教育体制转换中的问题与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64.章跃一.关于我国教师教育实习课程改革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8(11)。
    65.谌启标.英国教师供给危机及其质量保证.外国教育研究,2003(01)。
    66.张斌贤.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教育研究,2005(12)。
    67.周谊.国外教师情况的若干比较.比较教育研究,1996(05)。
    68.钟启泉,胡惠闵.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构.全球教育展望,2005(01)。
    1.贺玉兰.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胡玉曼.基于市场准入的教师资格制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李敏.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刘敏.关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及其实施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5.潘志琴.“非师范生类人员”进入教师队伍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对江苏省常熟市中小学任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李国丽.日本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李敏.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之研究——以美为鉴,构建我国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8.廖苗.美国新教师资格标准和考试制度的初步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9.刘慧阳.高师本科院校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历史变革与发展.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0.刘瑜.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1.龙英.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问题及其改革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2.阮莉洪.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3.孙宪峰.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专业化的保障.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4.熊建辉.教师专业标准研究——基于国际案例的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5.徐美娟.英国教师专业标准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6.尹妙辉.英国教师专业标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7.余江敏.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策略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18.邹琪.关于中小学教师聘任合同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9.张宝歌.教师教育转型期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0.张洪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 Accord on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http://www.csse.ca/ACDE/Teacher Accord.pdf. 2009-03-02.
    2. Lucas, C. J. (1997). Teacher Education in America:Reform Agenda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3. Demand and Suppl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Australia-Part G. http://www.curriculum.edu.au/verve/_resources/part_g.pdf.
    4. Vegas, E. (2007). Teacher Labor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Future of Children, 17(1).
    5. Fiddler, B., Fugl, B.,& Esp, D. (1993). The Supply and Recruitment of School Teachers. New York:Longman.
    6. Ladd, H. F. (2007). Teacher Labor Market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Future of Children, 17(1).
    7. Santiago, P. (2001).Teacher Demand and Supply: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Addressing Teacher Shortage_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uture work. www.oecd.edu/workingpapers
    8. Teacher Attrition and Mobility:Results from the 2004-05 Teacher Follow-up Survey. http://nces. ed.gov/pubsearch/pubsinfo.asp?pubid=2007307.
    9. Zabalza, A., Turnbull, P.,& Willianms, G. (1979). The Economy of Teacher Suppl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江苏放开师范生就业,鼓励去基层、农村人任教.http://www.sneac.com/html/2005-01 /8185.htm
    2.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网: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03年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http://www.sdgxjy.com/jyzc/144678138029277184/20061205/445.html
    3.东北师范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建议.http://www.jiuyel14.com/html/2274.html
    4.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院.http://www.educ.cam.ac.uk/pgce/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